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孙携美人,入则成双,出则成对。如此的爱情有谁不艳羡,如此的良缘有谁不嫉妒?
    寒江陪烟火,煮酒煨佳人,确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是这些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她杨花花这般为杨家拼走,最后到底得到了什么?她一介女流抛头露面,居中斡旋,究竟值与不值?
    回首一望,她的青衫才子却在何方?
    整个大明宫,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大唐都笼罩在一片和美之中。明德殿里的龙涎香从香炉中漫了出来,一刻一神一份凉,直沁的人心脾清爽。明堂前的霓裳舞绚丽缤纷,一步一景一分色,直旋的人心神荡漾。
    君王广德,公卿齐心,子孙孝顺,万国来朝,好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
    只是,这些都不是她杨花花关心的。
    她只知道大唐遥远的边疆有一个地方,她所牵挂的人正在为了保卫家园与吐蕃人浴血战斗。
    那是刀刀见血的拼杀,那是枪枪用命的博弈。
    值此莺莺燕燕觥筹交错时,陇右战事正是吃紧。
    那个小冤家可还好吗?
    。。。。。。。。。。。。。。。。。。。。。。。。。。。。。。。。。。。。。。。。。。。。。。。。。。
    注1:十王宅:唐玄宗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长安安国寺东。百孙院:唐玄宗为众孙建立的住所。《旧唐书·凉王璿传》:“外诸孙成长,又於十宅外置百孙院。
    注2: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初名俶,后改为豫。贵妃为韩国夫人之女崔氏。不过由于对沈珍珠的思念,他一生未曾立后。故而,崔氏虽为正室却只能为贵妃。
    ps:对于皇家,二十二岁的男人,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所以杨花花才会有此担心。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
 第七十七章 血袍(二)
    ………………………。。
    ( )    ( )    更新时间:2013…01…03
    九曲城外,夜色正浓。
    离城池不远的一座小山包处,簇起的禾柴熊熊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脆响。
    唐军在经过三四rì的跋涉行军,终于在天宝八年五月二十一rì午后抵达了九曲一线。经过斥候的查探,附近的吐蕃军大多龟缩在城墙之中,九曲城外并未发现驻扎的吐蕃兵。
    唐军统帅高秀延与行军司马一番商议后,便下达了全军隐匿埋伏的命令。数百人的斥候队查探了好一番,才在距离城墙五百步的地方找到了这个三百多丈高的小山。一看到这个绝佳的天然掩体,高秀延心中即是大喜,当即下令唐军就地扎营。
    临时的宿营地选择了一处背风的小洼地处,一来此处地势明显低于山坡阳面,易于大量部队隐蔽。二来恰巧有一条唤为伧河的大河从山间洼地流过,一下解决了大军的饮水难题。
    “再加把劲,把这跟杆子支起来!”窦青指了指帐篷的北角,冲一名铜武老兵吩咐道。
    “唉,唉。”那老兵忙点头称是,扛着一根木杆就朝帐篷走去。
    说来也怪,这顶帐篷的皮面儿并不是唐军常见的三角制式粗麻布,而是由数张帷子、皮子缝到一起的混搭行儿货。由于赶制的匆忙,明眼人一定睛便能瞅到连缝处歪歪扭扭的粗线儿头。不过这行军打仗,最看重的实用。又不是给小娘子赶制新袄子,何必针针计较,线线穿心?
    更为怪异的是,这个临时赶制的帐篷个头大的骇人,足足顶上二十余个三角单顶儿的营帐。
    远远望去,这个庞然大物就像用黄牛皮包裹的巨型草屋一般,虽则外表丑陋,却是里里外外透着新奇。
    “将军,等搭好这最后一跟杆子,就完工了!”窦青见李括走至身前,忙拱了拱手汇报了最新情况。
    “嗯。”李括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窦青的臂膀:“窦大哥,这次辛苦你了。此计若成,你当是立了大功。”
    窦青却不敢居功,忙摆了摆手道:“您说的是哪里话,若不是您想出了这么个妙计,大伙儿现在还不是憋在这山疙瘩里干着急?”
    “话不能这般讲,若不是弟兄们用力,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完工。”
    “你们两个就不要争了。”李子固踱着步子走了过来笑道:“七郎想出了妙计当居首功,窦校尉身体力行,使工程如期完成,位于次席。”
    “三哥你真是充了个老好人儿,什么好话都让您说了!”李括已经完全从被三哥逼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与李子固的亲密关系一如当初。
    李子固轻咳一声:“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高帅要找你商议要事,且随我速速来中军一趟。”
    “嗯。”李括收了笑容,点了点头。
    此番,中军帐中,行军统帅高秀延正焦急的踱着步子。
    “嘶”,帐帘打开,灌入一股寒风。
    “你们可是来了,快快过来入座!”
