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这。。。。。。”少年亦不知该如何作答,为难的望了李隆基一眼。
    “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啊。”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先前相国府下掌柜私自囤积铁器兵刃,朕还以为是个例,但你看看这封奏折,大食人分明已经秣马厉兵,意欲进犯我西域四镇了!”
    皇帝陛下所说确实非虚,从奏疏的内容来看,安西斥候在葱岭一代发现大量不明身份的游骑。虽然还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就是大食人,但基本已是**不离十。何况大食人向呼罗珊一代增兵已非一日两日,布哈拉更是重兵集结,来往行商皆需验明路引文书严防奸细混入。
    纵观如今天下,番邦中也就大食人能与大唐相抗衡。
    “高仙芝向朕诉苦,说安西地广人稀,兵力严重不足,无法做到戍守好每一处堡塞。只是他可知道,朕也是无可奈何啊。”李隆基摇了摇头接道:“我大唐刚与吐蕃展开了一场大战,北面又得提防着契丹和奚人。哪有多余的兵力给他高仙芝增补边防。”
    “陛下,以微臣之见,大食人觊觎我安西四镇久矣,不得不防啊。不如调淮南团练兵入关,随高将军增防边关。”答话的正是现在风头正劲的大唐左相杨钊,在他看来,中原诸州县的团练兵并无太大用处,不如调入安西供高仙芝调遣。这样,高老头手里有了足够的兵,就不会三天两头的上折子,发牢骚。他们这些朝廷大员耳根也就落了清静。
    “调团练兵入安西?”李隆基蹙起眉头,细细忖度着。这倒也是一个法子,只是这团练兵从没有上过战场,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陛下,万万不可!王銲抢过话头,言辞反对杨钊的主张。”王銲剜了杨钊一眼道:“这团练兵仅仅是做州县防卫之用,其战力不可与中原禁军相比,更不可能跟边军相提并论。我大唐精锐兵力多出自安西、幽燕两地。调团练兵入安西,还不平白落了高仙芝笑话,说我大唐无可用之人吗!”
    他倒不是真的认为团练兵的战力有多么不堪,只是凡是杨钊支持的观点他就要反对。老相李林甫的离奇病倒让朝中势力突然失衡。一向低调的杨钊突然发难,接连把许多李相爷的嫡系外放到偏远州县,这种明升暗降,钝刀子割肉的手法实在高明。若是不做抵抗,不出几年,朝中李相爷的门生故吏还不得被姓杨的清洗了个遍?
    他王銲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李党的股肱,自是与李林甫唇亡齿寒。在这个生死关头,如何能不斗,如何能不争?凭什么他杨钊可以一步登天梯,难道就因为他死皮赖脸攀上关系的远房族妹在宫中做贵妃?
    “王大人此言差矣!”杨钊可不是好惹的主,既然他王銲亮了剑,自己就不会挂免战牌!不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京兆尹吗,下一步收拾的就是你!
    “杨某认为,战力在将不在兵!老话讲的好,千军易觅,一将难求。凭借高仙芝将军的手段,什么样的兵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何况,精兵也是练出来的。中原州县的团练兵之所以战力稍差,就是因为没有杀过敌,没有见过血。这次派团练兵入安西,就是要用实战历练他们,只有如此,我大唐的兵力才能够保持实力均衡。”
    王銲亦是不甘示弱,扬了扬脖子道:“杨大人好一番书生气!战场非儿戏,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长枪历练?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弯刀历练?都是我大唐子民,陛下怎么忍心他们去送死!”
    “够了!”见二人越吵越过分,李隆基愤恨的重拍了一记桌子。这些他的左膀右臂,这些他的股肱重臣,脑子里顾虑的尽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毕竟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不会在意那一点恩惠。至于以公谋私,只要不太过分,不触及自己的底线他都不会太过追究。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食人正打着安西四镇的注意,这些股肱重臣还有心思在这里勾心斗角,思量着怎么算计对方!
    “团练兵一事暂且不提,李爱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李隆基冲李括点了点头,吩咐道。
    “臣遵命!”李括拱手行了一记军礼,思量了片刻道:“以臣愚见,与其舍近求远调团练使入安西,不如再次于关中募集长征健儿!”
    在李括看来,杨钊所提的建议很不可行。一来,除却团练兵被人诟病的战力问题,缺额问题也很严重。实际编制一千人的军营,真正能拿起兵戈的恐怕连七八百都不到。二来,团练兵虽然战力不强,但毕竟也是编制在体制内。若是征调其入安西,那空下的位置由谁来补?
