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全走了以后;杨炎在屋中来回几了步,脸上忽明忽暗,心潮澎湃,一会儿想着立刻赶回临安,向皇帝解释清楚,一会儿想到就在广南拥军自重,以求自保,一会儿想挂印而去,从此隐名埋,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一会儿盼望赵昚下旨来说明朝廷不会相信流言,一会几又但心朝廷会以经派出军队来捉拿自已,种种不一。赵倩在一边看着他,也不知杨炎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过了好一会,杨炎才停下脚步,对赵倩如道:“是什么人要这样害我,散布这样的流言,你看我是不是应该回临安?”
    赵倩如凝视着杨炎,缓缓道:“流言以经传了出去,现在再去追究是什么人散布的流言,以经没有用了。至于应不应返回临安,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杨炎苦笑了一下,道:“现在我的心里很乱,所以才问你应该怎么办才好。”
    赵倩如沉默良久,道:“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你相不相信我。”
    杨炎怔了一怔,明白赵倩如的意思。因为她毕竟是皇家的公主,别的事情或许还会帮自己拿主意,但涉及皇位的事情,赵倩如自然会但心,自己以为她是朝廷这一边来说。道:“你尽管说吧,只要是你说,我就相信你。”
    赵倩如点点头,道:“依我来看,官家未必不是不相信你;只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无论是谁,都难免会起疑心。因此在这个时候只要你回到临安,一切的怀疑就都会迎刃而解,相反,如果你故意推托不回临安,那么只会让人加重疑心。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不过世上并没有绝对的事情,也许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也说不定,所以由你自己决定怎么办,无论你选择怎么办,我都不会怪你。”
    杨炎低着头又沉思了良久,终于抬起头;看着赵倩如的眼睛;道:“我说过,只要是你说,我就相信你。马上准备回临安。”
    赵倩如心里一阵感动;缓缓把身体倚入杨炎的怀中;道:“谢谢你这样相信我,你放心吧,这一次你回临安,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一起去面对。”
    杨炎轻轻搂着她,道:“你胡说些什么?你和爷爷都说应该回临安,那就一定不会错的。我们明天就出发,回临安去。”
    赵倩如从他怀中抬起头来,嗔道:“你这人有点头脑好不好,难到你打算就怎么回临安吗?”
    杨炎一怔,道:“不这么回去,那要怎么回去?”他猛地一拍额头,道:“我明白了,我是广西制置使,必须有中书的调令才能回去,所以应该先写一份札子到中书去说明一下对不对?”
    赵倩如道:“既然你决定要回临安,那么我们就可以好好策划一下,这一次怎样回临安。”
    杨炎到有些奇怪,道:“回临安就回临安,有什么好策划的。”
    赵倩如笑道:“你可是奉命来广南平乱的呀,现在虽然说大局以定了,但毕竟还不算平乱以经成功了。那么你怎么写这份札子呢?难道就说你想临安吗?”
    杨炎搔了搔头,道:“你说得也对,那我该怎么办?”
    赵倩如道:“现在虽然说有流言传出来,但官家并没有明确表示出他对你有怀疑,这些不过都是我们的猜测罢了,说不定官家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流言呢?至少官家还要在文武大臣们面前要表现出用人不疑的态度来,你就这么毫无原由,冒然的上书要求回临安,反而会让官家觉得你跟本不信任朝廷。”
十八临安的流言4
    杨炎一拍后脑,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找个回临安的理由。”
    赵倩如赞许的点点头,道:“就是这样,找一个回临安的理由,而且完全和流言搭不上边的理由,就当你跟本不知道有流言这一回事一样。”
    杨炎点了点头,正想着找一个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忽然道:“现在不是正好有一个吗?大理来了使节团,这可是大事,保护使节团回临安,这个理由可以了吧。”
    赵倩如故意装出如释重负的样子,道:“说了这么多话到底也没有白费,总算是把你教得聪明了一点。”
    两人商议定了之后;杨炎立刻请来了辛弃疾和陈亮;并没有隐瞒;将实情全部都告诉了他们。两人听完之后也大吃了一惊,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也都赞同借大理使团来大宋的机会,上书朝廷以保护大理使团为名,要求回临安。辛弃疾当即写下了一份奏章,杨炎盖上了自己的大印,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临安。
