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也是姜明想要地结果。因为最近今天看着镜子就要制作成功了。
    除了有一块发出焦黑地颜色。其他地三块都很正常。姜明地心里也是十分地激动。虽然这次做地镜子甚至比不上自己在后世随便从街上捡来地一块镜片。但是如果在七百年前地这个社会。无疑会带来相当地震撼。这也是他想大动蒲寿庚地资本。
    至于打动蒲寿庚做什么。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只是一个希望罢了。蒲寿庚地家乡是他想起了一直和忽必烈对着干地海都来。
    海都。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子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元朝初年西北叛王领袖。忽必烈即位后。海都以大汗位当属窝阔台后裔为理由。积极谋求自立为大汗。
    海都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以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8226;库尔干尔)为基地。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地首领。后来同八剌等察合台后王、术赤后王于答剌速(今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众推海都为盟主。一致对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约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
    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八剌死后。海都扶植其子笃哇为察合台汗国之汗。建立了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地联盟。连年对元朝统治区发动侵掠。
    海都与笃哇的联军越阿尔泰山南来,忽必烈之孙甘麻剌和皇侄海山率元军迎击,两军激战,海都和笃哇取胜。
    而前一段调塔出北上平叛,所要平的也是为了围剿海都所扶植的昔里吉亲王正是蒙哥的第四个儿子,可见给忽必烈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姜明在和蒲寿庚在聊天的时间判断出他的家乡正是海都现在占领的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8226;库尔干尔那一片地区,如果以利鼓动蒲寿庚回国,不能说是回国,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以玻璃镜子为觐见海都之物,愿意以此法献上,只求拖延忽必烈南顾的步伐,想来应该是没有问题。
    但是这还是姜明的意淫,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在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姜明将制作的镜子拿了出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擦拭干净,在水银的腐蚀下,两块镜面已经形成了放射性的裂缝,而且镜面发黑,眼见是已经毁了。
    于是姜明更加小心翼翼的将剩下的两枚镜子小心的擦拭干净,然后用所谓的寸芒剑将镜子的边沿慢慢的清理干净。以防止别人看出端倪。以后就将镜子放入了怀中,慢慢的等待时间的过去。
    很快的就迎来了吃早饭的时间,和往常一样,鸿儿送来来了可口的饭菜,但是正要出去的时候,被姜明叫住,然后告诉他想请他叔叔过来一叙。鸿儿并没有想到其他什么,因为很多天以来,蒲寿庚经常过来陪姜明聊天。
    因为蒲寿庚那个长相太过显眼,一般的情况下也不乱出去。闲着无事,倒是想去陪张翔泰去教导粤王,但是粤王见了他高鼻凹眼、满脸的络腮胡须。便惊惧不已,所以张翔泰教粤王读书的时侯一般蒲寿庚是不过去的。
    姜明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愿意让张翔泰参与此事。也许是他是全真教徒的身份吧,姜明宁愿把事情托付给一个重利的商人,也不愿意让一个宗教狂人加入进来。
    在后世中所学习的历史中,是姜明深深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可怕和疯狂,所以,有意识的在回避着张翔泰的加入。
第一第四十章 没有把握(下)
    吃完早餐,正好等鸿儿将房间收拾一下,蒲寿庚就步入姜明的住处。
    姜明正在帮鸿儿收拾一下餐具,看见他进来,忙住手迎了上去。蒲寿庚也只好装作看不见的两个人相互寒暄一番。鸿儿看见双方落座已定。端起了托盘就想往外走,但是被姜明叫住。只好放在一边留了下来。
    正想问找自己什么事情,就看见姜明举手制止了他,然后从怀里拿出一枚镜子来。经过修葺,也就是巴掌大小,放在桌子上,慢慢的推了过去,看着对方道:“蒲大人,在下有一件异宝想借您慧眼甄别一下。”
    说完,姜明又慢慢的把手拿开,露出了那块镜子。
    蒲寿庚看到玻璃镜的表情十分有意思,不屑、惊讶又变成了呆滞,过了一会儿才小心的将玻璃镜从桌子上拿了起来,放在手中观看,眼中冒出了让姜明胆寒的目光,正是商人那贪财的眼光,一时间竟然离不开这个玻璃镜。姜明心里感到十分的满意。
    好一会儿蒲寿庚才长舒一口气说道:“国师此物似是我海外商人高价贩运过来的玻璃器皿制成,但是下官从未见过如此照人晶莹剔透之物,蒲某自问家中收藏颇丰。但没有一件可于国师这件异宝的相比!”
