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勇道:“不错,荆州已经开始着手吏治、民政改革了,几乎完全照搬我们推行的一套。以前认为曹操想办,可是阻力甚大。如今来看,在生死危机的时刻,阻力也会变成动力啊。总之不能让他们的行动顺利,必须要予以打断。哪怕适当延后北征的时间。”
    高顺沉思片刻,问道:“主公打算从哪里下手?”
    高勇笑了笑,“当然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
    西域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房屋建筑、衣饰习俗完全不同。当然,从今以后就要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不过,高勇不想做的太绝,故而才亲自出巡,一来圈定部分建筑作为纪念,二来组织学者将西域的独特人文记录下来,供后世学习。特别是各国王宫中搜刮出来的典籍,可是货真价实的宝物,原件郑重保存,只留下复制品流传。至于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可这些都被充入国库,用来向安息、贵霜等国购买粮食、矿产等资源,反正迟早还要拿回来,就当寄放在别国的府库了。
    秦王高勇的威名早已传遍四海,每到一处,都会引来百姓叩拜山呼万岁。汉民如此也便罢了,那些被迁往内陆、南洋的西域国人也纷纷叩拜,无论如何高勇没有屠城,没有将异种人赶尽杀绝。虽然前路迷茫,可活着总归是好的。当然,走在新修筑的一一四国道上,踩着坚固平整的路面,看着双向八车道的宏伟工程,西域人不崇拜也没道理。
    一一四国道走北线,出玉门关直抵康居,于当年五月动工;一一六国道走南线,出玉门关直抵大宛国,五月动工;而同时西域还有一条国家级公路一一七国道,则是起自莎车,经卢城抵达大夏,此路乃是陆路联通贵霜的重要通道,也是将来南下的必经之路。作为潜在敌人的贵霜帝国当然不知道这样一条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道路正在全力施工。内忧外加缺少切肤之痛的经历,使得贵霜帝国仍然悠然度日。
    南洋舰队离开了贵霜,开始沿着海岸继续西行,一个个岛屿,一个个河口、港湾被发现标注,成为了精确海图的一部分。
    同时,甘宁指挥下的联合舰队横扫南洋诸岛,所过之处犹如铁犁,将土著蛮人连根撅起,不留下一丝痕迹。以致响应号召移民而来百姓甚至不知道岛屿上曾经生活过于己类似的人类。短短两个月,以新洲为核心向周围岛屿辐散,移民人口迅速突破十万,定居岛屿一百余座,其余不适宜聚居小岛屿则在政务院的主持下拍卖给有需要的大商家,作为修养胜地。由此开始了度假旅游这一新兴产业,极大拉动了夷州、新洲和越州的经济发展。
    五个海陆师轮番上阵,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官兵,海陆五师副将吴灏更是总结经验著《海陆军作战操典》一书,成为奉天军大指定教材,享誉军内。同期张颌、赵弘、邹丹等将领也将经验总结下来,供后辈学习。经此岛屿作战,海军陆战队正式确立了未来职责,也展现出了与传统陆军不一样的风格特点。
    由此,甘宁甚至提请统帅部指定未来十年的海军发展规划,把海军陆战队提高到了与海军一样的地位,并请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编制,将原有的一军扩编为两军,增强海军跨海作战的能力,此举目标直指骠国与贵霜帝国。
    高勇自然欣喜,可考虑到目前的国力,还是暂不扩编,至少要等到大陆统一后才能开始远洋作战。不过,有此想法,说明海军将领已经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意识到海军、海军陆战队所扮演的角色。
    十月,各州丰收喜讯频传,受益于西征缴获的大量钱财,政务院敞开怀的收购,甚至用比往年高出半成的价格向民间购粮。农户笑逐颜开,也跟着敞开了花钱,于是商户、工坊全部乐开怀,收入大增之下,更是人人称颂,赞扬官府爱民如子。
    十月五日,第一批远赴安息的商队安全返回,带来了丝绸之路的丰厚回报,也带起了民间外贸的热风。四面八方的物资运送到长安,再有商队统一运往安息,一来一去至少获利一倍!凉州刺史乐祥总算安下心来,商路复通,让凉州全年的收入支出的以平衡,百姓也能从战乱中迅速恢复,以后的日子只能越来越好。
    十月七日,年轻的兴州降下了第一场雪,第六军团官兵穿着配发下来的棉服笔挺的站岗,坚固城防加上钢铁般的意志,让兴州彻底远离了鲜卑人的袭扰。曾经栖息于此的邑搂人纷纷迁徙而来,数年的耕种生活并未能改变他们渔猎的传统,如今有海、有大山、有森林,让他们很快找回了当年的感觉。林海雪原,才是勇士展现武勇之地。管亥自然高兴,孙泰也乐见其成,如此锻炼,邑搂出身的士兵必将带给军队更大的惊喜。
