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想,张延基不过跟随自己在安西参与过一些战役,资历远不如一些在安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若是偏将倒也罢了,但若要做一军一镇的主将,没有全面的大局观绝对是不能胜任了。即便赶鸭子上架,『逼』得他任职,怕也是对军队有百害而无一利。
    张延基不适合做一军主将。
    这一点,以李括对张延基的了解,基本可以断定误会。
    与其调一不适合做主将的人入安西执掌一军,倒不如从安西军嫡系中提拔一些老将,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服众。
    而皇帝陛下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张延基有在疏勒从军的经验,若要这般说,以大唐每三年军将轮转一次的规制说,几乎所有高级将领都有安西背景了。
    大唐天子为何偏偏把目光聚集到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将身上?又为何要不遗余力的把他调到安西?
    李括不喜将精力放到这些事情的谋划思考上,可皇帝陛下这番诡异的决定却由不得他不多想。
    事实上,自从远赴安西前,他便感受到皇帝陛下对自己态度的微妙变化。在这之前,皇帝陛下对自己赞赏有加,直是把自己当做哥舒翰、高仙芝的接班人培养。而在自己远赴安西后,虽然皇帝陛下不时的派中使借着犒赏三军的机会,对自己有所嘉奖,但从字里行间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出冷漠之意。
    皇帝陛下不看好自己!
    李括心下一寒。虽然他不愿意去想,却不可避免的想到那一件事。而这件事,自然和贵妃娘娘有关。
    不知为何,在自己担任贵妃娘娘的『射』艺师父,出入宫禁后,竟然在市坊间传出自己和贵妃娘娘有染的谣言。
    他当初从长安远赴安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个谣言,如今看来,怕这件事在皇帝陛下已经扭化作节。他不知道此事出于谁人之口,但此事无疑已经对自己的前途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皇帝陛下的『性』情,虽然面上不说,心中怕已对自己厌恶。这种事情说不清,道不明,完全解释不清,完全就看陛下他老人家的态度!
    “如今,怕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李括沉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
    还能怎么办呢?若是自己抗旨不尊,怕立时便会被安上一个叛贼的帽子吧?他安禄山有二十万铁骑的资本与朝廷抗衡,自己又有什么?
    于是时,自己似乎已没有了选择
    ps:恩恩,大家猜猜李括在安史之『乱』的平复中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哈。
 第六章 乱世(六)
    小雪之后是大雪,大雪时节真落雪。
    腊月一至,大唐北地各州郡的气温便骤然下降。从北地草原席卷而来的寒流,彻底带走了地表的余温,让人感受到阵阵彻骨寒意。及到过了冬至,淮北大地已是银装素裹。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年大唐的一九天,竟是酷寒如斯。
    颍州城外,远行着一只约莫一万人的骑兵军队。
    赶在这种恶劣的天气远行,只有可能是军队或者盗匪。前者受之于命,不得不为;后者搏之于命,不可不为。活着,向来就要付出代价。在这一点上,盗匪和军队竟是出奇的相似。
    颍州刺史钱源可正自蹙着眉在城头踱步,直是愁容满面。
    自从接到县尉姜正的奏报后,他便再也睡不下觉。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正在从南面急速朝颍州城赶来,估计今日午后便能抵达城门外。
    安禄山在幽燕叛『乱』起兵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大唐各州,而安禄山一反,都畿道、河南道自是首当其冲。前些时日东都被围,河南道的各州县官吏皆是人心惶惶,各思退路。
    钱源可自然也不例外。
    从对方行军的路线来看,他们该是从淮南道而来。这个时节冒着风雪急行军,概是应皇命北上勤王的朝廷军将了。若是放在往时,钱源可定会满怀欣喜的将这支救命的军队迎入颍州城,好生招待。可是此时他的心中却起了变化。
    促使他犹疑的当然是一件事——东都告破!
    就在腊月十三日,安禄山大军攻破了东都洛阳,这个胡儿只用了短短三十五天就控制了河北道大部郡县,河南道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叛军一时竟有西克长安,逆天改命的态势!
    大唐承平已久,各地官吏早就习惯了那种平平凡凡混日子的生活。此厢边镇大将突然举起了反旗攻下了大唐半数河山,让这些怀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文官武将纷纷傻了眼。
    眼见着安禄山就要攻克西京,他们是跟着大唐皇帝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另寻明主,转投安禄山?
