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明看在眼里。觉得心里有些不忍。但是知道陈宜中这样做有他地道理。遂忍住不说。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看着事情地发展。
    陈宜中看见姜明如此表现。觉得心里还是很是满意。心道:“这小子还是成熟了。能够明白老夫是在为了给吕师夔一个下马威。以便今后可以放心地应用。”当下也不在做作。让吕师夔起来坐下。
    向二人道:“难道你们没有看出来事情地危机吗?”
    姜明摇摇头。而吕师夔却说道:“学生离开朝堂已久。对于诸位主事大臣都只是闻名而已。对于权力地分配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无从分辨。”
    陈宜中点点头道:“以国师之身为钦差大臣,以你吕大人的学识见过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又说道:“以国师的身份差点没有成为驸马,你听说过吗?”结果又得到了一阵的摇头。
    陈宜中笑道:“也许你们该说,凡事总要有第一次,是吗?”
    这次不等到回答马上又继续说道:“事情的危机就产生在这里,但凡朝堂之上,必须要有一个主事之人。你们听清楚,是一个主事之人。不是两个。若是有两个则政不通。再多则乱之矣!”
    “福州行朝以后,原本主事的人大家可能都知道是谁吧?那就是我。”陈宜中笑了几声。转声道:“然大将军凭借军队而入。使行朝政见无所适从。已是左右为难,但是随着文状元的入朝。还有陆秀夫的介入。分歧是越来越大。”
    “于是,大将军与我相约,逐文状元出行朝,架空陆秀夫。我们二人相互妥协暂时意见保留一致。但是已经晚了,共朝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经伤了本来就很脆弱的行朝根基。于是被迫流亡海上。”
    说道这里,陈宜中不由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其实这也是我去占城的原因。”
    吕师夔听候练练点头,但是姜明却奇怪道:“丞相不是去占城拜求筹建行朝或者是借兵吗?”
    陈宜中还没有回答。吕师夔在一旁说道:“丞相大人去占城其实也是一种妥协,意思就是让权与大将军。让大将军张世杰主持朝政。”
    陈宜中点点头,道:“其实乱世之中,总是要谋求政见统一,但是皇权羸弱之下,只能由大臣顾命而执。可惜皇太后不知道这一条,被度宗皇帝熏陶的似是而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扶植外戚皇权。以壮大君威。其实在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在提防大臣。”
    “但凡现行朝所存之人,莫不是忠臣良将,否之。早已叛君而去。”说着此话,却看向了吕师夔。后者则低头脸红,不敢对视。陈宜中笑了一下道:“其实若是有明白之君,则借此机会,洗牌于行朝,可一清贾贼在朝沉疴余疾。使我大宋中兴可待。可是这么一个机会就白白的浪费掉了。”
    姜明越听越糊涂。忙问道:“行朝迁于海上,不是元军势大所逼吗?”
    “元军势大?”陈宜中鼻子哼了一声。道:“不说以前。但说现在。元军在我南方有多少人马?可及我大宋一半乎?张弘范陈兵十万余。李恒陈兵十万余。加上广西路阿里海牙的五万余人。不过区区不到三十万之数。”
    “但我大宋呢?在广州陈兵十万,在崖山行朝恐怕不会低于二十万人马吧,要是临时募集,加上义军义勇。短时间之内凑出五十万大军也不是难事。正面对抗岂能怕元军吗?”
    “但是蒙古骑兵天下无双啊!”
    “骑兵?真正南下的骑兵有多少,真正南下的蒙古骑兵又有多少呢?大家都明白,不过都是在自欺欺人罢了。”转过头来问吕师夔道:“吕大人在蒙古人那里几年了,想必知道吧?”
    吕师夔尴尬的说道:“十不取一,这是最大的比例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官员,统领的却是汉军。”
    姜明这才惊讶起来,要是这样算的话,宋朝还能败的亡国,真的是有些莫名其妙了。想起来张翔泰的话,问陈宜中道:“上次听张老先生说,朝廷用我。只是为了制衡而已。”
    “皇权羸弱之下,制衡只是一个笑话而已。”陈宜中轻蔑的说道,“你是听张镇孙那个老夫子父亲说的吧?”
