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又说回来了。文壁是最先来到这里,要调开他必须要找一个好的借口,用陈宜中的话说,就是要观察他还能做什么事情,会做的更好。这个是姜明现在正在考虑的事情。
    明天就要有一个结果了。姜明叹了一口气。默默的想着,又喝了一杯酒,果然是清流入喉。一阵凉意从腹中缓缓的流淌着。不知不觉的有了一些醉意。
    恍惚中,想起来,鸿儿现在怎么样了,为什么没有按时出来和自己会合呢?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第二天一早。姜明直接就来到了陈宜中房中。将几本册子递给他。道:“这个是我在船中所思。还请老先生给予指教一二。看看有什么不足地地方。”
    陈宜中却不在意地拿起来看看。分别写着《募兵策》、《易俗策》、《军策》、《农策》地字样。看着姜明那扭曲地字体不由地皱皱眉头。道:“你地字也该练一下了。否则就凭着你地字。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给你读书人愿意追随于你。”
    姜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但是很奇怪地是陈宜中并不翻开看看。而是又递还给他。道:“我不用看了。若公子嫌字体难看。老夫倒是可以遣人为你抄一份。”
    看着姜明那奇怪地表情。又接着说道:“我不看。是不想打扰你地思路。你地想法和我们这些读书人不同地。该怎么办。我支持就是。不过我劝你先挑选一两策行之。其余可视态势发展而定。”
    姜明想想也有道理。拿着基本小册子。左右地翻看一番。想想最重要地还是三个月之后地崖山之战。于是还是把《募兵策》、《军策》、拿了出来。又犹豫了一下。把《军策》又放了回去。道:“那晚辈就从募兵之策着手如何?”
    陈宜中不可置否地回答:“嗯。那就是他吧。”
    巳时方至,提前召集的人都已经到齐了,没有按照当时的礼数分别站开两排议事,姜明是模仿了他在后世开会时的做法,找人搭了几张竹子座的茶几作为主席台,上面还用红布蒙了一拳,有北向南的坐着陈宜中、文壁、姜明还有侯强和吕师夔。姜明具中而坐,显示身份。
    而台下却是用竹椅摆列成排。分别坐着随文壁而来的几位长者、疍民的几位寨主和马卡道族几个部落懂得汉语的头目。而苗成和陈龙也在其中。姜明看着下面坐着的人,还是生面孔居多,心里也是暗暗的担心自己所颁布事情的执行能力。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眼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看见没有人再来,清咳了一声。道:“今天召诸位前来,有一些事情想给大家说一下,望我说出后,大家不要反对,认真执行才是。”
    说罢,就把手里的册子递给侯强,让他来宣布。第一是树立侯强的威望,第二就是按照陈宜中的嘱咐,对于侯强表示重视,让他为自己所用。
    侯强明显的愣了一下,不过还是拿着册子起身站立在一边宣读起来。
    说是一本册子,其实并没有多少内容,姜明用毛笔很不顺手,字体所以也非常的大,不过中间夹杂着大量的简体字,所以侯强开始的时候读的十分吃力。过了一会,姜明才感觉到自己这样做十分的不妥,还是要回来自己读了。
    《募兵策》其实说的在非常时期,要用非常的手段。
    但凡年纪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者皆要造册登记。不分部族,不分门阀。登记后根据个人年龄和特长予与分配。
    每一个具有大宋官兵身分的人都得到一块分给的足以维持自己和家属生活的份地,份地的地点暂时在琉球。随着以后朝廷的疆土和个人军功所改变或者增加。份地是他为大宋打仗的基础,这样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士兵们的后顾之忧。
    此次募兵,共计准备招募赤红军、勇兵、蕃兵、乡兵和工兵五大营
    赤红军是钦差卫队的亲兵,兼备征伐。是正规的作战部队,它来源于对现有兵员的招募与择优选自本地土著和疍民。计划招募两万人。独子不招,两子以上者抽其一,无牵挂者优先。军饷最高,而且每次战场缴获都可以获得奖励。
    勇兵则是从赤红军中淘汰下来的士卒。年纪在十八岁以上,在四十岁以下的。计划招募五千人。但有兄弟在赤红军中服役。编为勇兵,农忙时不进行军事训练,帮助生产,农闲时则清剿周围海盗及保护地方,择优录入赤红军。军饷为赤红军的一半,战场缴获全部归公。
    蕃兵就是招募琉球当地土著。充入赤红军作战序列。计划招募三千人。无份地奖励,也无军饷,但可以在打仗俘虏或者缴获中获利。在姜明的心里,这番兵就是佣兵的一种,不过用的又是直接一些。
    乡兵则是从赤红军中淘汰下来的士卒。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计划招募五百人。经过训练作为地方防守部队,平时负责地方治安,择优可任地方官吏。军饷为赤红军的七成。
    而工兵就简单了,但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录入工兵营,没有人数限制。没有作战任务,只是按照布置下来的制作量数工作,没有份地奖励,没有军饷。只有按量计算工钱,多劳多得。
    读完了以后,姜明抬头看了一下周围,除了自己台上坐着的五人之外,下面的都露出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姜明不由的想起陈宜中的话,随手就将册子给了陈宜中,道:“关于募兵之事,就按照刚才所言,一会陈先生遣人抄一份给侯大人送过去,可好?”