    只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假使选择终于李唐皇室,他们固然可以得到道义上的支持,但也仅限于此。东都已破,幽州铁骑正以可怕的态势席卷河南道诸郡县,相信不过多久,其余没有投降的郡县也会因缺乏支援向安禄山卑躬屈膝。
    毕竟中原府军久疏战阵,完全无法与幽州铁骑相抗衡。至于那些临时组织起来的乡勇,怕是幽州铁骑只一个冲锋,便会被击的溃散。
    而如果望风投向安禄山,则要面临承担极大的压力。毕竟安禄山只是控制了河北道和河南道的一部分,这些区域相对于大唐的广袤疆域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叛军势头正盛,但想必不能持久。更何况时已严冬,安禄山的推进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果安禄山不能一鼓作气夺下西京长安,情况还很难说。
    朝廷有了足够的时间便可以针对叛军的攻势作出相应调整,甚至可以不紧不慢的征调各州府的援军入关中勤王。到了那时,安禄山出其不意起兵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势必将深陷各地府军围剿的困境。
    若是朝廷到时追究了起来,那些投靠伪朝的官员怕是要被抄家灭族的吧!
    关于此事,钱源可已经犹豫了十数日。
    在他看来,安禄山获胜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毕竟关中有潼关这一险关,安禄山便是有二十万铁骑围而攻之都不见得能轻易的攻陷。何况如今安禄山夺得了河北道、河南道这么多的城池,势必要分兵驻防,能够调动的兵力不会多于十万。
    只要朝廷派出大将高仙芝严守潼关拒不出战,等撑到来春便可磨掉叛军的锐气。到时皇帝陛下再颁布圣旨,召集天下军将入京勤王。
    那时,安禄山必定会众叛亲离,叛军也会分崩离析。
    可是他身任许州刺史的弟弟钱源若并不这么看!
    钱源若认为安禄山擅长突袭,势必不会将战事拖到春日。二十万铁骑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性』,安禄山怎么会放弃这一巨大的优势?
    若是安禄山狠下心来死攻潼关,最后也会进入关中!一旦潼关告破,西京便有如安禄山的囊中之物了。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钱源若择良木而栖,已经投靠了安禄山。
    虽然心中并不看好弟弟的选择,但钱源可还是保持了沉默。
    不论如何,家族都需要作出尽可能多的选择。
    每当改朝换代之时,对世家大族就是一种考验。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屹立于不败之地,族中都会分配各房投靠不同势力。这样不管最终哪方势力夺得了天下,那一方世家都会有血脉延续!
    就像把食物蔬菜分配到不同菜篮中,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
    虽然这样的选择看起来有些丑陋、卑鄙,但他还是默许了。
    唯有如此,颍川钱氏才可以子孙延绵的传承下去!
    不管最后是安禄山窃国成功还是李唐夺回了江山,投靠对立面的那一房势必逃不离抄家灭族,但这要颍川钱氏还有血脉活在这个世上,就不愁没有复兴的时刻!
    世家大族就像一只寄生蟹,在退『潮』时钻入蟹壳中隐藏保护好自己,等待着另一次涨『潮』。
    等待涨『潮』的痛苦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但他们不会去在乎这些。他们想要做的只是家族的绵延,而这作掩护的蟹壳是姓安还是姓李,他们完全不在乎!
    “老姜,下令开城门吧!”钱源可沉叹了口气,望着城门下不远处的骑兵,幽幽道。
    既然这场叛『乱』是命中注定,自己就不该再犹豫。
    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把握好当下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又一场大雪啊,不知来岁时自己还能否赏到如斯美丽的雪景?
    ps:世家有世家的生存法则,有时想来也是残忍。
 第七章 乱世(七)
    颍州城门下突然蹿出一个骑着枣红『色』骏马的无须男子,厉声叫起了门。
    “快开城门,杂家还等着进城呢!”无须多想,这人便是内侍朱贵了。
    朱贵尖利的嗓音一发出来,便引得城头的一名守卫蹙起了眉。
    城门下这个公鸭嗓的到底是谁,怎的这般嚣张跋扈?这颍州城再怎么说也是个州治,怎的什么人都敢来这里撒野?
    “少废话,快开城门,是不是想吃鞭子了?想吃鞭子一会就去府衙里领,别在这里找不自在。”
    县尉姜正瞪了那守卫一眼,连声斥骂。在这颍州城,所有军备的事情都归他管,便是刺史钱大人,都不会干涉他的决定,因而数落数落个小守卫还是不在话下的。
    姜正到底见过一些世面,他从对方的穿着举止已判定此人定然是长安来的贵人。别管那贵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哪怕只是个国公侯爷府中的管事也不是他们这些人惹得起的。
    “哎,哎,我这便开,这便开!”那守卫怎敢跟姜正抬扛,立时陪着笑脸欠着腰身倒退着来到了铁轱辘前。虽然他心中已经将姜正的祖宗十八代『操』了一遍,眼下却不得不依着姜正的意思打开城门。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又有什么法子?
