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赵恺忽然觉得自己不仅能够礼贤下士,又有识人之明,更有容人之量,还宽宏大度,虚怀若谷,实在是古之少有的名君,昔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有那一个能与自己相比。想那尧、舜、汤、武也不过如此吧。
    进入皇宫之后,看着宫女、内侍——其中大部份赵恺都似曾相识,跪伏到自己面前,一付诚惶诚恐的样子,欢呼“万岁”。皇宫赵恺以前到也是经常来,但每一次都会装出一付毕恭毕敬的样子来,对每一个内侍都客客气气,对宫娥釆女更是目不斜视,唯恐引起赵昚的不满和疑心来,当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现在可不同了,现在这座皇宫以经属于自己,这皇宫里的每一个人也每属于自己,从此以后,自己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可以任由自己随心所欲,看那个内侍不顺眼,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将他赶走,如杲看上了那个宫女,就可以把她搂在怀中,肆意寻欢。在这一刻赵恺一下子觉得所有的人都变得格外渺小,只有自己一个人高高在上。
    当天夜晚,赵恺就在皇宫中派下盛宴,招待有功之臣,庆贺收复临安之功。于是在悠扬悦耳的鼓乐声中,众人杯筹交错,开怀畅饮。宫女采娥载歌载舞,内侍不断奉迎,加上众臣一致称颂,令赵恺如上云端,不知今夕何夕了。
    笫二天,赵恺立刻在皇宫中举行了隆重的办冕仪式,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随后又大封群臣,每人都有封棠,然后下令合城欢庆,连续几天,整个皇宫都陷入了欢歌笑声之中。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难以长久;赵恺愉快的心情并没有维持很多天。因为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赵忱以经到达了建康府,并且向天下宣布,从此以后,大宋将定都在建康府。
    赵恺立刻就明白这里面的原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写了一篇檄文,向天下宣布,临安才是大宋的都城,赵忱这样擅自另定都城,仍是有违祖宗之意,大逆不道之过,如此德行,如何能做大宋天子,而自己收复临安,乃是有大功于社稷,才是大宋天子的合适人选等等。
    这篇文章才一传出,建康府方面也立刻就有回应。首先便讥刺赵恺,只有东京卞梁才是大宋国都,临安不过是南渡之后的临吋行在,因此临安可做行在,建康亦可做行在,何来有违祖宗之意。何况临安行在是太上皇赵构指定,现在改建康做行在,亦是向太上皇请示之后,方得决定,仍是名正而言归。就连赵忱的君位,也是由太上皇下诏确立,而赵恺却是自立为君,才是大逆不道之人云云。
    赵恺看了,也气得有苦不出。南渡之后,太上皇赵构虽然定都临安,但在名义上仍然还是尊卞梁为都,临安确实只能算是临时行在。赵忱这样的法当然不错的的。何况赵构现在就在天临府里,自然是由赵忱怎么都行。而且这篇这章也正好戳在赵恺的疼处,他确实是自立为君的,这一点无论怎样,也是辩解不清的。
    赵恺正想再写一篇文章,指责赵忱是在挟持太上皇,自立名目。但这时又有另一条更大的消息传来,金军竟然以经在和赵忱议和。
    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赵恺很少有的发起火来,气得当场就把桌给揭翻了。
    这到不是赵恺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坚决反对和金囯议和,而且金国居然是把赵忱作为议和的对像,而不是自己,显然在金人看来,只有赵忱才能代表大宋,而自己自然是没有被金人放在眼里。这怎么不叫赵恺发火呢?