    陈宜中笑着接过,道:“一切就按照大人的安排。不过,侯大人现在已经远离广州,广州知府这个称呼已经不太适合侯大人了。还请钦差大人代行皇上之责。暂令侯大人为他位才是。”
    姜明这才恍然之间忘了什么,不但忘了为侯强正名,而且这五军一出,恐怕领头的人都不知道是谁了,可是自己手头只有这么多人,不禁又把眼光看向陈宜中。
    这个老先生好像没有看到一样。用嘴撇了一下侯强,姜明立即明白是要自己直接把大权交给侯强。犹豫了一下,想到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于是马上宣布道:“撤侯强广州知府一职,暂署随军都统制、钦差卫队中护军。随之报于行朝等候准之。”
    侯强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从知府任一下到了都统制,最后还加了一个中护军。这个可不是越过一两级的问题了,而且听姜明的意思,招募兵员和安排统领的事情一并也交给他。可以算做一方门阀了。心里不由大喜过望,忙拱手道:“谢钦差大人提点、信任。下官……。”突然停顿了一下。马上又接着道:“本将愿竭尽所能为钦差大人,为我大宋中兴而奋战到底。”
    姜明和陈宜中相视一笑。没有想到侯强进入角色那么快。姜明忙示意侯强坐下。又道:“侯大人,不,以后要叫侯将军了,我把招募军队和带领军队的责任交给你,但是你的担子也很重,我只能给你二十天的时间把事情办好。其中有七天我要让你带着你新募的赤红军,将周围的海盗给我肃清,你可有把握?”
    侯强没有想到方才吃了一个甜头,后面的担子马上就压了过来,但是想了想,回道:“没有问题,请钦差大人二十天之后,来看我们的赤红军便是。”
    姜明看着他那么有把握的样子,放下一些心来,马上又问道:“你需要多少艘船?凡在岸边停着的,听你征用,先挑选好的。”
    侯强道:“这个我要到明天才能像大人禀报,此次随我们一起而来的船我清楚,但是文大人这里的船,还要计算一番。”文壁听这样说,惊讶道:“怎么,还要从我们这里抽调?”
    侯强还没有说话,姜明却呵呵的笑道:“文大人,什么你们我们的,大家都是大宋的臣民,为什么要分彼此呢?不但船,连士卒也是要打散从新招募甄选的。”
    文壁一听这个话,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第一第三章 易俗
    报应,也许不是当时,也不是以后,但绝对不会没有报应的。——《国师语录》中最令人费解的一句话之一
    ***********************************************************************************
    看见文壁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姜明随即安慰道:“文大人不必介怀,以大人之才,本官觉得十分屈就。来时已经奏明皇上,另有大事相托也。”
    文壁还没有反应过来,在一旁的陈宜中却是脸色也一变,心里没有想到姜明竟然敢假传圣旨,看来还是小看了这个人,陈宜中仔细的大量了姜明一番,看着他神色自如。好像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明明昨天还正在烦心怎么安排文壁这个人,现在突然又了说是已经奏明圣上了呢?
