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裂碑记-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寄风怔怔地看著灵木,灵木也点了一下头,道:“没错,陆小子,这件事只有你办得,别犹豫了。”
    陆寄风只得含糊点了一下头,道:“你们要什么药材?我进去要。”
    疾风冷笑一声,道:“呸!我……宁肯死了,也不……不会领邪教的恩!”
    那沙哑低沉的女声再度自天而降,笑道:“呵……疾风,只怕你想领,我也没这么大方,你的徒儿封秋华内息耗尽,早该死了;可是他筋骨强健,空有一具行尸走肉的好资质。我将他调教成圣女老人家的杀手,你说好不好?”
    疾风全身发颤,道:“你……你……”
    女子扬声长笑,阴沉沉的观门中,缓缓栘出了一道人影,灵木与疾风一同看去,赫然便是面色阴沉,昂然横剑而立的封秋华。
    ※※※
    花絮:
    萧冰的枭羽扇
    羽扇简介:
    现代的羽扇是圆形的,但这是明朝以後才有的造型。在魏晋时期,如萧冰手中所持的羽扇却另有其状。与本书时代相合的画家顾恺之所昼的“断琴图’中显示:魏晋时期的羽扇,大体上是一只张开的鸟翅的外型模仿。另外,书中作为“通明真人司空无’的模特儿——山中宰相陶弘景——所传世的昼像中,也乎持鸟翅状的羽扇。
    这种鸟翅形的羽扇,造型优美,确实能烘托出魏晋名士轻袍缓带的风范,但是,拿来扇风却不怎么凉。後世改成圆形,就比较阿沙力了。疾风道长的武功
    “子午之法’简介:
    根据道家修行成仙,或长生不老的入门圣经《周易参同契》,有修“外丹”与“内丹”,外丹是指炉火服食,内丹是指引内养性,二者不可偏废,而内丹的修习更与中医的气化论生理学相合,并非虚诞。
    子午之法就是内丹修行的运气之法。首先要练成小周天功法,气起於北方会阴,沿督脉而上,通三关至泥九,为运转河车:此法又称为“进火”。接著将气在泥丸宫盘旋捭聚,与心火之气相会,沿任脉下入丹田,与肝木之气会合。此称作“退符”。
    进火与退符往返进行,有如周天运行不息,故称小周天。(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张无忌就是练小周天功法的。)而由方位言,北子、南午、东卯、西酉。子当右转,午乃柬旋,内气是由子右转至午,过西酉白虎,由午东旋至于,过东卯苍龙。
    能将小周天功法炼列一定火候,任督二脉运行使已经无所阻滞,就算生了小病,也可以在三五分钟内痊愈。接著便可以进行列大还丹的境界,也就是大周天功法。
    大同天功法又称“两孔**法”、“活子午法”,将小周天功法所炼出来的内力,提升加强,使之戍丹,甚至成为“子婴”,也就是元婴元神,不但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离体寄神,或是去老返少,重修生命。
    予午之法是道家修炼内丹的主要途径,正统的丹道派高人都一定会苦练的。
    疾风道长身为道教七子之首,他的子午法力当然是高不可言。小说中设定:通明真人司空无甚至不止一个子婴,有可能一人数化喔。护手钩(钩镶)
    在钩上带有月牙护手的兵器,长约八十七公分。
    护手钩上面是钩,下方是刺。可以以钩部攻击,或是钩住敌方兵器,使之不能施展;或是钩住对方衣服或身体。而下方的尖利则可以扎刺敌人。护手钩的月牙是尖刀状,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钩作为武器,可攻可守,是威力颇大的全方位武器。但是缺点是使用者必须十分熟练,否则反而容易伤列自己。
    “钩”在汉朝称做“镶”,又称“推镶”,或“钩引”。远在《墨子》一书中便已经有它的记载,做为在坑道里近身白刃战的工具。可以说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兵器。关于道教
    道教的分支很多,在这个时代,仝真教还没出现。汉朝以後的三国时期,道家的思想哲学与法术及群众运动结合起来,才具有宗教的雏形,而成为道教。到了本书的时代魏晋,原始的道教分为符禄、丹鼎两大派。
    符禄派不脱装神弄鬼,也就是五斗米、太平道之流,是一般民众的信仰。而丹鼎派则追求长生不死、术仙飞升,又称为神仙道教,流行於贵族门阀之间。通明宫的风格,自然是丹鼎派,所以才能取得政治力量。
    可是其实就连贵族都搞不清楚两派的分别,像晋朝的王羲之是五斗米教徒,但他修行方式却是丹鼎派的神仙道教。
    到了西晋时,葛洪将丹鼎派的学说奠定了下来,在《抱朴子》一书中,将炼丹与养生的理论系统化,并提出完整的宗教思想,使丹鼎道派大盛。
    接著陆修静、陶宏景师徒又将丹鼎派的礼仪、教条充实得更完整,与政治紧密结合,也使道教完全官方化,创立了新教———上清教,并且与佛教思想做出融合,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陶宏景还排列出仙谱,为道教诸神排出等级。
    上清教的修行基地是茅山,因此又称茅山宗,影响後世至钜。
    但是南北朝时代的胡人较为重视佛教,而汉人重视道教。胡盛汉衰,道教也较为失势。寇谦之在嵩山隐居修道,自称得列太上老君的传授,立志要成为帝王师,也透过许多努力,接近北魏太武帝、宰辅崔浩,使道教势力雄极一时。
    太平裂碑记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有道教与佛教的势力消长的故事背景。
第十三章 此身非我有(1)
    乍见封秋华步出观门,众人都是一惊。虽然他的外表和以前一样,但是眉宇间笼罩著一股阴霾,邪气在俊挺的五官间流窜。
    疾风道长本已奄奄一息,却突然间一跃而起,挟著一股猛烈的真气,双掌击向封秋华!
