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第二十六章 暴露
      姜明和侯强两人一起前去鸡笼山的工兵营基地上看看建设的怎么样,还有火药批量生产的进程,来回花了十多天的功夫。可是在这一段时间,文天祥却陷入了苦战。
    还要从丽江浦水军遇袭之后开始讲起。张弘范收到了元帝忽必烈的斥责,并将玩忽职守的刘深斩首示威,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于是命令张弘正开始从惠州往前推进,很轻易的就占领了无人值守的东莞,然后临近广州和李恒部会合,一直陈兵粤江东岸。
    但是却是不能西进了,因为再往西走,就是连绵数百里的水乡泽国,广州城以南、东莞北岸对面,没有水军的配合,纯是靠步卒和骑兵的推进,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刘深被斩,接手水军的哈喇歹又要熟悉军务,所以暂时不能加以配合,勉强派出了一些小艇,但是只能就近巡弋,不敢远去。
    其实,姜明依着自己知道的历史,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张弘范、李恒他们现在并不知道崖山行朝的所在,只是茫然依据军情猜测是在自己的包围之内,但是并不知道准确的方位,所以这也是没有动手的原因。
    但是张世杰和文天祥的矛盾却是帮助了元军,由于张世杰想独揽权柄,而文天祥却是心高气傲,一怒之下,向皇上和杨太后请旨,要求去为行朝镇守前沿。杨太后虽然听姜明说过不能轻言分兵,但是文天祥所要的他也做不到,只能安慰一番,给予放行。
    文天祥这次走的时候说了一句:“此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道尽了其临走时的愤怒,初始的军饷和给养之争要是主因的话,那么张世杰最后的行动也让他感到无尽的失望。
    自从姜明离开崖山去广州行钦差之事,张世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也发现了崖山附近所处位置的妙处。特别是对崖山开始重视起来。大肆建起行宫和军营,投入的力度远远比文天祥和姜明在的时间要大。
    其实姜明和文天祥开始在崖山附近经营的时候,一直是在和崖山隔海而望的新会、台山和斗门附近驻跸。而崖山正是处在新会、台山和斗门的中央位置,四面环水,背临大海。正是一个海中孤岛。山之西有银洲湖经此出海,而山嘴与对岸汤瓶山夹峙如门,故出海口称崖门。崖门依山临水,港内可藏舟,形势险要。位于广州湾入口处西边的一个岛屿叫做崖山。由于粤江在河口部分分流而形成无数之三角洲,因此前方临海,后方则为遮断水路之大型海角。
    姜明知道在自己的历史中行朝最终还是会亡于崖山,所以一直没有提倡驻跸一个海岛之上。是以开始就在斗门平沙村驻扎并建立行宫,谁知道他走之后,张世杰可能看中了崖山易守难攻的地形,干脆将行朝搬到崖山之中,在其中建立行宫三十余间,大小军营近三千间。有招募工匠和民壮建造船只和各种交通,生活设施。做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遂不知道他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文天祥等一些主战人士的愤怒,在他们的眼中,所谓的大将军张世杰这样的作为,是一种安心居家过日子的行为,也就是一种逃避,是表明了张世杰无心恋战,说穿了只是苟安现状而已。
    于是两者之间起了原则上的冲突,文天祥见无可挽回,愤然提出愿为行朝驻守东线,以己之力抗衡张弘范和李恒的大军。说白了就是用行动让其感到羞愧,但是岂不知正中了张世杰的心意。也不阻拦,并且承诺给予文天祥足够的军资、军械。乐的在崖山开始精心布置防御事物。
    文天祥离开崖山行朝之后。想起姜明走时地预测和担心。心里就悲愤莫名。不过欣慰地是自己还有八万人马。大小近五百艘战船。在熟知地形地情况下。应该还可以一战。
    于是他让杜浒所领破潮军二万五千人。主要防卫顺德、番禺一线。因为那里海路纵横。水道错综复杂。正是适合这支由海盗水军所组成地破潮军。而杜浒地办事能力深地文天祥地信任。
    而中山一带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主要应付地是从粤江口西岸登陆之敌。他们早就知道了姜明地偷袭令元水军损失惨重。所以指令赵孟荣率一万五千人驻守于此。卫护破潮军右翼地安全。
    文天祥自己和刘子俊一起。带领剩余地近四万人。防卫佛山西侧一带。主要面对李恒和张弘范地陆地力量。
    本来这一切地打算都是很好地。利用元军水军暂时势弱地机会。固守水路、桥梁。只要元军地骑兵过不来。那么就步卒对步卒来说。文天祥和其属下倒是也不畏惧。
