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烧一栋青楼了,便是他现在命人把紫陌阁上上下下百余口尽数杀光,扬州城的大小官员也不敢说道半个字。
    只是这个老匹夫确实有些麻烦,自己辈分上得叫他一声七叔,怎么都不能太过用强。
    “王爷,王爷何不变换一种思维,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主使之人?”那小厮见自家王爷终于安定了下来,才是长出了口气。
    “你且说来听听。”
    “哎,您便这么着,再这么着,一定能让他上钩!”
    “嗯。”李宜听后心中稍定道:“这件事便着你去办,若办的砸了,仔细你的皮肉!”
    ps:大家猜猜李宜怎么对付七郎?
 第十三章 佛蛊(一)
    由于扬州城曾是前隋的江都,其商贸经济极为发达,成为了大唐帝国境内仅次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第三大城池。'。'
    而在众多商贸中,盐道这块肥肉无疑最遭人眼红。面对狼多肉少的窘况,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便是各大盐商们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是独揽盐运的官方批复,至于那些孝敬打点各级官员的银钱,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
    就好比你要考科举,想中进士。除却正常的赶考食宿费用,拜谒名臣显贵所得的文书、引荐信也是必不可少。相较于你科考的绝对成绩,一封名臣的引荐信往往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是这个帝国的规矩,既然你已经无力改变,那便只能去适应,盐道同样如此。
    小小的一个江都刺史府,囊括了各方势力。不论是以崔远山崔刺史为代表的太子嫡系,还是以徐润达徐长史为代表的永王心腹,亦或是大大小小打着各自算盘的地方官吏,都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那么这杯羹如何分,怎么分,都需要达成一个协议。
    而这个注定只能在暗中达成的协议并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心生不满的人注定会用各种的方式搅『乱』局势,所谓的一只老鼠坏掉一锅汤讲的就是这个理。
    江都刺史府内,崔远山正在沉思。
    早先他接到线人奏报,说江淮团练使李括获取了一份事关江淮盐运的密信,信中有收取盐商贿赂官员的详尽名单。江淮之地作为永王经营许久的老巢,理所当然是他的老巢。若说永王不在这份名单上,打死他都不信。一旦让自己获取了这封密信并上奏天听,便可以一举击倒永王,为太子殿下搬倒一个劲敌。
    自从皇长子庆王李琮病死后,太子殿下便去处了一个劲敌。可谁知前门刚刚驱虎,后门又迎来一条恶狼。永王李磷由于出身寒微本不被太子殿下列为对手,可谁知这几年他开文学馆,编辑古典,讨得了一批酸腐文人的支持,势头大有压过太子殿下的趋势。(注1)
    再加上今上有意借永王之力打压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的形式更为难处。永王本是太子殿下一手抚养长大,殿下待他有如同母亲弟,可谁知此子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竟然要和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国朝自从太宗文皇帝以来,皇太子的位置一直是块刺田,很少有储君能够顺利即位,而失败者的下场只有身死族灭。作为太子党坚定的一员,他决不能容许永王有丝毫逆天改命的机会。
    这不光关乎到他一个人,而是关乎到崔家一脉。
    眼下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如何能够视而不见?来扬州前,太子殿下便在密会中对他多加叮嘱,一定要将江淮的盐利搞到手。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将永王搬到,就可以顺其自然的接管江淮盐运的利益。眼下最关键的便是争取到李括的支持,从他的手中获得那份绝密的信笺。
    只是这却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啊。按照常理讲,李括本是东宫出身,理当为太子殿下效死力。只是据说此子在石堡城一战后曾因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和太子殿下决裂。后来虽然经过多方修复,双方关系有所和缓,但肯定无法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如此一来,即便此子不对太子殿下构成威胁,也不会主动帮助殿下,要从他那里搞到文书怕不是容易的事。
    哎,殿下还是太沉不住气了啊,身居储贰之位,对于这种身居要职的臣将应该竭尽所能的争取,怎么会把他『逼』走呢!
    “老爷,李将军来了!”管家崔福德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崔远山的近前,低声提点着。
    “嗯,快快有请!”崔远山整理了一番仪容,沉声命令道。既然此子还来见自己,这件事便有的商量。毕竟现在陛下年事已高,又没有精力从新培养储君,太子殿下的位置已是很稳固,他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和东宫一脉唱反调!
    想到此,崔远山心中稍定,面上也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久,李括便在管家的带领下走进了客厅。
    “晚生李括拜见崔老前辈!”李括走入正厅便对崔远山满施了一记学生之礼,引得崔远山乐开了花。要知道,若论职位他这个扬州刺史甚至还比江淮团练使底上半级。即便由于文高武低的缘故扯了平,李括也绝没有向自己行礼的道理。他现在主动以后进晚辈的礼节参拜自己,说明他有意修复与东宫的关系。
    “唉,括贤侄快快起身。”崔远山也是虚扶了一记,给足了李括面子。“括贤侄来到江淮之地任团练使,我这个扬州刺史怎能不尽一番地主之谊?”
