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大帝国-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中国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当时对岸中国人中的目击者说:俄兵“各执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鼻酸,重伤者毙岸,轻伤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岸,有随波力拥者过者80余名,赤身露体,昏迷不能作语。……询知惨杀溺毙华侨有5000余名。”
    当这个消息传到赵刚的耳朵里时,赵刚正在与自己的部下商量立国的事情,听到海兰泡的惨案。赵刚将预备好的演讲稿随手一放,站起身来,大声对复关汉到:“立刻集结军队。”
    副官一愣,本能的问道:“请问赵司令,部队大部分已经修整,不知道调那部分去消灭老毛子”
    赵刚想了想:“调二师三师过去,记住要快,两天之内必须赶到海兰泡。”
    副官听了面有难色,说道:
    “司令,这个恐怕有难度,这两个师散布在各地,很难聚在一起的。”
    一旁的唐绍仪也劝道:“赵司令,我军连番大战,也是疲惫不堪。不入我去一次俄罗斯,向他们晓以利害,多少给他们一些好处。俄罗斯穷兵黩武,日后必然亡国,我们犯不着与他们较劲。”
    一旁众人纷纷附和,赵刚强自压住心中怒火,指了指鲁登道夫:
    “鲁登道夫,你会怎样做?”
    鲁登道夫连想都没想:“立刻消灭敌人,保护我国公民,而且要让敌人付出十倍的代价!”
    赵刚环顾四周:“看看,这就是德国人的思维,我们泱泱大国,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志气!”
    这话说得有些重了,一般的人都不敢接着说了,唐绍仪心里话也被堵在嘴里,只有詹天佑脾气直,站出来替唐绍仪说话。
    “赵司令,你常说大清朝和日本开战,是不明智的。那你这种做法,与清朝何异?”
    “问得好,清朝与日本比,吏治腐败,军事落后,开战乃不得已为之。但是主战派强迫开战,这就是以弱击强,这叫愚蠢。”
    第三卷 风雨立国卷 第五节 海兰泡之战 中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13 本章字数:2398
    “而我与俄国开战,并非其他,只是因为俄罗斯杀戮我国子民,这叫必战之战,虽然敌弱我强,但是我在内线作战,身后就是巍巍要塞,而外线之海军胜过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数倍,绝无可能将我困死。我处境稳若泰山。如果不出兵,则民望尽失,出兵则民望尽归我军。必须出兵,而且必须在三天内结束战斗,务必全歼入侵之俄军!”
    说完这些,赵刚在不管他们,径直命令道:
    “传我将令,最先到者,赏白银十万两,前一百名到者,赏银千两,一千名上百两,两日内到者皆赏十两,逾期不到者斩!趁乱逃跑者斩!!骚扰百姓者斩!!!。
    军令如山,下达时,第二师第三团正在辽西训练,一声令下,全部浩浩荡荡跑向海兰泡,一天一夜跑了一百四十里,10月21日下午一点到达黑龙江,与隔江相望的海兰泡不过六公里之遥。
    从10月19日大屠杀之后,俄军并未再次进行大屠杀,但是大屠杀随时可能再次上演,六、七千中国同胞的生命危在旦夕。
    下午三点,俄军头目格里布斯基宣布:明天,将海兰泡市的中国人全部肃清。另外,格里布斯基宣布征用海兰泡中国居民所遗留之粮食、家畜,拍卖财产,以供军需。
    第三团跑到现在,已经是精疲力竭,大半的士兵跑丢了。不过这倒不是问题,漫山遍野都是士兵,也分不出是哪个部队的,随便一抓就是好几百。团长宋兵策也不客气,来一个收一个,很快就把三团变成了满编团。然后,开始分配班长排长,这些事情忙得宋兵策头大如斗。好不容易忙完了,宋兵策发现,自己手上虽然有了将近五千人,但是竟然没有渡河的船,想要过河难比登天。
    正在宋兵策为难的时候,远处传来雷鸣般的声音,大地在为之颤抖。宋兵策急忙叫人布置好防线,同时祈祷最好是自己人,此时,大路的尽头,一队骑兵慢速跑来,当前一人,看不清面目,只看身上披挂着厚重的板甲,看上去宛若古代的重甲骑士,阳光照射下,明光甲将他映得宛如天人。
    只见他大声喝道:“举旗”身后的一名骑士急忙将平寇军的飞虎旗展开,迎风一抖,身后是无穷无尽的钢铁洪流,阳光下,整支队伍就像一只巨大的金龙,藐视着一切敌人。
    两支军队在黑龙江小镇会师了,宋兵策惊讶地看到了,吴俊升、鲁登道夫两位师长。当他还在惊讶时,最前面的骑士摘下了头盔,向宋兵策打招呼。
    “宋乙,我就说呢,不知道那位这么拼命,竟然跑到我们骑兵前面了,没想到是你这个小混蛋。”
    宋兵策张大了嘴:“赵司令,你也来了。”
    张刚笑着说:“我当然要来,不光我来了,我平寇军全部的精锐部队都来了。这是我秘密训练的一支部队,去年就成立了,一直在兵工厂训练,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
    一旁的鲁登道夫说道:“难怪那时你每天都往兵工厂跑,原来埋伏了这一手。”
    宋兵策羡慕得问道:“这支军队叫什么名字?”