    高秀延显然甚是焦急,声音急促不堪。
    李括与李子固按照军中位阶一一入席坐定,冲高秀延拱了拱手。
    “我们来晚了,请高帅恕罪。”
    “算了。”高秀延摆了摆手,坐到了主位上道:“今天连夜把大伙儿找来,原因你们应该都清楚。我们到达九曲一代已有五rì,这么多人马一路上浩浩汤汤的行过,即便隐蔽工作做的再好,吐蕃人多少也已察觉。”
    “高帅说的不错,我们派出的斥候搜遍了山头儿,却连一个人影儿都没寻见。依属下愚见,方圆数十里该是都没有大股吐蕃军队,他们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龟缩在了九曲城中。”
    一个副官模样的唐军将领拍了拍胸脯,率先响应。
    “嗯。”高秀延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之所以一路急行军,就是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现在看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他本想率众先击溃驻扎在九曲城外围的吐蕃军,再集中优势兵力强行攻城,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已是不可能实现了。吐蕃人虽然人数少于自己,但却有一座坚城可守。只要他们坚闭城门,拒不出战,自己便无可奈何。虽然他手中有三万精兵和白狼族的五千勇士,但他却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勇气强行攻城。
    九曲城虽然不像中原城池那么高耸坚固,却也足足有数十丈之高。他的人数仅仅多出吐蕃人一倍,即便夺下了城池,损失亦会非常惨重。
    况且他们此行的任务并非为了夺城,而是围城以逼得赤岭一线的吐蕃人回援。但在城外干耗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九曲城内的戍军应该在一万到两万之间,城中囤积的粮食保守估算也够吐蕃人吃上足足两个月。
    两个月!高秀延心头苦笑一声。且不要说两月之后,河湟战役会不会已经结束,即便大军能在正面战场与吐蕃人僵持,到时还没耗疲吐蕃人,自己这几万号弟兄说不定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好在李括这小子想出了这么个绝顶妙计!
    朝少年瞥了一眼,高秀延心中百味杂陈。
    作为一军统帅,他现在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为少年想出了妙计而庆幸,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一股很强的威胁感。近来这个少年表现的太过抢眼,太过出色了,甚至风头儿已经隐隐盖过了自己!
    哼,他若是老实点,就给他点甜头,若是不知进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
    “多亏了李都尉想出了如此妙计,这下吐蕃人可有的受了。”心下如是想,他脸上却早已换上了一袭笑容。“我今天急忙召大家来,就是告诉大伙儿,河道已经改好了!”
    环视了众人一眼,高秀延颇为得意的说:“昔rì有王贲借天河灌大梁,今有我高秀延引伧河淹九曲。只希望大伙儿齐心协力拿下这座坚城,到时史书上亦会浓墨重彩的为我们记上一笔!”(注1)
    。。。。。。。。。。。。。。。。。。。。。。。。。。。。。。。。。。。。。。。。。。。。。。。。。。。
    注1: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
 第七十八章 血袍(三)
    ………………………。。
    ( )    ( )    更新时间:2013…01…04
    “括儿哥,这招真的管用吗?”张延基望着巨型帐篷内临时筑起的石坝,眼珠都要掉了出来。
    李括笑了笑道:“夫子不是讲过吗,万物有其利亦有其弊。静水如甘露以滋润万物,湍水似猛兽乃毁催百灵,你可别小看这河水,若是利用得当,足以当千军万马。”
    张延基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道:“是吗,我看这伧河顶天儿也就十几丈宽,九曲城地势也没有那么低,这么些河水灌下去,能不能没到城头还是两说呢。”
    李括狡黠的笑了笑:“如若放到平常自是如此,但苏塔酋长不是说过去岁冬rì,九曲一代连着下了好几个月的大雪吗?”微顿了顿,少年接道:“正所谓雪能及膝,化成江河。现在已是入夏,山坳间的积雪多半已是融化。山间的冬雪一股脑儿的添到这伧河中,水位还不得涨上许多?我们再稍改番河道将沧河水引到山北头,到时一番天河洪流倾泻而下,怕是九曲城的地势再高,也高不过老天爷吧?”
    “嘶。”张小郎君倒吸了一口凉气,灿灿的笑了笑:“括儿哥你心还真够狠的,这石坝一掘,定会鸡犬不留。”
    李括摆了摆手道:“正所谓慈不掌兵,况且我们此行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一关一隘!”
    “那倒也是!”张延基摊了摊手,算是认同了李括的想法。
    皱了皱眉,李括叹道:“不过即便我们掘坝引洪,如若吐蕃人发现及时,也不是没有反抗的机会。”
    “此话怎讲?”周无罪踱步而来,疑惑的问道。
    “周大天才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明白?”张延基白了周无罪一眼,颇是得意的说道:“吐蕃人又不是傻子,看到洪流从山间倾泻而下还不会跑吗?九曲城本就建在一坡原上,城北头就一座小土山。到时他们只要弃城逃到山头,洪流还漫的到?”
