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心作品集-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离不开生活问题,经济问题。由此可见,从前的诗人出世,即脱离俗尘作诗;而今

天的诗人入世,即不再以花啊鸟啊作为题材,而是进入这个现实的世界,与人们共同认识世

界,共同谋生,所以也就必然为生活而写诗了。

(黄跃庆译)

于日本《妇人之友》1951年8月号。)

为了中日的永久和平——临别寄东京大学学生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仓石教授对我说,

东大的同学们想让我写点分别的话来做纪念。当时我正准备旅行,非常忙,因此答应秋学期

开始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写。

现在,我站在这海天构成的航线上,眼看着我寄身了五年的陆地渐渐地消失,一种难以

遏止的孤寂涌上心头。

我刚刚来到日本的时候,遍地是轰炸的伤痕,人们像迷失了方向似的脸上笼罩着阴暗的

表情,身上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头上是很不像样的帽子……但是,这五年间日本渐渐地复兴

起来了。地上到处矗起新的雄伟的建筑,商店的厨窗里千姿百态的新商品闪着光辉,人们的

脸上换上了笑容,身上穿的是整洁的服装……而且,近日里日本就要与其交战国缔结和平条

约,这对我来说是比什么都欣喜的事。

但是,我的国家——中国,如果按照国际法,和日本还是处于敌对状态;对日讲和会议

上也没给中国一个席位。

中国有句谚语:“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敌对状态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里早就不

存在了。“打”和“骂”真的是两国人民的自愿吗?不。中国和日本是所说的唇齿相依的关

系,我们的国交什么人也不能隔开。

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出发,从一个教师的立场出发,我最关心的是新发展的中日两国文

化和文化人的迅速交流。为什么呢?只有加速彻底的文化交流,两国间真正的永久的和平才

有了基础。

依据我这五年寄寓的经验,我深深地感到中日人民之间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还很少。讲和

条约的缔结延来延去,两国人民的接触不够。隔了一道战争的堤坝,我们两国人民只能远远

地伸出和平的手,微弱的和平的呼声相互也难以听到。

然而,我决不悲观。两国人民的友情像那连结我们两国国土的海洋一样宽广、深厚,而

且迟早一定会如海洋的波涛涌起,越过所有的堤坎,这就是远东的两个重要国家全面联合起

来的日子。

东大的朋友们,这个责任在日本就落到大家的双肩。如果日本是个真正的民主国家,对

国家前途,青年们能够发表意见,东大朋友们的意见一定会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们,我不想说“别了”,而说“再见”。我想我一定还会来日本,我希望那时的日

本是同学诸君的天地。

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健康、进步,希望大家为中日的永久和平同中国青年并肩奋斗。

(刘福春译)93、94合并号。)1953年归来以后

我回到祖国,回到我最熟识热爱的首都,我眼花缭乱了!

几年不见,她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了。这些年

来在我梦中涌现过多少次的胜地,尤其是“五四”纪念地的天安门,那黯旧的门楼,荒凉的

广场,曾是万千天真纯洁的爱国青年,横遭反动统治阶级血腥迫害的处所,如今是金碧交

辉,明光四射,成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平的象征,成了春秋节庆佳日,伟大的

人民领袖检阅壮大的人民队伍的地方了。此外如雕栏玉砌的故宫,庄严矗立的天坛,玲珑高

举的白塔……这些数百年来,万千劳动人民血汗的智慧的创造,终于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

里,在人民自己的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之下,也都轮奂一新了!这些格外和谐的色彩,格外鲜

明的情调,在北京秋日特有的晴天爽气之中,也格外显得光辉而静穆。成群的乳白的鸽子,

在这水波涟漪,楼阁玲珑的上空,回绕飞翔,曳着嘹亮悠扬的哨声,不住地传播着和平的消

息!