    被一边的那个掌旗的壮汉听见了,看了一眼宋兵策,刷的一声将旗迎风展开。“骁骑营”三个大字跃入众人眼帘。
    这时骑兵已经下马,费力地将马身上的铠甲扒下来,放到江边然后拼装起来。很快就拼出了一个木盒模样的东西,六个木盒一拼又拼出更大的一个木盒,不到十分钟,江边已经排了500个一米见方的大木盒。然后,士兵们拿出巨大的羊皮囊,塞进木盒中用力的吹了起来,吹满之后将其投入水中,一个小时后,700米的浮桥搭建完毕,此时的俄军还在烧杀抢掠,浑然不知死神将至
    俄军的指挥部设在海兰泡最大的房子里,中午,大客厅里那张四脚雕花的大桌子周围,四个人坐着在开会:一个是队长穆拉维约夫,他是个已经有了白发的中年人,另外三个是指挥部的成员。
    穆拉维约夫在桌上打开一张本省地图,一边在图上移动指甲,寻找路线,一边向对面那个长着一口结实牙齿的高颧骨的人说:“叶尔马琴科,你说要在这儿打一仗,我倒认为应该后天一早就撤走。明天连夜撤最好,不过大家太累了。我们的任务是抢在东北大兵的前头,先回到海参崴。
    拿我们现有的这点兵力去抵抗,简直是开玩笑……一门炮,三十发炮弹,二百个步兵和六十个骑兵——能顶什么用……东北人正像洪水一样涌来。我们只有和海参崴的部队联合在一起,才能作战。
    我们还必须注意,除了东北人之外,沿路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匪帮。我的意见是,明天一早就撤,东北人架桥得总花两三天的时间。
    这样,他们暂时不能解决这些人了,你们的意见怎么样?咱们决定一下吧。”他对在座的人说。坐在穆拉维约夫斜对面的斯特鲁日科夫动了一下嘴唇,看了看地图,又看了看穆拉维约夫,终于很费劲地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句话来:
    “我……赞……成穆拉维约夫的意见。”
    那个黑色军服的年轻人也表示同意:“穆拉维约夫说得有道理。”
    只有叶尔马琴科,摇头反对。他说:“那我们还建立这支队伍干什么?是为了在东北人面前不战而退吗?照我的意见,我们应当在这儿跟他们干一仗。跑得叫人腻烦了……要是由着我的性子,非在这儿打一仗不可。”
    他猛然把椅子推开,站起身,在屋里踱起步来。
    穆拉维约夫不以为然地看了他一眼。
    “仗要打得有道理,叶尔马琴科。明知道是吃败仗,是送死,还硬要战士往上冲,这种事咱们不能干。要这样干,就太可笑了。在咱们后面,有敌人一个整师,而且配备有重炮和机枪……叶尔马琴科,咱们可不能耍小孩子脾气……”接着他对大家说:“就这么决定了,后天一早撤。”
    第三卷 风雨立国卷 第六节 海兰泡之战 下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13 本章字数:2445
    但是,这时平寇军已经渡过了黑龙江,骁骑营一马当先,率先杀入海兰泡。
    俄军没有任何防备,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烧杀掠夺,将金银塞满皮兜,根本无力反抗迎面而来的骁骑营。当然,无论有没有准备,其实结果都是一样,这些土匪都逃脱不掉被歼灭的下场。
    偶尔有些幸运的逃到了外面,却被守株待兔第三团当作了靶子,身中数十弹而死,不到十分钟,战斗结束了,二百六十四名俄国土匪198人被杀,66名被俘。被俘的人员被捆的结结实实的,一字排开按在河边的地上,身后是高大强壮的平寇军战士。3000骁骑营士兵,骑着高头大马,与跪在地上的俄国人相比,更显得威武雄壮。
    海兰泡的百姓被解救了出来,4000多人被关在一个大晒粮场,几天没有吃任何食物,又冻又饿好多人生病倒下。但是听说要处置那些俄国人,所有的海兰泡人都坚持要到场看看这些天杀的俄国人下场。
    看见那些天杀的俄国鬼子,海兰泡老百姓的眼睛都红了,纷纷挤上前去,第三团负责维持秩序的部队吃不住劲,慢慢向后退。有些老百姓看了,就拿了石块,土块丢过去。砸在那些俄国人身上头上,维持秩序的部队并没有严格的执行维持秩序任务,很快的老百姓突破了维持秩序的军人,一拥而上,将这些俄国强盗碎尸万段。
    消灭了海兰泡入侵之敌后,赵刚马不停蹄,率领骁骑营一路急行,一路上连破乌斯特-结雅斯柯伊、伊格那申诺、斯基勃涅伐、阿尔巴津斯柯伊、贝依东那夫斯柯伊、托尔布津诺、奥尔津斯柯依7个俄国的屯兵村。将其夷为平地,六千吨粮食,两千人泯灭无踪。一直杀到伯力城下,俄国人才凭借不算牢固的要塞勉强挡住了骁骑营的攻势。强攻不下,天气又转冷,赵刚这才下令班师回营。
