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好一会儿,那值日官见无人理自已,又不敢耽误太久,壮着胆子道:“启禀陛人,现在宫外有……”
    这一下到把众人都惊动了,还不等他说完,仆散忠义就厉声喊道:“糊涂,没有看见陛下昏过去了吗?现在陛下不能理事,有什么事情也要等明天再”
    那值日官吓了一跳,想要转回,但又有些不甘心,好在这个值日官是金人,知道事情轻重,嚅懦道:“丞相,这可非同小可,是……”
    仆散忠义不禁大怒,立刻打断他道:“什么非同小可,就是天塌下来,也必须等到明天。”
    就在这时,完颜雍己缓缓转醒过来,以经听到了值日官的话,有气无力道:“有什么事情,就让他说出来吧。”
    这时一个御医道:“陛下身体要紧,还是早去休息,不式再操心了。”
    仆散忠义、完颜宗政、完颜长之等人也怕这值日官又报上来坏消息,也都一起劝道:“陛下身体要紧,不要再为这些小事操心,先去休息,有事臣等自会处理。”
    完颜雍轻轻摆了摆手,道:“现在两军对持,岂是小事,朕不过是偶然昏正去一会儿,并无大碍,你们不要劝了。”然后又对那值日官道:“有什么事情”
    众大臣的心一下子都提了起来,生怕那值日官又说出什么让皇帝心急的话来。这时只听那值日官却通露喜色,道:“好叫陛下欢喜,现在国师正在宫外,要求见陛下。”
三十九大金国师(下)
    “什么,你再说一遍。”完颜雍一时还没有会过意来,下意识说道。
    那值日官又说了一遍:“回禀陛下,现在国师正在宫外等候,想要求见陛下,不知陛下见还是不见?”
    大金的现任国师是安泽。在当面,自然是人人尊称他为“国师“,而在背后,则必须称为”安泽国师”,但这样的称呼,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没有人觉得不妥,因为在金人的心目中,真正的国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普风。
    独孤痴向普风挑战的事情;金国的君臣上下都是知道的,但人人都对普风信心十足;因此到没有在意。而在前不久,普风在四川显身的消息也传到了临安;不过也没有人会去干涉普风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普风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临安,并且主动求见皇帝;这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事实上完颜雍继位之后,虽然得到了普风的承认,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普风一面,一听普风在宫外求见,完颜雍不觉一喜;精神也一振,道:“国师来了,朕当亲自迎接。众卿快随朕前去迎接国师。”说着就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但他身子正虚,还没等迈步,就是一个趔趄,又坐到椅子上。慌得内侍、御医们又是一阵紧张。
    仆散忠义忙道:“陛下礼敬国师之心,臣等尽知,只是陛下疴体未愈,不可轻动,还请陛下在金殿安坐,让微臣和完颜长之一道代陛下去迎请国师入宫,陛下看如何?”
    完颜宗政也道:“陛下,仆散丞相所言极是,陛下还是以保重身体为要紧。国师大贤大圣之人,必不会再意这些虚礼。”
    完颜雍这时只觉全身无力,想再站起来也力不从心,也只好作罢。仆散忠义是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在整个大金国中,官职仅次于太师张浩,而在南征的所有官员中,则是最高的。而完颜长之现在是右副元帅,军方的第三位人物,又是普风的子弟,因此由他们两人去迎接普风,也在合适不过。因此只好也苦笑了一下,点点头,道:“仆散爱卿,长之,你们代朕去迎请国师入宫吧。”
    不多时两人将普风请上金殿。普风上殿之后,双手合什,对完颜雍施了一礼,道:“贫僧参见陛下。”
    完颜雍忙道:“国师不必多礼,朕有病在身,不能亲迎国师,失礼之处,还望国师见谅。来人,看座。”
    立刻有内待搬过一个圆凳子,放在完颜雍的龙椅侧边。普风又双手合礼,施了一礼,道:“贫僧谢坐。”然后在完颜雍身边坐下。又对完颜雍道:“陛下有病,贫僧愿为陛下把脉一瞧。不知可否。”
    完颜雍知道普风深通医理,道:“有劳国师了。”说着将左手递了过去。普风微微一欠身,道:“贫僧失礼了。”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达在完颜雍的脉门上。
    完颜雍立刻觉得一股暖流从左手转入;遍及全身经脉;顿时感得身体轻松了一截,呼吸通畅,精神大好。知道是普风在用上乘功力为自己治病。等普风松手之后,完颜雍也向普风欠了欠身,道:“多谢国师,朕之病能得全愈,全是国师之功也。”
    普风淡淡一笑,道:“陛下不必称谢,但贫僧之劳,不过是外力,虽能治愈一时,但不能完全根除,陛下若要全愈,还需自身调养,多多保重才是。”
    完频雍道:“国师见教的是,朕自当听从。”顿了一顿,道:“听说国师这一次乃是应独孤痴的挑战出寺,不知是否与他会过?此次来见朕,又所为何事?”
