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点儿小伤小痛算个毛哇,根本就不值一提。
    要是往日里,黄冕肯定得为这点伤心疼的大哭几天。不为别的,就为二十四五的岁数还找不到老婆,鼻子没有了还上哪儿找老婆去?
    可现在不同了,赴死军的战士都是姑娘们心中的超级大英雄,你要不带点伤回去以后都不好意思说是赴死军的人。自从参加赴死军之后,上门提亲的媒婆都能把门槛子踩平,许多年轻
    女孩子争着抢着倒贴嫁妆都干。眼下又升了营官,)L子的高级军官,别说少半拉鼻子,就是少条大腿也能被后方的姑娘们抢的不敢在家里呆。
    城头上的战斗已打白热化,鞑子攻的愈发猛烈,完全是就是不顾生死的往上冲,后头的战鼓号角齐鸣,催命符一般赶着清军潮水一般涌上来。
    “去死!”
    城头上刚冒出一个带着铁盔的脑袋,只一下子,黄冕沉稳的双手就把叉子从敌人面罩中间捅了进去,正好从眼窝刺入颅脑。猛然回抽,两股血线“滋滋”的喷溅在城墙上,鞑子只来得及闷哼一声就掉落下去。
    身后助战的扬州丁壮用撬杠掀起一块磨盘,“忽”的一下子就顺着搭上城墙的梯钩子溜了下去……
    鞑子的重甲敢死队正蚁附而上,直接就被千斤磨盘砸了下去,只有半声惨叫,就被砸成了肉饼子……
    这种居高临下的战斗中,防御一方占据天然的优势,就是这些民夫也能用得上。
    大伙也是不管不顾,石头砖瓦齐下,就是镇宅的门墩子也直接扔下去,砸的聚集在城墙下的清军头破肠流。沸油烧的正烫,忽的泼出,下面的惨叫之声立刻就是此起彼伏。
    尤其是赴死军的铁黄瓜和铁冬瓜,在这种敌人聚集的场合发挥出巨大威力。丢下去就爆裂开来的铁黄瓜的威力虽然不足以让敌人立刻致命,但一声声爆炸之后飞溅而出的弹丸还是个个见红。
    只要受伤就行。
    在这种箭矢如飞蝗砖石如雨点的城墙附近,不要说是失去行动能力,就是动作稍微缓慢,后果也足以致命。
    清军密集如雨的鼓声忽然停顿片刻,紧接着就是一声接着一声再次响起,节奏缓慢而又沉重,伴着苍凉而又悠远的牛角大号,好似敲打在众人心头一般。
    踏着鼓点的节奏,一辆辆寮城楼缓缓推了上来。
    寮城楼是所有重型攻城器械中最为高大的一种,直径有三丈余,高达四五丈,尤其是内射的提举台一升起来,比城墙还要高出许多。
    这种重型器械极为笨重,通常需要内外同力,没有上百人齐推根本就动不起来。
    整个寮城楼都以厚厚的木板相隔,弓石难入,可极大保证内部士卒的安全。
    为了让这几辆寮城楼靠近,清军的弓箭手也是极力配合,泼出一抡抡箭雨。
    这种玩意儿和登城台不同,并不需要抵到城墙近前,因为内部的提举台上布置了远程杀伤力量,通常情况下有几十上百名弓箭手,还有极端的可以直接布置小型火炮。
    只要提举台一升起来,就可以占据高度优势,居高临下的打击城头。
    五个寮城楼一上来,本来占据居高临下优势的守军立刻就得仰攻。
    这样的距离,铁黄瓜肯定是投掷不到,弓箭虽然能射上去,根本就难动提举台前的隔板分毫。
    一瞬间,五个寮城楼齐齐发威,飞箭根根见肉,利矢个个带血,城头的将士被杀伤大片。
    史可法急忙命人树起木盾抵挡,攻守之势立刻转换。
    “姜之升,你建造军械有功,赏!”
    旁边垂首而立的姜之升心里那叫一个美,脸上却一点也不敢露出来,赶紧做出诚惶诚恐的神色一打马蹄袖:“能为豫亲王效力,实在是奴才的福分,不敢贪图赏赐。”
    看着趴跪在脚下的姜之升,多铎哈哈大笑:“你们这些汉官都是这个样子,明明想要封赏嘴上还说不要,说说吧,想要什么样的赏赐?”
    “奴才……奴才……豫亲王若是能抬了奴才的籍,奴才与奴才的父亲永感王爷的大恩大德……”
    “抬籍?”多铎抬头一见到五座寮城楼俱已建功,立刻下令:“破阵鼓。”
    刚刚还缓慢沉重的鼓点儿立刻变得骤急如雨,下面的清军更是士气大振,呐喊着攀爬而上。
    “我日你个老娘的,这是打老子的脸呢。”符二瞎子大骂着跳下炮台,离开他的初恋小情人儿——神威铜炮,急赤白脸的大叫:“给老子架大家伙,看谁打谁的脸!”
