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武松-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乱走,即使没死在蒙古兵手里。也会死在金兵手里。无论是蒙古兵还是金兵。全是他的死敌!
    于是,想通此节的梁帝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他索性哪也不去,他知道自己天资高,学武快,索性就在这绝顶之上练会《凌波微步》这套神奇的步法!
    只十日之间,这套独步江湖的神奇步法便被梁帝练的精熟了,已经能够将此步法与自己之前的武功融会贯通的他感觉自己行走如飞。再加上十多年前时迁教他的轻功法门,闪跳挪移的本领比之前做皇帝时至少也要强上几百倍了。
    他飞身上树,在树上游走,利用浓密的树林作掩护,很好的保护了自己。
    光有这套身法,梁帝还不自信能在大金国脱身,于是他又静下心来练习《北冥真气》《一阳指》《六脉神剑》等功夫,时间太短,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梁帝只把这些上乘功夫学到了比皮毛稍微高一点的境界。
    但这已经勉强够用了。他知道一时半会无法将这些武功全学会,于是他又开始研习《乾坤大挪移》。十天后,也只学到了皮毛。
    他不敢再耽搁了,他决定从今天起,寻找下山的路,虽然下山后,便到了大金国的地盘,但他仍然要下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此时梁帝并不知道,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大战早已停息了。
    也速该伤势太重,他虽然想杀老对头梁帝,但他并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随行军医说他必须回蒙古大草原养伤,否则必有性命之忧,也速该便渐次撤军回去了。
    也速该聪明绝顶,他虽然恨武松入骨,却故意非常隆重的为梁帝搭了一个坟,还亲自率人前去祭拜,他这招太毒了,他故意让各国细作以及所有人知道,梁帝死了!
    他故意散播这样的消息,无非就是想让大梁国陷入内乱,想大金国继续攻打大梁国!
    他一损招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完颜亮虽然急需补给军队,但他本人回国后,却还是留下了重兵死守梁金边境,并下令一旦发现可疑人物,立杀之!
    而大梁国的皇帝失踪,大梁帝的将领们早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但林冲,卢俊义,史进等人明白,现在大梁国正是生死忧关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乱!
    他们绝对不能到处散播皇帝失踪的消息,不然会使别有用心的人趁机作乱!
    于是,大梁国也派重兵驻扎在梁宋边境,而几位梁国柱石全部回到梁都,处理国政大事。
    梁帝的亲大哥武大郎与太尉林冲,大元帅卢俊义,大将军史进等人商议,请梁帝的皇妃垂帘听政。
    但皇妃们一概表示,所有皇妃的地位一律平等,并且陛下并未立皇后,况且陛下到现在也没有太子,再加上后宫不得干政的古训,由他们出面并不合适。
    于是,皇兄武大郎与林冲,卢俊义,史进等人便做主,请十岁的长公主垂帘听政。
    长公主是梁帝最大的女儿,目前她确实是最有资格垂帘听政的唯一人选。毕竟皇妃们没有一个是皇后,而皇妃的身份,远不如公主高贵。
    林冲,朱武,武大郞,卢俊义,史进等人共同起誓,共保长公主,并打探陛下消息,随时准备救援陛下归国。谁要是敢胆有异心,天诛地灭!
