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途-第7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板处理好这件事,或许对引进铸造分厂这个项目会有好处。

他问:“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副总经理见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想新闻媒体记者都拥进企业了,李向东迟早会知道,于是说:“昨晚,我们企业又发生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了。”

李向东对那个“又”很敏感,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副总经理说:“今年就发生了三起。昨晚是第四起。”

他说,前三起,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度关注,尽管公安部门也下了结论,纯属自杀事件,但还是闹的沸沸扬扬。许多媒体都一致责怪企业管理方面有问题,有的记者为了弄清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应聘来厂里打工做卧底,亲自体验和秘密进行采访。

他说,记者对我们执行的半军事化管理很不以为然,说我们这是强制性管理。对我们企业的待遇也有微言,说我们待遇偏低,变相强制员工加班,只有加班,才能得到更高的待遇。说我们的企业员工牛马不如,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枯燥乏味,根本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

他说,昨晚又出现了第四起跳楼自杀事件,可想而知,又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刚才,我们几个总经理碰头时,莫老板还说,现在,他最害怕的就是半夜手机响,手机一响,他就心惊胆颤,就担心又发生跳楼自杀事件。

李向东问:“当地政府是什么态度?”

副总经理说:“第二起跳楼事件后,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就组成检查小组调查了解我们企业是否存在管理上的问题?我们的管理是否是引起事件的主要根源。但是,最后的鉴定是,我们的管理虽然比较严格,但并不是导致员工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他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员工本身出了问题,他们都年青,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对来珠三角地区打工抱有太大希望,认为能在这么一家大型企业打工将有许多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单调枯燥的流水线工作,完全打破了他们的希望。他们意识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一辈子也不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别说出人头地,就是在班组里,也很难脱颖而出,再遇到各方面的打击,比如失恋的打击,父母家人某些方面的不如意,朋友之间的误会和矛盾等等,就可以做出令人不可理解的选择。

他说,这些都是调查组的结论,一些专家们的结论。

他说,前面三起跳楼自杀事件,都有这方面的原因,一起是因为跟女朋友分手,承受不住打击,一起是父母家人发生意外,负荷不了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自己肩上。一起是与朋友发生的误会和争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气之下,做出了愚蠢的选择。

李向东问:“企业本身采取过什么措施?”

副总经理说:“老实说,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是不持怀疑态度的,像这种管理的模式不只是我们企业在采用,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采用这种半军事化管理。”

他说,虽然,在具体实施中,某些管理员出现粗暴的管理行为,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还不足于导致这么恶劣的后果吧?一个人,出来打工,受点气,吃点哑巴苦,如果,这都承受不了,那也太脆弱了。当然,我们也会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更人性化一些。”

他说,在人性化方面,我们一直都很注重,刚才你也看见了,我们非常善待每一位员工,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我们都尽量给予他们较好的生活环境。这比起我二十年前到特区打工不知要好多少倍。以前,根本不敢想,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只要留在企业打工就住食无忧。

他说,对三位死去员工的家人,我们也尽量给予安抚,每位死者家人都能领到十万元的抚恤金。

李向东说:“钱能解决问题吗?钱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更坏的后果。”

他说,安抚死去员工的家人是必须的,但太强调钱的安抚,往往会让一些意识脆弱的人觉得这也是一种宽慰家人的方法。我不敢说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一死了之,却还能让家里人因此而得到补偿,或许,会更坚定他轻生的念头。

副总经理愣了好一会,老邝也没想到李向东会是这么个观点。

这观点太不人道了吧?

第1312章旧观念旧思维

李向东不想马上走了。连续出现自杀事件,无可置疑,主要在轻生者这一方。这世界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连生命都不要的人,你还能说他(她)什么呢?然而,从副总经理的话里听得出来,尽管,企业方也做出了一些姿态,给予死难者家庭一些安抚,却似乎并没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至少,事先你也应该有所察觉吧?一个人选择轻生的念头,总有过程总有预兆吧?人家的孩子到你的企业打工,无异于把孩子托负给了你,你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了吗?