    铜炮散热快,利于速射。缺陷就是射角固定很难做大幅度的动转。而红衣大炮因为是新近才搬运上来,大多没有固定的炮位,虽然比神威铜炮更加笨重,却有动转的余地。
    一双双大手贴上滚烫的炮身,手掌被烫的都冒着白气呢;一个个肩膀扛在几千斤的大炮之下,肩膀上立刻就是大片的烫伤,却没有一个人呼痛。
    就是用这种手拉肩扛的方式,生生一点儿一点把笨拙沉重的巨炮调转过来,对于巨炮的射程而言,这点距离已经算是抵在炮口上了,什么准星罩门都不必用,目测就已经足够。
    寮城楼上的清军弓兵显然已经发现城头的巨炮,赶紧大呼。
    下面负责推动寮城楼的奴兵也很难有经验,不仅不退,反而奋力推动,让寮城楼靠的更近。
    就算是退后,也脱不出巨炮的射程。这种情况下,只有前进,因为巨炮笨重不可采用太大的仰角。只要打不到上头的提举台,下面的层层巨木足以吃的住巨炮的轰击。
    “我把你娘……”在符二瞎子的怒吼声中,巨炮轰鸣,团团浓烟推着一团火焰在炮口一闪而没……
    可惜的是射角不够,没有能够打掉寮城楼上最脆弱的提举台,而是击在提举台之下。
    寮城楼剧烈的晃动几下,依旧如故。
    “可惜……”史可法暗暗惋惜。
    下面的清兵见到寮城楼在巨炮轰击之下安然无恙,立刻爆发出一声欢呼,士气再振。
    就在清兵如海浪一般的欢呼声中,寮城楼再以缓慢的速度倾斜,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
    提举台上已经站不住人,上面的弓箭手发出恐怖的大叫……
    “轰隆”一声,整个寮城楼轰然倒下,砸死砸伤无数。
    整个寮城楼即使的倒下之后,也没有完全散架,只是扭曲的不成个样子,很多接口都裂开了。
    “老子什么时候失手过?”在炮营的欢呼声中,符二瞎子把牛皮吹的震天响,象头进入发情期的骡子一样大叫大跳:“老子是大炮一响,天下无敌,你们谁还不信?
    信……”
    旁的几门重炮也纷纷效仿,轻而易举就把来势汹汹的寮城楼轰的歪倒。
    “仓促建造的起来的寮城楼终究是不行,若是我大明工部督造,绝对能抵住重炮轰击。”史可法知道寮城楼的威力,这种笨重的大家伙就是再不行,也不可能被一炮打倒。
    显然是鞑子仓促建造,质量不过关。
    “姜之升!”还在考虑是不是要抬籍给他的多铎霍然起身,脸色铁青,腰刀都抽出来了……
    负责建造攻城器械的姜之升跪在下面,早已哆嗦成一团,哪里还敢想什么抬籍不抬籍的事情,急忙解释:“非伤亡奴才不尽心尽力,只是王爷催的太急,实在容不得功夫……”
    这种看似粗重的重型器械才最是需要精工巧将的仔细打磨,就以同样的寮城楼为例,因为太过高大,对于选材用料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尤其是各个连接部位,承受着巨大力量,都是下大工夫用卯契互相咬合,然后以数层铁皮包裹,上几尺长的大卯钩,最后才用巨大的门钉加以固定。这么一架寮城楼造出来,没有几百个工匠大半年的功夫,想也不要想。多铎急于攻城,死命的催促之下,造出来的东西是什么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可多铎哪里能听的进去这些解释?
    两军阵前厮杀正酣,本来大振士气的事情变成这幅模样,是什么结果已经很明白了。
    刀光闪过,血光迸射。
    多铎一刀砍下姜之升的脑袋,微微偏转身子避开喷溅出来的热血,一脚把落地的人头踢出去老远:“继续攻城!”
    前面杀的正是难分难解,忽然出了寮城楼这么一出闹剧,死伤好几百人,清军立刻就泄了士气。
    士气一泄,很多人都开始左顾右盼,寻找避战的机会。
    “两军交锋,后顾者斩,不计对错,不问缘由。”
    后面的黑甲督战队立刻执行战场纪律,把这些怠战的战友视为草标木靶,扑上去就是好一通砍杀。
    “后退者斩!”
    “回顾者斩!”
    “怠战者斩!”
    杀起这些新附军来,督战队一点都不手软,拎着血淋淋的人头四下高叫。
    血腥的战场纪律迅速收拾起士气,在督战队的屠杀之下,即使是那些素来一触即溃的新附军也表现的相当顽强。
    拉过几个阵亡者的尸体,垒成可避炮火飞箭的血肉工事,把身子躲进尸体堆中机械的把手中箭矢射上城头……
    大小火器射出的弹丸打的血肉工事一片散乱,躲藏在后头的弓兵抹了把飞溅到脸上的碎肉继续引弓控弦。
    星星点点的寒光在日头照耀愈发显眼,带着呼啸的锐声射入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图赖,汉军旗上!”