    他这话说的便很是虚伪了,要知道他来扬州赴任也没有几日,跟李括都可以算新官上任。
    李括微微一笑道:“崔伯父言重了,您是前辈,晚辈理当前来拜见。只不过这些时日一直在忙于练兵脱不开身,这不一听到您的召见就赶了过来。”
    相较于刚入官场时的青涩,此时的李括已经圆润了不少。只是他实在搞不懂崔远山这个时候来找自己是为何意。
    “呵呵,之前太子殿下常对我说起你,说你是人中龙凤,英武非凡啊。起初老夫我还不信,现在一见,贤侄果真不同凡响啊。”
    崔远山轻捋着胡须细细打量着李括,想弄清楚这个不过二十余岁的青年是如何一步步做到如此高位的。
    李括心下一沉,没想到最后还是把话题引向了太子,看来这个崔远山多半是给李亨做说客的。
    崔远山点了点头道:“听说李贤侄天纵风流深得紫陌阁头牌皇甫云姑娘的芳心,她不但决定以身相许,还将一个宝贝赠予了你。贤侄啊,不知可有此事?”
    他话虽然说得云淡风轻,李括还是为之一震,他是怎么知道自己从皇甫云那里搞到信笺的,难不成自己府中已经出现了崔远山安『插』的线人?
    李括脑中一边飞速运转一边答道:“实不相瞒,晚辈却是与皇甫云姑娘是朋友。至于礼物嘛,不过是些香茗之类的馈赠。”
    “咳咳!”崔远山轻咳了几声,暗道李括这厮狡猾,却也不以为恼,慢慢试探着:“老夫素闻江淮盐运有暴利,也在地方衙门里滋生出不少贪墨者,不知括贤侄是否有兴趣在这方面查探一二?”
    李括摆了摆手苦笑道:“伯父说笑了,小侄不过是一介莽夫,只会耍些拳脚,那些侦案的事情我哪里『插』得上手。”
    “唉!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嘛。正所谓文武双全是人才,依老夫看,你就是咱大唐不世出的一个文武全才。”
    崔远山毫不吝啬的将溢美之词丢给了李括,竟不丝毫脸红。他现在为了太子殿下,可是什么事情都豁得出去啊。
    李括神『色』微微一滞道:“不知高伯父可否指点一二?”
    见李括竟然变守为攻,崔远山暗自赞叹这小子有两下子!
    “嗯,这盐运的案子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要是我们要抓住盐商的心理。盐商要获得贩盐的许可,势必要买通衙门中的官员,为了保证受益的每个人都不将实情说出去,他们一般都会准备一个小簿子记录曾经贿赂的官员。”
    微顿了顿,崔远山接道:“这份小簿子他们会命人抄成数份,几名核心的牵头人都会持有。因此,只要我们获得这份小簿子,便可以将整个利益团体连根拔除。”
    崔远山得意的冲李括点了点头,将压力复又丢给了他。
    李括沉默了良久笑道:“只是这份簿子如此重要,定不会让我们轻易获得。”
    崔远山见他如此时刻还在装疯卖傻不免有些生气,但为了获取李括的支持,他还是保持一副慈善长者的姿态劝道:“贤侄啊,人这一生啊有时就像登山,你在爬上时会遇到山道两旁许多的风景。如果让你留意身旁的风景,你肯定会说后路还有更好的风景。但是盛极必衰,若是等到走了下山的路,再想看到已往那令人艳羡的风景,就大为不易了啊。”
    注1:庆王李琮:天宝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被唐玄宗李隆基追谥为靖德太子。
 第十四章 佛蛊(二)
    对于如此明显的暗示,李括如何听不出来?
    只是他却偏偏受不住这般的说教。若是旁人说来,他或许还会听上三两分,可偏偏这句话是从他崔远山嘴中说出来的。此时他对太子虽然谈不上恨但也是绝无什么情感,让他把这份密信交给崔远山是绝无可能。毕竟,若是他在书簿上做些手脚,将对太子有威胁的人全部抹黑,是太过容易的事。
    李括是一个做事有原则的人,他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多谢伯父提点,只不过晚辈却偏偏是个执拗的『性』子,更喜欢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土地,用自己的双眼去看这个世界。”
    李括冲崔远山微微一笑,毅然满面。
    何者谓忠,何者谓德?难道只有忠于他李亨才是忠,只有为他卖命才谓德?
