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万象通明录-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预料到他在他的任期很好地稳定了中国的局势,并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他在任的时候,大家对政府的信心降到了谷底,大家都生活在美国人的阴影之下,似乎看不到改变的可能。终于到了有一天,积累起来的量变汇聚成为了质变显现了出来,中国人这才愕然地发现自己从来都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未离开过。

看着对自己的“顽固”感到“忧愤”的何济世,孙瑜几乎想要对他说那句经典的“too simple,somestimes naive!”的话了,但是想到自己的恶趣味面对何济世的认真,孙瑜终于还是忍住了这种不厚道的想法。

“何济世同志,我认为你的想法虽然看到了眼前,看到了一部分的未来,但是看得还不够远,不够宽和不够广。”孙瑜终于还是站起身来,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我们不用太担心KMT,他们的失败将是显而易见的了,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我们要想到的是我们之后的工作,我们之后的工作将面对的不是KMT这种废材政权,而是直面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不是要提高自己简单方面的能力,更多的炮和枪在层面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看到,中国人民要以后不遭受更多的苦难,仅仅简单的枪炮是完全不够的。”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有飞机?”何济世同志赌气地问道,“最先进的飞机。”

“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孙瑜笑眯眯地说道,“你是大学生,知道现代工业体系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需要上千万的大学生,需要上千万的工程师,需要上亿的工人,现在看起来似乎我所带着的工程师没还有对这一场解放战争做出任何贡献……”

“不,”何济世打断了孙瑜的话,有些激动地说道,“孙瑜同志,你们是有贡献的,你们帮助我军组建了空军,这个功劳是很大的。”他站起来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并不是否定你们的贡献,也不是就此看轻了你们的工作,”他有些焦躁,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建新公司也很需要你们的帮助,现在空军已经走上了正轨了,你们不能够把时间都浪费掉,”他挥舞着手臂,满是激情地说道,“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飞机了,我都知道,苏联人不会再把他们缴获的日本飞机移交给你们了,你们现在与其在图纸上设计还不能够建造的飞机,不如把精力放一点到我们的枪炮上来,孙瑜同志,我是知道你的,之前你在哈尔滨搞电力,搞兵工厂,你是专家,难道你现在就只搞飞机,对其他东西不屑一顾了吗?你手下还有那么多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既然连飞机都能够修得好,那么帮助我们改进一下生产流程和技术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吧?为什么你要拒绝呢?”

看着何济世那张年轻稚嫩的脸,孙瑜感到有一种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感觉,他叹了一口气,正要再讲讲什么,就在这个时候,房间里面的电话响了起来。

孙瑜有些愕然,走过去接起了电话。

是陈安平打来的,“斯大林同意向我们移交米格15的技术,并且派遣技术人员在哈尔滨建立飞机工厂,你要赶快带着人到哈尔滨来了。”

孙瑜感到震惊,这比历史上早了早了好几年,孙瑜算了一下,如果苏联人真心诚意地援助的话,在49年10月1日,天上就可以飞过国产的飞机了,“斯大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陈安平在电话的那一头说道,“美国通过了欧洲复兴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被排除在外了。”

这倒是一只蝴蝶的翅膀了,因为TG比历史同期打得好,让斯大林提前看到了在遥远的东方社会主义的大家族增添一个小弟弟的可能性。并且,常凯申同志彻底全面地依赖美国,签订了大量的卖国条约,以及对苏联外交态度的转变让斯大林开始疑惑。于是在TG胜利之前给他们足够的援助以便于胜利之时自己依然掌握有话语权便是斯大林的考虑了。另一方面,根据大连苏联间谍暗中和明里收集的情报。TG有一支由一名留学生带领的部队正在培养飞机设计和制造人才,他们已经凭借日本人的破飞机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东北,TG自己的空军也已经开始组建,空军司令刘上将是TG军中留学苏联并参加了卫国战争的军官。并且他们正在试图突破米格15的技术难关,从搜集的情报来看,似乎他们只差临门一脚了,这个时候斯大林不吝于恩赐自己的慷慨。

于是何济世的劝说彻底成为了无用功,孙瑜甚至想从建新公司再挖一点人,毕竟尽早把摊子铺开的话,将来爆飞机的时候就要容易得多,不然又要从最初开始培训就困难了。显然孙瑜的想法是不可能得逞的,如果得逞,陈元帅会从山东打电话来骂人的。他们好不容易在山东把74师连骨头带血吃得一干二净,正要补充装备再战,后勤不能再出纰漏了!

