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护,许多百姓开始前往东北,使得兵力本已捉襟见肘的公孙瓒更加雪上加霜。高勇将占领的草原划归辽西郡,让他们组织在草原上建立马场,饲养牛羊,训练骑兵。总之苏仆延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回到奉天后,高勇特别举办一次会议,与众将讨论此番出兵的经验。高顺首先说道:“我军的作战方案是正确的利用敌人的判断失误打击敌人薄弱后方。但也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以少击多的情况让我军自身伤亡较大,顺认为以后作战要尽量保证兵力上不处于劣势,如此才能让伤亡减少。”
    黄忠也开口道:“主公,这一次偷袭苏仆延老巢的兵力如果再加两个师,一定能将苏仆延生擒!至少不会让他们跑掉那么多人。”其他人也开始述说兵力过少的问题,高勇静静的听着,旁边的沮授也没有开口。
    不久,高勇看到将领们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高兴道:“诸公,这一次并不是我不想多出兵,而是郡府实在没有量出兵了。仅这次还是郡府从银行借的钱。”将领们闻言皆露出惊讶的表情,高勇解释道:“这两年我军连续进行几场大战,每一战都尽量先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或是趁敌人麻痹大意,虽然控制了整个东北,可是郡府的积蓄也已彻底耗光。丘力居也是看准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到幽州劫掠【来我是不打算派兵出征的,现在郡府太需要休养生息,士兵也需要休整,但是当看到乌桓的暴行后,实在压抑不住愤怒!孙子曾说:主不以怒而兴师!这一次我有失误,不过也是看准了丘力居集中乌桓主力进攻幽州的空隙,所以才能一击得手。不过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也消诸公不要犯这种错误。我会与诸公一同想办法让我们尽可能的拥有更多的优势。不过这一战诸公做的非常好,杀出了中华天威!杀出了汉人的志气!”
    赫塔古战死以及进攻辽西的骑兵遭到伏击的消息很快传到苏仆延耳中,虽然赫塔古死了让他得到了好处,但面对巨大的损失仍止不住痛哭流涕【来已经快与丘力居实力齐平,却因与高勇有关的几场大仗而损伤惨重。部族人口减少一半,仅剩十余万,族兵只有不到五万,最难过的是丢掉了立足根本的辽西北部草原。丘力居、难楼和乌延早就与自己貌合神离,此次部落井下石已经算好的了。
    苏仆延哀叹着,被迫低声下气的向丘力居求救。丘力居考虑到北方的严寒没有答应他出兵,却还是送给他虏掠来的百余汉人女子。至于乌延能够让他暂时留下已经很给面子了,难楼又太远……极度悲伤的苏仆延只有拿公孙瓒出气,征得乌延允许后率兵残酷掠夺渔阳郡,弄得公孙瓒大骂高勇无耻。随后上表奏明此事,却被灵帝大骂守边无能,险些撤了官职。当然这里面还是少不了张让等人的‘功劳’。
    赫连恒连哭了三日,而后嚷嚷着要为父报仇杀死高勇,可此时他才发现,没有了父亲庇护,他什么也不是,没人再听他,没人再怕他,父亲的女人和自己的女人都被别人抢了去,而且那些曾经遭自己迫害的人也赶过来整治他,吊桩、半跪等残酷的招数逐一领教……
    苏仆延战败钳了草原上微弱的平衡,素利试探着与高勇抢夺草原,却遭到毁灭性打击,出征的一万骑兵仅返回数百。考虑到慕容、轲最的压力,素利只得放弃调兵南下的打算,独自承担三面压力。
    慕容、轲最得知素利、苏仆延大败后,一个向东、一个向南各自阔地数百里,轲最趁着高勇牵制乌延兵力的时机南侵夺下一块肥美的草场,从而使乌延实力削弱许多,在轲最及高勇的双重打击下走上下坡路。
    ……
    督军府后勤部利用缴获的马匹与财物,在新归辽西郡北方的草原上组建了第2黑骑兵师以及第5龙骑兵师,并与政务院合作新建道路以及数座要塞城池,平时作为商人歇脚的地放,战时可以驻扎军队,并能储备军需物资。如此将这片草原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成为郡府良马产地。依靠这块草原,高勇将其他部队慢慢的升级为机动部队,这样仅用很少兵力就可以控制东北大片的土地。
    与苏仆延的大战过后,东北八郡获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秋收过后,政务院组织各地继续修建新路,加宽加固原有道路。近两年内,东北八郡的主要城镇全部连接起来。进入右北平道路立刻变得宽阔平坦,四轮马车飞速行驶,道路两旁种植的树木长高许多,许多鸟儿已经适铀马车的声响,他们叽叽喳喳的在树枝上欢快鸣叫。