这一片新兴的朝气,不但笼罩着北京雄伟美丽的建筑,也笼罩着北京忽然加多的熙熙攘

攘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这新的美丽的城市里,辛勤地劳动着,快乐地游赏着,热情地学习

着。

在这些熙熙攘攘的劳动人民中间,还夹杂着更加多的新中国的儿童。电车上,公园里,

街头巷尾,花花簇簇,戴着红领巾的,背着书包的,还有在父母怀抱中的……一阵阵清朗活

泼的笑声,叫出了新中国的希望。

到此就要引起我今后的创作问题了。

这又是一件旷古未有的盛事!我们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在我们自己的政府的正确的领导

和鼓舞之下,已在四年前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了。我们不再走“闭户著书”、

“孤芳自赏”的老路,千万个心灵,千万道目光,聚集到同一的方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创作原则,像一块大磁石,号召吸引着千万条文艺的钢针,向着它直指,跟着它转动。

我深深地感觉到,我过去的创作,范围是狭仄的,眼光是浅短的,也更没有面向着人民

大众。原因是我的立场错了,观点错了,对象的选择也因而错了。但只要我不断努力地学

习,我的文字工具还是可用的。我能以参加这次的全国文代大会,得到了学习的机遇,感到

十分快乐,十分兴奋。我虽然细小,也还是紧紧挨着这块大磁石的一条钢针。在总的路线

中,我选定了自己的工作,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

快乐光明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在从前那种“四海皆秋气,一室春难暖”的环

境中,我的创作的欲望,一天一天地萎缩淡薄下去,渐渐地至于消灭。如今在这万象更新的

新中国的环境中,举目四望,有的是健康活泼的儿童,有的是快乐光明的新事物,有的是光

辉灿烂的远景,我的材料和文思,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好好研读先进的文学作品,好好联系群众。在我的作品中,我要努

力创造正面艺术形象,表现新型人物,让新中国的儿童看到祖国的新生的,前进的,蓬蓬勃

勃的力量,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我要永远和我们整齐的文艺队伍在一起,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成长壮大而

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今年夏天,我在苏联出版的《新闻》双周

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丁香花的文章。园艺爱好者,利·科列斯尼科夫,在莫斯科有一个丁香

花园;在他木屋的四围,栽种着形形色色的丁香花树,逾街越巷,清香四流,成了莫斯科的

名胜之一。

国内外慕名来访的人士,可以毫不费力地、寻香问迹地到达。

艺术家堪察罗夫斯基,和作家阿·托尔斯泰,对于这丁香花园,都十分赞赏。有一位军

人写着说:“花卉是我们的欢乐。我对于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增加人类生活中之美的人们,

有着最崇高的敬慕。”

三十年前,幼小的苏维埃共和国还在多灾多难之中,但是新生命已在萌芽怒茁。从前线

回来的科列斯尼科夫,就在那时开始了他的丁香花园之梦,种下了他的第一棵丁香。

科列斯尼科夫,不是一个植物学者,而是一个汽车工人,他以种花为他业余的最“理想

的休息”。他研究了米丘林的接配方法,年年试验新种,年年都有新的出品,他的成就引起

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一九四一年六月,正在他的花园最美丽最绚烂的时

光,战争开始了。他参军到了前线。那年的秋天,残酷的德寇机群,便把为人民所喜爱的

“丁香之梦”的花园,炸成灰烬了。

科列斯尼科夫在抗战中负了伤,退伍归来,又开始了丁香的培植。两年之中,他把丁香

花园完全恢复了,洁白如雪的新种——“和平之枝”,在曾是废墟的花园中心,亭亭开放

了。为着这花园,为着许许多多优异的新种如浅红色的“莫斯科之美”、天蓝色的“卓

娅”、白中透蓝的大朵“米丘林”等,在一九五二年,他得到了斯大林奖金。

和科列斯尼科夫通信的不但有苏联全国人民,还有世界各个角落的园艺爱好者和科学

家。他们一致祝贺他试验的成功,征求他对于种花的意见。

科列斯尼科夫最近的努力,是培植玫瑰花。他也要在莫斯科和她的近郊,培养出多种多

色的玫瑰。他正以他的美丽的创作来装饰着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苏联其他的城市。

一个观赏者在科列斯尼科夫的留题本上写着说:“利·科列斯尼科夫,给我们指出,装

饰的园艺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且一定要成为社会主义城市必要的一部分。”

菊花是中国人民所最喜爱的花朵。我们历代诗人,从屈原数起,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歌

咏过傲霜耐冷的菊花。他们赞颂它勇敢坚强的标格,他们歌咏它卓越潇洒的风姿,他们从菊

花里面看到了自己人民性格的反映。

北京本是菊花的城市。在北国秋天,群芳凋谢,霜叶未红的时节,五彩缤纷的菊花,把

我们的首都点缀得更加绚丽,使我们的劳动人民,在工余游散的时光,不感到寂寞和萧瑟。

在秋天的首都,走到公共场所,走到人家,园中院里,阶畔案头,到处都能看到菊花;