于是历史上的沈飞便变成了哈飞了。大量孙瑜需要的装备和原材料从苏联的远东运到了哈尔滨,陈安平毅然给孙瑜下了命令,要在49年之前搞出两个歼五的飞行中队出来。总飞机数目一定要过200架。

尼玛,这不是逼死人吗?到了1949年KMT败退台湾的时候他们全部飞机加起来不过三百来架,你居然要200架,还要两个中队的歼五,你可以直接用飞机解放台湾了。

孙瑜虽然无语,但是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关键是苏联可能支持你到这种地步吗?换句话说,即使苏联不反对,你有小钱钱买他们的原材料和机器吗?

但这不是孙瑜所考虑的了,陈安平既然这样说了,他就一定会想办法,无论是到香港去卖香水还是去拍电影,孙瑜要做的,也不过就是将他的计划努力实现罢了,这是他在这个世界感到最轻松的,虽然工作辛苦和劳累,但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安。

第009章 陈安平发力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是到了哈尔滨孙瑜还是大吃了一惊。陈安平已经将规划好的哈飞工厂规划好了,做了简单的建设,接下来要依靠苏联的专家指导建设。对于制造两个中队的飞机,孙瑜本来是不抱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完全有可能的。东北局高书记、陈总会计师和刘主席已经踏上了访苏的路途上。按照陈安平的建议,请求苏联支援中国的航天工业建设是重要的议题之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苏联方面将会直接提供米格15的组装部件,这不会少于一个中队。然后另外一个中队将要依靠中国人自己在学习中制造了。陈安平认为即使苏联真心帮忙,他们也会认为中国想要形成生产力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这还是在考虑其他项目如炼铁、材料等工业一起上的情况下,陈安平对孙瑜的要求就是抓紧时间,他心急如焚地等着解放台湾的那一天呢!陈安平甚至想要组建大连船舶重工,但是想到造船比造飞机还要麻烦,于是便算了,为此他还幽怨地看着孙瑜——如果神乐还在的话,我是不是就可以开两个副本了?

孙瑜对此感到无语了。

对于KMT来说,东北的形势恶化得很快,所以日后无数的果粉用无比幽怨的语调说起当初四平之战之后常凯申委员长迫于美国人的压力,阻止了准备继续追击林反贼的杜聿明将军,让TG得以喘息。以至于每当提起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无数果粉都捶胸顿足地哭诉委员长决策的失误,杜聿明不懂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不然的话,中国的现状必然是另外一个样子了。罢了,让loser在网上狂吠也是让他们发泄的一个途径。

实际上就算杜聿明继续打下去,谁凶谁吉还真的说不一定,KMT军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并不比TG少,不过就后面的进展来看,选择继续打下去确实是对KMT有利的,哪怕这会得罪他的美国干爹。常凯申委员长后来回忆自己的一生的时候犹自咒怨马歇尔将军说在他的建议下,KMT军精锐都出了关,结果后来关内TG军天翻地覆了,这是委员长倒因为果的说法。

不过之所以建议KMT军队在东北不停站继续和的军队打下去,是因为这以后TG就彻底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硬生生地在东北憋出了大杀器。

1947年下半年,以刘副主席、高书记、陈总会计师以及王部长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希望能够从斯大林同志这里得到更多的援助。这件事情中陈安平是否使了力尚且不得而知,最高领袖当时有什么计划也不得而知。但是结果是好的。斯大林同志非常关心中国的战局,觉得即使TG不能够全面的战胜KMT也能够保有一个地方政权存在,那么就为苏联在东方对抗美国留下了战略缓冲的余地,当然,如果TG能够战胜KMT让共产主义的理想遍布中国,无产光辉照耀九州大地,那就更好了。因此斯大林同志慷慨地宣布了将会在军事工业上支援自己的小兄弟,特别是在航空业上。斯大林同志对孙瑜同志很感兴趣,知道这位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归国华侨目前正在领导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斯大林同志正在面对自己西面美国支持西欧在意识形态上和苏联对立的同时也在经济上实际地支持西欧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苏联扶植了一大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战略缓冲,斯大林同志布局世界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在东方布下了棋子,当然,也许在实际上他更看重印度一点。

带着一份实际的合约,TG代表团取得了斯大林的友谊和实际的支持,这些友谊和支持日后要用货真价实的矿石和农产品来偿还。哈尔滨的哈飞集团获得了米格15成套的图纸和制造机器,最悲哀的是从中国挖出来的铁矿石要运到苏联去冶炼,然后由苏联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不管怎么样,不少苏联专家遮遮掩掩到了哈尔滨,开始具体地指导哈飞集团的飞机制造厂的建设。

