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张涵眼下是想拖延时间。卢桧琢磨了一小会儿。

“主公,还是让步一点为好,但也不可让步太多……”

公孙瓒谈不上胸怀大志。性格比较固执,强硬,又容易得寸进尺,多少要让步一点,才好谈下去,但是,却又不能表现地软弱了。

“哦,表公孙范为河间相如何?”

“主公,不可!公孙瓒为人得陇望蜀,不如表公孙范为护乌桓校尉……”

张涵诧异地看了卢桧一眼,卢植可不会这个。

“好!那就这样……会之,你还有什么问题?”

目送卢桧出了门,张涵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小样,挑拨离间有两下子,也不知是跟谁学的……

“文臧,援兵到平原了没有?”

“没有全部到达。已经抵达地,约有四千;还有六千援军在路上,还需要三天时间。

五月是农忙时节,六月初,张(涧)治中才动员流民屯护卫队地;临淄的新军也是在五月底才完成训练,所以,张治中也是在六月初,才派出一万新军前往平原……”

“哦,是这样啊,”张涵抬头望着天边的彩虹,下达了命令,“命令张奂,暂时不得挑衅公孙瓒,至于是否提兵向北,屯兵下博,由其自决;命令张超,待援军全部抵达后,可谴一支偏师北上渤海,命令海军提供支援……”

这样一来,信都屯兵四万,加之万余偏师兵入渤海,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哪儿一支也不是公孙瓒可以轻易击败的。

“济北战事如何?”

“不是很顺利。

济北国共有五城,其中有三城已被我军占领,鲍信目前只踞有卢县和荏平。不过,我军占领的时候,没有遭到抵抗,鲍信主动收缩兵力,放弃了三城……

眼下,张(律)校尉正猛攻平阴城,试图截断卢县和荏平地联系……”

张涵在脑海里回想了下,平阴城临近济水,是卢县下属的一座小城,位于卢县和荏平之间。平阴城防御平平,克之应该不难……

“怎么?”

“前锋张昌轻敌冒进,几入鲍信之伏,折兵三百多”“”

“张昌?”

张涵皱拉下眉头,张昌是族学第二期的毕业生,在张涵地印象里,他不是个轻骄之人。不过,战场之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也不必多说。

“是!张校尉已罢其职衔,黜入先登……”

“哦……”

张涵不再多说。张律既然将张昌一撸到底,那肯定是有确凿的证据,事后自然知道,此刻却不必细究。先登就是敢死队,冲锋陷阵攻城破敌,先登都要冲在最前面,死亡率极高——可以说,这是除了处死以外,最重的惩罚了。

然而,经此一事,想来不会有人再疏忽大意。鲍信军力不如,器械不如、情报不如、训练不如……失败就是早晚的事。如此说来,倒也是塞翁失马了。

“文臧,王文祥有没有消息?”

两天前,张涵得到消息,于夫罗出没于魏县一带,遂谴王文祥领兵五千,前去讨伐。黎阳至延津一带,张英等屯兵三万六千众,立寨上百,袁军想要渡河作战,最佳的策略便是联络于夫罗等里应外合。

袁绍在雒阳,引董卓入京,祸乱天下;然后,袁绍起兵讨董,以图大事;接着,韩馥克扣粮草,讨董之人各怀异志,大军师老无功,进退两难之际,匈奴单于于夫罗和张杨又反了  此二人都是袁绍招揽来地  入寇冀兖二州。袁绍又得以入冀兖……

这也太巧了!袁绍若不是个大扫巴星。便是其中有鬼。这个结论说起来,有点好笑,也没有证据使人相信,张涵从没与人说过。但他在私下里。却颇以为然。

“没有新地消息……”

张涵又与戏志才讨论了一会儿军情,他有点心不在焉。说着说着。

忽然蹦出来一句:

“文臧,你说袁绍来使,是何居心?”

“袁绍遣来邺,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是来使说的是假的,袁绍遣使是为了麻痹我们;这个于理不通。我们再大意,也不会在战争一开始就放松戒备,时间拖的愈久。对袁绍就越不利。

第二个嘛,就是袁绍军地粮草储备,比我们想象的还少,他们坚持不下去了……看来,文节克扣粮草做地,还真是不错……”

说到这里,戏志才忍不住开了个玩笑。

六月初三,袁绍派遣地使者逢纪,抵达了邺县。逢纪宣称,袁绍已经表自己为豫州牧,但是他没有粮草,要求提供五十万石粮草,并请求将袁绍等人的家眷都接走。

坦率地说,张涵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半晌无言,他挥师十万入冀州,便是下了决心,要与袁绍好好战上一场的。想不到,袁绍竟然要不战而走。张涵最初的反应便是,这是假的,逢纪想骗他。于是乎,对于粮草地要求,张涵断然加以拒绝 ——“想要粮草,提兵来取便是!”

