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赵魏韩三晋的意图已经从开始固守破敌,改成了坚守拒敌。避过吴国的锐气,再做图谋。
    吴辰、乐羊这时互望了一眼,彼此之间点了点头,坐了一个简单地眼神交流。
    紧接着,吴辰说道:“此时此刻。我等也不瞒诸位了。其实,在我们手中还有一支秘密的水军部队,人数共有三万人。他们都是生长在黄河边缘的水上健儿,在水性上不会逊色于吴国水军。”
    赵毋恤、董安于、郄疵大批面露惊讶之色,想不到魏国竟然还有一支精锐,更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藏地那么深。一点消息也不透露。
    吴辰道:“三万水军平时都在魏都安邑王宫后院的湖泊训练,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消息。因为大王一直将吴国是为劲敌,所以耗资暗中建立水军以便对付吴国的水军。由于吴国水军一直没有出战,而我们又想打姬凌云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并没有告之诸位,还请原谅。”他这番话即说明了魏国水军为什么不被世人察觉,同时也将自己隐瞒的意图说的出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赵毋恤不在意这些,是否能够消灭吴国水军才是关键,问道:“这三万水军真的能够对付的了吴国的水军?”
    吴辰摇了摇头,很直接地答道:“不能。对方的符央是罕见的水军奇才。纵然我国的水军实力不逊色吴国,但在指挥上却一定不如吴国。”
    “那有什么用!”赵毋恤一脸的沮丧。
    吴辰笑道:“当然有用,姬凌云不知道我们有这么一支军队,所以他有奇兵之效。正面不行,可以由侧面进攻。稷下邑便是第一个目标。”
    赵毋恤双眼一亮,沉声道:“只要能够攻破姬凌云的粮草要地姬凌云必然撤退,只是这是有把握吗?”
    “七成吧!其实李悝相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吴国埋下了一颗棋子。用来偷袭临淄之用。只是想不到姬凌云竟然会将粮草安排在了离临淄不远地稷下邑。”吴辰神色严肃。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反击的机会。
    在安邑魏国王宫。
    姬斯接见了由匈奴来的使臣文章。
    两人一番老掉牙的客套。
    文章直接说明了来意:“一直以来,我们都算不上朋友。也算不上是敌人。今日能够聚在一起完全是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敌人,我家单于目的是秦国土地,而大王的目地却是入主中原。相互之间的目标并不一致,所以不会伤害到双方的和气。个人认为这次联盟不会有多少阻碍。”
    文章的话简单,明了,而且直入正题。
    匈奴不会是魏国地朋友,但也不会是魏国的敌人。关键在于双方有共同的敌人,目标一致,利益又没有冲突,明确的告诉了姬斯这是一个双方得利的结果,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姬斯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果决和态度:“我们需要的是粮食。”
    文章毫不犹豫地说道:“在我匈奴有地是牛羊,实在不行,抢也能从别族抢上万头提供给大王充当军粮。不过……”
    文章也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我们需要武器,而且是铁制地……”
    姬斯道:“铁制武器,在我大周并不少见。你有多少粮食,我们就有多少武器。”
    “成交!”和聪明人说话简洁方便,各取所需。
    交易成功,李悝问道:“不知单于能否出兵帮助?”