    说着这话,眼睛仍然没有从镜子上挪开,继续四下把玩着镜子。脸都没有转的,嘴里喃喃道:“此物若是稍加修饰,便可价值连城。不知国师从何得来的如此异宝,也好让在下长些见识?”
    姜明心中暗笑。心道,告诉你是我做的,你还不把我吃了啊。但是既然已经达到目的,也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此物是我送与鸿儿姑娘的礼物,不知可值否?”
    蒲寿庚闻听此言,脊梁不由的一直,僵在那里,过了稍许才回过神来,迟迟的问道:“此物是送给鸿儿的?”语气中满是惊讶和不相信。鸿儿在旁边早就看到了这个镜子。
    只见它明显比铜镜清晰,照出的人影也因没有铜色而显得白净。心下也是暗自喜欢,但是闻听是送给自己的,虽然在姜明面前从来不曾将面纱去掉,但是明显的还是有些激动,两只手背在后面发着抖,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惧怕长辈,竟然没有上去拿在手里观摩一番。
    姜明微笑着丛怀里又拿出了一块玻璃镜,走到鸿儿面前,拉过她的胳膊放在她的手里。触摸出一片玉滑,没来由的心里一荡。连忙收敛心神,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重新坐下。问蒲寿庚道:“以蒲大人多年从商经验,可能估算出价值几何吗?”
    到底是老人成精。蒲寿庚很快地恢复了神志。小心翼翼地将玻璃镜又放回在桌子上。看着姜明道:“不知国师想要下官做些什么?”
    “上道!”姜明心里暗自佩服。但是自己却开始拐弯抹角起来。顿了一下。道:“还请老大人给于鉴别!”
    蒲寿庚沉吟了一下。道:“但世上只有此两块地话。可值万金。”
    “若是可以制作批量生产呢?”姜明紧跟着追问道。
    蒲寿庚没有想到姜明会如此地问。呼吸不由地一窒。渐渐沉重起来。两眼血红地望着姜明。一言不发。
    姜明也没有理他。拿起桌子上地玻璃镜。左右看了起来。蒲寿庚沉不住气了。呼吸沉重地问道:“国师地意思是?”问了一句。还是停下喘了口气。继续问道:“国师地意思此物可以制作出来。不是浑然天成地?”
    “万物皆是天成,就看我们去不去发现了?”姜明有些得意的说,也装了一把深沉。继续问道:“此物若是生产,价值何许?”
    蒲寿庚红着眼睛道:“若是限制其产量,十年之内,可保此物价值在五千两白银左右。”
    这个时候该是姜明发呆了,其实白银的价值也不过是他从后世的一些电视剧上看到的,对于白银的购买能力,他来到了宋朝,还真的没有什么概念,反正是基本上没有亲手花出去一分钱,过的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但是就算是从后世电视剧上得知的白银购买力,姜明觉得怎么样怎么样也不低了,记得有一个学历史的同窗说过,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折合白银一亿两千万两而已。不用算,自己只要做个两万块镜子,就可以抵得上政府的一年财政收入,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剧烈跳了起来。
    鸿儿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哑谜,也不好开口问,三人于是僵持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蒲寿庚才声音涩涩发干的对鸿儿说:“你去门口守着,我和国师有点事情要谈。”
    见是自己的叔叔命令,鸿儿也觉得事情自己很难理解吧。也可能心急着出去摆弄属于自己的镜子。也没有问什么,就走了出去。
    两个人目送鸿儿关上门,又重新坐了下来,开始了正式的谈话。
    一个时辰后,蒲寿庚满意而出,显得有些意气风发的,忙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而姜明却在屋内有些发愣,本来就是自己计划好的。也达到了愿望,为什么还是有那一种危机和无力的感觉,一点把握也没有,刚才也就是想要用这么一个长久的财富吸引住经商一辈子的蒲寿庚,让他利用家族之力。第一,保住泉州慢慢的移交到大宋手中,第二,用镜子的魅力来吸引海都,引起海都东行大都夺取政权,以牵制忽必烈的南顾心神,达到让忽必烈纠缠于内耗。为大宋赢来一些时间。
    这些事情说着容易,但是做着是比较困难的,蒲寿庚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要放弃玻璃镜这个对他那么有诱惑的聚宝盆。
    但是经过姜明的多般分析,并且答应了,三年之内,他尽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将“炼制”玻璃镜之法传授与蒲氏家族。为了增加
    神秘感,姜明特别强调了是“炼制”。以免蒲寿庚怀疑。,蒲寿庚得到准话,就急着离开,估计最近两天就会借故会泉州找增加的大哥商量实施此事。
    蒲寿庚也答应了姜明不将此事告知任何人,包括张老先生。姜明心里也是暗自警惕,商人重利,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以后还是小心点好。
    正在想着,突然觉得有人在窥视自己,扭头一看,原来是鸿儿,一双忧郁的眼睛,正在默默的看着他。仿佛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般,但是还是没有说,沉默了一会,就离开了。
