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树义旗,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奇女子是坚决的抗清派。
    在这个时代,比红娘子更加声名赫赫的英雄多不可计,但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几十年的壮举仅此一个。
    在满清已经稳固北方的情况下,依旧高树反清大旗,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红娘子,久仰了。”李四抱拳道。
    正文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5 本章字数:3334
    红娘子和一些个宗社会党纠集起来的乱民人数不少,真正有点战斗力的也就震天虎手下那点罗汝才旧部而已。其他多是本乡本土的小民,为保性命而聚集在名目繁多的会党旗下,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白莲教。
    对于这些烧香拜神的会党乱民,李四很不看好,要是他们真的有战斗力的话,也不会弄出两万之众反而人数少的八旗汉军压着打。
    不过这些乱民乡土观念很重,对于入寇的满洲人有一种很直接的愤恨,和赴死军有天然的共同点。
    基于这点,李四才有了拉拢红娘子和这些乱民的念头。
    两军汇合之后,赴死军分出些粮米,让这些饿肚子许久的乱民终于吃饱了一次。
    经过一天多的等候之后,被赴死军落下的那些迁徙的乡亲们才赶上来。
    “李兄弟你的这个……叫啥来着?哦,对了,赴死军。你的这个赴死军好生雄壮,竟然有五七万的弟兄。”当震天虎看到赴死军后面赶上来的这些“大队人马”之后,很为如此的规模感到震惊。
    跟随迁徙的这些乡亲们当然不能算在赴死军的人数当中,他们只是赴死军的家属同乡等,可以理解成赴死军移动的后勤基地,但绝对不是战斗部。
    在震天虎这些人看来,和赴死军在一起的都是赴死军,根本就没有军民之分。有饭大家一起吃,有仗大家一起打。
    很淳朴也很原始的观念,这也正是这些会党人战斗力底下的根本原因。别看他们有一万多人,真正的战斗部并不多。那些老人妇女孩子也许会在战斗的时候一拥而上,但是能不能起到效果就不敢说了。
    “贵部下一步意欲何往?”虽然会移动的后勤基地已经跟上来,但是这一个多月以来,赴死军还没有取得过向样的补给,尤其是粮草方面,存货已经不多,再加上新添的这一万多会党乱民,每天都要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李四这么问的意思很直白,就是下一步该去哪里找点粮食。
    现如今是什么世道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地。李四能够拿出点粮食管一天地饱饭已经算是仗义地很了。所以在分配满洲人留下地那点战利品地时候。白莲教地人也很自觉。有意让赴死军占了点便宜。
    可是正蓝旗留下地那点辎重少地可怜。根本就不够这么多人嚼裹几天地。当务之急还是粮草问题。
    “李家大兄弟拿主意吧。我心思有点乱。“自从李岩李公子死后。红娘子地心思就很难集中起来。
    “这还用说么。哪里有粮咱们就去哪里。这叫以兵就食。”震天虎大咧咧地说出白莲乱民地指导思想。
    对于这些乱民来说。从来就缺乏一个稳固地基地。至于后勤补给线就更加地不用提起。通常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哪里有吃地就去哪里。秉承地还是流动作风。
    “郾城怎么样?”李四适时做出引导。
    “郾城?我看行,”震天虎转头为红娘子:“妹子,你的意思呢?”
    “哥哥和李家大兄弟拿主意吧,”红娘子从贴身的小衫子里头掏出一片白绢,绢上密密麻麻的写满工整小楷,正是当年李岩所作的《劝赈歌》。
    “那就这么定了。”
    “李指挥,你……你怎和闯贼余孽搅合在一起?”使用李指挥这个称谓的也只有赴死军二号人物监军杨廷麟,把李四拉到僻静处,小声责备道:“我大明天下覆于何人之手?难道李指挥已然忘记闯贼破京之时的国仇?”
