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彦环视了一圈,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张郃的身上。于是,他举起手臂。指着站在那里的张郃说道:“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张郃喜出望外,急忙抱拳道:“末将一定不会辜负燕王交待给我的任务。”
    张彦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给你三万兵马,此去广州不仅仅是为了消灭孙氏的余党,还应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交州刺史士燮主动前来投降。”
    张郃道:“请燕王殿下放心,末将定当完成殿下交托的使命。”
    张彦点了点头,接着又下了一连串的命令,他让赵云领军三万攻吴郡,太史慈领军三万攻会稽,徐晃、甘宁、马超、庞德、吕蒙、李典等人各领军一万去攻占周围各县,一边安抚百姓和山越人,一边清扫孙氏余党,不愿意投降的,格杀勿论。
    而他自己,则率领余下的几万人留守南昌城,看管俘虏。
    在南昌城被攻下的半个月后,孙氏余党被清除的一干二净,张郃率军直接杀到了广州城的郡城番禺城下,一番威逼之下,朱治见孙氏大势已去,竟然主动打开了城门,放汉军入城了。
    除此之外,朱治更是将孙权的家人全部献了出来,任凭张郃处置。
    张郃按照张彦的命令,下令将孙权的家人全部一网打尽,绝对不能够让一个孙氏活着。
    张郃占领番禺城后,便分兵数路,分别攻占广州各县,并且还专门让人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交州,劝降交州刺史士燮。
    士燮久居交州,但是对燕王张彦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他的心里跟明镜似得,孙氏败亡,张彦才是强大而又有力的依靠,对于士燮来说,无论是谁当政,他的交州都会成为别人的附属,反正向孙权进贡也是进贡,向张彦进贡也是进贡,向谁进贡都是一样的。
    更何况,张彦是当朝的摄政燕王,向其进贡,就等于向汉朝进贡,面子上也过的去。
    所以,当士燮接到张郃的这封劝降信后,立刻做出了回应,他先派出使者回复了张郃,说自己本来就是汉臣,只不过是被孙权威逼到这里的,军队的战斗力又不如孙权的军队,所以被迫向其臣服,并且祈求燕王的原谅。
    士燮言辞恳切,让人看完之后都会觉得非常的舒服,还在信中说想亲自去拜见燕王殿下。张郃看完信后,自然也是不例外的笑了起来,便将此事上报给了远在南昌城的张彦。
    除了广州方面张郃传回来了信息外,其余各个被派出去的军队也都陆续传回来了消息。短短的半月时间,汉军的旗帜已经插满了整个江南。
    至此,长江以南悉数回到了汉军的怀抱里。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蜀道难》的诗,充分描写了蜀地山川之险,道路之艰难。
    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李白,也没有蜀道难这首词,但是要进入蜀地,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自从张飞下定决心要入蜀之后,在法正的指点和联络下,张飞顺顺利利的便进入了巴郡地界。张飞等人一路上都伪装成商客模样,又有法正带领着,虽然入蜀的关隘查的严谨,但是他们一行人还是进入了蜀地。
    如今,张飞等一行人,正在巴郡的涪陵暂歇,按照法正的计划,张飞本应该带着一群人继续向前走,但是却被法正给拦住了。
    法正对张飞说,他和巴郡太守严颜非常熟悉,愿意去一趟江州,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严颜向张飞投降。
    张飞将信将疑,但此时此刻,却又不得不信,于是便同意了法正的建议,他率领自己的残余部下留守涪陵,等待着法正的好消息。(未完待续。。)

645郁郁不得志
    益州,巴郡,江州。
    校场上,巴郡太守严颜正骑着一匹骏马,手持着弓箭,在座下战马高速的奔跑当中,突然一个扭身,朝着立在校场中心的箭靶上就射了一箭。
    只听见一声弦响,一支羽箭“嗖”的一声便飞射而出,带着划破长空的声音,朝着箭靶的靶心便飞了过去。
    “铮!”
    箭矢直接射中了靶心,凌厉的箭矢居然还透过了箭靶,与此同时,围观的众多将士们,都是一阵欢呼。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但是,严颜的脸上却面无表情的,只见他勒住了马匹,忽然高高的抬起了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将士们都安静下来。
    将士们看到严颜的这个手势后,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偌大的校场上,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声。
    严颜阴沉着脸,凌厉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朗声说道:“我射的是死靶,即使射中了,也没有什么好欢呼的。到了战场上,敌人会像靶子一样乖乖的站在那里等着你来射死他吗?”