其余的要求,张涵却没有直接回绝,只说需要考虑考虑。

与此同时,张涵又传令给张英,要求黎阳大营提高警惕,加强戒备,又把邺县大营的哨兵和巡逻队增加了一倍,什么明哨、暗哨、潜伏哨地,通通翻倍。

张英接到命令,倒没有张涵这么夸张。黎阳大营是战场的最前沿,没有大的战事,但袁军的渡河侦察,小股部队的渗透,天天都会发生好几起。本来,便已戒备森严。张英只稍微强调了下警戒,提醒各处小心袁军渡河偷袭。

不过,张涵几天琢磨下来,却有点相信逢纪的话了。其实,在参谋室的分析中,袁绍的南下,也被作为可能性之一提出来了。当然,参谋室高估了袁绍的粮草储备,张涵也高估了袁绍的实力,两方面互相影响,张涵便对此视而不见了。

戏志才的想法,与张涵又不于。他看待各方面势力更为客观,在他的眼里,张涵未雨绸缪,青州已经初步具备了实力,足以横扫各路诸侯了。然而,张涵的小心谨慎,戏志才并没有异议。

在韩馥、袁绍和公孙瓒三股势力中,戏志才最重视的,便是韩馥。

韩馥拥有雄厚的战争潜力,可以与青州打下去。而袁绍和公孙瓒都不具备这个条件。青州可以支持十万大军在外征战一年,而丝毫不用担心补给匮乏。进一步说,青州此战一败涂地,也不会动摇青州的根基    当然,张涵战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张涵目前最重要的,非是其他,而是要同化掉冀州势力,使之如臂使指,真正与青州联成一体。这个目标,在韩馥积极主动的配合下,正飞速实现着。每天,张涵处理军务之余,都要与许多冀州的重要官吏见面,联络感情畅想未来之类。自然,张涵每天也要与韩馥见面韩馥的全家人都已经送到了临淄,他是死心踏地地投靠张涵,没有回头了。但是,冷落了韩馥,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若挥师南下,青州军也不可能从后追赶。

况且,大河天堑隔在两军中央,袁绍军渡河北上很难,青冀联军想南下又谈何容易。

“文臧,你是说,袁绍真的要南下喽?”

“真的,还是假的,有什么关系?”戏志才洒脱地一笑,“我们以不便应万变,就足够了……”

“可是……”

张涵有点不甘心,好吧,他也是个得陇望蜀之人。假如,能够在这个时候,将袁绍消灭掉,将来也会省不少麻烦。

对于这种妄想,戏志才不准备发表意见。

张涵遐想了片刻,便放弃了:

“文臧,你说袁绍这些人的家眷如何处置?”

“主公,这个,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戏志才犹豫了一下,“按说,我们可以选择将之扣留,或者释放。

不过,主公就算将所有人都放了,恐怕也不会有人说您的好话的!然而,扣留人质的话,则会损害主公的名声。

而且,袁绍恼羞成怒之下,也可能会渡河来攻……”

“渡河来攻?渡河来攻……”

张涵眼睛一亮,嘀咕了两遍,不由感叹道:“这个主意不错,渡河追击很麻烦,但是,袁绍若渡河来攻,那就再好不过了……命令张超,占领渤海后,便将这些人的家眷都送往临淄;命令华  ,将曹操的家人送往临淄;命令韩彰,将刘岱家眷送往临淄;命令张涧,在临淄城外单独开辟一处里坊,讲其一并安置……

对了,还要分别给这几位去书信。给曹操的书信,就说泰山不安定,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特意将之接到临滔去,请他一定要放心。算了,这信我自己写,我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诚挚的关张涵这时才想起来,在他治下,还有不少人质可以挟持。

“呃……”戏志才啼笑皆非,还诚挚呢,拉倒吧,他忽然想起一事。

“对了,袁绍等人,可以说,渤海兵荒马乱不安全。问题是,刘岱的家眷在东莱,可是一直平安无事,要怎么说呢?”

“这个,其实不难,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们也知道,就说渤海大风,危及到了……刘岱是牟平人,还是东牟人?”

张涵漫不经心地随口编了个理由。

“……”戏志才这回是真的无语了。

诛连是常有的事,狠一点儿的人,一般都会形若无事。比如说,项羽曾威胁说,要把汉高祖刘邦的父亲炖成肉汤,刘邦就很自然地说,好,到时候分我一碗。结果,项羽反而不好意思了,刘老爹幸免遇难。

不过,像张涵把恐吓信写的如此温文尔雅的,戏志才却没见过。

“报!渤海太守袁绍使者逢纪求见。”

两人正说着话,当事人就来了。对视一眼,张涵发现,戏志才笑的甚是奸诈。当然,戏志才也有同感。

“逢纪拜见将军!”