    文章一脸阴沉的说道:“我军略伤元气,不能出兵。但已经有一个傻瓜被鄙人说服了。义渠之戎已经决定起兵五万攻打秦地。不知那姬凌云得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表情……哈哈哈哈……”
第二十八章 极端奢侈——义渠王
           义渠之戎的五万大军在义渠的指挥下枕戈待旦,意图南下谋取秦地。
   守卫边城的聂行的得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刻将此讯息传至雍城,报告给了雍州刺史颜回。刺史是姬凌云根据汉朝的制度而联想出来的官阶制度。
   当年,夏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此时此刻其中姬凌云以得其中之八,手**有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这八州,当中虽不包括鲁国、卫国、周王室这些土地,但也可见吴国实力之强。
   为了更好的治理,姬凌云当然不能效仿先人的错误,以封王制再度将天下瓜分。因此,暂时采用了汉朝的州郡制度,在八州各立以刺史,治理州郡事物。
   其中颜回就被命为雍州刺史,西门豹则是青州刺史,姜良也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其他豫州、梁州等也各有刺史主事。
   颜回得到聂行的通报后,立刻招来了史黄大夫、贾德大夫,此二人现在已经成为了颜回的左右手,得利臂膀。
   听得颜回所述的消息后,史黄大夫、贾德大夫相继一惊。义渠之戎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在多年前一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
   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义渠之戎就在秦地以北定居。
   西周王朝建立后,义渠臣服于周。周王朝在多次镇压异族遭到激烈反抗后,遂改变策略,采取安抚政策。将五戎即义渠、郁郅、乌氏、朐衍、彭卢等安置于大原地。五戎中,唯义渠居大原中心地带,南临泾水。这里条件好,宜耕宜牧,义渠很快强大起来。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临咸阳城下,并杀幽王于郦山。周平王惧戎狄,慌忙迁都洛邑。义渠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
   义渠国建立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郁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扩大了疆域,并先后筑城数十座,派兵驻守。它的国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达桥山,北控河套,南到泾水。在政局动乱的周朝末年,参与政治、军事地角逐。
   在历史上他甚至直接加入了战国时期的合纵与连横,特别是先后同强秦经历了四百年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那时义渠之戎的实力之强,连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要忌惮三分,不敢正面与之交锋。中原六国均有不及。
   此刻义渠虽无历史上的那般强大,但也不可小觑。尤其是义渠之戎刚强勇猛,他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所以作战十分英勇,宁死不屈。
   正因为姬凌云知道义渠不可小看,因此在颜回赴任之前,曾再三嘱咐于他。让他结交义渠,在中原未平定之前,不可与之为敌。
   史黄大夫皱眉沉吟:“义渠之戎有兵五万,而秦国守军却只有新兵一万,实力悬殊,必须尽快通知大王,让大王早派援
   “不妥!”贾德大夫摇头否定:“大王此刻正在与三晋交锋。是非成败在此一举。这天下能否一统,只看今朝。在这关键时刻。怎能给大王增添麻烦?”
   一统天下!
   姬凌云此刻已经向天下表示了自己的雄心,吴国君臣此刻无不以吴国能够一统天下而努力,而奋斗。
   颜回乃孔子之徒,孔子一身信奉周礼,但也非顽固不化之人,否则也不会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等地经世名言。
   一统天下的好处显然要远胜于信奉周礼,封王天下,颜回早已被姬凌云说服,成为了第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儒门弟子。
   对于贾德大夫所说的话,颜回报以赞许的微笑。
   “贾德大夫地意思在下也懂,但这天下尚未取得,我等却要丢失秦地岂不更糟。秦地百姓民心未归,若我等将他们至于水火中而不顾,日后秦国百姓还会相信我们吗?”史黄大夫依旧坚持这自己的意见。
   颜回此刻也点了点头,史黄大夫也并没有说错。
   秦人无礼,自己在担任雍州刺史以后,便开始广办学堂,教授秦人忠君爱国,互敬互爱的思想理念。同时也强调百姓爱国,国家也敬百姓,庇佑百姓。长久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起以前,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谁有实力,谁就是对的,这种情形要好上许多。在这危难时刻,如果国家对他们不理不问,只怕自己的一番心血就要付之东流了。
   沉吟片刻,想起了姬凌云临走之前说的话:
   “多多注意与邻邦的关系,匈奴乃豺狼之国一定不会就此罢休。如今,他们元气大伤,一时间内很难再有实力来犯我国。但那文章却不得不防,这个人口才很好,指不定会说服一些人在寡人与三晋决战地时候,来趁火打劫。一些小摩擦能忍则忍,大事化小,小事记心,等收拾了三晋后就是算总账的时候了。”
   难道真给大王算中了?
   念此,颜回立刻问道:“近你来,这义渠之戎与秦国的关系如何?”
   贾德大夫不知所云,答道:“关系并不融洽,在多年前曾经南下攻打秦国,连克数城。后来,赢将军以残兵抵御住了对方的攻势,直至援兵抵达。最后,在伍封老将军和赢将军的齐心下收复了失地,双方交谈停战。之后秦国实力逐渐加强,义渠之戎也不敢前来冒犯了。”
   “这么说来义渠之戎并非诚心要攻打我吴国!”颜回摸着山羊短须,自语说道。
   “这何以见得?”贾德大夫问道。
   “秦国强大他们都不敢随便冒犯,我吴国的实力数倍于秦,若非得到他人调唆,有人充当后盾,怎敢轻易来犯?”颜回分析这说道。
   “言之有理!”史黄大夫认同地点着头道:“但这有什么关系?”
   颜回笑了起来道:“关系可大了。如果义渠之戎是受人调唆的,那便证明他并无与我吴国为敌之意,只不过是受到了利益的或者是他人的蒙蔽。只要我们能够再度说服于他,这一战自然打不成了。”
   顿了一顿,他说道:“先不惊动大王。十日后,若没有我地音讯,可按史黄大夫之意休书于大王,请求援兵。”
   史黄大夫、贾德大夫大震,叫道:“大人要亲自前往?”