    武大郎为了避嫌,不准自己的儿子们进宫,只允许呆在家中。
    而林冲等人为了避嫌,所有人都不单独晋见长公主,有事共同启奏。
    长公主不愧是梁帝武松的女儿,她从小练武,颇有见识,小丫头主政,处处显出成熟练达,仁义贤惠。
    所有的重担压在长公主这个小女孩儿身上,她晚上哭湿了枕席,白天却仍是强装笑颜,给人一种自信满满的感觉,然后从容处理朝政。
    在这么多心腹忠臣的主持下,大梁国不但没乱,也没人敢大规模造反,只有几拨小股乱民想借机取武松而代之,被林冲等人迅速扑灭,将乱贼全部斩杀。之后,大梁国朝政一直很稳定。
    梁国重臣对梁帝忠心耿耿,个个披肝沥血,早日盼梁帝归来。(未完待续。。)

第271章 守山犬完颜雍(上)
    梁帝武松的先头部队遇到了蒙古领袖也速该的偷袭,军队被打散,护卫们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梁帝武松孤身一人逃遁,在前方无路,后有追兵的万急情况下,汗血马舍身救主,载着武松跳到断崖,武松借力跳到对面,汗血马却坠崖而死。
    武松流落到大金国这座不知名的山巅之上,每日以野果充饥,摒除所有杂念,潜心修练身上那几本绝学。
    稍有小成之后,他知道,下一步,该下山了,毕竟他不能在这座孤山之巅上呆一辈子。
    他找了半天,才从断崖边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跳到下面一块挺出来的大石上,然后从这块大石上慢慢摸索着道路,终于一步步的走了下这崎岖山道。
    他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只挑荒僻的山路行走,路上,他遇上了几拨人,这些人,全是大金国的牧民,有的是上山采药的,有的是上山打猎的,这些人久居边境,经常和中原人做买卖,所以会说一些汉语。
    武松他们哪里猎物多,这些人不约而同的告诉他,北山的猎物要比南山多,但北山那里有个疯老头,是个神经病,只要遇上陌生人,他都会舔着脸子求你为他打猎,大家嫌他又脏又烦,于是都爱去南山打猎。
    武松笑道:“多谢老哥指点,那我去南山打猎好了。”
    与这些人分别后,武松急忙朝着北山走去,他不怕什么所谓的又脏又烦的疯老头,他只需要自己所呆的地方。人越少越好。
    武松迤逦行至北山。爬到山头。发现这里的荒山秃山倒上不少,但荒山附近,有一片密林,应该是原始森林。
    武松山上,见到山泉从山涧石缝里涌出,正好有些口渴的他便冲过去,用手掬了口水喝,山泉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喂,那位行者师父,你能帮我打十桶水吗?”武松喝水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听这声音,仿佛对方并无敌意。
    武松转过身去,上下打理着眼前的人,这是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他相貌堂堂,一股浩然正气隐隐约约从他身上传来。但他的脸上,却显得有些憔悴。
    老者的身上。既有心酸,颓废的气息,又有坦然,豪迈的风采。
    武松心里想道:“这人难道是那个人们口中所说的又脏又烦的疯老头?”
    “好心的行者师父,你帮帮我行吗?我老了,腿脚不好,你帮我打十桶水,够我喝上很长时间了,行吗,行者师父?”老者见武松不开口,又说话了。
    武松心里有些厌烦,他暗想道:“我与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非亲非故,你上来就求我办事,这就已经很唐突了,而且你还让我给你打十桶水?你让我当什么?你们家的驴?”
    没想到,见武松不说话,那个老者又絮絮叨叨的说上了:“大慈大悲的行者师父,你就帮帮我行吗?你就当行行好,行吗?”
    这下武松不怀疑了,这人绝对是人们所说的那个神经病无疑。
    “老人家,你先告诉我,你是谁?”多年行者江湖,使得武松对陌生人特别警惕,尤其是做了皇帝后,他的自保意识更强了。
    “我……呵呵……”老者自嘲道:“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呢?”
    武松心道:“这人当真病的不轻。”
    就在武松转头欲走之际,老者大笑道:“我不是人,我是狗!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是守山犬!”
    一个孤独至极的老者,身边无儿无女,此刻对武松大笑着说他是狗,是守山犬,武松想想自己此刻孤身一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竟然有些同情这位老人。
    而他不但同情这位老人,他甚至还在脑海里想起了秦汉之际的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张良的少年,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他来到下邳隐居,有一天上了桥头,有个老头突然弯下腰将鞋子脱下,故意当着张良的面使劲扔到桥下,还对张良大声吼道:“你,马上去帮我捡鞋!”
    张良的第一反应是想揍他,因为这老人实在太没礼貌了,但张良到底是个做大事的料,他并没有揍老人。
    张良很快就放开已经攥紧的拳头,他不计较老人的失礼,回身下桥恭恭敬敬的捡起鞋子,又恭恭敬敬的交给老人。他之所以肯这样做,只因为老人是长辈。
    “给我穿上!”老人竟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
    张良呢,马上跪下身来,恭恭敬敬的给老人穿好鞋。
    老人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连句道谢的话都不肯说。
    张良没有像某些人一样破口大骂,更没有指责老人失礼,而是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着老人离去。
    过了一会儿,老人又拄着拐杖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天后天明时分,你来这等我。”
    张良跪下,恭敬道:“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来了,这时他却发现老人已经到了。
    还没等张良开口说话,脾气暴躁的老人劈头盖脸上来就是一顿痛斥:“你与老人家相约,为什么比老人家来的还晚?太没礼貌了!你五天后再来!”