很显然,你的所谓人性化管理,存在着许多漏洞,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形式上,比如,你们看到他们情绪不对,是否了解过情况呢?是否进行过交流呢?在一个人选择轻生前,有人跟他谈谈心,说几句宽慰的话,或许,就能化解发生如此的恶果。

如果,意识到不这一点,不及时解决好企业存在的问题,自杀事件还会重演,还可能会有第五起,第六起

李向东问:“可以找死难者身边的人谈谈吗?”

副总经理笑了笑,说:“李市长对这事也感兴趣?”

李向东说:“这事虽然与我没多少干系,但既然遇到了,我倒有点想了解个中原因,至少,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对防范于未然会有好处。”

他说,请你相信我,我没有其他目的。

他说,农民工到企业打工,突然从一个很松散的环境到一个相对紧张的环境生活,他们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青年,突然面对枯燥乏味的流水线,意识到希望或许将要在这无数次呆板重复的劳作中破灭,他们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一个我们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

他说,当他们面对这些种种,情绪心态极度恶劣,又突然遭遇某种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如生活的不如意,失恋的痛苦等,催化了他们逐渐走向崩溃万念俱灰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是否能找到某种规律,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老邝对副总经理说:“李市长的青山市正在大搞招商引资,以后,也会面对大批农民工的涌入,大批充满憧憬的小年青涌入,他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借鉴。”

副总经理作不了这个主,他看了看时间,说:“我们先吃午饭吧!”

吃午饭期间,副总经理出去打电话请示莫老板。

莫老板问:“他想要干什么?”

副总经理说:“他似乎没有恶意。”

莫老板问:“他是想要显示自己比当地政府更强吗?”

副总经理说:“或许,有这个原因吧?”

莫老板想了想,说:“你配合他。看他有多大能耐?他真能找不予考虑什么规律,找到什么解决办法,对我们也有利。”

副总经理说:“我也这么想,至少,他不会害我们吧?不会像那些记者捕风捉影,乱说一气。”

李向东也出餐厅打了一个电话。他问小郝记者有时间吗?他说,希望她能马上赶到这里来。小郝记者显得很兴奋,连连问,你怎么跑那去了?怎么会在那家企业?她说,网上都在炒这事呢,我本也想去凑凑热闹,就是太远了一点,怕赶到那里,人家都散了。你在就好,我马上赶过去。李向东马上给她泼冷水,说,我可不是叫你来采访的。可不是叫你来爆料的。”他说,我希望能帮他找到解决办法,希望换取莫老板的信任,从而,把他的铸造分厂引到二河市去。你来了,可别给我惹麻烦坏我的事。

小郝记者问:“你是叫我去替他说好话?”

李向东又说:“也不一定,只是希望你别跟在人家后面人云亦云,要说就要有独特性,有深度。”

小郝记者笑了,说:“我明白了。有些话你不好说,所以,想借我的笔帮你说。”

李向东说:“或许是吧!”

他也说不清楚自己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觉得把小郝记者叫来,需要的时候,可以即时发挥作用,如果不需要的话,也没什么大碍。他叮嘱道,你可要有思想准备,不要你写的话,你就不能写。

小郝记者笑了,说:“你还信不过我啊?我当然配合你!”

她却信心十足,认为以李向东执政的思想深度,审视这么一个事件,不可能不比那些记者看得更深更透。如果,整理出这么一篇文章,分量一定很足,一定会产生大效应,而且,这效应还会是正面的。负面的东西,他肯定不会让她写!