   颜回整理了一下仪表,笑道:“责无旁贷,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姬凌云口中的成语已经传遍了天下,如今通晓学问的人,都会说上一两句。
   颜回只带了仲由一人前往义渠之戎的都城义渠。
   一路上所见,颜回以大致了解义渠之戎的行政情况,虽然义渠之戎的习性逐渐改变,不在是随草木而居。他们也耕种起了土地,但因技术水平底下,又无精良地器械,产量不高,维持不了生计,大都分地收入还是来至于畜牧。
   见此,颜回心中以有定计。
   一到义渠,颜回便以表明身份要求面见义渠王。
   颜回是雍州的最高执法者,义渠王当然知道此人是自己即将面对地敌人,略一沉吟,问道:“他们来了几人?”
   属下道:“只有两人而已。”
   “请他们进来!”义渠王神色阴晴不定,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卫兵的带领下,颜回见到了义渠王。
   颜回从未见过比他更豪华的人,仅仅只是他头顶高冠那嵌着两排九颗大小相若的红色宝玉,可见一般。只要其中的一颗,足以让一家三口几辈子衣食无忧。
   他身上的黄色绵袍缠绕着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奢华贵气,系腰的带子光芒闪烁,金箔银片,互相辉映,从头到脚没有一件装饰不是价值连城的。
   即便是他坐下的那卧席都是由最上等的丝绸所制,卧席的露角处金光闪闪,居然是十分罕有的金沙。
   这个时代,所谓的金子大部分都是黄铜,真金却是少之又少。而金沙却是真金中的真金,以最纯的上等金块磨碎而成,价值非凡。
   这一身行头,当今世上只怕无能能比,至少二十倍于姬凌云。
第二十九章 嘴利如枪(手打版)
           义渠这里商业并不繁华,人口也不算多,但这里却是通往秦国以及中原的必经道路之一。任何人都知道中原天朝物产丰富。一个匹略微精致的布匹、绸缎在晒塞外西域都可以卖成天价。
    因此过往中原的商贾可谓络绎不绝,而义渠王做的就是这个无本的买卖,想要从他的领地经过,必须支付高额的买路费用,否则他的军队会让你一无所有。当然,也可以绕路而行,但世人都知塞外不比中原。这里,马贼、强盗横行无忌,无人过问,多走一些路都可能会被马贼、强盗盯上,然后吃掉。
    义渠王这种无本的买卖虽然做的毫无道理,但他却颇讲信用,只要你交了高额的买路费,他便会保你在他的领地里不受到任何的危害。
    为了生命,绝大部分的商人都愿意从义渠王的领地经过,也因此义渠王越来越富有。毕竟,这是无本的买卖,想不发财都不行。
    颜回也知道这么回事,但想不到义渠王会奢侈如此。心中不由一笑,暗忖:“这义渠王富的流油,一定不会为金钱所动,看来以财游说这路不通。”
    察言观色是一个说客最基本的本领,颜回显然已经进入了角色,继续打量着义渠王。
    这义渠王身材中等,年纪在四十许间,脸白无须,但脸目精明。
    所卧之处是高上三层的平台,台阶下十数名名武士分列两旁,胆小者只看这等声势,已够心寒胆丧。
    在颜回不卑不亢的作揖问好时。义渠王坐了起来,细长的眼瞪了开来,射出两道凌厉地目光,落在颜回身上,打量了好一会后,冷哼道:“吴国使臣穿的就这么寒碜?”
    颜回跟随孔子游历天下时,以节俭而闻名,即便当上雍州刺史也是一切从简。来的时候。为了不丢吴国的颜面,他特地挑选了一套比较好的衣裳,以丝绸制成。但这跟义渠王的服饰比较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颜回面上露出一丝羞色,叹道:“说来惭愧,这已经是在下最好的衣裳了。跟义渠王实在无法相比,即便是我家大王也远远无法跟您相比。不,不是相比,而是提也别提。大王的一身似乎还没有您桂冠上地那颗宝石珍贵。”
    义渠王为之愕然。他这一生见过不少使者,没有一个不是大势的夸耀自己的国家,象颜回这样贬低自己国家的却无一人。
    义渠王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讥笑:“可我却听说吴国是成周第一诸侯,实力强大。经济实力也异常地好,坐拥了中原的所有宝地,富庶之处,遍地是宝藏啊。”
    颜回点了点头道:“这话有些夸张,但也有些依据。不过在我吴国以节俭为德,我家大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