    周无罪冷哼一声道:“凡人就是凡人,他们会逃我们就不会设伏拦截吗?怕就怕吐蕃人做缩头乌龟不敢出来应战,只要他们出了城池,我们三万大唐男儿还怕一帮丧家之犬?”
    “你!”张延基被周无罪挤兑的满脸通红,一时无话可说。这个周胖子真是恼人,每次都出言挤兑自己,偏偏他还辩无可辩!
    “所以,高帅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李括笑了笑,适时的插入了话头儿。
    “以六百士卒和一千多预备兵阻截数万吐蕃人?”张延基难以置信的盯着李括,只希望他老人家是在开玩笑。
    周无罪也皱了皱眉道:“高老匹夫是想闹哪般?我们这些人还不够给吐蕃人填牙缝呢。”
    “你们说的倒也不全对。”李括走到近前,压低了声音:“这样,我们。。。”
    张小郎君听毕后一拍大腿道:“嘿,这个老匹夫还真狠得下心来!”
    “我们只要拖过那一rì,怕是就大功告成了。”
    李括望着山脚下的九曲城,低声叹道。只是不知道,石堡城那边能不能撑到那时。
    希望天佑大唐!
    。。。。。。
    是夜,西方天际传来了隆隆雷声,于寂静深夜中,乍一听来甚是可怖。
    “轰隆隆”
    伴着又一声惊雷,漆色夜空中被扯开了一道亮线。
    “隆隆”
    惊雷已启,暴雨紧随!
    唐军等的便是此时,只听果毅都尉李括一声令下,众铜武营老兵齐心协力掘起了石坝下的土层。
    “一,二”
    “一二,三!”
    “再加把劲!”
    “一,二,三!”
    只听轰隆一声闷响,巨石脱离了土层朝山脚滚了下去。失去了石坝的堵截,沧河幻化为一头猛兽,嘶吼着朝山脚下倾泻而去。
    惊雷滚滚,巨浪迭迭!
    “二十六rì了,二十六rì了,希望赤岭一线的袍泽能够撑过今夜。”
    李括攥紧了拳头,毅然的望着远方。
    此时九曲城中已是乱作一团,仅仅过了一个多时辰,山头的洪流便倾泻而下,漫到了城脚。巨浪拍打着城墙,发出声声闷响。
    一向以坚固著称的九曲城在洪暴面前显得那么羸弱,巨浪打着卷儿越过城头,钻过垛口,从一切的缝隙之中挤入城中。
    紧邻城头儿的民房和街市立时遭了秧。这些平rì里热闹非凡的地段瞬时被洪水淹没,一些吐蕃人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洪流挟裹着冲向了远方。夜空之中房屋倾倒的闷响声,惊雷的隆隆声,吐蕃人的苦寒叫骂声瞬时连成一线,直叫人毛骨悚然。
    九曲城乃是仿造唐长安建造,坊坊相连,户户眦临。这样一来固然有助于节省空间,便于官府军队管理,但却也造成了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洪水一至,城中定无幸存之户!
    城中的民舍瞬时变成了‘有巢氏’,一些吐蕃人哭喊着爬上了自家屋舍房顶,却不知道被湍流冲击刷洗的老旧房屋能够撑过几时。他们呆呆的望着脚下的湍流,口中默默念着。
    “青海龙王发怒了,青海龙王发怒了。。。”
    更多的人却是在睡梦中被湍流夹裹出了屋舍,在大雨怒浪中拼命挣扎着。他们随着湍流飘着,哭着,叫着,嚷着,却并未放弃生的希望。
    他们或把着一块老旧的门板,或拽着一根脱了线的麻绳,生生浮在水面,只是一个巨浪打来,好不容易冒出的脑袋转瞬又被没于怒涛之下。
    惨叫连连,呼声阵阵,这一切在寂静的夜听来是那么的可怖。风雨飘摇中的九曲城,无数房屋被洪水冲垮,已然成了汪洋一片。
    城池之中的行宫中,一个年约四十,面容精晰的男子正焦急的踱着步子。他一身衣物奢华无比,上衣扣子乃是七颗璀璨的宝石制成,衣领处亦是翻着金边儿,便连腰间的刀鞘都是纯金打造。
    他便是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他本想前往前线激励军队士气,却被统帅达扎路恭以战场危险为由断然拒绝。
    注意安危,注意安危,躲在九曲城中倒是不用担心流矢飞石了,却偏偏遇到了洪流!
    哼,这个达扎路恭,到时自己一定要重重的处罚他!
    他对这个权臣一直不满,早想将其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