    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由东北各地运往右北平、东沓以及辽南郡的海港,然后或经海路运到青、徐,或在右北平卖给外地商人。为了尽量不让东北的真实情况被外人知道,高勇想尽办法将消息控制住。
    首先是禁止外地商人踏入右北平郡以东,只准许他们在右北平的几座固定城镇进行交易,并且还要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严格检查。此外禁止他们靠近军营、工厂和作坊。
    其次是在海上禁止一切外部船只靠岸,如有违令船只全部击沉,除非特别批准那些经过特批的船也将受到严格监控;
    最后是对外出的本地商队进行保密教育,让他们知道只有保住商业秘密才能获得超额利润的道理。种种措施的实行,将对外信息的泄露减到最少。中原对于东北发生的事情大多一知半解,没有准确的消息和可靠的情报。
    特别是军事上,除刘备、董卓看到过新军的战斗知道新军的部分情况之外,其他人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消息来源管窥高勇的新军。即便是刘备和董卓对于新军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几年前。
    经过三四年不间断的战斗磨合,新军的指挥系统以及后勤保障系统已经逐渐完善起来,具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有着高机动性、高攻击力和相对较低阵亡率。这也是为什么一万骑兵敢于对两万乌桓骑兵开战,以及经常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当然谋略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不过决定一切的还是士兵的战斗力。高勇为士兵配备了最好的装备以及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对各级军官进行系统教育,让他们了解战术战略提高临机应变的能力,这也保证了士兵的低阵亡率。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军队会举行内部考试,包括武艺和指挥两大部分,武艺很简单只要求具备相当的战斗能力;而指挥却是高勇着重强调的,它要求应考人员有足够的大局观,清晰的战略战术思想,还有坚定的意志以及相当的临机决断能力。
    通过军考选出有发展潜力的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将他们送入军校学习。这种考试与军功晋升并举的制度,保证了最大限度挖掘军队的人才,同时也激励士兵,让他们谁都有机会成为将领,公平的机会是最好的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些好的方式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即使扩编也能迅速形成战斗力。新军对入伍新兵的第一堂课就是: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合格的士兵!
    在军队德操方面,高勇对新军进行了独特的爱民教育,学习解放军经验,让军民融为一体~北八郡的军队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会抽出一定时间帮助附近百姓修缮房屋、修建沟渠、采石铺路甚至还义务帮助收割稻谷。,个别时候还会帮助商人护送货物。
    这些不同于当时其他军队的举措获得了百姓的理解和种,中国人民是最朴实的,无论是两千年后还是两千年前他们反过来坚定地拥护军队。农民拿出最好粮食卖给官府,商人拿出最好的布匹、器物支援军队,甚至无偿为军队打探消息提供情报。
    预备役部队也同样做公益性活动。高勇还将这些上升到道德高度,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互爱,互相团结协作,人本身是群居的,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这一个观点居然得到了《士报》的首肯!