    这一下大出众人意外,灵木惊呼一声,封秋华长剑往上一挑,倏地变幻剑路,由左至右一削,竟骤然封住疾风道长的去势,若是他再往前,非得破拦腰砍成两段不可!疾风道长去势一顿,重重地摔落在地,昏死过去。
    灵木急得叫道:“师兄!”
    疾风道长面色发黑,气若游丝。
    灵木大骇,说不出话来。而这么一惊,内息-乱,藏坤仙毒登时气势凌驾他的真气,逼得他胸中一阵气闷,差点也要软倒。
    灵木见得十分清楚,封秋华所使出的剑招,是极普通的通明宫入门剑法“圆通剑法”,招式子平无奇,但封秋华这随手一挥,四方无碍,有如流水,确实将圆通剑法真谛发挥到了极限。
    一阵低沉的女声笑道:“呵……不愧是道门的得意弟子,这一手剑法如何?”
    灵木骇然不语,封秋华竟突然间将剑法发挥出这等威力,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怎么也想不透。疾风道长武功乃通明七子之首,被这入门的剑法逼得退落,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身上所中的两种毒性太厉害,另一方面,封秋华实力骤强,也是主因。
    疾风道长本已守定根本,护著心脉,强忍著不死,以期用自己的元婴拯救灵木。可是见到封秋华将要成为葛长门的傀儡,他心中一急,想以最後的一口气击破封秋华的天灵。没想到一击失手,真气散乱,再也无法聚集,正中了葛长门的诡计。
    葛长门的行尸走魂之术,绝非只是控制死者这么简单的术法,到底会让半死的封秋华变成什么,才是教灵木与疾风思之恐惧的。
    灵木勉力站起,扬袖一挥,“嗤”地一响,一道剑气便往封秋华颈部划去。
    封伙华随手举剑一抗,“铮”地一声,剑气与剑刃相格的清音未绝,陆寄风眼前-花,什么也看不清,封秋华已身如鬼魅,立在灵木背後,长剑疾刺向灵木的背心。眼见灵木绝对来不及回身抵挡这一剑,不料“碰”地一响,一道掌力将封秋华的剑势击偏了,灵木这才来得及闪过此剑。
    击出那一掌的正是倒在地上的疾风道长,他及时醒转,紧急中再度出招,打中了封秋华。这一掌虽能打偏他的剑势,却一点真气也没有,根本伤不了对方。封秋华不假思索,反手一剌,剑尖掠处,疾风道长的双腕已被划出两道深长的口子,鲜血淋漓,深可见骨,只要再砍得准些,疾风道长的双手非齐腕而断不可!
    只见封秋华手中长剑血迹殷红,面带邪诡的微笑,睨视疾风道长,那神态完全变了个人。他待要举剑再刺,却被人拦腰抱住,叫道:“住手!封伯伯,住手,他是你师父啊!”
    抱著封秋华的,自然是陆寄风,陆寄风与疾风、灵木二道虽然敌对,这几日相处下来,他已渐渐了解二道与自己为难,实非得已;再说,他并非善於记恨之人。
    二道的言行光明正大,相较之下,阆台观不但惯用阴谋诡计,而且作法险恶阴损,明明已经让疾风和灵木中了邪毒,大可以等他们平静地死去,却故意藉封秋华之手了结他们,让疾风在死前还要受一次精神上的折磨。这种可恶的作风果然是邪魔之属,大大令陆寄风反感。
    封秋华面无表情,反掌一击,欲将陆寄风击退。不料这一掌打在陆寄风肩上,陆寄风体内自然生出一股真气反抗,震得封秋华手臂一软,左手登时动弹不得,软垂在身侧。
    封秋华站立不稳,倒退了几步才稳住身形。他的左肩被疾风道长打成重伤过,经过这几日调养,已好了七八分,被陆寄风身上的真气一冲击,未愈之创又迸裂,若是一般人,早已被这剧创痛得动弹不得了。
    可是如行尸走肉-般的封秋华依然毫无所觉,身势如鬼地飘向陆寄风,举剑便刺。这一剑去势劲疾,虽是对著一个孩童,竟也使出了凌利的招式,惊得陆寄风连忙放开手,抱头跟跄落荒而逃。
    他慌乱之中,全忘了自己可以运用真气迈开步子,从容地逃开封秋华的剑招,眼见封秋华的剑已抵到他的背心,却又陡地僵硬地回剑,剌向疾风与灵木。
    原来在被陆寄风这么一绊的短短时间里,灵木巳扶起疾风,双掌贴住师兄的背,将真气送人疾风体内,两人真气川流不绝,很快合上了拍,交融演化,以大周天功法使内力相乘,在周遭散发出一股迷蒙的真气。
    封秋华原本剌向陆寄风的剑招力末使尽,瞬间便再变幻剑法,刺向疾风与灵木。
    牵引著封秋华剑势之人,自然不是他本身,而是暗处的控制者,只见封秋华的剑招迅疾绝伦,但是灵木与疾风居然不避反迎,陆寄风惊得叫了一声:“道长小心!”