    十月十日,高勇由西域返回长安,并于当日通告天下,翌年五月一日登基称帝,改国号为秦,为有别于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故将称为大秦第二帝国。另改年号为新元,且永久叙用,不再更改!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动,大江以北的百姓彻夜欢庆,东西南北横跨数千里竟然皆成了不夜天。与之相反,江南却是一片寂静,荆州皇宫内更是鸦雀无声,只有皇帝刘协的咆哮,以及曹操的轻叹。
    十月二十日,高勇抵达洛阳,祭祀汉朝帝陵之后,正式下令改革官制,将政务院所辖各部裁撤合并为三省,即中书省(右丞相,下设税证监、国子监)、门下省(内大臣,下设内务府、兵务府、警务府)、尚书省(左丞相,下设户部、刑部、商部、工部、吏部、礼部),仿效三省六部制,却又稍有不同。政务参赞改称总理大臣,自然由陈群担任。三省虽然划归政务院,皇帝同样有直接管辖的权利,其中内大臣一职由皇帝直接任命,而左右丞相则由总理大臣提名,皇帝任命。如此掌握全部兵权,才能确保皇权的稳固。统帅部仍然用现行制度,高勇将其放心的交给高顺、贾诩、郭嘉掌管,军团制、军群制仍在有条不紊的尝试改进。
    信步洛阳皇宫,看着整饬一新却仍显老迈的帝都,高勇不禁摇头微叹。无论多稳固的皇权都将有崩溃消散的一天,只有将这权利还给人民才能长治久安。可是想法虽好,却是困难重重,各县级议会虽然有所建树,可距离郡级、州级乃至未来的国会仍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时间无法预计。想了一阵,呆了一阵,高勇走到大殿上,眺望居中摆放的龙椅,脑海中回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惨烈景象……“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时间虽长,可我高勇等得起,既然上天让我来到这个时代,那么就要力战到底!”
    '  '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7)
    建安四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绵延数千里的暴雪几乎将整个塞北大漠压在厚厚的白雪之下,牛羊无踪影,枯草难逢春,自阴山防线向北五百里内,寻不到一个匈奴部落同样的,第六军团防区外的草原上,鲜卑人也远远的躲开,商路时断时续,让边疆市集的日子分外难熬。好在西域商路复通,南洋海路开辟,让各大商家寻到了新的利润来源,而不再一棵树上吊死。
    虽然贸易量萎缩,税赋减少,可并州、幽州的税入仍创出了新高。幽州仰仗的是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并州则是优质的煤石资源,加上西域俘虏充实进来,让几大主矿产量迭创新高。且伴随疆域扩大,煤石的应用越发多样,需求量日益攀升。由此,五矿集团开始了创建以来的急速腾飞。纵使大雪封路,也难以阻挡煤石外运的脚步。
    经过一年恢复,百里无人烟的豫州初步有了生气,沿着官道行去,可见路边聚居地村落、城镇,百姓们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利用上冻前的时期再播种一茬蔬菜,赚取得钱财足够家人过上一个富庶的新年。
    邾县,第五军军部所在地,其西南隔江相望即是江夏镇,如今驻扎着孙策水军,也是孙曹结盟的凭据之一。去年曹操豫州战败之后,便迅速做出调整,割让了江夏给孙策,换取其支援。而后,孙策花费大力气整饬,将刘表时代日渐没落的江夏建设的生机勃勃,水军日夜操练,商贾往来穿梭,俨然成为了江南贸易枢纽。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高勇的水军从未骚扰过商船,至多是收取一部分税费罢了。由此,江夏周边水域成为了双方渔民、商人暗中贸易的所在,但凡北方出现新商品,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江夏的集市上。
    巡视过军队驻地后,陈晋沿着江边缓行,军长史邓侯和第八军将军杨川依次跟随。杨川此来是商讨渡江侦察事宜,希望年末的侦察能够加上第八军的部分将士,以便未来渡江南下时能够抢得先机。原本陈晋对此是支持的,谁知曹操、孙策突然加强了江防,并仿效北方搞起了身份牌制度,使得潜伏侦察的风险大增。半个月前的渡江行动就折损了三人,也引起了敌人的警惕。
    “杨将军,此事还需等待,孙策已经有所警觉,连续渡江只怕适得其反。况且,孙策水军的实力也在快速膨胀,加上曹操的荆州水军,威胁甚大。”陈晋斟酌着用词解释道,“眼下北方威胁骤减,而明后年主公发兵南下的可能性甚高。故此,我打算暂停渡江三个月,待明年开春时集中一次侦察,并顺带着搅一搅江南平稳的局面。”
    杨川诧然道:“陈将军的意思是敌后作战?”