    大明朝被李自成折腾了个天翻地覆,京城沦陷崇祯殉国,乃是这些大明遗臣心目中最大耻辱,闯军也就成了这些人心中的生死大敌,个中仇恨不共戴天难同日月。
    惊闻赴死军和李闯余孽合流,东宫学官立刻沸腾不说,就是太子本人也忿忿难平,本要亲自来讯问李四这个托孤托国的重臣,还是杨廷麟晓得其中利害,以私人身份在私下里指出李四这么做的害处。
    前些日子,听说福王早已称帝改元弘光之后,立刻就有学官跳出来叫嚣,要太子立刻登基称帝,以示天下人大明正统之所在。
    杨廷麟的书生意气少的多,自然晓得其中利害,不要说是登基称帝,哪怕的打出大明太子的旗号,也会招来敌人的疯狂剿杀。到时候,大明正统的最后一线希望也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正是因为杨廷麟陈述其中利害,还有长平公主在一旁帮腔,才把这事情压了下去。
    平心而论,杨廷麟这样人的做监军可以极大的平衡赴死军和东宫之间的关系,而杨廷麟本人也是个稳重持国的人物,虽然是迂腐了些,还是尽量的照顾到赴死军的利益。
    普天之下,也只有赴死军才奉太子为正统,为了抓住这最后的一束救命稻草,杨廷麟说什么也不同意东宫和赴死军有任何不睦,一力主张所有的分歧在波澜不惊中解决。
    可李闯灭亡了大明,逼死了先皇,现在竟然要和闯贼余孽合流,这道心理上的关坎他们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
    “杨督军,”
    听到李四以官职相称,杨廷麟也知道李四要说很重大的事情,神色一肃。
    “此事我正要上奏太子,刚好你提起,就由我来口述你来执笔,上个条陈,把这事情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免得生出许多不必要的是非。”
    “李指挥果然心思缜密,原来早就想到了此点,甚善。”杨廷麟本就是学官,文字功夫自然是十分了得:“李指挥说吧,我给你润一润……”
    铺开纸笔,只等李四开口。
    深深的吸口气,猛然呼出,李四说出沉酝在胸中甚久的话:
    “自天地开辟,华夏立为万里神州之中央,威加四海,德被八荒。环顾四方蛮夷者,无不视我壮美河山为肥膏,侵占华土屠戮汉民,神州赤县多染腥膻……”
    “昔有五胡乱华之祸,前有蒙元灭宋之灾。同胞子弟几遭屠戮,国有倒悬之危民有泣血之急……”
    “自万历年始,建奴枉顾我国朝之哺育,以怨毒报国朝之仁心,以恨念回我国朝之恩德。强占我两辽之地,肆意扰乱中原。我子弟父兄为奴者万千,终成关外白骨之丘,我姊妹同胞日遭**泣血哭号者千万。忍辱含垢残喘于世者无不南顾王师……”
    “甲申之变,建奴入寇,窃我神器伪为中原之主,天下汉子俱为奴矣,天地色变风云含悲,华夏神圣之地竟成鞑虏跑马之所。天下危急,大汉危急,神州诚已到存亡断续紧要关头。当此国家民族将倾之际,天下同胞当奋起抗争,以颈中鲜血挽神州气运,用项上头颅扶大汉千秋……”
    “李四不才,与赴死之壮士同盟血誓,凡剃发事鞑数典忘祖之宵小,为难戴一天之死敌,必诛之;凡有与鞑虏言和者,为我辈之死敌,必诛之……”
    “狂澜即倒大厦将倾,李四一介草民,与万千赴死之军同誓:天下间诛鞑者,无论贼寇淫囚,皆为我之兄弟;不论身在何处,俱为志同道合之友,皆受赴死之军保护。诚期天下共屠鞑豺,盼共赴义举……”
    “为虎作伥者,杀!”
    “擅妄言和者,杀!”
    “屠我同胞者,杀!”
    “淫我姊妹者,杀!”
    “易我衣冠者,杀!”
    “毁我宗庙者,杀!”
    “占我山河者,杀!”
    一口气吐出七个杀字,腾腾杀气惊的杨廷麟手腕一抖,偌大的墨滴染上纸面。
    “青天在上厚土在下,共鉴此誓言:未扫尽天下腥膻,未匡扶汉家基业,赴死军宁赴死而绝不封刀,”
    “吧嗒”一声轻响,杨廷麟手中墨笔已掉落在地,李四还在大声说着:
    “恳请太子,为大明计,为炎黄后裔计,摒弃前嫌,顺应天道。臣,大明忠诚伯,赴死军指挥使,太子校典李四惶恐……”
    纸面上好几处墨点,杨廷麟捧着这片小小的纸页冷汗淋漓。良久方才说道:“此……此甚于冉闵之屠胡令……”
    正文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6 本章字数:3112
    郾城。
    比不上开封洛阳这些大邑,却也比临颍要大的多。
    前番李闯三次围攻开封,屡屡受挫,而郾城则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这座不算很大也不算很小的城池之下,曾有总数破百万计的人马争相竞逐,旷日持久的大战让郾城数次淹没在血火之中。
    就是在郾城,先不说闯军和明军的累累死伤,仅在此一地,闯军就战死头目二十余,而大明王朝则有一个亲王一个总兵官外加两个总督饮恨于此。
    小小郾城,活生生就是闯军和明军的绞肉之场。
    直到如今,郾城周遭来不及掩埋的尸骨依旧遮野蔽道。每到傍晚,荧荧磷火盛如漫天星斗坠落。
