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系主将之失,则主将不计功,但部曲兵卒,仍要叙功。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事出有因,例如:主帅安排做弃子、或者疑兵、或者诱兵的,则不论主将,还是军卒,都要计力战功一次。全军赏银4千两。主将可得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每两次次,可换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胜,偏军亦胜,偏军计胜战功一次,偏军主将可得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赏银1万两。五次,可换得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大胜,收降部众过5万;溃部过10万;占城过5座;占敌都城;俘获敌酋者,不论生死;全军记定军功一次,赏银5万,敌赀可留折银5万之数。共计10万两。主帅赏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其实,就是将‘首级功’的概念彻底淡化下来,用以完善军功系统。
“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皇帝笑呵呵的问大家,今天简直太顺了,什么事儿都这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底下人一边有规律的挥着手,一边齐声喊着:
“同意,同意!大明永远争第一。”
汗,怎么成粉丝飙号了?呵呵!!!
现在,整个七大都督,就剩下袁崇焕了。一干君臣闹腾够了之后,大家都有些倦怠了,于是,一个个的都眯着眼睛看着老袁,这意思很明显。
“袁督师,袁大都督!虽说明天不用上朝了,但我们可从子时都没合眼了,您要是没话,咱可就散了吧!”
袁崇焕冷静的拱拱手,
“臣斗胆,有本单独奏与皇上!”
他此言一落地,正殿之中立刻响起一阵阵幸福的哼哼声。群臣都很感激的冲老袁点头,袁蛮子还算识时务,不错!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起码旁边那个毛文龙,心里面就打上了鼓。
“不错个屁啊!不错!袁蛮子密奏,绝无好事儿,娘的,不成,一定想办法扫听扫听。”
老袁从根儿上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什么是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通神的诸葛亮;
乘利穷战、席卷天下,奇兵百万的淮阴侯。
这才是真正的帅才。
老袁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将才,什么是将?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破釜沉舟,未尝败北,称霸天下的项羽,
驾长车、踏贺兰、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撼山易,撼之难的岳武穆。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大明的七大都督中,帅才是杨嗣昌、熊文灿。将才是卢象升、李邦华,沐天波是世藩,再有才华,也不能带兵的。洪承畴是全才,现在是兵部尚书,所以更像是孙承宗的角色,参谋总长。
剩下来的袁崇焕,最多是个大才。
要武,蓟辽一带,更多是在靠祖大寿、吴襄、何可纲等人打拼,还需要毛文龙那里随时策应。
靠文,说实话,除了‘辽人守辽’,‘关宁防线’。他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九方战阵了。
九方战阵的名字都很好听,也是袁崇焕将前人经验与自己理解统合之后的智慧结晶:一字长蛇、鸳鸯转圜、三才罡锋、四象方圆、五行弧月、六合轮射、七星祈骧、八卦连环、九转?风。
其中,鸳鸯转圜是照搬戚继的军事概念,并且巧妙结合了沐英的三排阵法,按冷热兵器分为两个队列,两个军种互相配合,交替攻击,战场效果非常良好。
三才罡锋和六合轮射,这两个阵型,在济雪堡初建时,获得了很高的名气,也确实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名。
另外七个阵型,据洪承畴考绩,在以城防为主的辽东战场,似乎不是太合用。
所以,众多的朝臣都以为,老袁的奏表,是解释这几个阵型,并建议推广全军呢!以至于,午朝一散,皇上领着老袁去文华殿侧殿之后,整个皇极门外,再次吵成了蛤蟆坑。
“不就起了几个花样的阵名嘛!有什么啊!”这是谁也看不惯,对谁都不满的刘宗周。
“就是,毛大人,您在东江,您应该知道那些个阵型吧?”这是生怕事儿小的周延儒。
“呵呵,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毛文龙行兵布阵,向来是因时因势因人而定。”这是正在吹牛的毛文龙。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乃是对大将之人,中情怯弱之徒,也敢言阵?”这是老袁的假朋友,老毛的真对头,郑芝龙。
“哼哼,即便阵型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铁骑精锐,横槊冲锋,方才是正理。”这是满桂。
满桂这里要解释一下,请大家注意,满桂的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汉人。他是蒙汗混血儿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了吧?但满桂将军的生母是谁,大家知道吗?
其母姓祖。呵呵,眼熟吧?对!满桂的母亲是祖大寿的祖氏家族的旁支,因为即是远亲,又是嫁给了蒙古人,所以她的孩子,在祖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这其实是满桂与辽东军系不和的真正原因。
但无论如何,皇极门散朝时的议论,是影响不到文华殿这边的,直线距离太远。散朝之后,皇上和袁崇焕就直接来到文华殿侧殿中详谈去了。
文华殿外的值房中,也陆续来了一些人,这些人有当值的内阁成员贺逢圣,还有六科、六部、通政司和中书舍的人,今天朝会议论的问题很多,大家都要详细做好文字备案工作。
今天这些人的注意力,多少都有些走神,因为大家都很好奇,袁蛮子究竟要对皇上说些什么?
