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麦熊的首肯,麦仁似乎松了一口气。
    别看他麦家在海西有头有脸,可是在广陵郡,也算不得什么。如果论出身门第,在广陵郡当首推陈氏;如果论财货,在广陵郡当首推盱台鲁家。反正这左右都轮不到麦家,如果在从前,麦熊身体康健的时候,还能说上话!那么现在麦熊病倒,麦家的话语权也随之削减。
    别看麦仁是茂才!但在广陵,着实不太显眼。
    如果没有麦熊的支持!麦仁又怎可能赶走邓稷?邓稷不管怎么说,都是朝廷命官。麦仁还没有这个信心,能够说服陈登去顶住朝廷的诏令。但如果是麦熊同意,可行性就相对增加。
    赶走了邓稷……
    麦仁那圆乎乎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这海西县,到头来还是我麦家的!
    邓稷准备在县衙设宴!宴请宾客。
    消息很快便传扬了出去,九大行首那颗悬着的心!一下子放回了肚子里。
    不怕你有动作,就怕你不吭不响。赖好有点阅历的人,都能感受到!邓稷最近的平静,似乎是为大动作做准备。究竟是什么大动作?又会给海西带来什么变化?大家都有些忐忑。
    因为邓稷和以前几任县令明显不同。
    他似乎更能隐忍!更懂得轻重……………
    之前陈升嚣张跋扈,是何等的张狂。所有人都认为邓稷在海西待不了多久,可没想到邓稷忽然在沉默中爆发!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将陈升一家满门灭掉。其手段之毒辣,令人咋舌。
    而后北集市整顿!曹掾署成立。
    其强硬之势初现峥嵘。
    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在短短数日间被清剿一空。
    或是被查出短缺过往税赋!或是有勾结盗匪之嫌疑。
    不是被打入大牢!便是被净身出户,家产被抄没了不说,人也被赶出海西县城。
    邓稷之前所针对的,大都是一些小商家。可谁都清楚!随着邓稷在海西的地位渐渐巩固,他迟早会有别的动作。商贾们的心思很简单!民不与官斗!能用钱帛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他们等待着邓稷出招,可邓稷偏偏又没有举措。
    这也使得商贾们开始担心,担心邓稷的下一步行动,就会针对他们………
    商贾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联手对抗邓稷。但陈升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若非不得已,他们也着实不想和官府对抗。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邓稷在县衙设宴!说明这一切,都能商量。
    这也是邓稷第二次在县衙设宴。
    与第一次的门可罗雀相比!这一次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消息传出之后,人们就争相打听!这次县衙会请什么人过去赴宴。九大行首!自无需赘言!海西的一些名流缙绅,也可能会在邀请之列。但其他人呢?一时间!海西的商贾们削尖脑袋想要获得邀请。虽然还不清楚这次酒宴的目的…不过能够推断!必然是有大事件发生。
    上一次!邓稷设宴!一举推毁了陈升在海西数年间建立的根基。
    那么这一次………………
    人们!议论纷纷。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三天过去。
    县衙并没有去大肆装饰!和往日一样!只不过清扫了一下街道而已。
    大门两边各有五根栓马桩!是专门用来停放车马所用。天刚一擦黑!大门外就变得热闹起来。
    第一个到来的人!就是金市行首黄整,字文清。
    他不仅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贵重的礼物!一套由东汉末年名士蔡邕亲手所做的《论语》石碑。
    注意,是石碑!而非拓文。
    早年间,蔡邕因得罪了十常侍,受到迫害!流亡江北。
    蔡邕的才华自无需赘言,德行也不算差!只是书生气重了些。前半生,他与十常侍相抗争!得了偌大名声。只走到了晚年!被董卓所胁迫!不得已出仕。但他出仕的目的!还是为了编撰《东观汉纪》。董卓虽说粗鄙!可是在对士人倒也看重,给予了蔡邕极高的待遇,
    所以!董卓死后!蔡邕为他哭丧。
    却不想得罪了司徒王允。
    书生气啊………
    在那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前提下,你不好好做你的学问!却跑去为董卓哭丧!岂不是令王允脸上无光。
    于是!蔡邕被王允杀害。
    纵观蔡邕一生,其才学无双,更极为重视教学。
    流亡江北的日子里!蔡邕还专门为当地的一个书院!书写了《论语》,并雕刻成碑!立于书院内。黄巾之乱后!那块名为,论碑,的石碑便不知去向。黄整也不知是从何处听说到!曹朋好《论》的消息!于是费尽心思!托人购买礼物!不成想却买来了这么一块石碑。
    虽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却足以体现出黄整的心思。
    诸如此类的礼物,也有不少。
    九大行首都是人精!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送来的礼物千奇百怪,却件件能透出他们的心意。
    至华灯初上,县衙门前的木桩,挂起了灯笼。
    客人们也纷纷抵达,这其中,也包括了久不露面的西里教谕王成。
    一进门!王成就笑呵呵的与众人招呼。
    黄整打趣道:“王先生!你最近可是神出鬼没!难找的紧啊。”
    “诸公海涵!诸公海涵,…成前些日子有些琐事!以至于一直不在家中。今天凌晨才返回!一回来就听说邓县令设宴。成焉能不至?听说诸公前些日子找我?未能相见!得罪!得罪啊。”
    他一脸笑容,周旋于众人间。
    “麦公何故不见?”