    姜明早就熟悉了这个场景,也没有放在心上,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去了。
第一第四十一章 惊变(上)
    该做的事情都完了吧?姜明从心里问自己,一遍遍的回想着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没有。
    他心里早就做出决定了,准备离开了。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就会离开,可是能到哪里呢?这就是他一直在想着的事情,用玻璃镜子的制作来吸引蒲寿庚和自己和合作,以一个家族的能力去撼动一个庞大帝国的基业,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姜明一度也为了自己的疯狂而感到吃惊,这个想法本来他是没有的,但是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纯净度比较高的玻璃以后,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又不可抑制的爆发了出来。
    还有只是想救文天祥一下,因为文天祥是他在后世中最佩服的人之一,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了多少热血男儿的爱国之心,真的要是不知道或者不经历的话还好说一些,但是既然自己是身临其境,就要做出努力,不能眼见着英雄重蹈覆辙的倒在失败的路上。
    于是就有了远去东莞送锦囊的事情,他感觉到文天祥是一个固执的人,没有很好的理由根本劝说不住他,但是姜明又不能把自己是从后世而来,所有的一切都知道什么的,一股脑全部告诉文天祥吧。
    其实锦囊中也没有什么,只是开始很神棍的预测了文天祥离开东莞在梅州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在围剿陈家五虎的时间的胜利和失败得失,以及陈懿兄弟会投靠蒙古人的事情预测了一下。有这些看似比较神奇的预测的前提,最后才体会了姜明的真正目的,就是文天祥若是再失败转回潮州时,打开这个锦囊后,先是会看到对自己以前所遭遇的一个准确预测,然后话锋一转,不让文天祥再转战海丰,而是借船远遁。谋求在海上发展,开发琉球也就是台湾。澎湖列岛一带,与元军周旋,希望有一个转机。
    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东西吧,姜明心里暗自叹息了一下,就和蒲寿庚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去撼动一个国家一样,一个不留神,那就是灭顶之灾。比之文天祥这样的动作还要冒险啊。蒲寿庚会不会只是表面敷衍自己,姜明心里一点底子就没有。
    就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的过了一天,姜明这才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按道理说,粤王赵昺从张翔泰那里出来,一般都会来找自己玩一会啊,凭着自己在后世玩的花样百出,吸引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但是今天自己在张府呆了一天,都没有见他过来找自己,心里不禁有些奇怪。
    于是走了出去喊鸿儿,谁知道鸿儿也没有在自己的房间,于是就信步走了出去,上张翔泰那里看个清楚。
    还没有走到张翔泰住的院前,就看见鸿儿从院子里面出来,虽然还是蒙着面纱,但是还是能看出眼睛有些红红的。刚想问鸿儿张老先生在不在,谁知道鸿儿对着自己福了一下,紧接着和姜明擦身而过,竟然没有说话。
    姜明的手已经抬了起来,举在空中不由的有些尴尬。接着就见老先生几乎是跑着出来,脸上也是红红的,猛然看见姜明在院前,骤然停了下来,不过神情很快的平复下来,向姜明抱拳道:“不知国师来找老朽什么事情?”
    姜明觉得他是追着鸿儿出来的,两人的神情都不是很正常,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也不疑有其他的。遂回答道:“晚辈来此是看看粤王殿下在不在您这里?一天不见了,不知道又顽皮了没有?”
    张翔泰奇怪道:“粤王殿下去接圣旨了。怎么。国师没有一同去吗?”
    “接圣旨?”姜明有一些纳闷。心里一盘算。坏了。不要是让粤王赵昺回去吧。屈指算来。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了。而宋端宗是五月初八驾崩地。难不成现在已经不行了。在交代后事呢?
    这样一想。心里不由地着急起来。他把粤王赵昺带在身边就是为了不让崖山海战打起来。这个也是他唯一觉得已经改变地比较成功地事情了。当初他利用天命对杨太后说卫王和小皇帝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就是二龙争珠。必有一伤。
    利用古代人比较迷信地心里。达到了带粤王赵昺远离地目地。这样地话。就算是小皇帝驾崩。那么皇室正统也在内地。张世杰等人就没有什么借口再呆在崖山沿海。说不定也算是挽救地一种方法。
    当时由于赵昺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