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脱私爱缠绕时激荡的内心斗争,最后以罗维娜在哥哥帮助下远赴浙西参加游击队作结束。小说中罗维娜这个青年妇女的形象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茅盾曾指出:“我们所以感到喜悦的,是因为这一部小说给我们这伟大时代的新型的女性描出了一个明晰的面目来了。……通过了仔细分析的内心斗争的过程,我们看见一个昂首阔步的新女性坚定地赶上了时代的主潮,——全身心贡献给民族。”(注:茅盾:《关于〈遥远的爱〉》)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比较成功地塑造出罗维娜的形象,是由于作者极其熟悉罗维娜这类女性的思想和生活。作者说:“在我写它时,我只想借着维娜提出一个问题,也是想介绍在现社会中艰苦挣扎的女性底一部奋斗史。维娜不是一个女性的片面描写,而是我历年来在各种生活的重压下看到的无数女性的一个综合。”(注:郁茹:《遥远的爱·再版题记》)这部小说思想上艺术上都存在一些缺点,如结构不够完整,除罗维娜外其他形象都比较概念化,罗维娜的内心矛盾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但是小说歌颂了为民族解放献身的精神,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有启发鼓舞作用的。解放战争期间,郁茹发表了中篇小说《龙头山下》,描写浙西农村一个家庭在抗战前后发生了阶级分化,父亲发了国难财,当上反动官僚,儿子走上龙头山,参加游击队。小说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通过这个家庭的变化,报发了国统区人民渴望解放的情绪,从侧面反映金华、肖山一带游击队的活动。这部作品表明作者开始突破知识分子的圈子,努力表现农村的生活和斗争。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完成于一九四五年,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江南一家大地主大资本家家庭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一·二八”以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提出在这个动乱的时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作者是刚走进文坛的新人,注意学习和吸取西洋文学及“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创作经验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因而驾驭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也颇熟练。小说分两部。第一部结构虽稍凌乱,但线索仍很分明,从“一·二八”写到“七·七”事变前,故事中心是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穿插交错地描写在上海、南京、苏州的将家儿女的活动以及各自不同的思想面貌。第二部结构则完整紧密,线索更加清晰,从“七·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中描写蒋家的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经历的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后方过着平庸麻木的生活。小说写了七十几个人物,除蒋家儿女及其亲友外,还写了士兵、军官、演员、教员等许多人物。叛党后的陈独秀和投敌前的汪精卫也在作品中出现。作者把财主的儿女,即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里加以刻划,表现他们的思想面貌,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作者说:“我所检讨,并且批判、肯定的,是我们中国底知识分子们底某几种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这是要牵涉到中国底复杂的生活的;在这种生活里面,又正激荡着民族解放战争底伟大的风景。”(注:《〈财主底儿女们〉题记》)这种意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作者的思想、生活等多种原因,作品既有显著的成功之处,也有严重缺陷。这部小说,在描写大财主家庭的豪华生活方面,在描写大财主家庭内部尔虞我诈、相互争夺方面,在暴露国统区黑暗腐朽的社会面貌方面,都比较真实生动,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采。小说塑造了王熙凤式的人物金素痕,以这个人物为中心在蒋家内部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但是,小说在不少方面,特别是在描写知识分子道路方面,很大程度上又背离了现实主义。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大批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不断改造自己,由投身民族解放斗争而走上同工农结合的大道。而《财主底儿女们》这部以描述知识分子道路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却不是努力反映这个客观实际,而把具有浓厚个人主义思想的蒋纯祖作为当代英雄加以歌颂,鼓吹蒋纯祖的道路,其实这条道路是一条脱离广大群众,脱离斗争实际的歧路。作者说:“我不想隐瞒,我所设想为对象的,是那些蒋纯祖们。对于他们,这个蒋纯祖是举起了他底整个的生命在呼唤着。”(注:《〈财主底儿女们〉题记》)小说中的蒋纯祖是财主蒋捷三的第三个儿子,抗战爆发后脱离令人窒息的家庭走向社会。作者以巨大的篇幅描写蒋纯祖在抗战中曲折的遭遇,用细腻的心理刻划展现蒋纯祖时刻在激荡的精神世界。