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异界时空-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坎卦、离卦两部分所对应的太极图扇区,可以理解为“离正东,日渐东升,内爻谓之阳始长阴始消,故阴中有阳,为阳爻。坎正西,日渐西落,内爻谓之阴始长阳始消,故阳中有阴,为阴爻。”
    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
    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先天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天下之能事毕矣。
    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在太极图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表示阴爻逐渐减少。
    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得来,是将伏羲八卦卦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
    八卦相连法,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
    再说一下太极图中的阴阳鱼。
    阴阳鱼是指太极图中间的部分,太极图被称为“华夏第一图”。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
    小龙将太极图的含义又详细的给林磊讲解了一遍,然后开口问道:“现在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我知道了,你是说,阴火和阳火,也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阴中有阳,阳中带阴,是这个意思吧”林磊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便是我要说的好消息。虽然你的金焰法则是阳刚之火,但却是可以转换成阴火的,这就是所谓的阴阳转化”小龙说道。
    所谓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此种转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属阳。阴阳转化是阴阳双方运动变化的又一基本形式,一般在阴阳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认识到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说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说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说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说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说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
    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即便是有,也是被称为“孤阴”、“独阳”的不能发展变化的事物或现象。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藏互寓。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
    当此阴**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的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
    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改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
    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百一十二章 互依互存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
    如以四时寒暑的更替为例,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
    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
    就季节变化而言,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气候由寒变暖,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功能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这种一定范围的消长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过,就会发生疾病。
    古人在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更替,风雷**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都属于阴阳二气的有序的消长运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也是机体内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有序消长变化的表达。
    因此,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体内的阴阳双方,都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表现为四时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长等,而人与自然界的事物相通应,故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运动而有相应的变化。
    阴阳二气一日之内的盛衰与其一年四季的消长变化是相类似的,因而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趋势也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一致。
    一般说来,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数量上的减少或增多,故可视为事物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是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二是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具体可分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与阴长阳消、阳长阴消四种运动变化形式。它们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
    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阳生则制约阴,故出现阳气渐盛而阴气渐消的变化,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转为兴奋;日中一阴生,阴盛则制约阳,故出现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的变化,机体则由兴奋转为抑制。
    前为阳长阴消的过程,后为阴长阳消的变化。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亦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如人饱食之后,由于消化饮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化生“精”必须以耗损一定量的“气”为代价,故为阳消阴长的过程。
    此时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在工作劳动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即精化为气,以支撑生理需求,此为阴消阳长的过程。
    在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过程中,也存在着阴阳的消长变化,但这并非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常消长,而一般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变。
    如夏天的过度炎热和干旱,是阳长阴消太过;冬日的过度寒冷和冰雪,是阴长阳消太过。春天当暖而反寒,是阳长阴消不及;秋日应凉而反热,则是阴长阳消不及。
    就人体的病理变化而言,阴阳双方中有一方过于亢盛,则可过度制约另一方,引起剧烈的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病理变化;而其中一方不足,不能有效地制约另一方,可导致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病理变化。
    但应注意,前面的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中的“长”,确实是绝对的增长;而后面的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中的“长”,仅是相对偏亢,而非绝对增长。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具体可分为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和阴随阳长、阳随阴长四种运动形式。这类消长变化形式存在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中。
    如在四时寒暑的更替过程中,春夏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雪亦少,即为阴随阳长和阴随阳消的正常变化。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变化,也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如人饥饿时出现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化生能量阳,增长了气力,则是阴得补充又能生阳,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变化。
    阴阳的消长仅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其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是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双方的皆消和皆长,是建立在阴阳的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运动。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阴阳互根。
    所谓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升就无所谓降,没有降也就无所谓升;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暗也就无所谓明;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
    如此等等,都说明阴阳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依存互根的概念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脱胎于阴与阳“相对待”的概念。
    阴阳的概念既然以相对待而生,从日光的向背这一相对待的概念而来,那么古人在观察到阴与阳相对立的同时,也必然体悟到阴与阳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既然阴阳是由一分为二相对待而来的,那么就必然具有能够统一的内在机制;阴阳既然具有相互对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时具有互根统一的关系。
    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左与右,寒与热,明与暗等等,都以相对待而言,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独阳”。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自然界则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与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而发病,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死亡。
    阴阳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阴阳范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人体内,生命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也体现出某些阴阳范畴的互源互用关系。以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与气而言,精有形而属阴,气无形而属阳。精是体内液态精华物质,气是含有巨大能量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第五百一十四章 涉及八卦
    如果人体内阳气与阴液、物质与功能等阴阳互根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一方已趋于消失,而使其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呈现孤阳或孤阴状态。
    这种阴阳的相离,意味着阴阳矛盾的消失,那么生命也就即将结束了。这便是所谓的阴阳互根。小龙之所以如此详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