    然后杨炎立刻接见大理的使臣。其实大理的使臣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因为这次使节团来大宋事先并没有派人来通知,而这时广西偏偏又在闹摩尼教之乱,一路上竟没有一个地方行政机构是建全的,因此没有人给他们通报临安的朝廷。好在一路经过的都是大宋管辖的地方,才平安无事。
    但到了静江府后,杨炎又在外打仗,这样的大事没有杨炎同意,辛弃疾可不敢擅自作主,因此大理使团只好就先在静江府住下,每天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杨炎回来。现在一听杨炎请他们,立刻就来到了制量使司衙门。
    大理的正使甘华是大理的现任宰相,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人,身材削瘦,头发花白。而副使刘仁先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中上等身材,但十分均称,一看就是一股武将的气质。因为现在杨炎是广西的最高官员,他们两人见了杨炎,都十分客气。
    不过说实话,虽然知道了刘仁先就是当年和自己一齐参加战场比试的八个人之一,但杨炎对他确实一点印像也没有。不过在这种场合,也只有装作还记得的样子,套了好一阵近乎。
    果然不出杨炎所料,他们这一次出使大宋确实是向大宋求救来了。
    原来大理国民是以白族为主,辅以“乌蛮”(彝族)么些(纳西)“卢蛮”(傈僳族)“金齿百夷”(傣族)“白衣”(傣族)等其他民族并居。以段氏为帝,布燮(宰相)等大臣作辅佐。官员主要由白族的贵族为主,地方行政,划为府、郡,共分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但各府、郡的部族和部落虽然接受府、郡长吏的统治,但仍由本族的头人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不过大理诸帝历来以宽仁治国,因此各部族之间基本还能教平相处。
    但在白族内部,以高氐势力最为强大,以经超过了段氐,早在宋绍圣元年(1094年),大理国权臣、高升泰便废掉保定帝,夺取政权,自立为帝,称“大中国”。高升泰死后,其子高泰明迫于其他各族的压力,还位于段氏,改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主,是为安文帝。而以高氏世袭宰相,把持大理朝政。
    但从此之后,高氐仍念念不忘,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夺取大理帝位,高氐一族势力虽大,但终不能和大理其他所有部族合力相比,因此一直没有机会。终于到了这一代的高氐之主高建铭,勾结支趾国,请来支趾国的人马,杀死大理现任国君正康帝段正兴,夺取君位,并以武力弹压各族。
    而大理国中一批忠于段氐的大臣,部族首领,保着正康帝的幼子段智兴,逃出京城,一路流亡与太宋接壤的石城郡,并立为段智兴帝,继续抵抗高建铭和支趾大军。但无奈现在兵微将寡,地少人稀,跟本不是交趾大军的对手,经过众人商议之后,只得派出使团,向大宋求救了。
    大理自段氐称帝之后,一直和大宋保持交好,在大宋政和七年(1117年),大理国君宣仁帝段和誉更遣使入汴京朝贡,当时徽宗当朝,正式册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成为大宋的正式藩属。因此在这危难之极,才派出这个使节团,出使大宋求救。不过由于现在大理几乎名存实亡,流亡的君臣实在凑不出几件像样贡礼,只好把正康帝的长女,秀玉长公主段燕珠送到大宋和亲。
    杨炎听了,也不禁为大理国运唏嘘不己。不过大宋是否出兵,可不由他说了算,因此杨炎也不置可否。只说自己会立刻上书朝廷,看朝廷对大理使团的态度。甘华和刘仁先听了,也只能如此。又对杨炎称谢不巳。又送上给杨炎的礼物,但都被杨炎婉言谢绝了。
    晚上杨炎和赵倩如安排酒宴,招待大理使臣一行。监军曹安民,以及静江府的各级官员辛弃疾、陈亮、周信、董原等全都出席。这还是大理使节团进入大宋之后受到的最高接待,顿感受宠若惊,由有这边有大宋的公主出面,因此这一次来和亲的大理秀玉长公主段燕珠也出席参加。
    段燕珠的年纪不超过二十岁,虽然比不上赵倩如,但也算是极出色的美人。容貌秀美,端装典雅,虽是亡国的公主,但也不失皇室风度。只是言语并不多,而且眉宇之间,似乎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大慨是牵挂着祖国的变故吧。