    陈宜中这个人其实对于大宋还是很忠心的,至少在他看来自己的忠心不逊于张世杰,帮助姜明也是十分的诚心,但是也是为大宋着想,帮助归帮助,他可是不想帮助一个野心家,在自己的帮助下要是再出来一个枭雄或者类似于曹操的人,那是他不情愿的。
    虽然在他的心中觉得现在这个时期需要有一个这样强权的人存在,但是也是为了牵制张世杰等,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并不像姜明这样做出有违伦常的事情。
    姜明却是没有看到陈宜中的脸色变化,他心里也有难言的苦衷,不用圣旨,只是靠说,人家身后可是站着手里有数十万兵马的文天祥。而且这次带来的兵丁、家眷也大部分是文天祥所部,要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说法,难免会引起一场误会。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让文壁离开,自己的好多事情都要受到掣肘。昨天也是想了近一夜,才想到这个办法。道:“文大人,我来之前,就已经奏明圣上,暂署你领礼部尚书衔,以国使身份前往日本。安抚彼国,另外借兵之责。若是功成,可能另有封赐。”
    说到这里,才看见陈宜中那已经黑如锅底的脸。转念一想,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歉意的笑了一下,示意一会再说,然后把目光还是对准了文壁。
    文壁来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惠州知府,还是被兄长保荐而成。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而领礼部尚书衔就已经标志着自己是从二品的朝廷大员,再以国使的身份出使日本,身份更是尊贵,不由的有些动心了。刚才侯强做了赤红军的都统制。一下子由广州知府到都统制其实文壁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但是自己也一下到了从二品,一时间也惊喜不定。
    看着姜明,一时间不知道是不是立即接下这道旨意了。听到陈宜中在一旁咳嗽了一声,道:“至于领命与否,还要看文大人是不是对出使日本有信心。毕竟现在论人才武功,唯有文大人才是个中翘楚啊!”
    被陈宜中这么一激。文壁马上回过神来。拱手谢道:“谢钦差大人提点。下官定当竭心尽力。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日本。定不负皇上和大人地期望。”
    看见文壁接受。姜明这才放心地笑了。心里不免揣测回头怎么给陈宜中解释假传圣旨地事情。难不成就告诉他再等几个月。崖山那个行朝也不会存在了吗?这个他知道是历史发展地结果。但是说出来谁相信呢?但是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是慢慢地对文壁说道:“大人请放心。我会安排好出使卫队和船只财物。其中关键回头再找时间与你相谈。”边说边想着怎么应付陈宜中。
    文壁见姜明已经没有说下去地意思。于是直接宣布散去。各自回去安排。
    待到众人散尽。陈宜中神色严肃地把姜明引进内堂。嘱咐好亲卫守好不让人靠近。关上门后。冷冷地问道:“姜公子。文大人地安排真地是有圣谕吗?要是没有。你知道后果很严重地。”
    姜明看着陈宜中那郑重地模样。心里想到。几个月之后。皇帝可能都保不住了。谁还会来找自己地麻烦呢?要是计划能够得当。救回小皇帝。那么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说有圣谕那就是有了。
    万一计划不成功,那么这次崖山之战的结局就是和自己所经历过的历史一样,那样的情况下,只有自己漂流在海外。谁还能说什么呢?毕竟自己是钦差的身份。虽然到了台湾,这个钦差已经是名不正言不顺了,但是毕竟有圣旨在身。还能怕什么不成。
    姜明深吸了一口气,道:“其中缘由,暂时不方便对老先生讲起。不过晚辈可以保证。无所依仗,是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事到如今,只能是故作神秘,才能不引起陈宜中的疑心。
    陈宜中点点头,刚想说什么,姜明唯恐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下去,忙抢道:“其实晚辈还有一件事情要让老先生烦心。这个万望莫要推辞,非老先生不可也。”
    对于姜明的这一招,显得有些措手不及,陈宜中深深的看了姜明几眼。心想反正事情已经宣布,就是姜明说谎又能如何呢?揭穿了恐怕事情会更乱。既然他说了有所依仗,或许真的有也说不定。再则自己早上刚说过要无条件的支持姜明,说出去的话总不能再收回吧。于是马上打消了追究下去的念头,回过神来问姜明道:“你可先说出来看看,太难了,老夫可是不干的。”
    闻听他这样说,姜明就知道陈宜中已经放过了有关圣谕的事情,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笑道:“此时要是交与其他人当然是难办,但是在老先生的手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话音一转,接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就是关于台湾的治理问题。我实在是不放心交与别人。还望老先生教我。”
    陈宜中料到就是这件事情,不过听见姜明提及,还是沉思下去,道:“继续说说看,你想如何治理。”
    姜明早就有准备的拿出那本《易俗策》和《农策》出来道:“其实我就是想老先生帮我推荐一个人,能把这些执行下去而已。”
    陈宜中结果,耐着性子翻了几下,随即将《易俗策》放在一边,拿起来《农策》看了起来,姜明心里有些坎坷不安的瞧着他的反应。只见陈宜中的眉头越皱越深,两条眉毛就要拧到一处去了。看了以后,又拿起《易俗策》翻看起来,但是并不作声评价。
    姜明的《易俗策》和《农策》其是是脱胎于他在后世中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农策》还好说一些,就是包括一些农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