    但是这次地冒然出兵防卫。无形中却帮了张弘范一个大忙。在杜浒军中。大部分是由降卒和最近收编地海盗为主。特别是当初诛杀地陈懿兄弟和刘兴之余部甚众。由于时间紧迫。还没有来得及将其打散分到各军之中。就由丽江浦来到崖山。到如今不过只有数月地功夫。
    想那陈懿兄弟在海上为盗,经营数年,怎么可能没有几个忠心不变之人呢?偏偏这些人由于一时的疏忽没有将去分散,于是就会聚成队,在崖山行朝的时间还不敢露出祸心,只是刻意迎合着杜浒这个比较豪爽而有没有心机的统领。并且很快得到了他的信任。
    为首一个叫刘虎的正是那刘兴的亲弟弟,只是很少人知道而已,自己的哥哥被杜浒当众斩首,而刘虎却和没事的人一样,在表面上率先表示效忠,并动员其他陈懿兄弟余部不要反抗,跟着文大人为大宋而战斗,不过心里早就滴出血来,只是不敢表露。
    这次得到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能够放过呢?由于顺德、番禺境内水路纵横,岛屿也是颇多,杜浒没有办法,但是也不敢违抗文天祥大人不许分兵的命令,只得用得力之人,分别隐匿巡游在诸岛之间,刘虎顿时感到机会来了。
    遂主动请缨带队前往秀山一带前沿巡游,那可是据斥候回报说是最接近张弘范的地点之一了,也许平时刘虎等人做的比较到位,杜浒竟然不疑有他,还高兴的为他们饯行。担心他们人少不安全时,刘虎也拍着胸膛说不要紧,在水路上奔走那么多年,就是打不过,跑回来报讯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就让这刘虎率领自己的手下计二十余人,驾着一艘魛鱼船前往秀山一带探查敌情。刘虎到了秀山附近之后,马上和手下说明,自己要投靠元军,为哥哥刘兴和陈懿兄弟等大头领报仇,还未等有两人提出异议,马上就拔出刀来将其砍翻在水里,其他人自然是不敢多言。
    于是他们就驾船一路顺着珠江口入海。正好遇见元朝临时调配过来的为寻找行朝的大队兵船。那刘虎便在自己船桅上,竖起降旗。
    元军望见是大宋战船,却是只有一艘,而且挂起降旗。便下令驶近。得知其的来历之后,不敢擅自做主。遂将其带到东莞去叩见张弘范。
    张弘范问起来历,方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个海盗,不是宋兵。不觉大喜,马上封刘虎做了一个千户,归于其帐下听用,其他诸人皆有封赏。其手下问道:“这刘虎只是个海盗,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便封赏他做一个千户呢?”
    张弘范笑道:“只要他肯为我用,便是好人。那个管他海盗不海盗呢!况且我要寻文天祥等人踪迹,正缺少一个向导,何不就用了他,岂不是好!”
    没有等张弘范怎么问起,刘虎就将知道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张弘范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本来只是想找一个文天祥的踪迹,谁知道连宋朝最后的老窝都被自己发现了,马上命令手下通知李恒所部,对此军情要进行商议。
    问道周遭地形海路,刘虎也是对答如流。并且说道:“我等在海面上行走了十多年,莫说附近广州、惠州,以至雷州、琼州、廉州一带,都是熟悉的。”
    张弘范大喜。有种得到宝的感觉。问他有什么要求需要满足的没有,刘虎道,只愿为大帅效命,但有机会,能亲手诛杀文天祥、杜浒为其哥哥报仇就更好了。张弘范笑而不言,又加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让他做了前锋向导。刘虎那里知道,张弘范那里会为他而杀文天祥,只是现在用得着他,不愿意理会而已,而今后若是真的能擒获文天祥等人,他要是纠缠,那就是杀身之祸。
    安抚了刘虎,张弘范命令大队向广州而去而去。知道了文天祥和小朝廷的所在,他们也不想在南方久呆,还是功毕于一役比较好一些,那样,他就可以回大都和家人一起享受几天,如果能在两个月之内结束战斗,那么可能还不耽搁回大都和家人一起共度除夕。
      首发
第一第二十七章 危局
      刘虎的叛投,没有引起杜浒的注意,到了约定的时间,各路巡游的小队基本都已经回来,还是不见其回来。  首发直到第二天,也没有看见其的踪影,杜浒才感觉到有些不妙,但是仍然认为是刘虎遇见元军船只,不幸遇难也说不定。这个时间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杜浒的大意为自己也为文天祥留下了灭顶之灾。张弘范得到刘虎的指引,并没有急着进攻崖山或者是文天祥所部,而是和李恒等做了诸多的推演。积极的调动军马。本来想着等候那六百艘增援战船过来再动手,一举功成。但是又害怕夜长梦多。再加上手下诸将思乡心切。纷纷积极请战。