    宴罢之后,双方都在焦急的等待着临安那边的消息。在等待的时间里;杨炎又将曹勋和高震叫回静江府;将临安发生的事情也告诉了他们;曹勋和高震听了也大吃了一惊,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听杨炎的。接下来杨炎又将自己离开广南之后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两人,又详细安排下一步的作战布置。
    然后又令周信去打探大理境内的虚实,因为无论这一次杨炎回临安命运如何,大理救求也是大事,了解大理的俱体情况也是应该的。
    十天以后,临安的诏令传来,同意由杨炎护卫大理使节团回临安。
    大理使团等待这一天早己是望穿秋水了,一见诏令下达,立刻就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行装可收拾的。反到是杨炎、赵倩如他们的行李到有一大堆。林姹紫和林嫣红姊妹俩被杨炎带回静江府以后,都做了赵倩如的侍女,相处了几天之后,赵倩如发现这姊妹俩到是识文断字,提笔能文。到是不同于普通的女子。
    其实一般来说除了少数富贵人家才会让女子学文识字,普通人家的女子根本没有学文化的机会。真正有才华反到是青楼**。因为青楼的老板往往会专门有人教受她们文章诗词,管乐笙箫等各种知识,甚至还会教授一些剑舞一类的技艺,为了吸引客人,提高身价。林姹紫和林嫣红姊妹俩从小被卖到青楼中,数年的时间也被教得琴棋书画,歌舞乐器,样样精通。
    正好这一段时间赵倩如在静江府坐镇大局,公务繁忙,身边的侍女虽然也认识几个字,但和她们相比,也相差甚远,有些事情赵倩如就交给她们俩去做。她们姊妹俩也感激赵倩如,因此也尽心尽力的做事,到是给赵倩如帮了不少忙,因此这一次赵倩如也打算把她们俩带回临安。
    第二天,杨炎便带着铁成林、谷雪萍,连同赵倩如的惊燕军,还有监军曹安民曹公公,和大理的使节团一齐上路出发。并由吴锡率领催峰军护送。
    不过出发的时候杨炎才发现,大理使团中居然带着十二头大白象,据刘仁先所说,这十二头白象是敬献给大宋皇帝的贡礼。因为大象这种动物十分少见,也惹得不少宋军,路人围观。
    赵倩如对大象到是不觉得希罕,因为在赵昚的御园中就养着几头大象,她到是经常见到。不过杨炎以前只是从书画上才知道有大象这样一种动物,这一次到是开了眼,见着真的家伙。果然是个庞然大物。谷雪萍更是感兴趣,围着大象转来转去,看东看西,还凑过去摸了摸大象的鼻子。不过这大象大概是训练熟了,到是十分温驯。
    不过那两只老虎显然对这眼前的庞然大物没有好感,对着大象张牙舞爪,不住的咆哮,到是有几份兽中之王的威风。不过那几只头象却毫不理会,只把周观的人吓得迸连后退。只到谷雪萍过来安抚他们,这两个家伙才老实起来。
十八临安的流言5
    自从钟欣环离开以后,这两只老虎就一直跟谷雪萍形影不离。这两只老虎本是一雄一雌,谷雪萍给雄虎取名叫斑斑,给雌虎取名叫萌萌。这两个可爱的名字被安到老虎的身上,也令杨炎哭笑不得,不过谷雪萍高兴也就由着小姑娘去折腾。反正名字也只是一个代号,就是起名叫猫猫,但还是老虎。
    一行队伍一路向东北而行,如果按杨炎的要求,因为怕惊挠地方,尤其是怕沿路的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因此人马是绕道而行,不经过州城的。不过现在队伍有大理使团,总不能让大理的使臣也跟着军队在野外露营吧,这可是有关大宋朝颜面的事情,只好都住进沿路的各州府的馆驿中。不过除了少数随行的护卫之外,大队人马还是驻扎在城外,不许进城。
    而大理的使团也十分配合,除了大理公主段燕珠和正使甘华以及几个侍候他们的从人之外,连同副使刘仁先也在把他们一行送城中之后,也出城在军营中休息。至于大象,那就更是不可能带进城来了。
    十几天后,一行人马到了绍兴府,虽然这里以经离临安不远了,但天色己将近黄昏,因此也没有必要连夜赶路。杨炎便下令人马就在绍兴府里休息。
    绍兴府的知府得知他们一行人马到来,急忙命人安排馆驿,接待杨炎、赵倩如以及大理使团一行。并且又安排下一顿丰盛的酒席,招待他们。其实沿路都是如此,在一路上赵倩如都借口劳累,这些应酬事都交给了杨炎。而段燕珠也从不参加这种场合。
    杨炎虽然也不厌其烦不厌其烦,但也不得不免强应付。不过每一次他都把陈亮,甘华,刘仁先一齐拉去陪同,也算是不独单。
    绍兴知府也想得周到,又另备下了一桌酒菜,专程送到馆驿中来。于是赵倩如和段燕珠两人在一齐单独吃饭。随着队伍离临安越近,段燕珠眼中的忧伤就更加明显,连赵倩如也看得出来。只是赵倩如只当她是但心大宋不会出兵援助大理,心中虽然同情,但这事关重大,她也无能为力,给不了什么承诺。
    两人一齐吃了几口,段燕珠问道:“永宁公主,这里离临安还有多远。”
    赵倩如道:“大约还有五六十里路程,如果明天一早启程,中午到萧山休息打尖,下午就可以到达临安了。”
    段燕珠听了,突然放下了筷子,脸白变得苍白起来,喃喃道:“明天就到了,明天就能到了。”
    赵倩如有些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