    王成突然问道。
    “呃………不知道啊”!木作行首潘勇扫了一眼堂上众人!也不由得有些奇怪的说:“按道理,麦公也应该来了!怎么到现在也不见人影?”
    正说话间,忽听后堂传来呼声:“邓县令到”!
    数跟着!邓稷从后堂夹道快步走出。
    “累诸公久等,海涵,海涵。”
    他笑呵呵的摆手道:“既然大家都已经来了,那酒宴就开始吧。”
    “邓县令,麦公好像还没有到。”
    “哦?”
    邓稷眉毛一挑!眸光闪动!从宴席上扫过。
    旋即一笑!“既然没来!那就不用再等了。
    所有人闻听这句话!心里面不由得,咯噔。黄整等人相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骇然之色………………
    难道说!邓县令和麦仁闹翻了吗?
    应该不会吧!
    之前邓县令设宴,也只有王成和麦仁前来棒场。
    听说前些日子,邓县令还去了麦仁家中!当时两人相谈甚欢,怎么这一眨眼的功夫,就闹翻了?
    麦仁和陈升的情况还不一样。
    陈升!只是个暴发户,虽然强横!但根基并不深厚。
    可麦仁却是本地的老牌缙绅,在他的背后!代表着本地的利益。如果邓稷和麦仁闹翻了,岂不是说………
    有道是!宴无好宴。
    如果邓稷和麦仁真的翻了脸的话,我们出现在这里!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几个本地借伸的脸色!变幻不停!似乎有些犹豫。
    邓稷笑道:“来人!上酒。”
    “慢!”
    一个老者蓦地起身!拱手道:“邓县令今日设宴,宴请我等众人!实在是我等草民的荣幸。
    只是………邓县令今日请我们过来,究竟是什么用意?”
    “呃!这个嘛!可以先吃酒,咱们边吃边说。”
    “邓县令!您还是把事情先说清楚吧。否则我们这心里面总是悬着!就算山珍海味!也吃不下。”
    一个老牌的本地缙绅!展现出了极为强硬的姿态。
    麦仁的缺席,似乎给这酒宴,一下子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邓稷面色如常!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
    他放下手中的酒觞!看着那老者!对他那种强硬的态度!似乎并不在意!反而轻轻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先说正事。”
    本日第二更奉上
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
    今儿个是书友原熏雨的生日,老新祝雨妹妹生日快乐,越来越漂亮…………
    花厅里的气氛,格外紧张。
    从刚才的欢声笑语,到此刻的剑拔弩张,没有任何寰转。在座的很多人,顿时有一种窒息的感受。
    这才是海西县的力量吗?
    邓稷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来海西,一无所知的年轻人。
    别看只有一个月,却经历了许多事情,心智也逐渐的成熟起来。就因为一个麦仁没有来,就产生了这么多的变数?这些本土势力盘根错节,在海西县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平时,这张网悄无声息,并不惹人注目。可一旦发生事情,他们甚至不需要商议,在一瞬间便达成了一致。怪不得阿福说,想要控制海西,麦仁将是一个关键。
    如果说,此前邓稷对此还不在意的话,那么现在,他不得不谨慎起来。
    本朝已缙绅豪族起家,刘秀当年反王莽,靠的就是南阳郡的本土缙伸和世家大族。所以,也造成了本朝以来,诸伸豪族势力强横的尴尬局面。一些地方的豪族,已隐隐能对抗官府。
    海西县的情况,尤为显著。
    期间三年县令更迭,名存实亡,使得官府的力量,被削弱到了极致。
    邓稷一开始,并没有去触动这些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但随着他在海西的时间日久,官府和诸伸之间的冲突,也势必会越发激烈。这已经不可避免,只是邓稷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突然。一个麦仁,仅仅是因为没有出席酒宴,便引发了本地绺伸们的强烈反应。
    看起来,是应该掰掰腕子了!