……
贺逢圣埋头疾笔,连续写了四十六道明令堪合,并一一封存进各自的大信封里,摆放在书案边角,明天一早,这些明刊部令,经由内阁和皇上的红蓝批示后,便会被发放到各个衙门口,变成正式实施的政府令了。
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很多,但多数军国机要,因此,很多是封卷发放。至于今年的过节费,已经高达87万两白银了,因为早有计划,所以贺逢圣的工作,就是发明刊让底下的人把发放明细报上来。
贺逢圣属于工作狂类型,他除了把玩玉雕件之外,就只剩下工作这个爱好了。
因为现在领兵的文臣不少,他万里赴戎机的理想正式破灭之后,便寄情于如山的案牍之中。整个内阁之中,就属他最累,也就属他最幸福。忙碌的幸福。
“贺相,这里有一份礼部宗人府转来的折子,请您过目。”
贺逢圣正苦恼于工作这么快就干完的时候,礼部侍郎黄士俊又给他拿来一份文件。
要说起来,老黄的年龄和资历,都比贺逢圣高,只是因为做人太过内向,这些年一直也没入皇上的法眼。但黄先生在官场上的威望还是有的。他作为礼部的老官员,工作上也很负责仔细,从来没出过纰漏。
贺逢圣不敢怠慢,连忙起身绕过书案,双手接过来,并口中道谢:
“有劳黄大人喽!在下一定尽快报请温相蓝批。”
“好,那贺相,下官今日值务已成,想先行告退了。”
贺逢圣歪头看了看外面的天光,现在他们这边的值房,已经全换成青白玻璃窗了,透过明净的窗户,时辰已近未时三刻,因为是腊月,傍晚时分的光线,也已经昏暗暗的了。
于是贺逢圣拱手作揖,
“黄大人慢走,今夜梁阁老轮值,在下要待交接后,再回返呢!”
“如此,下官告退,留步,留步!”
“黄大人慢走,慢走!”
两位正统文人,按照礼仪的程序,做了告别。贺逢圣直到老黄出了值房小院,才折返身回来,
“嘶!”
看完奏折,贺逢圣倒吸了一口凉气,贺逢圣连忙走出值房,才走出值房,一边耳房中,正挨着火炉取暖的几个小太监,便已经发觉。
几个小太监连忙进行了迅速有效的分工,一个小太监连忙从墙上取下贺逢圣的雪貂青绒大披风,小碎步的跑了出来。另一个小太监,则连忙转身去叫醒正在打盹的贺府管家。
“贺相啊,您是不是要回府了啊?”
因为阁臣之间,贺逢圣与梁廷栋的关系最好,有时候不需交接,二人就可以各自回家。所以小太监才出门,便两手撑开披风,准备迎上来帮贺逢圣穿上,嘴里还乖巧的说着话。
“相爷想吃小的们烤的白薯吗?如今火候刚刚好咧。”
贺逢圣连忙摆手,
“有劳公公,敢问皇上可还在御国事?”
为了保密,很多事情都有专有名词的。御国事的意思是指皇上在文华殿办公。御章事的意思,则是指已经回乾清宫了。
“可不是嘛!袁大人从午朝散罢,就一直拖着皇上呢。”
小太监立刻将披风收起搭在了胳膊上,他心中‘了然’,皇上不退,身为当值阁臣的贺逢圣怎敢先走。小太监于是在贺逢圣身后五步远的地方便停了下来。
“嗯!”
贺逢圣沉吟了一会儿,他在盘算,是现在就去找皇上,还是明天再说?
“老爷,”
贺府的管家兴高采烈的喊着贺逢圣。四个轿夫只能在门外的门房等待歇脚,而作为贴身仆从,他是有资格躲在文华殿的南耳房直着腰板睡觉滴。今天很苦,下雪、天寒,又溜溜地饿着肚子侯了一天,所以当他以为老爷想回府的时候,心中很兴奋。加上管家被小太监叫醒后,迷迷怔怔的跑了出来,所以反映还挺慢,也就没仔细看贺逢圣的样子。自顾自的说下去。
“您再等会儿,我先去叫他们把轿子备好。”
管家说完就要转身,却被随他一起出来的小太监一把拽住。管家抬头,只见这个小太监冲他使了使眼色,便转身回屋了。
管家连忙转头,看刚才最先出来的小太监,那个小太监很不理解的看了看他,然后轻手轻脚的过来,将披风往他的手上一放,也不说话,转身便又回到贺逢圣身后五步远的位置垂手站好。
管家晃晃脑袋,才梦想醒悟,原来是公公们搞错了,但公公们哪能承认呢?所以前后两位公公,都不说话。管家想通了前因后果,连忙一转身,跑回了温暖的小屋。
“贺相,要不要小的替您递腰牌啊?”