    在文化上,高勇为再现战国百家争鸣的景象,默许并鼓励各种学说发展,不过这些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于社会有益,于万民有利!否则就坚决打击。高勇在《新报》上亲自写了一片文章,强调各个学派要以强国富民为宗旨,不要虚言妄语,不要制造谣言!最后要求百姓如果发现形迹可疑的人要向当地警备部队报告,如经查属实,还会收到一定的奖赏。
    这片文章发表后不久,右北平、辽西一带相继发现了许多可疑人物,其中一部分还是公孙瓒的间谍,这让高勇提高了警觉,加强研究院、军械厂保护,同时开始适当的向民间出售钢制农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过为了防止这种钢材被用来倒卖,高勇规定每位购买者要经过身份核实,还要定期到郡府指定作坊免费维修。如果发现哪位农户的农具不见了,要接受严查,找出丢失原因。
    虽然有一点过分,但是在这种非常时期,对于钢铁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严格的管理是必要和必需的。也是因为这些严格的程序,使得东北八郡的钢材基本上没有流出,保证了东北对于外部军事装备的优势。
    身份证的使用使民政部的陈群轻松许多,这要比以前的方法好百倍,方便了人口统计、人口分布,还便于了解年龄分布,这一点对于预备役和征兵工作至关重要。此外还能很好的保证治安,这样整个东北的郡府只需要不多的人就可以很好的实行管理,而且由于官员的设置秉承高勇规定的N…原则,八郡郡府效率非常之高,事情办起来异常迅捷,上通下达没有丝毫的阻碍。
    管宁和国渊越来越倾佩高勇的才能,他们在这几年中已经逐渐了解了高勇所说的郡府独特运作方式●这种基层官员由百姓选出的方式非常好,既保证政策下达的快速有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吏治腐败的问题。
    国渊虽然是法院大法官,可是这几年处理的案件还真是不多,所到之处都是官民和谐,地方官员努力为当地百姓办事,而当地百姓也会全林地方官员。再加上这些官员要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够参加竞选,既保证了官员的年轻化也保证了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特别是高勇强调的因地制宜的思路和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性,极大的鼓励了这些官员的上进心,他们根据地方的特点,制定出适应本地的发展计划。
    政务院主要负责研究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以及制定将来的发展规划,然后再与各郡县协商,统一制定出全面宏观的发展计划,而地方的具体计划由各地官员完成。这样形成一种很好的互动模式:政务院仅仅指出大的方向,具体细节全由下边完成。不过高勇为了减少那个时代的地方保护主义,规定了地方制定的计划都要报政务院,经过审批后才能实施,而且所有发展计划都要以整体利益为重,对于那些损人利己的地方性法规和规定一律不允许实行。
    在行政体制构架中,高勇将参赞地位进一步调整为类似今天的内阁首长,只有处理一般性事物的权利,防止出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情况,各部部长直接对高勇负责。
    几年的发展与完善,东北八郡基层已经形成了执法与行政分离的结构,而立法权仍然掌握在高勇手中,同时还有军队、警备部队和预备役之间的互相牵制平衡。政务院与督军府二者互相制约联系的结构,这一切既保证郡府运作的流畅性,也保证了预防内部冲突的制约机制,还可以进行自我更新,保证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
    因为现阶段的非常性,高勇没有将立法权彻底放开,同时也没有设立对自己权利进行制约的机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如果将来不得不与朝廷决裂甚至兵戎相见,到时候可不想被那些拥汉保皇的人拖后腿。
    而高勇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建立国民议会,使之成为能够与督军府和政务院制衡的机构,让这个制度彻底的完善。不过现在高勇仅仅才开始思考国民议会的组成方式:将来由州议会每三年选举一次国民议会议员,任期五年,每郡四人。所有州议会错开选举,保证每年都有新的国民议会议员进入。最高议会拥有官吏弹劾权、最高立法权、审批政务院的财政预算、追加财政拨款等。
    国民议会拥有临时军事指挥权:即高勇本人不在东北时,如果八郡受到外敌入侵,督军府就要向立即最高议会申请,由最高议会决定是进行自卫防御即将敌人赶出自己的领土;还是反击防御把敌人赶出去顺便在占领一些敌人的领土。
    国民议会设议长一人,由全体议员选出;副议长三人,由全体议员选出。议长和副议长拥有临时召开议会的权利。所有议员都有提案权和举报权这个国民议会何时组建以及如何设置就要根据情况再定了,也许是一级议会,也许是两级议会。
    中平五年三月,东北八郡的新兵训练完成,共有海军三个舰队5000人,陆军05000人,全部人员共59840人,可以说在当时是北方最强大的,当然仅靠这些兵力还不足以与鲜卑开战,所以才需要乌桓这样一个缓冲带。等到将来有实力供养一二十万精锐骑兵之后,就会寻机向匈奴、鲜卑开战,争取将他们彻底的消灭,让浩瀚无边的草原大漠成为中华内陆的牧场!
    不过这些消息只有督军府和政务院的高层人士才知道,中原的那些人根本不清楚。刘备认为高勇大概拥有郡兵在七万至八万人。公孙瓒认为当在十万之间,只有曹操明白这种猜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知道高勇的郡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扩充。
    北方的乌延、苏仆延伤了元气,短时间内不敢踏入辽西的草原。西边公孙瓒正在恢复中,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这就给高勇难得的一年和平时间。高勇知道明年是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89年,将要发生十常侍之乱以及随后的董卓进京和诸侯讨懂的大事了,再以后更会连年的征战。再难有时间处理内部事情,于是高勇利用这一段时间专心致力于内政建设,致力于完善郡府制度。吃推行县级官员及议会选举,开展体育运动推广,包括足球、棒球、橄榄球、拳击、短跑、中长跑、游泳等项目,按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