    邓稷的手指,沿着铜爵的边沿滑动。
    心里面非但没有紧张,反而隐隐有一丝兴奋。
    曾几何时,这不正是他所期盼的事情吗?
    “今日请诸公前来,其实就是为商量一件事。”
    邓稷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声音也不大…却透着一股子强硬和冷肃。那双犹如鹰隼般锐利的眸光,从在座的每一个人身上扫过。黄整潘勇等人不由得咽了。唾沫,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他们见识过曹朋的强硬,但是还没有领教过邓稷的强硬。
    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兄弟两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但是却给人一种可怕的窒息感。
    “本官上任以来,已有月半辰光。
    在过去月半中,本官一直未与诸公把酒言欢。一来呢,事情繁忙;二来则是因为有诸多不方便。今日请诸公来,除了叙一叙本土情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说一说本官对海西的看法。
    简面言之,本官对海西的现状,极为不满。
    常听人说起,海西有三害。那三害?海贼,盐枭,商蠹子,……,……”
    海西三害的说法,大家都很清楚。
    但却从没有一个人,好像邓稷这样毫不掩饰的说出来。特别是在座的商人,脸色都很难看。
    这,不是在打脸吗?
    本地缙绅暗自出了一个口气。
    几个者老相视一眼,甚至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喜色。
    这年轻人,就是办事不牢靠。好不容易拉拢了一批商人,有了那么一点根基,便得意忘形了!怪不得麦公没有过来,想必是看不惯这年轻人的张狂……哼哼,你以为海西,这么好治理吗?
    若这般轻易便能治理,也轮不到你一个毛孩子…………
    “其实本官倒是觉得这三害有失偏颇。”邓稷毫不理会在座众人的脸色,慢吞吞道:“特别是商贾,我倒觉得算不上什么“害”。相反,这些人行走南北,互通有无,给海西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本官曾做过一个调查,海西一共三万七千余人。其中靠着商贾生活的,就有近万人……,……几乎占了海西县的三成。不可否认,的确是有一些奸商存在。这些人扰乱市集,哄抬市价,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令百姓们恨之入骨。但大多数人,都是在本份经商。”
    黄整等人的脸色一缓,同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商人历来地位不高,即便是做出再大的努力,结果也未必被人承认。
    比如当年马邑之谋的主使者聂壹,也就是张辽的祖上,不可谓不是一个仁义大贾。然则所得到的结果又如何?到头来马邑之谋失败,聂壹的后人不得不改头换面,变成了如今的张氏。
    这不得不说,是那些为国尽忠大贾的悲哀。
    听邓稷的口气,他好像很赞成商人们的地位?
    黄整等人的脸色顿时开朗起来,侧耳聆听邓稷的言语。
    而那些本土缙绅,却蹙起眉头。
    “但是,海西想要长治久安,单靠商人也不是长久之计。
    过往数年间,海西人口流失严重,同时又有大批流民涌入海西。如此造成许多田地荒芜,半数以上的人,不从事农耕。
    此等行为,于海西没有任何益处。我们的粮食,布帛,包括金铁,还有各种民生物资,都纷纷是从外面购入。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海西对外的依赖性。
    一个连粮米都无法自行供应的地方,又怎能让百姓安居?又如何能使得海西长治久安呢?”
    黄整眼珠子一转,忙起身道:“还请邓县令指点。”
    邓稷笑了笑,摆手示意黄整坐下。
    “黄掌柜莫要着急,马上就要说到了。”他看了一眼在座的缙绅耆老,抿了一口酒,润了润嗓子。
    “许都本是颖川小县,过去二十年里,历经战火,比之海西不遑多让。
    然则自曹司空迎奉天子,迁都于许县之后,许都便迅速恢复了生气。一方面,固然是天子恩泽,另一方面,与曹司空大力推行屯田有关。所以,本官思忖良久,决意效仿曹司空,在海西进行屯田。”
    “什么?屯田?”
    耆老们顿时叫喊起来,花厅中好像炸了锅一样,乱成一团。
    王成坐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
    他的眼睛,不断扫视花厅,却没有看到他想要看到的事物”
    “不行,海西绝不可以屯田,也无田地可屯。”
    一个老者站起来,激动的大声叫嚷。
    “自古以来,屯田多为边戎之地,哪有在海边屯田的道理?”
    “是啊,邓县令三思。”
    “我坚决反对,没有田地,也没有人,如何屯田?”
    屯田,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田地,一个是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