小太监究竟在宫里的时日久了,他知道,跟前这位相爷,正犹豫是不是现在去求见皇上呢!
果然,贺逢圣闻听之后,精神一振,连忙转身抱了抱拳。
“如此,有劳公公了,只是不知这时间嘛!”
“嘻嘻,亏贺相入阁这么长时间了,在朝为官也都八年多了,咱们的万岁爷什么样的脾气,难道也不知吗?”
小太监嫣然笑了笑,行下台阶,沿着碎石铺就的甬道匆匆向着文华殿正殿而去。
……
第十九章:藩王之议
第十九章:藩王之议,
从午朝结束,到贺逢圣求见,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袁崇焕针对很多事情,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汇报,主听的皇帝小朱,居然没有打一个哈欠。可见,老袁的口才,还算不错。
老袁最先说的事情,是皇太极称帝了。但小朱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现的很不正常,因为小朱兴致勃勃地问了一句话。
“依先生所见,皇太极原本是应当早一点称帝呢?还是会再晚一点称帝呢?”
听到这话,老袁心中哭笑不得。在他原本的预判中,如果皇帝愤怒,他便宽言以慰,好让年轻的皇帝,振奋起精神;如果皇帝羞愧,他更要举越王勾践的例子,好给皇帝打气。如果皇帝诧异,那就更好办了,您不是正缺开战的借口吗?这下子,不就来了嘛!
偏偏小朱的反应,大出乎所料。看小皇帝的这个意思,似乎皇太极称帝与否,早在其所料。因而,这位小爷,更关心皇太极称帝的时间,是拖后了还是提前了。老袁踌躇之下,只好归纳归纳自己之前的腹稿。
“回禀陛下,无论是伪号‘清’,还是僭称‘帝’,即在其父汗之时,便已不是秘辛了,是以臣观之,当为恰在其时,晚一月,早一月,都无所谓滴。”
“哦,这样啊!”
小朱明显流露出失望的神态来,袁崇焕很奇怪的抬头看了看他,年轻君主的表现,总是这么出人意表。
“呃,皇上,早朝时,熊大人所提师出有名的方略,诚为妙谛。呃,现后金伪称帝号,正给了大明一个口实。只待先礼后兵之后,便可以约兵而战了!”
“噢?袁督师还想再谈一次和议是吗?”
“回陛下,若能因和议而止刀兵,则辽东数百万民众,无分满汉,不论新细,皆可安居而比邻,善莫大焉之举啊!”
“朕为天子,岂能与他等桌而距?此事,督师看着办吧。”
眼见皇上尽管有点不高兴,但好像还挺给自己面子,袁崇焕连忙施礼谢恩,并顺畅的转换了议题。
“皇上,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今寇贼内外,不过四肢之疾,虽妄窥神器,仍非心腹之患。若要通达四脏,唯有变法一途,而法之成败者,在以膏梁之田,养四方百姓万民。因之圈地之害,已显存亡之危,是以,臣恳请吾皇,能凌厉锋芒,行怒目之威。取杀伐之手段,换吏政之清明。一扫沉疴冗弊,重振大明锐气。祈请吾皇,能通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之深意。”
唉,从老袁的表现来看,人,确实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复杂,意味着矛盾和变化。这就如同男人们坐在一起讨论女性时,道德底线会定的非常低,甚至怎么丑恶怎么来,怎么龌龊怎么想。但是,一旦这个女性是他的亲人时,比如姊妹、妻女,这种道德的水准又会变得异常苛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袁崇焕就是一个矛盾体,当年京师大警的时候,满朝文武都要杀他,清流民众也都希望斩他。就连他的恩师和老上级孙承宗,在对待是杀他还是用他的问题上,都不敢明确表态的情况下,是皇上,力排众议,以‘非万不得已,不愿以血祭旗’为理由,放过了他的性命。
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袁崇焕的政敌瞬间扩大到了整个官场,因为中国官场秉承着一个重要的传统:整人,一定要往死里整。
如果整不死你,为了自保,大家就会联合起来成为你的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的温和、皇上优柔寡断便成为他袁崇焕最大的保护伞。而老袁现在,或者说午朝后跟皇上单独汇报的主题,却是叫皇上学会杀人!
“臣恳请吾皇,能凌厉锋芒,行怒目之威。取杀伐之手段,以换吏政之清明。一扫沉疴冗弊,重振大明锐气。祈请吾皇,能通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之深意。”
这段话,就是他的主要论点。
老袁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大明现在的情况,只有一个手段可以解决,那就是先破后立。但是不知道他想过没有?如果皇上‘不愿杀人’这顶保护伞一去,他袁崇焕的性命会怎样?
并且,老袁要求皇上变法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但变法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不是?他变法的第一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