    普风微微一笑,道:“本来贫僧己是多年以经不问世事,此番出寺,不过是为了和独孤痴一战,但眼见陛下亲身涉险地,大金危在旦歹,亡复在即,贫僧也不忍不管,特来拜见陛下。请陛下立刻下旨,终止南征,率军北还,方能保住这二十万大军的性命。”
    完颜雍和众大臣都不禁一怔,完颜雍道:“国师所出此言?”
    仆散忠义也道:“国师,请恕在下直言,现在宋军虽然连番获胜,但我大金实力尚在,而国师一来必将振奋全军士气,临安仍是南宋之都,易守而难攻,我看杨炎未必能够攻下临安,国师为何有大金亡复在即之言。”
    普风微微一笑,对众臣都看了一眼,道:“如果杨炎要率军来攻临安,自然不会有事,但众位都认为杨炎会来进攻临安吗?”
    完颜长之心中一颤,顿时觉得不对劲在那里。杨炎取得了寿昌之战的胜利之后,就停了下来。虽然自己认为杨炎这是在扫清临安的外围,为攻取临安作准备,但也觉得杨炎在过去求稳了,如果是自己领兵,就一定会率军长驱直入,直击临安。就算不能攻取临安,至少也能给金军上下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还可以施进围城打瑗之计,逐步消灭临安以外的各路人马,共好过按兵不动,让金幂有重新调整的机会。
    那么现在看来,杨炎在目前根本不想进攻临安。那么杨炎的进攻目标到底在那里呢?完颜长之忽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以经想到了杨炎的攻击目标。
    完颜雍问道:“那么国师认为,杨炎不来进攻临安,他会进攻那里呢?”
    普风淡淡一笑,道:“贫僧以为,会是建康。”
    这话一出口,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过完颜雍、仆散忠义等人也都是精通军事的人,自然知道一但宋军攻下建康,将可以彻底控制长江水道,将金军牢牢困死在江南,但是杨炎的目标真会是建康吗?
    仆散忠义道:“国师,我们在建康有四万多守军,加上建康城墙高厚,易守难攻,没有十五万左右的大军,是不可能攻破建康的,现在杨炎手上的兵力不过十万左右,加上温州的宋军,也不过只有十三万,而且如果去攻建康,还必须留下至少五六万人马在驻守徽州、严州、处州、温州等地。如此一来,杨炎根本没有实力去攻取建康。”
    他这一番话,说得众人频频点头。如果宋军攻下了建康,对金军来说自然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仆散忠义分析的也有道理,因为杨炎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去进攻建康。因此众人都在静静等待普风的回答;看他作何解释。
    不过普风却微笑不语,完颜长之却上前一步,道:“丞相,如果我是杨炎,根本不用管徽州、严州、处州、温州等地,一定会集中主力人马去取建康,这里只需留下两三万人马,监视我军行动即可。就算我们重新夺回徽州、严州、处州、温州等地,只要宋军守住隆兴府,我们也无法攻入江南半步。相反还会造成我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等宋军攻下建康,必会直逼临安。届时,我们还是要退兵。”
    仆散忠义摇摇头;道:“就算如长之所言,但杨炎能用来进攻建康的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短期内也难以攻下建康。相反我们正好可以集中大军去解救建康,与建康守军内外夹攻,可以大破宋军。”
    完颜长之也摇摇头,道:“丞相,你忘了江北的李显忠,他节制的宋军不下二十万,与建康不过过了有一江之隔;。以南宋水军之力;十万大军过江也不过是三四就能完成。因此李显忠只需抽调一半人马渡江与杨炎合兵,宋军就可以集中至少二十万的兵力来来攻取建康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建康能够坚守到十天以上的时间;就以经不错了。”
    仆散忠义微微一怔,显然没有想到江北的李显忠。迟疑了一下,才道:“李显忠会转攻江南吗?难到他不怕江北在失吗?”
    完颜长之道:“只要宋军攻下建康,控利长江,就算我们尽夺江北之地又能如何?还是只能望江兴叹啊!”