    众人都是一片默声,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严颜继续说道:“你们也别怪我太过严厉,训练的时候艰苦一些,到了战场上,你们的生命才可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不至于一冲上去就会战死。两军交战,弓箭是远程攻击最重要的武器,只要你们掌握住了高超的箭术,在战场上,你们就可以利用手中的弓箭。压制住敌人的进攻。现在你们连这样固定在这里的靶子都射不中。到了战场上。敌人无时无刻不在移动,到时候,你们又怎么能够用弓箭射杀敌人,压制住敌人的攻势?”
    将士们的脸上都有了一些惭愧,但是却始终没人敢出声。
    严颜治军严厉,在整个巴蜀是出了名的,而且严颜的武艺也很强悍,更深谙兵法。是川中四大名将之一。
    益州刺史刘璋之所以能够占据巴蜀,全赖他帐下的八个文武部将,其中文有张松、王累、黄权之流,武有严颜、张任、邓贤、冷苞、杨怀、高沛等人,
    其中,严颜、张任、杨怀、高沛又被誉为川中四大名将,但是位居四大名将之首的不是严颜,而是张任。
    并不是说严颜的武艺不如张任,而是因为张任与刘璋的关系非常好,武艺卓绝。也颇有智谋,深得刘璋所信任。然而。严颜的脾气太臭,经常犯上,刘璋并不怎么喜欢。
    是以,在刘璋所依赖的八个文武部将之中,唯独严颜被外放当了太守,其余人都留在了成都城里担任要职,成为了刘璋的左膀右臂。而且严颜的四大名将之位,也已经渐渐被邓贤所取代。
    所以,一直以来,严颜对刘璋的安排都不怎么满意,心中难免会生出些许隔阂。
    “从今天起,加大一倍的训练强度,每人每天射箭不得低于五十支!”严颜冷冷的说道。
    众人听到严颜的这句话后,都很是惊讶,五十支箭,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训练量。
    射箭也是一个体力活,需要借助强大的臂力,一般人连续射箭**支,便会觉得臂力有所不支,即便是膂力过人者,能连续射箭二十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严颜让他们射五十支箭,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即便是军中的大力士,也惊讶的目瞪口呆。
    严颜看到将士们一脸惊讶的表情,急忙解释道:“你们有什么好惊讶的,我让你们每天射五十支箭,又不是说让你们必须一下子射完,只要在一天内射出去五十支箭就行了。”
    众将士听完严颜的一番解释后,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可以射几支箭矢,休息一会儿,不至于累的胳膊都提不起来了。但是饶是如此,五十支箭,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训练强度。
    就在这时,严颜的一名亲兵策马来到了严颜的身边,小声对严颜说道:“启禀将军,法正回来了。”
    “法正?现在人在哪里?”严颜一脸惊喜的问道。
    “正在大厅等候,说是有要事求见将军。”
    严颜二话不说,策马便走,临走时,叫来属下副将,让他监督将士们训练,自己则骑着战马,急速朝府衙大厅赶去。
    对于严颜来说,法正虽然不是蜀地本土人士,但是其才华却非常的横溢,足智多谋,是严颜对法正的评价。在他看来,法正的智谋,绝对不比刘璋身边的张松、王累、黄权等人低,甚至还在其上。
    可惜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不被刘璋所重用,原因只有一个,蜀人的排外思想非常严重。
    法正是从三辅躲避战乱进入蜀地的,与他一起躲避到此的,还有荆州一带的人士,这些人中,有不少饱学之士,也有不少曾经在三辅、荆州的豪族,当年刘焉也是一个外来户,为了平定蜀中的混乱,刘焉将从三辅、荆州一带进入蜀地的一部分流民改编成为了军队,被称之为东州兵。
    并且,刘焉借助这支军队,镇压了蜀中的混乱,从而奠定了刘焉在蜀中的地位。
    但是,刘焉在得到蜀地之后,为了做到很好的平衡,又起用了一批蜀地的人才来担当要职,但是对待东州兵,却并不怎么优厚,从而激起了东州兵的不满。
    东州兵的首领们又自我膨胀,认为刘焉之所以能够得到蜀地,全赖他们的功劳,可是现在刘焉却重用蜀人,轻薄东州兵,便蛊惑东州兵造反。
    可惜,东州兵的行动不够严密,竟然被刘焉察觉到了。于是刘焉先下手为强。以封赏东州兵为名。召集东州兵的首领们来府衙赴宴。
    东州兵的首领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结果刚到府衙,便被埋伏好的士兵给斩杀的一干二净。
    接着,刘焉以东州兵首领谋反为由,抓捕了一批忠于东州兵首领的党羽,全部斩杀。至此,东州兵群龙无首。更是被刘焉强迫解散了数万军队,只留下三万人,又将其分割成六部,分别派遣蜀人进行管辖,分散在蜀地的偏远地带。
    至此,东州兵一蹶不振,开始走向颓废之势。
