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台湾内部,按照自己地设想,在台北盆地开始建造新的行宫,在没有建好之前,行朝暂时设在珠海,有陆秀夫来主持朝政,坚持每天的朝会和律法的实行。
    对于陈宜中,仍旧以自己幕僚的身份,代替自己把握台湾府政院,对于这一点,杨太后曾经找过他,商量恢复陈宜中地官职,但是被姜明以自己事务太忙,确实需要人帮忙打理为由暂时的拒绝了。只是代替陈宜中要了一个珠海侯地封爵,以示褒奖。
    从心里来说,他不是不想恢复陈宜中的官职,而是在朝政没有稳固地情况下,想让陆秀夫放开手脚作为一番,看看陆秀夫的能力和真实想法再做打算。
    将事情安排好之后,就率领船队,将那三千二百一十三人地义民,带到了鸡笼山附近,在那里,他们将取道鸡笼山峡谷,直达台北盆地,在那里开始垦荒和建设行宫,一应粮食用具,都有鸡笼山驻军和工兵营负责。
    到了鸡笼山,看见所谓的蒸矿炉又顺着原来的炉址建造了很多,各个都冒着浓烟,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而不远处的山谷中,不时响起“轰隆、轰隆”的声音,应该是炸药作坊正在试验新的飞雷炮和各种火器。
    而在淡水溪的两岸,风车、水车都成规模的建造起来,并用到实际加工过程中,在两岸,每一台风车、水车的下面,都有一栋小房子,建议的车床不知道张鹤用的什么办法,已经造好,并投入使用。虽然只是加工简单的兵器、箭镞等物品,但是看来也算是节省了不少人力。
    通往铁矿、煤矿和硫磺矿的各条道路都已经修筑完毕。这不得不让姜明佩服古人的劳动能力,在山区中建设道路,就是放在七百年之后,就算是用上各种先进的器械,也不会那么快的完工。
    而据张鹤说,只是利用炸药开山和纯人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开辟了三条,大约近百里的道路,不由的不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现在工兵营不但可以大量的开采铁矿,而且发现了很丰富的铜矿,也在开采冶炼当中,炸药的生产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天可以生产炸药五百斤以上,这个还是出于保密,很少人参与到配置的结果。
    其实有很多原料都已经研磨完毕,在那里存放,等待着相关可靠的人员进行配置。而且这里地硫和硝石的纯度远远超
    临安是购买的原料纯度。就算是三三配置的火药,时大了很多。
    在这个期间,张鹤通过姜明留下的战船,在琉球国已经先后租借了约三千人的劳力,但是明显的人手还是不够用,不过琉球国的国主已经不太愿意租借给他了,原因是琉球国内自己的人手都快不够用了,还要留着人手种田和守卫所谓的国土,张鹤十分地无奈,只是没有姜明的许可,他也不敢用强迫的手段来硬要,更何况,总是不能杀鸡取卵吧,总要给琉球国留一些种子是吧。
    对于人手问题,姜明现在暂时也是一筹莫展,只能先让他凑合了,承诺以后要是有了战俘或者是其他剩余人口,优先的调拨给工兵营。张鹤听到这些菜悻悻的作罢。
    无论怎么说,现在鸡笼山上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以张鹤为中心,渐渐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临安工部匠作监的雏形。
    包括了火药作坊、火器作坊、弓箭作坊、冶炼作坊、兵器作坊和一个船厂。都已经投入了生产,另外姜明走时所说的玻璃炼制,也开始投入了生产,但是张鹤见实用的范围不大,所以未加重视,只是姜明吩咐下来,以为还只是一种敛财的手段而已。
    烧制出来地玻璃已经几近透明状。只是中间好像还是飘着一层墨绿色的絮状云层,透明度也不是太高,拿起一片,朝远方看去,只不过几步之外都化成了一团影子。
    姜明知道,这些原因不过是烧制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的将里面的铁离子分出来造成的结果,但是看见张鹤的神情,显然不太重视这件事情,心里知道他认为自己是在做工艺品,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把张鹤拉到一边,找了一块状似凸透镜的玻璃,可能是滴下来的玻璃溶液汇聚而成。尽管透明度不高,还是让姜明成功表演了一次以镜取火,就是利用这状似凸透镜的玻璃,反射阳光,点燃了一堆干枯地茅草。才让张鹤惊讶起来。
    拿着那块玻璃,反复上下的看着,搞不明白怎么就会引来天火。姜明告诉他自己真实地目的,就是将完全透明的玻璃烧制成功之后,打磨成大概现在拿的这个玻璃形状,也就是凸透镜的形状,那么两者结合,就可以造出一个便于海上远望地物事,叫望远镜。
    水军如果配备了这个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数十里之外的元军战船,那么就能事先发现敌人地踪影,推断出敌人的阵型、数量和船只大小。
    张鹤听到此处,不用姜明多说,就知道此物地重要性,马上就重视起来,低头看着那块点燃茅草的玻璃,眼中露出惊讶和思考之态。
    姜明当然不能给他解释望远镜地光学原理,再说就算解释了,以张鹤现在的理解能力只会更加迷茫,索性什么也不说。
    不过张鹤沉思了半晌,突然说道:“这次属下自会加紧时间研制,但是照大人所说,似乎利用水晶也可以办到,只是代价稍微昂贵了一些。”
    姜明这才恍然大悟,不由的佩服张鹤那举一反三的能力,自己还没有想到呢?他倒是见过水晶,也不过是天然形成的玻璃而已,在他眼里算不上是代价昂贵。