    张良没给自己找出各种种样的理由作辩解,只是低头向老人道歉。
    五天后,鸡呜声刚起,张良早早就到了桥头。这次够早的了,但想不到的是老人又已经先到了。
    “你怎么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老人又训了他一顿。
    五天后,张良连觉都不敢睡了,天未亮他就来到桥头等老人。
    没多久,他看见老人踱着小方步缓缓到来。这回看到张良比他到的早,老人总算满意了。笑道:“这才对嘛!”
    老人故意折腾了张良这么多次。看到张良始终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句辩解,终于下定决心将一件盖世奇宝赠与张良。
    老人拿出一本发旧的破书,对张良说:“读通此书,你就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从现在起,十年间,你就会大功告成,十三年后,你要来济北看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头就是我!”说完,就走了,从此张良再也没见过他。
    天亮后,张良拿出这本书一看,大吃一惊,这书竟然是《姜太公兵法》!他日夜苦读,将书中的精髓全部融会贯通。
    后来,张良辅佐汉帝刘邦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开创大汉四百年天下。
    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十三年后。张良随大汉皇帝刘邦到济北巡视,特意去了趟谷城山下,果然发现黄石,取回家祭祀,令家人建黄石祠。张良死后,和黄石同葬。
    武松一直很喜欢这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太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了!
    张良为什么会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而其它人只配做一事无成的凡人?
    因为张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目光如炬,一眼就能辨认出谁是高人,谁是庸人!
    后世的邓禹,诸葛亮身上,长孙无忌身上,皆有张良的影子!
    就这样,梁帝一方面是同情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一方面想学习张良礼敬老者,于是,他同意为老人挑水。
    “行者师父,你真的答应为我挑十桶水?太好啦太好啦!这回有喝的啦!”这位老人大笑道。
    武松来到老人住的山洞里,挨个拿出那些破的不能再破的木桶,一趟又一趟的替老人担水。
    他新会了那几种妙绝天下的武功,浑身上下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不一会就把十桶水担满了。
    “多谢行者师父,哈哈。”老人喜笑颜开道:“你真是个大善人哪……大冬天马上就到了,我……我最近生了一场大病,身体特别差,咳咳……”
    “老人家,你想说什么?”武松见他还想提要求,便提前问道。
    “大冬天马上就到了……”老人似乎在和武松说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他瑟缩着身子,可怜巴巴道:“大金国的冬天,好冷啊……我身体虚弱,唉,都是让这场大病给闹的……我……我过冬的食物不多了……”
    武松心道:“干脆给他些钱吧。”
    想到这,武松掏了一锭银子,重十两,对他道:“老人家,我这行路之人,也不是很富裕,这点钱您别嫌少,拿去买些过冬的食物吧。”
    其实武松做了皇帝后,身上本来不随身携带银子了,但他这个行者包裹,是他的扈皇妃给他收拾的,她知道这件行者衣服是她男人的心爱之物,毕竟她男人未得大业之前,特别爱穿这身衣服,无论是行者江湖还是上阵打仗,肯定是一身行者打扮。这身衣服特别轻便,格斗起来特别轻松。扈皇妃把这个行者包裹打包好后,发现只放一件衣服显得这个包裹太空了,于是便往里面放了一些金银,这样拿起来就有些趁手了。
    没想到,扈皇妃这个无意之间的举动,竟然在梁帝武松落难之后,帮了他一个大忙,有钱,就可以保证武松吃住不愁了!
    本以为给老人这么多钱,老人一定会感动,没想到老人眉头一皱,道:“行者师父,我……我腿脚实在不利落呀……再说了,我实在不方便去大街上……这里是边塞,最近的市集在大散关北面的来雁镇……那里有很多人认识我,我如果去大街上买吃的,就是犯了死罪呀!”
    老人的话让武松听的云里雾里,最后,武松不解道:“老人家,那你到底希望我做什么?你是想让我去大街上给你买来吃的?”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老人脸上出现恐惧之色,连连摆手道:“你一个出家人,买完东西往我这送,太惹人怀疑了,我会连累你的!”
    “那你到底想怎么样?”武松有点不耐烦了。
    “你能不能帮我打点猎物?我每天省得点吃,呶,你看我这有个小冰窖,可以储藏这些肉的。”老人指了指身后一个简易的由几块破冰组成的破烂小冰窖。
    听着老人那沧桑的话语,看着老人打满补丁的衣服,武松立刻就想起了当年他大哥为了给他弄一口好吃的,每日早出晚归辛苦劳作的情形。
    其实武松根本就不必问老人的身份,因为用屁股都能想出来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他处境这么凄惨,百分之百是犯了重罪被发配过来的罪犯!
    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