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煌狻

说起这些话,回想起那些死去的同伴,众人不觉有些沉重。大海神秘莫测,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什么都可能发生,海啸、风暴、大鱼,再大的船队也是渺小的。

伍子矩是伍子方的幼弟,张平是张超的四弟,他们都是张涵为了加强对船队的控制,后来动员了一批亲信人员,陆续加入到船队中的。待到他们加入船队的时候,海曲已经能造一千五百石的大船,望远镜、指南针也都配备好了,海图也探索地差不多了,感触多少有些,自然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也正因为他们是后去的,有些话就不好开口。

有生便有死,海上男儿经历的事情多了,性格开朗坚毅,感伤了片刻,黄庭真朗笑一声,用力拍打着赵文华的后背:

“伯奂,看你说的,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趟回来,给兄弟们起个庙吧!”

“行!我出五百万!”

报复,这肯定是报复,赵文华呲牙咧嘴地,躲闪着黄庭真的打击报复,爽快地应了下来。文亮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开口就是五百万钱,这海军还真有钱。

“伯奂,你倒大方!不过,哪儿能让你出大头,这五百万钱得我来出,你出个一百万钱就是!”

黄庭真闻言也吸了一口凉气。船上的待遇本来就高,还可以自己带点货,挣的自然就多。而这些年来,船队从南打到北,涨海(南海)、东海和渤海的土著和海盗,见到张家的大旗谁敢不退避三舍。捎带着,船队也会打击竞争对手,劫掠它地船队——海上缴获的战利品分配,与陆上是一样地,都是半对半。这几番下来,自然一个个富的流油。但赵文华要拿出五百万钱来,也是他的小半身家了。

“行!将军出大头更好!”

赵文华也不和他争,顺势就应了下来。

“我怎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黄庭真琢磨着,似乎上当受骗了。众人轰一下就笑了,都说哪儿能,正对劲,你是将军,就应该出大头的。

……

“这一趟,海军可是要有大动作了……”

用过了午饭,把众将校安顿下来,文亮与赵文华核定补给清单。这一趟动静不小,粮草就有三十三万石,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军需品,数量相当可观。文亮和赵文华清单,一边命人核对,并将核对好的物资装运上船。

“哎,也没什么,就是个运输大队……”

话说的谦虚,赵文华神色里却流露出一丝兴奋。海军成立以来,投入巨大,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一直以来活动在海上,打击打击海盗、海南诸国什么的。说起战绩来,简直不值一提,在军中的地位向来低人一等。黄庭真的楼船将军,他这个偏将军,很多人都是不服气的。因此,这一次哪怕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赵文华依然觉得高兴。

“伯奂何必妄自菲薄,主公大力发展海军,想来海军必有用武之地……”

文亮管理着牟中芝  湾军港,也是海军系统的,自是心有戚戚。

“那是!我海军北有秦皇岛和耽罗岛,南有夷洲和涨海诸岛,内有青岛和牟中,外有琉球群岛,控制着涨海、东海和渤海的广大海域,拥有战舰上百,大小船只逾千,一次性投送骑兵逾万,步兵近两万五,向南可直抵交州日南郡,向北可囊括幽州辽东、辽西……”

赵文华心里憋着口气,研究这些已经很久,一说起来,两眼冒光。

“真的?”

文亮被他说的热血沸腾,从南到北,大汉国的海岸线十分漫长。真有如此能力,那海军的作用可就大了。转念一想,他也不免有几分诧异。按照他的消息,海军应该没有那么些船的。一次投送两万五千兵力,可是需要近百艘七桅大帆船的,还得是武装商船型,而不是战舰型的。不过,文亮就是一个中级军官。谈不上消息灵通,像万石楼船这样的消息,他并不清楚。故而,他没有直说赵文华吹牛。

“自然是真的!比黄金还真!”

赵文华一愣,随即笑着说道。文亮却越看越觉得假,忽然他灵光一现:

“去!净骗我。黄金还有伪金呢!伯奂,你不是商船队都算成海军了吧?”