    海兰泡之战一般认为是赵刚大胜,俄罗斯惨败,但是作为全程参与的赵刚来说,却不这样认为。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赵刚这样写道:““海”战结束了。我们在这次战争中,与我们的老邻居展开了一场小规模遭遇战。而结局就是始终摆在那里。战争需要分出胜负与输赢的关系的。”
    “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俄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海战中,我们拥有的力量,是俄国军队当时所无法抵挡得。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战果。
    供国人的内部矛盾造成了巨大的非作战减员情况,各部互相推诿,见死不救,甚至有在战场上全军撤退的例子。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200人,敌人伤亡大约在1000左右。因此可以推断1:5到1:6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海兰泡与俄国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入侵之敌,并给予俄国人不能承受之重创。第一个目标很顺利地实现了。但是地二个目标却没有实现,我们只是削弱了国人的实力而已,这点损失并没有动摇俄国人的筋骨。”
    “而俄国人的战略意图是摸清我军实力,麻痹日军,以达到突袭的目的。可以说,这两个目的是完全达到了,而损失不过是一千名非正规军而已。我对俄罗斯远东总督阿雷库塞也夫的战略眼光十分佩服,如果这个人不是那么贪财的话,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将自己的疆界恢复到秦汉的水准。”
    海兰泡之战后,赵刚停止追击,退回境内,听到了俄罗斯突袭日本的消息。
    10月22日,俄国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攻击日本舰队,弱小的日本舰队全军覆没,23日俄罗斯登陆北海道,6万大军滚滚而来,似乎要淹没小小的日本。
    10月24日札幌市陷落
    10月27日函馆市陷落
    10月31日北海道全道陷落,80万日本人称为俘虏,被俄国人掠去,从事煤矿铺路等重体力高危险工作。直到1904年,日本在取得日俄战争胜利后,这些人才被放回,生还者不到2万人。
    11月7日,扼守津轻海峡的青森港在经受了三天的狂轰滥炸之后,宣告失守,俄军进入本州,日本的形势一下子变得无比严峻起来。
    此时,日军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驻留在北京城的两万精锐日军,由于一直在搜刮京师各官员的油水,在签订协议后,这支军队仍然不肯离开北京。也难怪,单单一个太监就有1000万两白银,其他的亲王也有个几百万,一品的至少300万打底,这一遍揩油下来,已经揩了九千万两银子,全揩完了,怕不是有个几亿两银子。
    但是军令难违,一声令下,两万士兵立刻准备回国,为了保险起见,特雇佣英国商船回国。而且经过一番友好协商,付出了100万两白银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同意到时候派军舰护航。
    11月9日,两万日军乘坐二十多艘商船回国,英国远东舰队为其护航。事前英国公使已经跟赵刚打过招呼,如果武装拦截的话就意味着战争,大英帝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赵刚也作了保证,自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不会武装拦截日本或美国的舰队,请英国人放心。
    6个小时后,舰队开到旅顺附近,却见远远的排着大小二十几艘舰艇,看起来十分威武。
    日英舰队只好远远的停下来,见对面快速驶来一艘快艇,快艇打出和平的旗号,示意上船有事相商。
    在英国远东舰队的舰长室内,英国舰队司令和日本陆军司令大山岩分坐左右,等待赵刚的代表,他们需要摸清楚赵刚的意图,以做出相应的判断。
    第三卷 风雨立国卷 第七节 三气日酋 上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14 本章字数:2596
    门开了,一个官员模样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