    当下也没有迟,马上飞鸽传书至珠海,让陈宜中帮助收集所有的水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鸡笼山来交给张鹤。并勉力了张鹤几句。说道回去之后就奏明皇上和太后,加封其为工部侍郎。待到望远镜送到珠海之后,具体还有其他封赏。
    张鹤忙行礼道谢,也没有谦虚什么。这一点倒是很对姜明的脾性。
    几天中,姜明又在张鹤的陪同下,一起看了煤矿和铁矿等地,还参与了手雷和飞雷炮的研制。姜明知道自己能在鸡笼山的时间不是太多,只能尽量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了。
    对于手雷的研制,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善阶段,本来技术层次也不是太高,叩击手雷和手榴弹,相较于现在的火药和化学工艺根本暂时不可能实现,只能维持现在的用火引燃之后再丢出去的结果了。
    为了保持其中的威力,而又不增加他的重量,火器作坊特别让手雷的外层尽量削薄,然后刻画出来纹路之后,涂抹上从当地土著手里换回来的毒药,倒是让姜明大开眼界的同时,感到一阵的头皮发冷。
    但是他并没有阻止工匠们这样做,反正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伤元军的有生力量,在战场上,对敌人留情就是对自己的无情,这个道理姜明是知道的。
    对于飞雷炮,工匠们显然有些束手无策了,火药的威力太大,以至于经常会出现炸膛的现象,无论打造多厚实的炮筒,都没有用途,现在只能是计划用精钢铸造炮身,但是现在基本上是炒铁成钢,产量极为低下,害怕不能大量的生产。
    说道炼钢,姜明的脑海里面似乎一动,好像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讲过一些古老的炼钢方法,自己还曾经对着图纸研究了半天,但是离开大学那么久,连叫什么名称都忘记了,看来还要多回忆一下,争取能将这个炼钢的方法完整的照搬下来,那么对以后大宋的军工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只是记得炼钢需要大量的焦炭,而焦炭是由煤炭炼制而成。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CC左右,经高温干~生产焦炭,当下把这个方法给大家说了,希望以后大家无论是炼铁还是做什么,都要以焦炭为主。
    张鹤等人半信半的记了下来,对于炮身的制作,还是没有办法。姜明又想去了明朝的红衣大炮,不是由青铜制作的吗?只是笨重了一些,但是将炮身分为两层,内层用青铜,外面辅以铁衣,那么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姜明边思索着,边随口说下来,有张鹤作为记录并实践验证,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马上就是正月,大家都在准备着过春节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五十一章 除夕中的崖山
    天祥率领大批船队走的时候,张世杰正在临近入海口船上默默的注视着他的离去。身边站着张达、翟国秀和刘俊等心腹手下。
    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船队的离开。
    “你们现在走,还来得及。要想清楚,留下来,是必死的结局。”张世杰望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几个部将,真诚的说道。
    几人身子一僵,忙回身拱手行礼道:“末将愿追随大将军与元军决一死战。”
    张世杰颔首不语,轻轻摸了一把自己已经干枯了的白须。他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不是他不能随之而到台湾。而是他真的很累了,真的不想再跑了。
    连年的海上生涯,已经彻底消磨了这位军人的热血和铁骨。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起最后一丝勇气,和元军背水一战。
    他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自己再跑到台湾,会不会变成一个只会芶且偷生的人。他还有没有勇气再拿起手里的钢刀。所以,他不能走。
    目送着船队走远,张世杰才站起身来,吩咐几人盘点一下剩余的战船和士卒。做好战斗的准备。他知道平静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但是依旧没有放弃他的铁桶大阵,因为他有信心,这里将会变成元军的修罗场。将会是自己和元军同归于尽的地方。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中的小年,这个时候,各方面的数据都呈报上来了,尽管走了那么多,崖山现在仍旧超过十万的人口,原因是对于行朝的迁移,基本上是秘而不宣的,为了保持军心和元军的注意力,所有的天子仪仗都留在了崖山,每天,张世杰都要派遣心腹装模作样的来往于帝舟之间。怕走漏了消息,自己这边倒是安全了,元军的注意力却又要转移,行朝就很危险。
    谁知道义民当中,有没有元军派来地细作,有没有心怀叵测之人为了保留自己的性命,将行朝已经不在崖山的消息放出去。
    来换得自己地安全呢?