    疾风双掌向前猛地拍去,剑刃剌穿了疾风手心、刺进疾风胸口的瞬间,疾风的双掌也重重地拍中封秋华的心口,碰地一声闷响,封秋华和疾风两人,一个被掌气打中,一个被剑刺入心口,竟是同归於尽。
    封秋华被两名前辈的内力同时一击,肋骨全断,一口鲜血汪喷了出来,尽喷在疾风头脸身上,长剑脱手,整个人往後飞跌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
    但见疾风心口插著长剑,巍然屹立,满身都是鲜血,双目怒睁,望之凛然可怖。
    疾风和封秋华同归於尽,陆寄风早已看得惊心动魄,灵木喘了几口气,唤道:“师兄?”
    阴惨的寒风吹过,疾风依然动也不动地站著,灵木见了,身子一软,曲膝瘫坐在地,眼中落下泪来。
    陆寄风见疾风道长已然断气,心头也是阵阵酸楚。
    灵木略定心神,喝道:“妖婆!你出来,别躲在里头装神弄鬼,出来与我好好一战!”
    那女声隐约一笑,道:“我叫我的徒儿封秋华小子,就足以令你们毫无还手之力,何必亲自出马?“
    她故意称封秋华为自己的徒弟,听在灵木耳里更是刺耳。倒在地上的封秋华身子微微一动,突然笔直地一跃而起,姿势僵硬怪异,有如僵尸,灵木和陆寄风都倒吸了口冷气。
    封秋华被打退之后,竟还能若无其事地再度起身,无视尽断的心脉与伤重的身体。
    葛长门行尸之法的可伯,就在于此。被操控的尸首下不但没有痛感知觉,甚至像封秋华这样根基深厚而还未完全死去之人,只残剩一丝的神智就足以激发原有的潜能,把他所学的武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因为他所收到的命令只有胜利或是杀人,一心-意要执行操纵者的命令,潜意识里便只求胜利不问生死,而彻底地发挥出清醒时发挥不出的威力。
    灵木见这样下去无法了局,葛长门的妖法高强难破,既然打不赢,眼前唯有尽快带著陆寄风逃离此地。
    灵木道长一咬牙,拔出插在疾风道长心口的长剑,当即长剑一幌,向旁滑出五步,一招“五重天”,长剑往上斜刺,去势奇快,收势奇变,封住了封秋华的上盘。
    这套剑法“五重天”,乃通明真人司空无年轻时所创的一套剑法,剑速极快,每一招出手,都包含了数十招变化,因此几乎一招就算是完整的一套剑法,每一出手就能封住对手的所有出路,困住对方全身要**,教对方动弹不得。
    这套剑法极为困难,不但招式紧复,且几乎没有破解之法。通明真人司空无年轻时,醉心剑道,笑傲天下,创出许多不世的剑法。在他四十余岁时,突然顿悟,从此弃剑修道,因此他所创的许多绝世剑法多半不传於世,只有通明宫的弟子们偶尔能得到几套他的真传。
    封秋华身姿轻灵地闪著剑招,灵木身随剑走,左边一拐,右边一绕,越转越是急快。封秋华双目阴恻恻地注视著灵木,灵木的剑招越走越是顺手,而封秋华的闪避之势却越来越是迟缓不便,每当要走向哪个方位,剑势就正好封住那个方位。
    这“五重天”,顾名思义分为五重,二重快而紧,三重缓而弛,交替变化,忽快忽慢,回荡曲折,确实有如引人上天梯一般,难以预测。陆寄风见封秋华只能连连后退,而他每退一步,灵木便逼前一步,紧追不舍。
    五重越逼越紧,剑气在封秋华的颈边不住划而过,封秋华被困得越来越无法施展,本来是双手难以招架,待到後来连双肩部被困在剑势之中,无法侧避。等到施出五重天的最後一式,必可取下封秋华的项上人头。
    两人越斗越是紧密,身影几乎化作雨道灰白光芒,难分彼此。
    封秋华突然双眼一闪,惊呼道:“灵木师叔!你……你做什么?”
    灵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