    郾城历经战火,好几拨人马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往来厮杀,光是城墙就被闯军不歇气的扒过两回,最后一次还是明军自己扒的。
    原因很简单,真正的战略要地是开封,郾城只能算是侧翼,无论是谁想要染指开封,必然要对郾城下手。旷日持久的轮番大战让双方都对坚城要塞心生恐惧,撤离之前都会做出扒低城墙的举动。
    久而久之,郾城的百姓和地方官也就习惯了,养成一种笑看城头王旗变换的玩世不恭心态。以至于到了后来,李自成大军一来,这边闯军旗号就挂起来,闯军一走,就又是大明的属地……
    这种心态看起来荒唐之极,却很有效的避免了郾城重蹈开封的覆辙,使得小城百姓免受屠戮之苦。
    当赴死军和白莲乱民开赴城下地时候。郾城立刻四门紧闭。做出坚守不出地姿态。
    待到联军摆开阵势环逼。士卒伐木垒土准备攻城地时候。紧闭地城门忽然洞开。
    郾城地几个地方官主动出来谈判。无非是“与民无争则开城假道”“行屠城之举必玉石俱焚”云云。
    李四自然是满口答应。一再保证只是想进城修整。绝无他想。
    形势是明摆着地。就算郾城决死抵抗。以赴死军和白莲乱民地实力也能用人数上地优势破开城池。何况郾城早已不是什么金堂要塞。被拆地乱七八糟地城墙根本就不可能有效保护城池。
    地方官这么做看似是软弱可欺。也是迫于无奈之下地上上之举。就算是死守也不能挡住敌人地情况下。能够得到敌人地保证也是唯一地办法。最起码保证了城中百姓地人身安全。尽管这种保证只是口头上地。也比没有要强地太多。
    何况类似的事情郾城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对于这样的结果,无论是赴死军还是白莲众,都很满意。
    而开进城中之后,这些外来者的表现还算让当地百姓放心,最起码没有拖着刀子满大街杀人,更没有挨门挨户的“借粮”“拉丁”,这已经比几次进出郾城的李自成和左良玉部要文明的多了。
    唯一让人有点小小不满的就是那些个白莲乱民。
    白莲众进城之后,立刻分散开来,或十几人一伙,或几十人一队,沿着郾城的大小街道,挨门挨户的大唱《劝赈歌》。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凄苦的歌声此起彼伏,郾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唱着劝赈歌的白莲众。
    开始的时候,人们惧于白莲众的声势,还不得不拿出些米粮。后来看这些人也不过是唱唱歌谣,并不会真的动刀动枪的明抢,反而不肯出米了。
    反正你们最多也就是堵住我家门口唱歌,格老子就是不出钱米,难道你唱歌还能唱的我掉一根汗毛?
    和白莲众满世界唱劝赈歌相比,李四和赴死军上下则要显得更加斯文。
    客客气气的找到衙门上,索要当地地籍户册府库案档等一应官样文书。
    “这便是郾城所有在册案档,”对于赴死军的这一手,张祈丰早有预料,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张祈丰张大人,严格的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人,只不过是本地的一个举人,曾为衙门襄办而已,不入流的小官,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县级政府的三等秘书。
    当年李闯大兵铺天盖地而来,知州等几位大人倒是个个热血,一再豪言要和李闯决一死战,甚至带着几十个家丁领头守城。
    结果……结果自然是被李闯不费吹灰之力的砍了脑袋。
    还是张祈丰主动输粮给闯军,这才保住全城百姓的性命。
    后来平贼大将军左良玉的大军又是铺天盖地,这一会张祈丰有了经验,不等明军开口,再次主动输骡马若干,再一次的使郾城免受兵祸。
    后来闯军和明军展开拉锯大战,轮番的占领郾城,张祈丰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反正就是谁来伺候谁而已嘛。
    几次三番的这么一折腾,地方官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反而把权利完全下放,只剩下个举人张祈丰主持郾城局面。事情是明摆着的,无论是谁当了地方官,都要重蹈张祈丰的老路,将来无论是哪方势力取胜,这样做都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由着张祈丰去做吧,做好了地方官员的功劳,做不好是他自己个顶黑锅……
    无论是名声不怎么好的闯军,还是名声更糟糕的左部,都没有给郾城造成特别大的伤害,至多是在撤兵的时候把城墙扒了而已。
    现在郾城的城墙和没有也差不多,不过郾城百姓的安全感却很高,有张祈丰这么个能人,比有坚城要塞管用多了。
    试看那些壁垒雄伟城门巍巍的大城,哪个不是遭受血光刀兵之灾?
    当李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