    留下地有十万人。张世杰虽然不忍心。但是也只能听任其留下。生死有命吧。他这样想到。
    这十万人中。大约有四万多地士卒。工匠已经被秘密地强制带走了。战船还有千艘。不过只有外围那五百余艘。是主力地战船。也被用铁索连在一起。不能轻易分开。
    接受姜明临走之前地建议。就是水源问题。张世杰深以为然。除了在大寨之内光感蓄水之外。另外派遣团练使刘俊率领一万人守住岸上最近地水源。并规定。在元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前。不得饮用大寨内蓄水。并加紧时间。将所有粮食都做成干粮和蓄水一起。集中由张达管制。
    做了这些时。已经是大年三十了。虽然是在战争时期。但是每条船还是贴出了对联和挂起了红灯笼。没有对联地。用长幅红布所代替。也算得上是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如果不是斥候过来禀报军情地话。那将会是一个很好地气氛。
    第一个不好地消息。就是元朝水军已经到达广州。并且已经集结船只。开始运送张弘范部大军过江。现驻扎在斗门地刘俊隔江就可以看见黑压压地大批元军已经驻跸香山等地。但暂时还按兵未动。没有进攻地迹象。
    第二个不好地消息,就是新会已经被有肇庆府和新州来的元兵占领,据说正在慢慢的清剿周围岛屿,似乎在为进攻做准备。
    第三个坏消息是,台山也发现元军踪影,据说打的是阿里海牙爱将,也是张世杰老对手史格的旗号,正在沿途向信安县方向进发。
    而陈平仲的越南援军,连着几天都受到不明来历地斥候侦探和骚扰,应该是元军已经发现他们的存在,由于船少,要求进大寨驻扎。
    听到一个接着一个地坏消息,张世杰明显觉得有些麻木了,情况再坏也不过如此了,反而让他有些不担心了,笑着问道:“还有吗?”
    前来禀报的翟国秀摇摇头,但是明显地脸色有些发白了,看见大将军这么乐呵呵的样子,不由地吓了一跳,还以为大将军被惊住了。连忙问道:“大将军,你没有事情吧?”
    看了脸色发白的翟国秀一眼,张世杰奇怪的问道:“我会有什么事情?什么大阵仗本将军没有见过。”
    翟国秀有些不好意思的没有说话,过了一会,突然道:“大将军,依末将之间,现在趁着元军还未合围,水军我们暂时还有实力,不如先暂时避其锋芒,也到琉球寻找圣驾?”
    张世杰一听,就知道这个爱将心里有些胆怯了,但是面对着这种
    情况,有谁能不生出那种胆怯的心思呢?为了安抚~张世杰回答道:“现在不能走,一旦开始走,就必会引起军心动荡,那个时候,元军战船再衔尾追来,我们战之没有士气,逃之暴露行朝所在,最终还是同归于尽之局。”
    翟国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说话,张世杰叹了一口气,对其吩咐道:“你去安排一下,今天晚上到明天敞开了吃喝,除了酒不能喝之外,甚至连赌博暂时也不禁止,让大家好好的玩一天,初二恢复正常秩序。在这期间,斥候和值哨都有我的亲兵负责,大家都放松一下吧。”
    “那大将军的安全?”翟国秀问道。
    “在崖山,谁敢对老夫不利呢?不要再多说了,去执行就好,届时老夫将亲自巡营,要是见那个船上不尽兴,老夫是要做出惩罚的。”张世杰笑着说道。
    翟国秀只好领命告辞而去,不一会。大寨之内皆是一片欢腾。张世杰有些欣慰的笑了,遂又命人通知安南陈平仲进驻大寨。
    ——————————————————————————————————
    董文炳死了,元军上下一片默然,这位东征西伐的老将,始终没有撑过至元十五年。就在春节之前两天,终于解脱了身上所有的枷锁,再也不用考虑杀伐征战了。
    不过到死董文炳也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死于几名小兵的灵机一动,否则他绝对的是死不瞑目。对于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