    一时间大殿上又沉默起来。每个人都在思考,宋军会如普风和完颜长之所预料的那样行动吗?建康虽然是一座坚城,但毕竟地区太大,至少需要有十万左右的兵力才能完全守住。如果南宋真的集中二十万大军,恐怕真的坚守不到十天时间。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值班匆匆走进大殿,道:“启禀陛下,各位大人,建康府有紧急军情发来。”
    众人听了;不禁都吃了一惊,完颜雍急忙道:“那来给朕观看。”
    早有内待接过公文,递交给完颜雍。等完颜雍看罢之后,也不由长叹了一气,让内待拿下去给众大臣观看。
    江南宋军,曹勋部以经攻下了太平州。而江北的宋军以经在当涂、采石、马家渡等地分头渡江。用意以经十分明确,就是进取建康。而在严州驻扎的杨炎也率领宋军主力北上。
    完颜雍苦笑了一声,道:“事以至此,也只好退兵了。”
四十转攻建康(上)
    庐州,宋军大营这时李显忠正坐在大帐中议事。
    天临府临时朝廷下令;对金军展开了全面反击之后,由李显忠全面负责江北的进军。从四川的十万援军之中,大半都拨调到李显忠部下,在江北作战。川军中的几位主要将领,杨昌鹏、周宏明、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这时也都在李显忠的帐下听用。
    现在江北的宋军归李显忠节制的还有李宝、戚方二支人马,总兵力达到二十七八万。戚方部现在正驻守襄樊一线,以抵抗南阳的金军。李显忠和李宝合兵一处,全力攻取淮东。
    宋军在江北的进攻分为三路,由马军司都指挥使陈敏率七万人马为左路,进攻盱眙军,李显忠亲率八万大军为中路进攻滁州,李宝为右路率六万大军,水陆并进,攻取和州,全面展开对淮东的进攻。
    金军在淮东的守将是完颜陈和尚,兵力约有十万。他早己做好准备,将淮东守卫的十分严密。过云了半个多月,宋军只有右路的李宝水陆并进,攻下了和州,而其他两路的进展都不大。战事这样僵持,也令李显忠心中也不禁有些焦急。
    李显忠是在绍兴九年(1139年)归宋,那时李显忠正好三十岁,正是当年。但因为他归宋时间较晚,在军中的资历太浅,因此在绍兴十年、十一年期间的宋金大战;李显忠基本上都没赶上。而随后宋金绍兴议和成功,两国罢兵;有近二十年末发生过战事,其间李显忠虽然逐步晋升到了节度使的位置,却始终未能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归宋目地,而大好的年华就这样白白耗废了。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宋金采石之战中,李显忠才真正有机会;能够独自领兵作战,终于成为宋军的主要战将之一,而右那一年,李显忠以经五十二岁的老人了。而随后的时间里,随着绍兴时期的那一批名将逐渐凋零,李显忠在宋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了现在以经成为大宋的最主要战将之一。
    归宋之后,李显忠虽然也几经起伏,但从来没有人说李显忠是一个嫉妒成性的人,只是李显忠深知自已年华渐老,因此建立功业,抱效国家的心情也更为迫切,而然就在这时,杨炎突然横空出世,短短数年内,屡建奇功,虽然年纪轻轻,但也以经晋升到节度使,俨然已有凌驾于李显忠之上的势头。
    对于杨炎的晋升之快,李显忠到也并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一来是因为杨炎的晋升,完全是靠自己建立的功勋彪炳,并没有一点侥幸的地方。而在另一方面,昔日杨沂中对李显忠有推荐提拔之恩,李显忠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因此对杨沂中一直心怀感激,因此他对杨炎的晋升不但不感到不悦,相反还为杨沂中有这么一个好孙子感到高兴,同时也为朝廷又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将领而感到欣慰。只是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愦憾,毕竟现在李显忠也巳是年过六旬的人了,留给他建功立业,实现抱负,名重青史的时间以经不多了。
    而在金军南侵之后,大宋朝廷也是几经跌宕,现在甚至出现了两君并位的局面。李显忠始终都是十分坚定的站在杨炎拥立的赵忱这一边,从来都未曾动摇过。而赵忱继位之后,对李显忠同样十分信任,从一开始就将江北的军务大权全部交于李显忠掌管,并且在朝中设置都督府,由李显忠最敬服的杨沂中出任都督,主管全局军务。这一点也令李显忠感到非常舒心,同时在心里也对天临府朝廷更加忠诚,
    在杨炎赴四川平乱的时间里,李显忠率领宋军,在襄鄂一线死死抵挡住了金军从南阳和庐州的两路进攻,令完颜长之也觉得无机可趁,守住了荆湖防线,终于坚持到杨炎平定了四川内乱,从四川回军。也算是回报了朝廷对自已的信任。
    后来在宋军收复淮西的战斗中,李显忠作为江北宋军的总指挥,和这次战斗的参与者,这里面自然也有李显忠的一份功劳。不过和杨炎的情况一样,因为现在李显忠的官职太高,不会马上加封,只能等打退金军之后,再按功绩大小封赏。
    但李显忠心里也明白,收复淮西的战斗是由杨炎一手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