孙瑜所带领的技术人员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又有不少懂俄语的同志被抽调来充当翻译和参与工作。哈飞集团的地盘以日益显著的方式变化着,就算是废材的KMT都得到了情报,苏联人正在哈尔滨帮助TG建造飞机厂,为此宋大舅哥向斯大林同志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KMT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继续和苏联扯皮并且对TG的飞机厂做出更实际的威胁了,他们派去试图轰炸哈尔滨的飞机在未达到哈尔滨的时候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成批的零战和96舰攻的掩护下,若干架拼出来的中式米格15将来犯的活塞螺旋桨飞机轻易消灭掉了,当即有若干架飞机就地降落在了哈尔滨附近的飞机场投降了。

苏联绝不承认自己对中国的援助就是了,KMT试图向美国人哭诉求得更多的美援,但是此时此刻杜鲁门总统已经厌倦了常凯申腐败无能的政府了,加上之前发生的沈崇事件,煽动了中华民族普遍的反美情绪,美国人担心自己和苏联直接冲突,因此对于常凯申的求援,宋夫人的援交一概不理。毕竟马歇尔将军已经被气回到了美国,然后转去他熟悉的欧洲去了。不过美国的物资依然对有钱的人敞开供应,KMT政府发疯一样印钞票用通货膨胀转移自己军费开支过巨的负担,导致人们不得不使用成捆成麻袋的钞票去买东西,物资紧缺,大资本家囤集居奇,中小资本家纷纷破产。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战场、华东战场、华北战场、西北战场纷纷经历了辉煌的胜利进入了反攻的准备阶段。KMT军队有生兵力大量消耗,机动兵力大量减少使得他们的其他兵力不得不龟缩在大城市之中,任由TG军队将他们围困起来。在东北,KMT军队已经被围困在了长春、沈阳、锦州等大城市之中。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的调试,孙瑜终于看到了自己生产+组装的歼五战机走下了生产线。第一批三架飞机的出厂让苏联人都惊诧莫名,简直不敢想象中国人居然有这样的速度,而通过试生产,哈飞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在这段时间里,每个人除了必须的休息和吃饭之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生产上,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个零件的合格。飞机下线这种大事导致了除了林元帅和罗元帅之外,刘谭陈这三个人都到场了。

刘满怀激动来视察属于自己的空军装备,他几乎已经能够看到在他的麾下立马就会成型一只强大的空军,用日本飞机作为教练机,这几年的功夫里,常乾坤同志培养了三百多名飞行员和配套的地勤人员,当听到孙瑜汇报说,在三台飞机经过了试飞确认质量合格之后,在未来一年里,歼五战机的产量可以达到四十架一年,并且再过一年产量可以增加到八十架,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谭大将是来视察组织工作的,他敏锐地考察哈飞集团内的党建工作,确定哈飞集团内人员思想的纯洁性和领导是否有力等思想政治问题,又视察了安全和特勤保障等问题。

虽然刘上将是空军的当家人,但是哈飞集团的组建以及哈飞集团所取得成绩都和陈参谋长密不可分,最起码哈飞集团内的工程师和工人有一半是陈参谋长找来的。此时他倒不特意表现居功,他正在和孙瑜打听更多的情况,以确定是否能够达成自己的计划。

“49年10月1日之前搞出四十架飞机有点不够啊!”

“这是保守估计,到时候只会比这个多,”孙瑜说道,“等到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新造的喷气式飞机的总数肯定超过一百五十架,还不包括日本飞机,中国空军飞机总架数超过三百架,你还觉得不够?”

陈安平摸了摸下巴,“你没有考虑战损么?”

“你是在和KMT打,又不是和美国人打,考虑什么战损?”孙瑜反问。

“不要小看KMT!”陈安平说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好了,我知道了,不过为什么你们三个重要人物都来了?辽沈战役不是要开始打了吗?”孙瑜有些奇怪,“即使飞机下线是一件大事,也不用三四五把手都来啊?”

“正是因为辽沈战役要开始了,所以才需要专门来考察空军的战斗力。”陈安平眯了眯眼睛,瞥了一旁的刘上将一眼,“这次要夺取锦州,封锁葫芦岛,就看你们空军给不给力了!”

孙瑜大吃一惊,“你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