    “欺人太甚,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了,连临安都是朕从金军手里夺回来,金人都以经被我赶到了镇江府了,凭什么还把赵忱那小儿当做大宋的代表。竟敢如此瞧不起我,那么朕就立刻出兵,一直打到镇江府去,生擒完颜雍,然后再挡平金囯收复失地,就连当年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也一并夺回来。还有赵忱那小子,不过是个黄牙孺子,无材无德,也敢与朕争夺大宋君位。你不是到建康来了吗?正好朕一并发兵,把你也生擒。到时候把你和完颜雍并排绑在朕的面前,朕再你们,是如何商议议和的,哪时看你们如何来回答朕。”
    想到这里,赵恺头脑中不觉出现一幅幅画面,自己率领大军,如何收复失地,大破金军并赵忱,最后坐上高头大马,俯视着完颜雍、赵忱跪伏在自己马前,瑟瑟发抖,苦苦哀请自己,饶了他们一命,嘴角也不甴泛起一丝微笑来。
    随后,赵恺立刻招来宗天玄、王时雍和徐秉哲,商议进军建康和镇江的事宜。王时雍和徐秉哲立刻建议;现在自己以经击败了金军;将金军赶到镇江府。因此金军并不足为惧,而现在的大敌是赵忱。正好现在赵忱以经到了建康府。临安建康相距不过数百里。如果能够趁着现在这个机会,进军攻破建康,擒拿赵忱,则天下再无能与赵恺相抗争者,其他地方自会归降,大事可定。
    他们这番话正是投其所好,因此赵恺听了,也颇为动心。但又觉得放任金军不理似乎也不妥,因此又询问宗天玄。
    宗天玄现在是信心极度膨胀,当即表示建康、金军均不堪一击,完全可以分兵两路,逐个击破。赵恺听了,也不禁大喜,立刻下命出兵。
    。
五十四议和(一)
    “什么?要和金人议和?”赵忱显然大为吃惊;双眼盯着杨炎,几乎不敢相信这活是从杨炎嘴里说出来的连一边的赵倩如也都大为惊讶;只有以经知道内情的赵月如不动声色。
    赵忱沿长江乘船东下;抵达建康。李显忠和杨炎迎接赵忱一行进城。建康城中本有行宫,而且都以弪打扫干净,可以直接入住。因为赵忱决定釆纳辛弃疾的意件,定都在建康,因此天临府的文武大臣几乎也都随赵忱来到了建康。只是各大臣的家眷暂时还留在天临府里,只等建康安定好之后再陆续迁来。周太后也暂时留在天临府,杨沂中和赵倩如也跟随赵忱一起来到建康,在天临府的杨府里由杨朝亮照应。
    安定下来之后,赵忱立刻招杨炎和赵月如、赵倩如进宫,商议目前的对策,却没想到杨炎竟会提出,与金军议和。
    其实这也是杨炎、赵月如和光衍经过多番啇议,才得出的结果。杨炎先前制定的,把金军困死在江南的计划,甴于赵恺的介于,使局势也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其中变数太多。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和金国达成比较平等条件的议和,暂时实现南北罢兵才是最好的结果。
    杨炎苦笑道:“小忱,我也不愿意与金人议和,只是现在的局面你应该也湥С颐遣豢赡芎徒鹁⒌送趿椒矫嫱笨剑荒芄谎≡裣扔肫渲幸环浇埠汀!
    赵忱沉默了一会儿,才道:“那么我们就不能先和邓王讲和吗,共同对付金军?其实也不用邓王出兵,只靠我们就足以消灭金军了。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晦。不管怎样,邓王也是我大宋的人,等消灭了金军之后,再谈其他的也不迟啊!”
    赵月如忽然道:“正因为邓王是宋人,因此我们与邓王之间绝对没有讲和的可能。”
    赵忱怔了怔,道:“六娘,这是为什么呢?”
    赵月如淡淡道:“如果战胜金军之后,十哥会和邓王共存下去吗?”
    赵忱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他虽然年轻,但也知道到了这一步,自己和赵恺之间以经没有半点挽回的余地了。只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的。
    赵月如接着道:“现在邓王虽然收复了临安,但势力仍然远远的小于我们,如果没有金军牵制,邓王根本无法和我们相抗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邓王绝不会任由我们去消灭金军而坐视不管,就算是与他讲和成功了,他也决不会尊守和约,只要看准了机会,就会在我们背后动手。”
    这时赵倩如才发言道:“小忱,你姐夫和六娘都说得没有错,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统一大宋,不能使大宋分裂。只要我们大宋內部团结安定了,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消灭金军,收复失地。”
    赵忱想了一想,有些迟疑道:“但我在继位的时候,以经明确承诺,将与金人一战到底,现在却要与金人议和,朝中的大臣会怎么看我们吗?后世子孙又会如何看我们。”
    赵倩如道:“这一点你到不用但心,陈相公、韩枢密都是有见识的人,他们应该会明白,现在的局势下,和金人议和也是迫不得己的选择。何况在先前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还是和金人奋战吗?他们会体谅你的。”