    而如果募集长征健儿的话,虽然战力也很弱,却不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何况,长征健儿算是募兵,朝廷允许他们终身免除课役,其装备给养全部由国家供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携家带口,并分配到田地房屋,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身份可以世传,父传子,兄传弟,世代为兵。
    这样的恩赐绝对可以让士兵产生归属感,会为大唐效死命!
    李隆基听到这个方案,眸子中闪过一丝精光。若真说起这长征健儿来,还是他李隆基的首创。从开元二年起,他就募集长征健儿去往边镇,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李爱卿,你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关中之地多望族,有多少人愿意前往西域呢?”
    李隆基皱起眉头,提出了一丝疑问。以往长征健儿,多是从将要复原的军人中征集,再不济者也是从边郡募集。安西地广人稀,显然不具备征集健儿的能力。这么算来,也就是人口繁密的关陇距离安西较近了。
    “这个简单,只要陛下将此事交予微臣去办,微臣保证可以为陛下募集一支精锐之师!”
    “哦?”李隆基眼睛微微眯起,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为何,他竟然隐约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初生牛犊,血气方刚!这个少年不同于一般的世家公子,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的成熟。由于早早被家族遗弃,这个倔强的少年亦不会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他是在为自己谋,为大唐谋,为他李隆基谋!
    想及此,皇帝陛下面上如云的愁容终于散开。
    。。。。。。。。。。。。。。。。。。。。。。。。。。。。。。。。。。。。。。。。。。。。。。。。。。。。
    ps:小七要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七十章 社稷(二)
    时间:2013…02…15
    不知为何,最后李隆基真的把募集长征健儿的任务交给了李括。
    当了四十年的圣明天子,他当然知道少年的资历、手段和这些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少年,选择相信年轻人所带来的希望。那些权贵公卿让他感受到一股直面的酸腐气息,一种保守求稳的态度。大唐的朝廷全被这些人占据,何谈求新,何谈求变?
    朝廷急需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来激活消失已久的活力。他李隆基也需要一个强力的姿态来证明自己仍然年轻。看看那些所谓的股肱重臣,哪个不是把家族利益摆在了第一位?什么一心为国,什么替君分忧,都是套话假话!在他们看来,数万甲衣战士的生命还没有自己家族的一个官位重要!
    他们不是自恃出身高贵吗,他们不是歧视少年没有靠山吗?他李隆基便来做少年的靠山,看看是那些世家出身高贵还是他这个大唐天子的出身高贵!
    “陛下,还在为政事烦心?”杨玉环那清脆勾人的声音一在李隆基的耳旁响起,皇帝陛下便立时去了烦忧。
    李隆基微笑着摆了摆手:“不过是安西增军之事,不打紧。”
    杨玉环向来不过问政事,因而今天突然问起,李隆基不免有些奇怪。
    “哦,那陛下心中可有了计较?”杨玉环倚在李隆基怀侧,娇声连连。
    “嗯,政事堂的臣子们倒是提了几个方案,算是各有利弊。朕最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师父,准他在关陇募集长征健儿,随后派往安西。”李隆基随意的将安排讲给了杨妃,口中颇有戏谑之意。
    “嗯,说来,如今大唐军中出色的将领,都和玉环你有关。正值当打之年的安禄山安胡儿是玉环你的干儿,前途无量,年轻军官中的翘楚李括是玉环你的师父。如此说来,朕拥了玉环一人不就拥了锦绣江山在怀?”
    “陛下!”听李隆基话说的如此孟浪,杨玉环娇嗔一声:“大唐战无不胜,这都是将士们用命,跟臣妾有什么关系。”
    一提起安禄山,杨玉环便只觉反胃恶心。这个胡儿恁的如此无耻,明明年纪比自己大上许多,还硬是拜自己为干娘。三郎也真是的,竟然允了他。这事传出宫去,皇子们该怎么看?大臣该怎么看?天下人会怎么看?
    至于李括李小郎君吗,她倒是真的欢喜。她总觉的自己被少年身上一股特殊的气质吸引,至于这气质具体是什么,她也不甚清晓。
    “哦,朕说的不对吗?”李隆基轻拂过杨玉环的面颊,只觉心神荡漾,怨气全消。
    “陛下说的,臣妾哪里敢妄加评论。”杨玉环却是耍起了小性子:“陛下是天子,天子之怒臣妾可承受不起。”
    “还真生气了?”李隆基将杨玉环丰韵的身体紧了紧,笑道:“要是连你都不敢惹朕,可还有人敢惹朕?别的且不说,这些年,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哪个不是一入仕就补了从六品向上的实缺?”