逢纪是个身体瘦高的中年人,一进堂中,先躬身施了一礼。张涵正色受礼,然后,还了半礼。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张涵在这方面一直做的不错。他边回礼,边说:

“符图,何必如此客气,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逢纪并没有从命,恭谨地行礼过后,才在客位上坐好。袁绍军中无粮,可拖延不起,逢纪这两天是心急如焚,一坐下来,也顾不得礼貌与否,便开门见山:

“将军,不知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符图,”张涵笑容可掬,一幅礼贤下士、和蔼可亲的模样,“不必着急,此事我已经考虑过了。不过,有几个疑问,还需要符图解释一下……”

“将军有话,尽管开口。”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逢纪笑着说道,他笑的有些苦涩。

“袁渤海好好的渤海太守,为什么突然间想南下了呢?”

逢纪胸膛急剧地起伏了一下,这分明是明知故问,若不是张涵从中插了一杠子,袁煞岂能南下豫州。但是,这话可以想想,他却不能说出来,他笑的比黄莲还苦:

“将军,我家主公久别故乡,如今思乡心切……”

第三卷 第二十章 无奈

“孟德吾兄:临淄一别,又是十月有余,不知汝如今可好,身体安否……”

在给曹操的书信中,张涵语言平实而亲切,用辞准确而生动,寥寥几笔,便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信不是很长,主要是告诉曹操,他上次回鲁国时,曾去探望过曹嵩,曹嵩身体很好,只是对曹操很挂念,请他不要担心,但有空的时候,最好回家看看老人家。张涵言曹嵩必称伯父,字里行间透露着熟悉。可以说,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书信。所说的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连强调曹嵩父子等人迁到临淄的时候,也是用了委婉地笔触。还告诉曹操,不用担心,他一定会象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曹嵩……

曹操看着看着,眼泪就落下来了。

曹操可不是被书信感动了,当然,也不是说他不相信张涵。以曹操对张涵的了解,张涵所说的,十有八九会做到的。但是,曹操也清楚,这封书信百分之百是张涵的另一次陷害。张涵的招揽之意,是可以解释的,然而,那一笔带过,漫不经心的歉意,又该如何解释。什么叫“(伯父)不喜山海,但爱田园,“什么叫“(宅园)本来七月可就,故而延误至今”……

曹操心中大是痛恨,背后的汗却刷一下出来了。张涵这信写的,又轻松,又温馨,又熟悉,又重视,最后还怕害他不死,又似曾与曹操讨论过其父的宅园修在哪里一样,时间也配合的丝丝入扣。

曹操头都不敢抬,对面坐着的。就是袁绍啊!

袁绍的脸色相当难看,张涵拒绝了他地要求,还在信中把他大骂一通,说妻子儿女的生死存亡,就在他一个之间云云曹操的书信是火漆密封的,但袁绍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内容,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曹操也应该主动上缴。

可是,这信能给袁绍看吗?

就算是个大度之人。看了对比悬殊的两封信,他心里也肯定会不舒服地。何况,袁绍绝对不是大度之人。曹操本来就有嫌疑——嫌疑这东东。平日里看似过去了,关键时刻就总会有人提起。此次去邺县,曹操原是最佳人选。然而,曹操没有主动请缨,袁绍也没有提。

怎么办?

曹操的眼泪辟里啪啦落了下来,信中地字迹渐渐模糊了,曹操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大有痛不欲生之势:

“想不要我曹孟德如此不孝,不能在老父身前金孝。还要拖累于他……

张涵!我与你势不两立!”

“孟德不要着急,张涵卑鄙无耻,其罪馨竹难书,我们早晚要报此仇……”

曹操双手一合。作势便要把信撕碎。郭图连忙上前劝阻,嘴里安慰着,手上就要把信接了过去。郭图的安慰话说的咬牙切齿。虽不合格却是真心实意了,但曹操怎么看他都觉得讨厌。曹操挣扎了下,郭图地态度很坚决,曹操也只得把信给了他。

现在,曹操很后悔,非常的后悔。当初,就该把他家人都迁出泰山的。不过,那也不是曹操想就能做到的,当时张涵把张恒托付给了他,早就命人监控了曹家众人。为了家人的安危,曹操也不敢擅动。结果,就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了。

曹操忐忑不安,满腹怨恨,张涵这小子分明是要祸害死他,郭图也不是个好东西,还有袁绍……

郭图扫了两眼,没看到什么特殊的东西。不过,张涵叙旧的口气是很碍眼,可曹操与张涵有旧也不是新闻了。但是,信纸被曹操的眼泪洇湿了,有几处文字乌黑一团,已无法看清了。郭目仔细看了半晌,也没能分辨出写的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