    “灭宋就必须先灭文天祥”。这句话在众人的嘴里循环了很多遍,很快的就达成了共识。最后终于付诸于行动。
    为了迷惑文天祥和在崖山的小朝廷,张弘范一行人,决定由副帅李恒为首,在南海一线集结兵力,做出一副要渡西江而战的势头。而且张弘范和李恒的旗号频繁的在西江北岸走动,因身后就是行朝,文天祥避无可避。只能是抖起精神,集结兵力,全力应付即将而来的战事。
    张弘范等人,做出一种要渡江一击的势头,从表面上看虽然是声势浩大,但实际上所用的兵马并不多,只是做出一副重兵压境的样子。从丽江浦紧急调来的船只,却是随着刘虎等海盗悄悄的侵入南海水道。而张弘范命弟弟张弘正率三万兵马从井澳登陆,一路杀奔香山。赵孟荣一直在注意粤江东岸。对于从侧翼所来之敌措不及防。加上手下兵马训练磨合的时间还短,一时间被杀的溃不成军。
    文天祥被几路并来的消息搞的有些迷茫,弄不清楚到底哪里才是元军的主攻方向,但是中山、香山一线却是不能有失。否则在崖山的行朝将会直接暴露在元军的面前。他可不敢冒这个险,只得嘱咐刘子俊在西江沿岸注意元军动向,自己却带着二万人直扑顺德。想从水路驰援香山赵孟荣。
    但是杜浒亦被纠缠住。元军的战船在数量上虽然和他们差不多,但是杜浒所领的船大都是渔船或者是小型商船改装而成,论起来结实程度肯定比不上元军战船,再则有刘虎等叛徒领路,终于尝到了疏忽而遭到的恶果,被团团围着打,也就是凭着一时的血性,才将哈喇歹的猛攻抑制住,但是却也无礼脱身,这个也幸亏有姜明偷袭丽江浦在前,要不在元军战船充足的情况下,早就被打的溃不成军了。
    文天祥真的有些着急了。自己在佛山一线排列重兵,就是想着元水军损失惨重以后在水路上暂时可以保证没有什么大碍,所以才主要防止李恒和张弘范从陆上来袭,谁知道就是这种布局,却被杀了一个首尾不能兼顾,西江一带虽见对岸陈有重兵,但是只是见咄咄逼人,就是不见其打过来,而杜浒的破潮军和赵孟荣却传来危机。
    让文天祥有一种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没有办法,只能飞骑往崖山张世杰那里请求援助赵孟荣等人,只有先暂时控制住战斗的节奏,才能有时间考虑下一步的方略。
    但是就在文天祥和刘子俊分兵的这一瞬间,李恒所部却要渡江而击。而且在西江上游肇庆府已经偷偷运输了近一万骑兵过江,正在朝佛山而来。得知几个方向的军情,文天祥一时焦头烂额。不知道张弘范到底要主攻那个方向了。
    但是就在一切形势都在朝着不利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各路元军都突然放慢了节奏,由强攻转入了对峙,却是不慌不忙起来,只有已经渡江的骑兵在四处游弋。但是也不再主动出击。
    一切地一切都让文天祥他们摸不到头脑。但是无论是谁。都能从中嗅到一种危险。但是为什么会在一切大好地形势下不再进攻了呢?这个就想不透了。
    原来是经过一系列地打探。发现在崖山附近聚集着两千余艘地战船。张弘范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就是如果逼迫地太紧。这个只会逃跑地小朝廷会不会再跑掉。此刻他和李恒地联军在水军地数目上严重不足。万一这个小朝廷再跑到海上。该怎么办呢?
    现在基本上对宋朝地残余势力。已经成了合围之势。但是就是在海上还有一条路。不断地追赶过程中。无论是从俘虏或者是投诚之人地嘴中。都会听到一个很熟悉地名称。继续南巡。而且据可靠地消息称。这个宋朝地小皇帝已经派自己地丞相专门去那个安南求援。还要把自己地行宫安插在那里。虽然对于安南这样地小国家。张弘范有些不屑一顾。但是总是不想麻烦那么多。能在这里解决是更好。
    于是。专门支会阿里海牙守住宋军东去之陆上要道。自己这边为了不打草惊蛇。以张弘正威逼香山、哈喇歹威逼顺德。以骑兵牵制在西江西岸佛山一带地文天祥一部。边打边做出兵力不继地模样。给宋军留下一丝希望。不再使他惊惶失措。再逃亡海外。那么直接地战船没有到来。形不成四面合围地情况下。又是白辛苦一趟。
    文天祥等人当然感觉不妙。但是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就在原地和元军胶黏着。报于张世杰听说。张世杰却正在监造战舰和行宫。尚未峻工。忽得了这个凶信。便连忙将此事奏知皇太妃和皇上知道。并开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听说文天祥陷入苦战。当下群臣便建议两宫仍旧暂驻舟中。命张世杰守住海口以御敌人。若幸而战胜。固国之福;即不幸而败。犹可西走。竟然没有人提及要去援救文天祥地。大家只图自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