从青山市搭车去珠三角某市,约四个小时的路程,但这个周末,小郝记者在二河市,因此,从二河市去某市不到三个小时。下午三点左右,小郝记者就到了,打电话给李向东,李向东再叫老邝的司机去车站接她,到那家企业,李向东已走访了死者身边的人,包括同住一个宿舍的工友,流水线上的同事,班组和车间的直接管理人。

他并非只局限于了解死者的情况,还了解被询问人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对来珠三角打工有什么新看法,对能进这种大型企业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又有什么不满?问这些的时候,李向东让老邝把副总经理引开,只是自己单独跟员工们谈。虽然,有些员工也有顾虑,但还听到了一些真话。

见到小郝记者,李向东笑着说:“你来得是不是晚了一点?我这边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你这才到。”

小郝记者说:“你不要冤枉我好不好?我一放下电话就往这赶了。”

李向东却说:“迟来总比不来好嘛!”

小郝记者便知道,李向东是成竹在胸了。

副总经理凑过来问:“李市长还要见哪些人?”

李向东问:“当地政府有人在企业吗?我想找他们谈谈。”

副总经理愣了一下,说:“这似乎不好吧?”

李向东笑着说:“你不要透露我的真实身份,只当我是莫老板的朋友。今天刚好到企业来,遇到这事,只是想了解政府部门对这事的态度而已。”

副总经理便说:“我去安排一下。”

说是安排,其实,又是去请示莫老板。

老邝问李向东:“心里好像有点谱了?”

李向东笑笑说:“其实,当地政府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老邝说:“三方责任?”

李向东说:“形势已经发展了,但政府的管理还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阶段,或者说,观念还没更新,还停留在过去那种管理模式。”

他说,我们一直认为,企业不仅要负责生产,也要负责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员人,包括工作期间和生活期间。这种观念,到现在还没有转变,或者说,转变不快。

他说,以前,我们的企业是国营或集体企业,一句话说,是共产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理所当然地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人,如果,某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外面闹事,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还没到违法的程度,我们就会找企业领导去领人,就会责成企业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他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性质已呈多样化,外资企业、有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等,我们却还用过去那种模式要求企业老板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员工,这就显得有些不合事宜了。老板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企业效益,他不管这员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回到企业,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老板就认为他是好员工。他在企业外干什么事?与老板根本无关。

第1313章社会盲点

李向东说,跳楼自杀事件与企业有关吗?我个人认为没有多少关系。

李向东说,从人道的立场说,死了人,总不是好事,企业给予一定的抚恤已经尽了人道,但从道理上说,这与企业一点关系也没有。企业的管理有问题吗?枯燥的工作流程有问题吗?你美好的憧憬破灭更与企业一点关系也没有,更别说你失恋和家庭发生不如意什么的。

李向东说,情与理必须分开。有时候,我们就是分不清情与理。情是一回事,我可以表示同情,尽一点人道,但并不说明我就有错,理就是理,是一种很冷血的东西。

莫老板听了李向东情和理的阐述后,很有些感激。

当副总经理请示他,李向东要找当地政府官员谈一谈时,他拒绝了,他说,他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让他来跟我谈。我不能因为他闹得与当地政府不愉快。如果当地政府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不是说我莫老板不相信当地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吗?于是,副总经理便把李向东他们引到了莫老板办公室。

莫老板说:“你有什么话,请跟我说吧!”

李向东笑了笑,说:“那我就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吧!希望能给莫老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也希望通过莫老板向当地政府反映反映。”

他说,开始,我也有一种误解,也觉得接二连三发生自杀事件,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通过了解,当然,还是很匆忙的了解,渐渐认为,企业在对待员工方面还是能了许多工作。也就是说,你们的人性化管理,还是颇到位的。

他说,做为一个企业,能化费那么多的精力,为员工解决住食问题,能为员工生活环境创造那么一个松宽的环境,我认为,已经是比较满意的,如果,没有发生自杀事件,相信当地政府也是非常满意的。

他说,但是,一个人需要的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许多时候,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给予,在他们思想上遇到跳不过的坎时,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温情,一种善意开导,一种受伤后的安抚。你的企业缺少的正是这些。

李向东说:“我认为,在这方面,企业充当的只是一个配合的角色,冷血地说,企业可以不用管这些事。但为了企业更能留住人,员工们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还是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这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

他说,刚才,总经理带我们去看了一下生活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比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