赵文华闻言“嘿嘿”直乐,不说话了。可不是,不把张家船队的商船都拉来,那哪儿找那么些船来。这趟运输就是以船队地商船为主,海军只是运输一小部分,主要任务是护送。当然,海军也有自己的粮船、马船和水船,但这些船只加一起,也就是三十几艘。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

牟中位于牟平和东牟中间,大致的位置。与后世的烟台差不多。最初的时候,牟中只是因为适合种植蒲桃。从而发展起来的——自然,这里今天也依然是最优秀地蒲桃酒产地。后来,张涧为了安置流民,大力发展捕鱼业。这里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拥有海参、鲍鱼等近百种名贵海产,在中平年间,牟中飞速发展成为青州最重要的渔港之一。文亮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牟中的。初平二年。张涵决定在青岛、牟中、石岛和龙口设立港口。牟中借此东风,发展一日千里。近来。牟中又发现的黄金,更是锦上添花。

文亮因在平定第二次黄巾之乱中立功,又有着管理经验,而被选中,负责建设牟中港。港口建成,文亮被提拔一级,为假司马,担任军港的主官。牟中港被设在芝  湾中,芝罘湾开口向东,南面和西面有大陆掩护,北面有芝  岛掩护,湾口处有诸小岛掩护,水深滩平,是一个天然良港。芝罘湾的南岸水深一些,被定为军港,西岸水浅点儿,被选为民港。港口出建有码头、船厂、仓库和灯塔等设施。

为了能泊下这支庞大的舰队,文亮早已把征用了民港。所有的补给,或者被装在箱里(大多数是标准箱——截面为两尺见方,长为四尺),或者被捆成标准箱大小的包裹,整整齐齐地堆在码头仓库里。码头上专门从事运货地小车,宽四尺,长八尺,二十四个包裹或箱子恰好装成一车。每三个人推拉着一辆小车,有条不紊的将货物从仓库运往船上。舰船两侧地舷窗早已打开,架设在那里的人力吊车,不断将箱包吊起,装运到船上。在运输过程中,不时会有小校将车拉到旁边,进行抽查核实,待核查完毕,再重新装车运走。这么多地物资,港口的人员可不够用,赵文华又从船上调集了大批水手,协助装船。水兵们光着膀子,一用力,纠结的肌肉就鼓成了一疙瘩一块的……

“这一回来了多少船?”

文亮放下帐薄,清单没有多大误差,该运来的,都运到了。

“嗯,178,你没看入港记录吗?”

“我一直和你们在一起,哪儿有时间看记录呀!178吗?对了,运输的大帆船有多少?”

“嗯,商船来了大半,84艘,我们自己有又凑了21艘,一共105艘……”

“这样啊!”文亮算了下,“一回是运不完,还得再运一趟……”

“是啊,运两回也用不了多久,半个月足矣。第一回运到秦皇岛的辽西大营,第二回就要等候命令了,也许还会运到辽西大营,也许……”

赵文华没有继续说下去。

文亮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简略地图,沉吟了下,似乎想到点什么,他眼睛一亮,凑近赵文华,小声问道:

“辽东属国?”

赵文华微微摇头:

“也许……”

文亮盯着他看了半晌,忍不住重重捶了他一拳:

“也许?”

赵文华边招架,边笑道:

“自然是也许!我在计划书里也没看到,但是,辽西走廊夏天多雨,水浅不足以行船,而水深又难过车马,所以,我猜测,可能要对徒河(锦州)动手……

不就是也许了吗?”

“哦?那海军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

“那倒未必,攻打徒河的话,海军负责补给就足够了,以步骑轻装前进,占据徒河轻而易举。

如果要攻打这里,那就一定要动用海军了!”

赵文华挺身而起,神采飞扬地在沓氏城(大连湾北岸,金州以南)上用力一点。

“辽东公孙度?”

“嗯,辽东公孙度!”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章 运筹帷幄

“呵,辽东公孙度嘛?”

张涵呵呵笑了起来,在荒野里刮着北风,从车窗里横冲直撞地扑进来,他的笑声一出口,就被吹的支离破碎。戏志才翻了个白眼,很是不满。

“文臧,我不是笑你,只是,我也没有想好,看情况吧!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就打垮三郡乌桓,那……”

“呵呵~”

这回轮到戏志才在笑了。

“文臧!”

张涵恶狠狠地盯着戏志才,太不像话了,笑什么笑!

“主公,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乌桓加起来,人口也比上谷乌桓差一大截,也就是说,三郡乌桓不过七八万人口,算上奴隶兵力也不会超过四万,主公兴兵八万,加上幽州的七万兵马,何愁乌桓不平?”

戏志才所说的幽州七万兵马,是指常备军,并不包括新军的。去年幽州征兵一万二千余人,加上今年的一万三千人,幽州有兵马接近十万。张涵当初想在幽州只保留五万常军,可惜,鲜卑人对胡乌桓大营的重建,很是不满,多次兴兵侵袭。背后又有十余万上谷乌桓,大营至少要保留两万兵马,方不虑有失。而辽西走廊的临渝,即山海关、秦皇岛一地,刘文标又建立了辽西大营。加之,卢龙塞这燕山一线各处隘口,以及幽州六郡国,张涵只好多留了两万兵马。好在,这样一来,效果显著。幽州六郡国平平安安过了一年,没有兵灾战乱。

“文臧,骄兵必败,战争尚未开始,谁敢说必胜无疑?”