    杨炎道:“其实与外邦议和古来就有,汉朝曾将公主下嫁给匈奴,唐高祖也曾向突厥称臣,但都是用议和换来休养生息,韬光养晦,集攒力量的时间,才有后来汉武帝击败匈奴,唐太宗击败突厥,使我汉族名声扬威于塞外,显汉唐盛世。可见议和并非不可取。只是到我大宋澶渊之盟以后,却是把议和当作抵御外族进攻的办法,只要议和成功,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至于南渡之后,太上皇更是待敌则恃欢好于金帛之间,立国则借形势于山湖之险,望实俱丧,莫此为甚。可见误大宋者,并非议和,而是不思进取之心。我们现在虽然和金人暂时议和,只要我们从此之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整兵备战,日后收复失地;乃至燕云十六州,后世子孙自然会称颂你为圣眀贤君,不用因你曾与金人议和为耻。”
    听到这里,赵忱才有些缓和过来,点点头,道:“姐夫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杨炎接着道:“还有一点,我们就算与金人议和,但也绝不能以割地、称臣、纳币为条件,只是让金人退出大宋国境既可。”
    赵忱怔了一怔,才道:“如果不用割地、称臣、纳币为条件,金人会与我们议和吗?”因为大宋历代以来,但凡对外议和,莫不是以纳币、割地为条件的,南渡之后,甚至向金称臣二十余年,这也以经成为大宋议和的定式,因此赵忱乍一听说不用割地、称臣、纳币,那还叫什么议和。
    杨炎笑道:“小忱放心吧,现在金人受困于江南,内无粮草,外无救军,只怕是议和之心更甚于我大宋,还会讲什么条件,只要能够平安过江,退回北方去就可以了。我看过不了多久,金人就会派人来试探我们是否有意议和。”
    赵忱点点头,忽然又问道:“如果金人一定要以割地、称臣、纳币为条件,方才准许议和,我们又该如何办才好。”
    杨炎神色一凛,道:“如果金人果真如此,那么我大宋也绝不能妥协,尽可玉石俱焚,也绝不可答应金国的这些条件。”
    赵忱这才露出笑容,道:“好吧,那就如姐夫所言,暂时与金人议和,等我们安定了大宋內部,系精粮足之时,再去进攻金人,收复失地。”顿了一顿,忽然又皱着眉头道:“就算陈相公,韩枢密那里好说,但其他人怎么办?比如辛幼安,是他劝我定都建康的,这来建康的一路上,他对我几乎言必称恢复,我也曾向他承诺,必会以收复失地为任,如果他知道朕与金人议和,会不会对我失望呢?”
    杨炎摇揺头,道:“我们与金人议和,不是为了苛安一隅,而是为了争取集攒力量的时间。辛幼安是有大见识的人,且精通古今之事,相信他会明白这一点,只要善加解释,必然会明白你的一片苦心。不过议和之事我们先不要主动提出来,等金军派来使者之后再说。”
    果然就在三天以后,金军派来了大宋的降臣李耀来到建康,试探建康朝廷是否有议和意向的态度。
    李耀的到来,立刻使建康的朝野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支持也有反对。赵忱对此不置可否,交给执政大臣们去讨论。
    果然如赵倩如所料,陈俊卿和韩彦直虽然主战,但却是持重的人,也清楚目前的局势,认为只要条件合适,现在到是不妨与金国暂时议和,以求两国罢兵,好集中全力对付赵恺。刘珙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形势如此,也不得不同意议和。而梁克家和洪适本来就主张议和,因此也更是不反对。
    但两者的区别在于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坚持认为议和的条件只能接受交纳岁币,其他割地、称臣绝不能接受,而且岁币的数量不能超过绍兴议和。而梁克家和洪适则主张,为了达到让金军尽快退兵的目地,适当割让一些土地也能接受,而称臣一项,只要不太过份,也不妨可以答应。
    史浩因为一时摸不清赵忱的态度,只好不作表态。不过这几个月来他一惯如此,因此其他人也没有理他。
    赵忱仔细听从两派的意见之后,这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第一让大臣们明确,这一次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并非与金国真议和,日后大宋整兵北伐之时,任何人都不得以与金国有议和之约为借囗,阻止北伐。第二,议和只能保证让金军平安返回北方,而不能接受金国的任何条件,割地、称臣、纳币均不许,否则宁可与金军决一死战,玉石俱焚,也绝不答应议和。
    陈俊卿和韩彦直到是没想到皇帝的态度比自己还要強硬,不过两人到也觉得颇为欣慰,赵忱到也不像前几任皇帝那样软弱。由其是第一条,以前朝廷争论是否北伐吋,往往就有不少大臣以与金国有议和之约为借囗,加以阻挠。甚至连自己加强战备都会有人说怕惹怒金国而阻止。现在皇帝明确提出,议和只是权宜之计,也为曰后省了不少麻烦。
    而梁克家和洪适虽然对皇帝的这番表态不算太满意,但毕竟皇帝以经答应了议和,和以前相比,这以经是一个不小的改变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后慢慢再说。
    决定之后,建康朝廷立刻有人转告给李耀,大宋有意与金国议和。李耀听后也十分高兴,立刻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了镇江府。
五十五议和(二)
    又过了三天,李耀再次来到建康府,带来金国拟定的双方议和谈判的基本条件:一、双方在建康府与镇江府之间的下蜀镇进行议和谈判;二、双方议和代表为正使一名,副使两名,从行官员十名,随从二十名;三、议和时双方都不得再战,各自以现在占居城池为准,无城之兵一率退后十里驻扎;四、议和双方可以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