    “咯吱!咯吱!”铁索搅动发出吱吱响声,不多时的工夫城门便被放下,铁制城门重重摔下扣在雪地上,压出一道道清晰可辨的辙痕沟壑。
    “呸!也不知道注意点,这雪沫子都溅了杂家一连,这个小兔崽子!”朱贵抹了一把面颊上的冻雪,没好气的骂了两句便向李括欠了欠身子:“李将军,您先请!”
    李括单手挽着缰绳,冲朱贵做了个延请的姿势:“朱公公请!”
    “哎,你是主将,哪里有杂家先你入城的道理?这事要让陛下听到了,还不得扒了杂家的皮?”朱贵却是连连摆手,万分不依。
    “如此,某便谢过了!”李括冲朱贵微微颌首致意,轻扬了记鞭子,便乘着清风入了城
    一壶烧酒,一叠拍黄瓜、一盆酱羊肉、一叠花生米,很难想象,这便是颍州刺史钱源可招待李括的酒菜。
    当钱源可命下人把这些东西端上席面的时候,便连一向随和的濮大锤都张圆了嘴巴。
    乖乖,这个钱刺史也太抠门了吧。这份饭菜便是在军营中也算不得好,他却用来接待都督?这怎么看都有些跌价吧?
    “呵呵,呵呵,李将军莫要嫌弃,为了不给叛军征集到粮草,某奉行了朝廷坚壁清野的政策,除了每户必须的过冬存粮,其余的谷物要么被征集,要么悉数销毁,绝不给叛军以可乘之机。”
    钱源可见李括颇为惊讶,以为他心生怨意,忙在一旁解释道:“咱颍州城地处淮北平原,不比山城可以去打野味儿,时令蔬菜又存不下,一旦入了冬能吃的也就是些谷物。”
    钱源可陪着小心观察着李括的神『色』,在确认他并无恶意后才稍稍舒缓了口气。
    “原来如此,钱大人这么做,实乃大唐之幸,颍州百姓之幸。”李括闻言冲钱源可拱了拱手道:“只是不知颍州城的存粮够多久之用?”
    两军交战之时,守城方为了避免攻城方到周边村庄劫掠粮草,都会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现下已经入冬,麦字自是已经磨成面,入了缸。但仍不能排除安禄山叛军攻陷周边郡县后派骑兵劫掠村庄的可能。故而钱源可一方面将愿意入城的村民携其粮食接入城中,一面排除士卒协助村民将多数米粮埋入自家宅邸地下,只留下数日口粮。这样即便安禄山的叛军劫掠至此,所能搜刮的粮食也不会很多。
    “若是省些吃,约莫半年没有问题。不过,若是大军驻扎下来,恐怕最多三月矣。”钱源可稍思忖了片刻轻捋着胡须道。
    “钱刺史不必担心,我军只是暂时在颍州城作休整,不日就会出发。”李括见钱源可以为自己想吃白食,连忙笑着解释以安其心。
    “不急不急,您在颍州一日,安禄山那厮也多少有些顾忌。大军一走,颍州城的百姓又得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钱源可颇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神情中满是落寞。
    “如今安贼攻到了何处?”李括微微蹙眉发问道。从朝廷传来的邸报来看,安禄山只是控制了河南道北部的州县,至于南部的州县大多还在大唐朝廷的控制之中。
    钱源可闻言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张舆图,在案几上缓缓张开:“李将军您看,我们颍州是在淮水和颍水的交界处,是河南道的最南部。往北走便是陈州、毫州、再向北走便是宋州和许州。如今毫州和陈州还在观望之中,至于宋州和许州已经落入安贼之手了。”
    “想不到叛军实力如此强盛,已经许州城!”李括狠狠的一拍案几,咬牙道:“许州一破,关陇和淮南道的联系便被切断,朝廷再想从江淮之地运送米粮入长安便得绕远道而行,其中耗损势必会增加。”
    钱源可颇为赞赏的点了点头:“李将军分析的不错,或许这也是安禄山急于拿下许州的原因。一旦让他彻底打通河南道各州县,我大唐再想安然向关中输送米粮要话费的代价就要大的多了。虽然关中可以自给自足,但不是长久之计啊。”
    李括点了点头道:“陛下着我从都畿道入长安,以钱大人之见,李某该从何处取道?”
    钱源闻言倒吸了口凉气,心道是你领兵恁的来问我这种问题?
    “这,这,呵呵”少思忖了片刻,钱源可总算想出了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线路。
    “李将军你看这里,要去关中必过许州。可是如今许州控制在安贼手中,您要想直接通行怕是不易。不如山南东道绕行,经由襄州,由商州入西京。”
    “哎呦喂,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呐。陛下他可是言明了李将军必须经由都畿道入西京,若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