    他已经被出卖了一次,实在不敢再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一个上位者的手中。
    “如若崔伯父没有旁的事,晚辈便先告辞了。军中实在事情繁杂,晚辈一时脱不开身。”
    李括神情虽然平和,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倔强,你便是太子又如何,你仍然无法让我出卖自己的灵魂!
    “这”崔远山显然没料到李括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正想说些什么挽留的话却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一时颇为尴尬。
    “告辞!”李括毅然起身,冲崔远山行了一礼,便毅然而去。
    望着李括渐渐消逝的背影,崔远山的面容渐渐变冷。
    哼,不识抬举的东西。
    人才不为我用之,便为我杀之,你好自为之!
    回到军营后,李括便找来了张延基,声明情况有变,暂时停止返京。
    “括儿哥,这个崔远山想的也太美了吧?他以为全天下就他家太子殿下一颗独苗?龙生九子各有千秋,如今咱大唐这么多王爷,凭什么就他李亨安享群臣敬拜?”
    若是放在从前,他一定会奉劝括儿哥与太子和解,为之后铺路。但这些年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他实在是看清了李亨的为人。
    刻薄寡恩,虚伪自私,这样的人若是登临大宝,简直是对大唐江山的璀璨蹂躏,将会致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一心只想着保证自己位置而不惜设计坑陷兄弟的人,又怎么会善待自己的子民?
    括儿哥的选择对,若是换做了自己,多半也会选择这么做。
    “我便说了一句,你瞧你说了多少。”李括无奈的苦笑一声道:“我只是不帮他罢了,也没那么苦大仇深。只是我向崔远山隐瞒了此事,若是此刻突然返京难免引起生疑。以我所见,他不像是个有度量的主,势必会报复我,所以还是不给他这个机会,缓一缓再说。”
    “嗯!”张延基点了点头,在他看来只要是括儿哥的决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只需要去照做便可,完全不用担心后果。
    “对了,括儿哥,我今儿个在街上发现了一桩奇事。”张延基突然想起了什么,冲李括道:“你还记得八年前长安城中设坛**的吐蕃佛僧吗?我今日便在西城一座佛寺那里碰到了。”
    李括闻言身子一震,立刻警觉了起来:“你说什么?可是那传播洛书诀的吐蕃妖僧?”
    张延基点了点头道:“‘书现世、中原劫;佛尊开斋,两京陷。五斗米入香巴拉,烽燃瓜凉山河变!’嘿嘿,当初我们听到这劳什子的洛书诀时也是惊讶了许久,可现在看来全是唬人的把戏。这么多年过去了,吐蕃人被我们打的节节败退,连九曲大非川都被哥舒翰那厮夺了来,他们又有何能力夺取我大唐瓜凉之地。”
    李括皱了皱眉道:“你肯定为首那人便是我们在长安城中遇到的那个讲授佛法的红袈妖僧?”
    张延基拍着胸脯道:“那还能有假,那些半大不小的娃娃们现在都跟着那妖僧颂唱这洛书诀呢,估计过不了多久满城都会知道了。”
    “嗯,你点上十数个兄弟,且随我去看看。”
    李括皱了皱眉,和声吩咐道
    扬州城西有一佛寺唤延嘉寺,寺中香火颇盛。
    今日有吐蕃佛僧前来此寺延讲佛法,引来不少信众。
    信众的年龄上至耄耋老者,下至总角孩提,皆是满脸虔诚的翘首以盼希望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
    李括和张延基好不容易挤过拥挤的人群,才算是看清了法台之上的佛僧。
    只见正中台基上盘腿坐着一个身着红『色』袈衣的吐蕃佛僧,宽额厚耳,颇为富态。只见他单手作拈花状,正在向众信中传授佛法。
    这人便是二人在长安城中见到的吐蕃红袈妖僧!
    “我佛慈悲,怜悯世间众生。凡信奉本教者,死后皆可步入神圣之地香巴拉,品尝享用不尽的美酒和肉食。至于这入教也甚简单,只需缴纳五斗精米,蘸取清水涂于面颊上,便可以成为本教的信客。”
    那佛僧的话语似很有感染力,台下信众纷纷窃语交谈,毫无表情的面颊上渐渐『露』出喜『色』。
    “在那极西之地,在那雪山之巅,在那世界的尽头,便能看到莲花圣地——香巴拉。那里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战争”
    红袈佛僧的嘴唇张张合合,极具诱『惑』『性』的话语不停从中散『露』出来。
    想不到沉寂了五六年后,吐蕃佛僧又卷土重来,前来江都扬州坑害大唐百姓。
    此时此刻,张延基仿佛又想起了终南山拗口里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