    “现在大宋的出路,就是要扶植强权,既然皇权不能成为强权,那么就要扶植出来一个。”陈宜中看见姜明点头,继续说道:“只有强权才能政见统一,政令才能通达,政令通达就可抵御外敌。想比之下,兵力孰弱孰强倒是可以次之。”
    见到姜明露出不相信的神色,连吕师夔也不以为然。陈宜中道:“汝等也不要不信,有件事情说给你们听。听过以后你们再做出判断。”
    长吸了一口气。道:“前丞相贾似道你们都知道吧。大家都说是贾似道擅权误国,败亡我大宋山河,实为奸臣之首也。但平心而论,吾认为他执掌朝政二十余载,蒙古大军实在没有过江一步。你们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
    不等二人回答,就说道:“其实也不能说是贾似道的能力有多大,但是他抓住一个权字。然后上下政令通达,有琐事他一言而决,才是抵御外敌的最大因素。”
    姜明虽然心里隐隐感到不对,但是看见陈宜中正说的起劲。也就没有说什么。但是陈宜中刚刚说的危机是什么呢?这个才是姜明感到有兴趣的问题。
    果然,过了一会,陈宜中就把话题转到了这个上面。但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陈宜中只说了一个意思,就是姜明此次出兵援救广州,可能包括杨太后和文天祥在内朝廷诸位大臣达成一致妥协。或者就是交换了什么条件。将姜明逐出行朝。
    用陈宜中的话来说,就是姜明在重复当年文天祥被请出行朝的老路,就像当年陈宜中和张世杰达成一致妥协一样。朝内的重臣和朝廷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最有可能的就是,姜明这次出了崖山,就不要再想着回去了。甚至这次突袭刘深水军后。说不定广州城也不会接纳他的。
    姜明和吕师夔不觉对视一阵愕然。但是陈宜中说的句句在理。而姜明回想起近十余日来,苏刘义和陈宝的表现,只顾自己的城防事物,这次突袭刘深水军竟然摆明了要让钦差自己去,还有,凌震和王道夫走时的那种有话要说而又无奈的眼神。
    姜明不由的又觉得一阵颓然。吕师夔说道:“不然,咱们不离开广州,看他有能奈何了咱们。”
    姜明没有理他,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想了一会,起身道:“不,我们还是要去,不过这次去,我们就要留好退路了。”
    看着陈宜中在那里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忙问道:“那么丞相大人还回行朝吗?什么时间回去?”
    陈宜中道:“我回去做什么?那里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那丞相下一步意欲如何呢?”姜明又问道。
    陈宜中像看笑话一样看着他道:“我既然来了,你想我该怎么办呢?
    姜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晚辈知道怎么做了,这就回去安排。”说罢起身要走,被陈宜中拦住。“也不急于这一时吧,刚才只顾听我老头子啰嗦,咱们还没有吃饭呢?陪老朽吃顿饭再说如何?”
    “单凭丞相吩咐。”
    “以后不要乱叫,现在我们大宋已经有丞相了,如果钦差大人不弃。想称呼吕大人那样,称呼老朽一声“先生”如何?”陈宜中还是一副笑咪咪的样子。
    “晚辈遵从陈先生的意思!”姜明也没有在谦虚。大家齐声笑了一阵,然后吃饭不提。
第一第三十四章 两难
    “李恒在清远大败宋广东守将王道夫、凌震;进驻广州。张弘范麾下先锋张弘正于五坡岭;擒获宋钦差大臣姜明”——历史会变成这个样子吗?
    *************************************************************************************
    遵照原定计划,姜明移军屯扎东莞之时,已是已经是七月十三了。果然没有出陈宜中所料。苏刘义对姜明所提的要求做了诸多推脱,虽然眼见到他眼中的不安和愧疚,但是仍旧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这次姜明带的人,除了本部的一万一千人之外,姜明利用钦差的身份。也只调动了九千人,凑足二万之数。其他的皆被苏刘义以广州是崖山行朝之咽喉的原因,用作广州防务,就算是姜明再拿钦差的身份压,也榨不出一个人来,姜明虽然是有所准备,但是也不由的心里有些有些凄然的感觉。
    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出主意为广州城留下的人马。自己却是一点也带不走,全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让王道夫和凌震带走,那样说不定反而广州会有更大的保障。
    看着苏刘义这样的态度,陈宜中也暗暗的为凌震和王道夫担忧,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张镇孙去行朝参政知事以后,凌震和王道夫的身上已经算是打上了姜明的烙印。在这次姜明的离开,他们要是能得到真心的援助那才叫见鬼呢?