    而严颜所带领的这支兵,正是当年被刘焉打散的东州兵的其中一部,共计五千人,经过这么多年之后。东州兵和当地蜀人渐渐融合,纯正的东州兵只剩下在阆中的李严一部。其余五部东州兵,已经名存实亡了。
    一般在蜀地为官的外地人,都被自动划为了东州兵的行列,即使为官,官职也不怎么高,而且东州兵里的许多人才,也得不到重用。原因是,东州兵当年骁勇善战,远强过蜀人,而且极难控制,所以刘焉、刘璋都采取了压制的态度,并且都以蜀人自居,和蜀地的人才打成一片,却对外来人员并不怎么感冒。
    所以,蜀中有不少因为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的人才,都未能受到重用,加上刘璋又没有什么太大的能耐,一味的压制东州兵,根本无法解决蜀人和东州兵之间的矛盾,反而使得矛盾激化越来越深。而且蜀中的大权,握在了几个人的手里,一些稍微有些才华的蜀人,也知道自己无法受到重用,或隐居山林,或外出谋求出路,或得过且过,都期盼着蜀中能来一位明主。
    严颜是最早跟随刘焉的蜀人,当年铲除东州兵时,严颜便是其中的主力。但是,这之后,严颜并未受到重用,反而因为其直言不讳的火爆脾气,被刘焉、刘璋父子冷落,渐渐疏远,更讽刺的是,居然还让严颜带领了一支当年他杀过的东州兵。
    严颜虽有一腔愤怒,却无从发泄,便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治军上面。他到任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兵,通过训练,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东州兵,并且征召当地强壮的蜀人来补齐兵源,在他的眼里,不论是东州兵,还是蜀人,他都一视同仁,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而且做事雷厉风行,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他部下的将士们,就对他心服口服,更对他十分的敬畏。
    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就忘却了之前的身份,都自称为严家军。
    一路上,严颜策马狂奔,很快便来到了府衙大厅,但见法正坐在里面,他尚未进入大厅,便一脸笑意的喊道:“孝直,你可回来了。”
    法正本是巴郡治下涪陵的县令,后来被严颜意外发现其才华,直接请到巴郡去当了从事,两人都是郁郁不得志之人,有着共同的话题,而且法正的高深智谋,以及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更给严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忘年交。
    法正从大厅里站了起来,见严颜一脸笑意的朝他走了过来,急忙拜道:“孝直参见将军!”
    严颜一把抓住了法正的手,说道:“这里又没有什么外人,你我之间,何必那么客气呢?”
    “将军始终是将军,我是将军的下属,这个礼节绝对不能少。”说完,法正毕恭毕敬的朝着严颜拜了一拜。
    严颜望着执着的法正,也不再阻拦,他知道,即便是他去阻拦,法正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如此。
    待法正拜完,严颜这才说道:“这次你去荆州退婚,情况如何,快和我说说。”
    法正的脸上带着一丝的愧疚,抱拳说道:“将军,实不相瞒,我这次去荆州,并不是退婚,而且退婚之说,也只是我的说辞而已,我真正的目的是去荆州寻找明主去了。”
    严颜听完这话,眉头便皱了起来,良久没有说话,但是脸上却阴沉沉的。
    “将军,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而且人各有志,我希望你不要怪我。”法正道。
    严颜突然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我以为,我能留得住你,可是无论我多么的努力,却始终无法留住你……”
    “将军,你不是也和我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吗?我去荆州寻求明主,其实也是为了帮助将军实现远大的志向,如今,我已经找到了明主,将军也不应该替我感到高兴吗?”法正道。
    严颜问道:“那你找到的明主是谁?”(未完待续。。)

646巴郡太守
    “这个人,将军也曾经见过,而且将军对此人还曾经有过几分赞许。只不过,当时此人并未以真名示将军,所以将军才会和其失之交臂。”法正不慌不忙的说道。
    严颜听后,心中反而多了一层疑惑,问道:“你说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我怎么没有一点印象了?”
    法正道:“将军平时诸事烦多,难免会有疏忽的地方。将军,你还记得一个多月前在涪陵以一己之力呵退千余贼兵的那个人吗?”
    严颜忙道:“这样重要的事情,我又怎么会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