张涵得意地手捻长须,却故作谦虚。

‘骄兵?得了,主公,我还希望你能大胆一点呢!’

戏志才回过头来,侧身问张涵:

“主公,东征三郡乌桓有两条路,不知您是想走卢龙塞,还是想走滨海道?”

卢龙塞是北路,就是后来曹操走的那条,出卢龙塞,翻山越岭,穿过燕山山脉,走白狼堆,到达柳城;滨海道是南路,从蓟县(北京)出发,经潞县、土垠(丰润),延临渝(山海关)取徒河(锦州)。这是取道滨海平原,即辽西走廊,直奔柳城。

“当然是走滨海道!”

这早都商量完的了。滨海道滨临大海,有海军的支持,即使夏天多雨,也无虑粮草。虽然没有了出奇不意的优势,可我军实力倍于敌军,稳打稳扎足以胜敌。张涵自然不会选择卢龙塞。那条道虽然能出奇不意,可后勤堪忧,一旦战败就会落得个全军覆没。张涵出动的兵力,只是起主力部队的三分之一强,并没有后顾之忧,慢慢打就是,自然不会轻率地冒险。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根本就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戏志才很随意的一挥手,继续说道:

“再说了,北地贫瘠,并非兵家必争之地。主公若是没有天大的好处,又怎么会弃南就北,不去进攻兖州——中原之地,却来进攻辽西?”

张涵咳嗽一声,强辩道:

“文臧,那可未必,两面受敌,乃是兵家大忌,正因为我要南下夺取天下,才先扫平北地,以去除后顾之忧!”

“……”

戏志才但笑不语。这话可不能自圆其说,张涵此刻兵精粮足,北方又修缮营垒,踞险而守,七万人足够用了。

张涵心知自己说错了,却也不慌:

“我的忧虑,不在塞外,而燕山以西!”

张涵的意思是说,此去三郡乌桓不是重点,而是针对上谷乌桓去的。

“……”

戏志才还是不说话,摇头依旧。上谷乌桓揪居塞内,汉化最为严重,与大汉国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百多年来,劫掠的次数屈指可数。怎么也不会在张涵如日中天之际,图谋不轨。况且,如今上谷乌桓的生活大有改观,再有个三年五载,将其同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无论如何,上谷乌桓不能成为借口。

张涵也知瞒不过戏志才,迫不得已只得坦白了——归根结底,他也无意隐瞒。不过,这话说出去不好,他才一直不说。于是,关上了车窗,将整齐的脚步隔绝在外,张涵压低了声音,小声对戏志才说:

“文臧,你知道:三韩,就是马韩、辰韩和  辰,共计七十九国,大者万余户,小者六七百家,一共有十七万户,八九十万人;濊有两万户,十万人;高句骊有三万余户,近二十万人;东沃沮人口少些,也有五千户,两三万人;夫余人口最多,有八万户,四十余万人;可惜的是,  娄人太蛮横,只知道劫掠,没搞清楚他有多少人,不过,决不亚于东沃沮就是……”

“……”

戏志才听了半天,这回是真无语了。好么,难怪主公不愿意说,这心可真是够黑的!使了半天劲,戏志才从牙缝里挤出来句:

“主公,这能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高句骊这些北边的国家就不说了,难道濊和三韩,我们还搞不定吗?这可是小一百万人口?”

张涵说起这个来,那是心花怒放,可算逮着这一拨了。

“嗯,这倒也是!”

戏志才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一个个小国家,多的才一两万户,就算全民皆兵,一次面对的敌军,也就是三五万人顶天了,没有道理会搞不定的。

这一百万奴隶能顶多少事呀,徭役的事一下子就解决一小半了。再搂草打兔子捎带向北边发展一下,那真是做梦也会笑!

戏志才想到这里,立刻就动心了:

“主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臧,你尽管放心!”张涵伸手把车厢里的一个抽屉拉开,取出厚厚一摞地图来:“这三份是三韩的地图,这份是濊的地图,这份是东沃沮的地图,这是……”

戏志才接过来一看,前几份地图都是一比五万的军用地图,每个国家还有一份一比五百的军用地图,连一条小路、一颗树都标得清清楚楚。由此可以看出,张涵对这些地方,是觊觎已久了。

张涵很不情愿地发现,自己出生在大汉国的末期,战乱即将降临。不过,随着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张涵惊讶地意识到,大汉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一旦征服之,就能够将其同化,而朝鲜半岛分裂成七十九个国家,倭族三岛更分裂成大大小小上百个国家,皆是不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