    这话确非虚言,杨家的地位着实因为杨玉环的得宠大大提高。自从李林甫病倒,杨家已经成了长安城中风头最劲的家族。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大多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虚爵散官自不必说,即便是京兆的肥缺儿,只要杨家族人张张手,自有人送上前去。在他们看来,杨家这颗大树很可能在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屹立不倒,此时不利用机会攀附一二,更待何时?
    “三郎!”杨玉环叹了一口气,又换回了那亲切的称呼:“三郎对玉环的恩情,玉环如何不知?只是臣妾家族的男子并非都有为官的资质。若是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倒也罢了,若是占据了要职,还不早晚误了朝廷大事?”
    李隆基没想到杨玉环对他的恩德非但不感激,还隐隐透着怨意,立时脸色便落了下来。
    “这么说,玉环是认为朕以公谋私了?”
    杨玉环微微一愣,思忖了片刻掩嘴笑道:“这天下都是陛下的,还分什么公、私。只是玉环常听人讲,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家族势头太过强劲,终非好事啊。”
    “嗯,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这样吧,朕答应你,对杨家人尽量因材封官。若是材质实在太过平疏的朕就多封他们一些三官,多赏他们一些金银。玉环看这样可好?”
    李隆基点了点头,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身为帝王,如何不知平衡之术?只是他现在在力捧杨家来代替李林甫的位置,难免做的有些过。
    “如此,玉环这厢便谢过陛下了。”杨玉环冲着李隆基送了一记秋波,算是表达了谢意。
    “朕拿你啊还真是没办法!”李隆基轻刮了刮杨玉环的鼻子,话音里满是怜惜。
    “对了,三郎,你说我师父会怎么募集长征健儿?这关陇可是大唐最富庶的地段,但凡有个活路有谁会叫自家孩子去干刀口上舔血的营生啊?”
    杨玉环突然对少年的任务好奇起来,娇声问道。
    “嗯,这个,朕也不知啊。不过,朕看他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应该不会有问题。”
    “三郎,人家想看看募兵的经过,成吗?”
    “这个恐怕不妥吧,募兵之地鱼龙混杂,情况多变,无法保证玉环的安全啊。这样吧,我叫元一派人暗中盯着那小子。有了什么进展第一时间报与玉环,可好?”
    李隆基当然不能让杨玉环亲身前往募兵场所,所以做出这个决定。
    “这样啊。”
    “怎么,玉环心中不高兴?”
    “怎么会。”杨玉环嘴唇微微扬起,浅笑道:“能够了解师父如何募兵,玉环便已是知足了。”
    。。。。。。。。。。。。。。。。。。。。。。。。。。。。。。。。。。。。。。。。。。。。。。。。。。。。
    ps:大家猜猜李括会怎么让出身富庶的关陇子弟心甘情愿的加入长征健儿的行列?
 第七十一章 社稷(三)
    时间:2013…02…15
    深秋时节,最是槐香枫红。//访问下载txt小说 
    一袭微风吹过,铺满青石板路的落叶便打着卷飞舞到空中,飘零荡转,美不胜收。
    明德门外的城门口处贴着一张朝廷刚刚颁布的诏令,引来不少来往行人围观。在城门洞不远的一颗大槐树下,支着一张木桌,其后坐着一个面容俊秀的将军。在他身后站着十几名身材健硕的随扈亲兵,看模样该是边军出身。在木桌旁插着两杆大旗,其上分别写着‘招募健儿’、‘为国拓边’八个墨色大字。
    大旗旁摆着两只齐人高的稻草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想必是量度身材之用。此时日头虽挂在了正空,却存不住燥热。微风一过,定会带来一阵清凉,叫人神情舒爽。
    那面容俊秀的少年将军看了看桌案上的名册,爽朗的笑道:“延基,这才十天,我们就募集到了六千五百一十七人,看来不需等到陛下划定的一月期限,我们就能提前将‘长征健儿’招募完毕。”
    “要不是括儿哥你的好主意,怎么可能募集到这么多健儿!”张延基耸了耸肩,言语里满是敬服。
    他本还抱怨括儿哥揽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现在看来,括儿哥是早有打算。陛下正为增兵安西一事犯愁,括儿哥一下就召集到这么多长征健儿,替陛下解了燃眉之急,这份实打实的功劳定是被陛下记下了。
    “思忖人心,便不难想到办法。”李括摆了摆手,却是没有满应张延基的话头。原来,少年除却将朝廷允诺的福利写在招募文书中,还加了一条。
    “凡家世清白、训练刻苦者,优先划入疏勒军中任职。表现出众者可迁入兵马使亲兵营。”
    这条允诺乍一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实是比那些朝廷的福利还诱人。皇帝陛下虽然将募集长征健儿一事全权交由李括,但却定下一条规矩,即长征健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