    “攻城!”在图赖的认军旗指引之下,清军主力之一的汉军旗倾巢而出,如涌着前浪的后浪一般猛烈拍打扬州城。
    多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因为在西线集结的队伍过多,不可能完全展开,这就形成了排队挨揍的局面。而分开批次的不停攻击,可以使得对方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种波浪式的攻击声势极大,一波未平一波又至,好似无边无际没有尽头,让敌人更加不清楚己方到底有多少人马!
    清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
    要用人海淹没扬州。
    而赴死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占据地利。
    完全可以依托扬州的坚固城防死守,充分发挥出赴死军的顽强坚韧和誓死不退的精神。
    在扬州攻防战的背后,关系到满清内部的利益纠葛,多铎必须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踏平扬州,否则以前的种种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成为他人的嫁衣。
    所以多铎绝对不会退却。
    而赴死军的身后是还木来得及撤离的扬州民众,之所以驰援扬州,为的就是保存这八十万生灵,保存民族的胆气和血性,扬州后退半步,整个民族的脊梁就会被鞑子打断。
    赴死军之父,万千将士心目中个神人——李四已经无数次的说过:“扬州一战,只有死,没有退,队官死了营官上,营官死了我上!”
    作为赴死军最直接的掌控者,就是身为这场大战的发起者,李四也没有权利下达任何一个退让的命令。
    赴死军退让的前提只有一个:扬州民族全部撤离完毕。
    在八十万同胞离开之前,就是赴死军集体死绝,他们的鬼魂也得游荡在扬州的上空。
    所以,赴死军没有半点退让的可能。
    双方的战斗意志都是顽强到了极限,都不存在退让的可能。
    剩下的,已经很简单了,唯有死战。
    作为满清三大主力之一的多铎部,真可谓兵多将广,这一回也是拿出了全力。
    而作为民族武力的赴死军,也是拼出了全部身家,做好了集体赴死的准备。
    简单的攻防战已经没有任何机巧可言,完全是在比拼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在比赛究竟是谁先招架不住。
    战斗已经打成了这个样子,无论是背景的满清还是南京的弘光君臣,就是全天下的亿兆生民,哪个不为赴死军捏一把冷汗?
    扬州之战不再仅仅是两军之间的生死对决,已经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气运消长断续存亡。尤其是身在江南的万千士子生民,都把眼珠子瞪的大大的,耳朵都是支棱着呢,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扬州的战况。
    每当赴死军取得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上风,江南各地的酒肆茶楼诗社会馆,都要爆发出一声声欢呼,全天下的百姓都在为赴死军喝彩。
    偶尔有人带来赴死军战局不利的消息,众人都是郁郁然的喝闷酒,都在小声的表示自己的担忧:“赴死军虽勇,可就是太少了,鞑子可是有二十万大军,背后还有山东的几万精锐虎视眈眈。就是铁打的罗汉铜铸的金刚,又能拈几颗钉?我看这一局,赴死军呐……有点玄!”
    赴死军能战敢死的作风那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赴死军前无强兵都是大家都公认了的,垂大明治世三百年,就没有见过这么敢打敢拼的。
    时下是什么世道大伙儿心里就跟明镜一样,弘光君臣
    德行大家都知道,要不是老朱家还有开国的那几个皇T大伙儿都敢拍着桌子骂弘光的祖宗了。
    这都他娘什么世道了,弘光帝还在各地选美,还在筹备大婚,光是秀女就选了几千个,这样的朝廷要是不亡,老天爷才是瞎了眼珠子呢。
    南京各部的官员任命,都成了马、阮等人的钱袋子,谁掏的钱多谁就当官,要再不出个英明的君主,大明可就真的亡了。
    “你们听说了没有?鞑子颁布了剃发令,说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北直隶那边砍下来的人脑袋堆的比山还高,谁要不是剃发立刻就砍下脑袋。”
    “鸟,老子的头发是爹娘给的,凭什么要鞑子来管?几千了,谁见过发的?莫说鞑子还没有来,就是鞑子来了,老子宁可被砍了脑袋也不发。”
    “是这么个理儿,要是真剃了发,光秃秃的脑门拖条猪尾巴,就是死了也没有脸见祖宗,羞先人呐!”
    “真要是叫我剃发,老子也就真豁出去了,和鞑子招呼一场,杀一个够本,要是能杀俩还赚一个呢,就是死也落个轰轰烈烈。”
    “只要有赴死军在,鞑子算个鸟。多铎闪击山陕横扫中原,够厉害了吧?二十万大军够威风了吧,这都打了一个月了,扬州还是咱赴死军的手中。”
    “说的是,只要有赴死军一天,这天下就还在咱们大明的。”
    “哎,说一千道一万,赴死军就那么点人,都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能不能挡住鞑子还是两说呢。”说话的人无奈的言道:“要是咱大明还有十万这样的赴死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