    和姜明说了这种情况,陈宜中的意思还是姜明留在广州,姜明却是有了另外的决心,坚决的去,不但要亲自去偷袭刘深水军,而且要去的彻底,当天在客栈会了陈宜中以后,就明柳七伤去崖山行朝,找鸿儿,不管是明还是暗,都要把鸿儿带到海丰一带,以柳七伤和鸿儿身负武功,而且鸿儿还有蒲氏家族的信物,无论是遇见大宋官兵还是蒙古水军,都能轻易的脱身。
    就算是杨太后派人监视和软禁他们二人,想必他们也有办法离开,万一离开失败,姜明还是自己的一套主意,那就是佯装留在行朝。伺机联系凌震和王道夫,在崖山决战时也有一个提醒。但是姜明还是很相信他们两个的能力,能够跑出来。
    陈宜中苦劝姜明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是姜明对于大宋这个官场已经几近失望,现在什么时候了,还要排除异己呢?堂堂的大宋,现在居然连偏安一隅的机会都没有,只是占据了几个有限的城市,按照忽必烈的说法,就是大宋在临安献城投降的时间,已经灭亡了,无论是现在的祥兴皇帝,还是原来的端宗皇帝,都只是反贼而已,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只是落草而寇的强盗。
    从这一点,已经可以看出忽必烈对于现在行朝的轻视,还有就是现在行朝的弱小,以一隅之地,几乎是对抗整个亚洲,是多么大的差异。但是现在所谓的这些忠臣良将在做什么,正在争着谁当家,谁做主。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姜明每每想到这里,总是悲愤的不能自已。这种朝廷就是请自己回去,也不能回去了。
    他要建立自己心目中地大宋。尽管知道机会十分渺茫。
    站在东莞高一些地山丘上。往东看着。一片郁郁葱葱地小树混合着弯弯曲曲地一条条河流。在群山中起伏着。他知道。再往前大约一百五十里左右。就是惠州城了。折合姜明常用地距离单位。也就是七十多公里。按照大军地行军速度。一天就可以到达。面前。张弘范地弟弟张弘正。带着大约五千人在那里镇守。姜明犹豫着。该不该去动惠州城。
    此刻地姜明也是一种悲哀。他地身边竟然没有可以放心用地统军之将。陈宜中是文官。虽然通晓一些军事。但是只是纸上谈兵。吕师夔一是新降。二是他地身份暂时不能公开。只是作为姜明地幕僚使用。原来帮助姜明带兵地王阿强和柳七伤。一个被派往崖山行朝。一个被派去找陈吊眼。
    看着身边英姿勃勃地几位亲兵。心里也觉得有些坎坷。一直在那里犹豫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本来按照吕师夔地计策。以五万左右地兵卒秘密来到东莞会合。趁着张弘范分兵去漳州驱赶陈吊眼地机会。奇袭惠州。然后一路杀往东去。在丽江浦和刘深水军遭遇。要么火烧战船而走。反正张弘范一旦分兵。为了时间计。一定是调动骑兵。快去快回。烧过战船以后。马上撤回东莞。再退回广州一带御敌。
    要是时机得当地话。甚至是可以派万余人佯攻丽江浦。然后诈败而逃。利用刘深抢攻心切。引其去追。然后其他四万人可以抢占丽江浦。将刘深水军全部缴获。
    但是现在只是区区地二万人。能做什么呢?
    “缺兵少将”这个是姜明第一时间冒出的念头,一直思索着到天黑,回到了营帐中,又翻出地图来,慢慢的看着。
    陈宜中和吕师夔慢慢的走了进来,看着深锁眉头的姜明,也没有作声。在一边静坐着,等候姜明回过神来。一直到亲兵将饭菜端了过来,才发现两个先生也在大帐中,楞了一下,忙跑出去将两位先生的饭菜也端到大帐来。
    这个时候,姜明才从沉思中被惊醒。看见陈宜中和吕师夔两人都在旁边坐着看他。不好意思的忙道歉请谅。边吃边说。
    “吕先生,今天请你查验了咱们的船只,不知道可有了结果?”姜明吃了一口饭,问道。
    没有丝毫的犹豫,吕师夔随口回道:“查过了,咱们大军计大小船只五百余艘,足够远航之用,但是粮草略显不足。恐怕到了琉球,我们已经无可用之粮了。”
    姜明沉闷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不知从东莞到惠州可有水路吗?”
    吕师夔摇摇头道:“就不要想着路过惠州前往海丰丽江浦了。惠州是那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亲自驻守,吕某在元时也曾经见过这个人,颇具勇力和智谋。不在其兄之下,况惠州城防坚固,强攻不得。再则那里仍然有骑兵大约两千余人。如被其衔尾追赶,恐怕吃亏的还是我们。”
    姜明的嘴里不由的发苦,闷声问道:“那么我们从海上绕过,直达海丰呢?”
    陈宜中在一旁抢过话回道:“不可,我们五百余艘船只。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具接弦而战的商船改造而成,那么若是被元水军察觉。在海上拦截,对于我们才是灭顶之灾。”
    姜明猛地把碗筷放下,道:“水路和陆路都不行。难道我们还真的灰溜溜的回到广州城吗?”
    陈宜中波澜不惊的回道:“为今之计。回广州是最好的办法,不若,北上联合凌震和王道夫大人,阻击李恒。也是不错的办法。”
    “要是成功,我们可趁势北上,斜插直入桂州、永州。然后一路北上西去。在合州于张钰会合。在川中在图发展。虽险。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