    邓侯道:“不错,深入敌后,搅他个天翻地覆。此计划正在谋划之中,一旦成型立即上报统帅部,到时候不仅第八军,十七军和第四军也将参与进来,算是渡江南下前的一次试探。”
    杨川琢磨了一阵,点头道:“是个好法子,不怕打草惊蛇,又能牵制敌军部署。只是风险有些大,敌后作战,稍有不慎就将被敌人包围,生死难料。”
    陈晋闻言望了望江南,感叹道:“虽则艰苦风险巨大,却也是打磨的好机会,但凡有所建树,将来必是栋梁。”
    “是啊,南下恐怕是这批将士最后的机会了,眼看就到了退伍的年龄,一个个心急火燎的,总想着立功拿勋章。”说到这杨川嘿然一笑,“或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呢走,到前面的江防舰队驻地看看老杜去,没能参加南洋扫荡作战,他的心理也憋屈的紧呢。”
    北方的暴雪连续下了数日,直至十一月初方才停歇。沿着一零二国道北上,车外景色让高勇记起了伟人的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词啊,这要是谱成曲唱起来,别有风味只是,主公,这秦皇汉武都知道,可后面的唐宗宋祖是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又是谁?”陪同高勇视察冀州的冀州道御史杨俊悄悄地一脸困惑的问道。
    他的旁边,接任耿逵担任冀州刺史的高堂隆同样的满脸问号,曾经是法学院首名的他博览群书,居然也没有想到这几个名字的出处。至于别驾、薄曹、治中等人更是面面相觑,几个名字闻所未闻啊。
    眼看几双眼睛望过来,高勇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更是让几人莫名其妙。“此乃机密,你们猜不到,也不必去猜。也许他们存在,也许他们消失,也许他们不过是一个名字,何必深究呢?珍惜眼前吧,珍惜这万里江山千万百姓”
    “不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高堂隆笑了起来,体会到词句中的深意,也愈发佩服秦王的文采。“至于风流人物吗……哈哈哈,非年轻英俊的季才莫属了据说为了探访民情吏治,季才可是风里来雨里去,正和风流二字啊”虽是调侃,却可见高堂隆对杨俊的赞赏与推崇。
    高勇当然知道这一切,督察院御史台的考评中,杨俊可是位列前矛,受到众人一致好评,而且成绩斐然,纠正五起误判,弹劾四名官吏,均是人赃俱获。虽才年仅三十岁,却是右都御史的第一候选。看着比自己差不了几岁的杨俊,高勇鼓励道:“年轻是资本,勤劳是资历,政绩是资产,有了这些,年轻就不再是问题。心怀志向,顶天立地,才是吾辈男儿风范”
    静悄悄的进入邺城,看着熟悉的街巷,看着不熟悉的变化,高勇一阵感慨。晚宴过后,冀州主要官员陆续离去,高勇独自一人静坐案前,拿起笔将《沁园春雪》默写下来,一遍遍翻看,一次次感叹,敬佩伟人的同时,也越加感觉到肩头重担。明年是关键的一年,是北上还是南下?虽然有了决断,可内心依旧彷徨……
    ※※※※※※
    南洋群岛,联合舰队的大扫荡已接近尾声,五个海陆师轮番上阵,将上千个岛屿的土著蛮夷彻底斩草除根,不留下一丝痕迹。强大武力覆盖下,这些土著只有极少数可以逃脱,可逃脱之后,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流落死亡一途。这一切都被统帅部封锁了消息,迁徙而来的百姓只以为南洋群岛无人居住,是移民的新乐园。
    受官府指导,敢于下南洋的百姓除少数农家子弟和商贾外,绝大部分都是渔家儿女,一个个操船熟练,捕鱼本事强悍。为了配合移民政策实施,政务院联合统帅部共同发布了《渔船租借法案》,政务院出资将海军退役下来的风帆战舰改装成渔船后租借给渔户使用,即保证了船只合理运用,又让统帅部回笼部分资金用作新战船的打造。下南洋的渔户们成为了最终的获益者,租借价格极低,期限多为十年,确保了他们收入稳定。
    十月中旬,九州粮油于新洲设立第一家海产加工厂,开始收购渔民捕捉的海产品,加工成鱼干后起运北方。几日后,柬郡、稻郡的海产加工厂也投入使用,从而令越州海产品输出迅速增加。有了赚钱效应,又吸引更多的渔户迁来。同样的,商人逐利,看到海产品利润如此丰厚,资金雄厚的商贾也不甘落后,纷纷派人进驻越州,寻地设厂,开辟自己的生产运输链。受益于此,越州全年税赋突破十万已无悬念,增长量远超交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