但是要集中地看,只有几个地方。

中山公园里的“唐花坞”,把盆菊摆成花的屏山,一进门来,就不自觉地使人欢喜、赞

叹。这争妍斗艳的千百盆之中,有雪白的如“阳春白雪”,浅紫的如“美女穿珠”,金黄的

如“桐花凤”,还有深绿的如“绿牡丹”……瓣的形状有勺瓣的如“陶然醉”,丝瓣的如

“花田试马”,宽瓣的如“杏花春雨”,还有瓣尖带毛的如“金龙献爪”……,其中我最喜

欢的是白托红心的“踏雪寻梅”,黄里红面的“金阙芙蓉”,还有触手沾香的“香白梨”。

可惜我游园的那一天,没有约晤公园负责园艺的同志,不能领教到种植培养的一切。

此外,就是新街口刘园先生的园。园前后院共有“仰止庐”等七间菊展室,存花

两千余盆,五百多种。这里面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花上开花的“紫凤冠”,金黄细

丝的“金缕衣”,碧绿的“碧玲珑”,黑紫的“永寿墨”,莹白的“云中鹤”……。“仰止

庐”外还摆列着许多盆深浅黄色的各种小菊,闪烁璀璨,如繁星万点。“望湖亭”畔栽有卧

菊、悬崖菊多种,错杂纵横,极菊花之盛。

契园老人二十年来以艺菊自晦。北京解放了,新生命蓬勃地在开始,园老人在人民政

府的关怀和辅助之下,满怀乐观、更加努力地继续他的劳动。他在试用米丘林的方法,来培

植新种,新的出品如深红大朵的“东方红”,雪白带毛的“白毛女”,都是新种里面最夺目

最出色的。

北京的种菊家还有谢鸿宾老先生和他的一班老友,公余之暇,也都在做着这种劳动。他

们不但自己培植,也和南方各省保持联系,交换品种。

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的今天,各个岗位上不同的劳动,都在奔赴着同一个方向。

园艺也已不止是个人的爱好,而是为美化社会主义城市在做着最细致最科学的准备。

莫斯科的今天,就是北京的明天。北京的新的城市建设,已在稳步地进行,眼看在不久

的将来,北京城将更加雄伟,更加广阔,更加整齐,更加美丽。在重楼叠阁、宽衢大路之

旁,少不得要有草木花卉,来装饰点缀。将来不但有菊花,而且有各种各色的四时花卉,连

接不断地在这绿油油的城市花园中盛开怒放,给工余的劳动人民以最爽目怡情的游赏休息,

给新中国的儿童以最鲜明生动的美育教材。我相信我们的园艺家,在他们不断地劳动和努力

下,会创作出许许多多花卉树木的新种,从北京开始,来点缀我们辽阔广大的国土。

在此我要引用苏联专家乌里扬诺夫同志在园老人的留题本上的题词,作为结束:

“这花海使我们感到了愉快,我们相信富有创造天才的中国人民,会做出更大的奇

迹。”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北京。

来以后》。)1954年与小朋友谈访印之行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和快乐,今天能有机会对全国的小朋友们,报告我

们这次访问印度的经过。

我们这访印代表团,以丁西林副部长为首,包括其他三位团员,两位工作人员,是代表

中国中印友好协会,接受印度印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去参加印度全国印中友好协会的成立大

会的。我们在去年,就是一九五三年的十一月廿七日,离开北京,在十二月八日到达印度的

首都新德里。在十二月十一日参加了印中友好协会全国大会的开幕式以后,我们还访问印度

国内的十九个城市。我们北至新德里,南至马德拉斯,东至加尔各答,西至孟买,路程共有

八千八百多公里。在印度旅行了五个星期之后,我们在今年,就是一九五四年的一月十二

日,离开印度,返回祖国。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在印度的五个星期,是完全沉浸在印度人民的热烈的友情之中!

每到一个机场,一个车站,远远的就看见旗帜飘扬,万头攒动,我们一下了飞机,下了火

车,就被人海包围起来。千百对渴望的目光向着我们射来,千百只热情的手向我们伸来;无

数个美丽芬香的花环,重重叠叠的套在我们脖颈上,无数纷纷的花瓣像下雨一般洒在我们的

头上。“中印友好万岁”,“和平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毛泽东万

岁”的口号,像怒潮一般,在我们周围震响着。招待我们的印度朋友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