在作者笔下,蒋纯祖忠厚、善良、高贵,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他憎恶他所处的苦闷的现实”(注:《财主底儿女们》第635页),对邪恶势力有一定反抗性,但是他又软弱动摇,在压迫加重时往往逃避,从混乱的前线逃到麻木的后方,从演剧队转到乡村小学,又在农村恶势力压迫下逃回城市,终于在贫病交加和失恋的精神重压下死去。如果作者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这个人物,自然能给读者以启发,但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个人物同情多于批评,甚至赞扬他孤高自赏,仇视一切理论,实际上也就是肯定和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鼓吹拒绝党的领导、脱离革命集体的个人奋斗。小说中描写的其他几个财主儿女,思想面貌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共同之点都是一事无成。蒋家大儿子蒋慰祖受家庭内部倾轧和妻子放浪的刺激成为疯子,多次逃离家庭与乞丐为伍,最后烧毁住所,跳入长江,淹没在波涛之中。这个形象对财主家庭是个尖锐的讽刺,寄托了作者对丑恶现实的愤懑,和对私有财产制的谴责,许多情节动人心弦,但结局却是消极的。蒋家的二儿子蒋少祖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较早脱离家庭参加抗日爱国活动,但并没有从立场上思想上背叛财主家庭,抗日也只限于空谈,后来成为新的地主、绅士和文化上的复古主义者。蒋少祖所走的道路是通向反动营垒的歧路,但作者对这个人物欣掌多于批判。小说通过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企图解答“在目前这种生活里……,这个世界上,人们应当肯定,并且宝贵的,是什么。”(注: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题记》)但作品的实际却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给读者的印象只能象小说描写蒋纯祖和他的同伴逃出石桥镇时“……他们无路可走了。……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注: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第1298页)但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和强烈的时代气氛中,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崩溃及其儿女们的曲折生活道路这一侧面,显示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而且篇幅巨大,又出自一个青年作者之手,因此小说出版后受到进步文艺界的重视。

路翎除了创作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以外,还写了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出版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等短篇小说集,在当时青年作者中创作数量是最多的。这些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泛,从矿工、农民、士兵、流浪汉到各种嘴脸的剥削者和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创立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毕生致力于捍卫和宣传马克思,都在作品中出现,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艺术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才力,注意结构、剪裁和人物精神世界的刻划,语言虽有欧化痕迹,但还比较清丽。《饥饿的郭素娥》以矿区为背景写了一个下层妇女的悲剧。《蜗牛在荆棘上》写一个士兵怀疑妻子不贞而回乡复仇的故事。《棺材》(收集在《青春的祝福》中)写了靠剥削起家的两兄弟狗咬狗相互争夺的故事。《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收集在《求爱》中)写一个孤独的老农妇,在小猪身上寄托改变生活窘境的希望终于迅速破灭的故事。《王兴发夫妇》(收集在《在铁炼中》里)写勤劳善良农民夫妇反抗抓壮丁的故事。作者抱着“人们总是在生活着,生活总是在前进着”(注:路翎:《〈求爱〉后记》)的观念,力图按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但是他不了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斗争,也不熟悉工农群众的生活,因而小说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生活,剥削者、知识分子的形象比较真实,工农群众的形象则比较苍白甚至被歪曲,往往写成愚昧而带有神经质。例如,《罗大斗的一生》(收集在《在铁炼中》里)把一个受欺压的农民写成软弱无能、奴性十足的可怜虫。

对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以及中篇、短篇小说的进步倾向和严重缺陷,当时进步的文艺阵营曾给以分析和批评,作者也表示:“我希望在这伟大的时代中,我能够更有力气追随毛泽东底光辉的旗帜而前进,不再象过去追随得那么艰苦。”(注:路翎:《〈在铁炼中〉后记》)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总崩溃前的最黑暗的日子里,《虾球传》的出现给窒息的文坛送来了春风。这部小说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在香港《华商报》副刊连载,随后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和《山长水远》三部出版了单行本,在当时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曾广泛流传,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当时进步文艺界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作者黄谷柳(1908—1977),抗战时期已开始发表作品。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有过曲折而辛酸的生活经历,在黑暗中探索着走向光明的道路。《虾球传》的创作就是这种探索所结出的艺术硕果。《虾球传》是一部富有浓厚地方色采和强烈生活气息的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小说中的虾球,原名夏球,出身于华侨工人家庭,自幼在香港做小工、小贩,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在生活的重压下,十六岁的虾球走出家庭,到处流浪求生。但是,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下层人民的乐园与天堂。虾球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流浪生活,受过拘押、捆绑、殴打,从香港流浪到广州,又到粤南各地,经过曲折惊险的道路,终于找到了革命队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游击战士,从为个人求生走上为人民求解放的光明大道。虾球既勇敢又机智,在追求新的生活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祖,终于化险为夷。作者力图在虾球形象中概括地表现出华南地区少年儿童梗直、精明、勇敢、义侠等等特点。小说毫不隐晦地写了虾球在流浪中沾染过旧社会的污秽。虾球在无路可走时曾做过小偷、扒手,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赌博,但是他本质忠厚、善良,特别是接受了革命道理以后,他坚决摈弃了这些旧社会的污秽。虾球的经历,似乎带有传奇性,但符合虾球的性格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因而又富有现实性。作者居住香港、广州等地多年,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作过细致的观察,“他曾为一个象小说的主人公虾球那样的流浪儿打抱不平而遭到烂仔们的殴打。谷柳同情这些人,但又没有办法援助他们,这才迫使他开始寻找解放穷人的真理。”(注:夏衍:《忆谷柳——重印〈虾球传〉代序》,《新文学史料》第三辑,1979年5月)《虾球传》通过虾球的曲折经历告诉人们,在豺狼当道的旧社会,个人奋斗是没有力量的,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走革命道路,穷人才能获得解放。

《虾球传》不是单纯地孤立地描写虾球的惊险遭遇,而是把虾球放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虾球和他的小伙伴牛仔在“鳄鱼家庭”当差所见的人和事,画出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光怪陆离的社会相。小说描写了绰号“鳄鱼头”的城市流氓头子洪斌及其上司、同僚,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这伙妖魔鬼怪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灵魂。“鳄鱼头”起初混迹香港,明抢暗盗,无恶不作;后来易地广州,摇身变为“舰长”、“团长”,同官、高、绅相勾结,为非作歹,罪恶累累。虾球起初分不清人和鬼,多次在“鳄鱼头”家里当差,在血的教训中才看清了“鳄鱼头”阴险狠毒的嘴脸,并同他作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鳄鱼头”及其一伙,实际上是当时反动统治集团的一个缩影。小说通过“鳄鱼头”的发迹和灭亡,预示反动统治最后崩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在“五四”以来的新小说中屡见不鲜,老舍的《骆驼祥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城市流浪少年儿童的苦难遭遇,城市流氓势力的为非作歹,在现代文学中较少涉及,因而《虾球传》的出现给人们以新颖而别开生面的感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具有特色。较多地接受了古典小说和民间文学的影响,故事曲折动人,情节经人入胜,语言朴素简练,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如茅盾在评价包括这部小说在内的作品时指出:“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注: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由于作者思想、生活和创作经验的限制,《虾球传》在描写旧人物旧事物时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而描写新人物新事物则存在着概念化的缺点,对党的地下工作和游击队的描写缺乏生活实感。一九四九年六月,黄谷柳到十万大山地区参加粤桂边区游击队,走上崭新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虾球传》在新中国成立前已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并改编为电影在香港上映。建国后作者对这部小说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充实。

这时期重要的长篇小说,还有茅盾的《锻炼》,和前已提及的老舍的《四世同堂》,沙汀的《还乡记》等。此外,夏衍的长篇《春寒》,碧野的长篇《没有花的春天》,于逢的中篇《乡下姑娘》、《深秋》,司马文森的长篇《雨季》,王西彦的长篇《古屋》等等,也都是这个时期在国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