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半年多来,哭殿求告的各色人等,络绎不绝。内阁、言官、官僚、勋贵,都刻意忽视了这种很有‘大不敬之罪’的行为。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呵呵!
同时,这也是皇太嫂张皇后也快要疯的原因,她的娘家人,已经带头哭庙长达两个月了。按理说,儿媳妇确实有资格哭庙,但亲家翁也去哭庙,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可居然就没有任何人指出这点是不合时宜的,就是小朱都没指出来,因为他不懂这些规矩的。皇太嫂张皇后是个很不错的女性,她知道皇帝的改革,确实合理,可首先她是先帝的遗孀,不能随便发表意见,其次哭庙的可是她亲爹,怎么劝啊?所以皇太嫂也真是难办。
在这起风波中,除了皇帝之外,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均田可以,但绝不能这么‘苟峻’。
是的,‘苟峻’这个词终于出现了。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钱谦益。小朱看到钱谦益的文章后,将文章往书案上一拍,怒声骂道:
“钱谦益这个老东西,朕这么对他,还让他的鸿儒社建于国子监侧,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不体谅国家的难处!真真可恶!”
鸿儒社属于老干部活动中心,是小朱为了推行‘内阁七年任期制’而搞的补救措施,内阁大佬如果不是因为犯事儿被劝退的,都当然的成为鸿儒社成员,定期举办公开讲座,军事天文地理的,爱讲什么讲什么,在京的各级官员,包括皇家成员在内,必须保证每年至少旁听四次‘鸿儒宣讲’。
这样的荣誉是相当牛×;的,同时,皇帝还特意颁布旨意,将鸿儒社建在国子监的西侧,这样的构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国子监东侧是孔庙!左庙右社,一监居中。无形当中,鸿儒社成为仅次于孔庙的人文象征了。
第一批‘鸿儒社’鸿儒只有四个人:孙承宗、杨鹤、钱谦益、成基命。因为第一届内阁中,温体仁和周延儒还在位,刘鸿训是犯官。这其实也是前面‘每年至少旁听四次鸿儒宣讲’规矩的由来,平均一个人一次。
在改革遇到强烈反击的情况下,孙承宗选择的是沉默,杨鹤选择的是支持,成基命选择的是反击。钱谦益呢?他选择的是自命清高的劝谏!并且用上了‘苛峻’这个词。
“皇上,钱先生也是为了国家好,您可千万别气坏了身子!”曹化淳轻声劝着。但胖曹也清楚,这种劝根本没用。
“温体仁现在干什么呢?”
“回皇上,温先生正在起草《玉牒新制》的修案,准备明早奉上!”
“修改?”小朱腾的站起来,晃晃悠悠的做困兽逡巡状,“朕现在要的是银子,不是要他修改什么劳什子的《玉牒新制》!去,把内阁都找来,一起筹措一下修建‘承天府’的银子!”
对了,还有一个承天府,也是一个大窟窿。大明原有顺天、应天南北二府,中间还有一个中都府,这三个府是纵向的国家机构,规格非常高,沉淀百年的基础建设,单看名字就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如果按这样的设施来搭建承天府,银子肯定是一天文数字。
在开建‘大府衙’的问题上,内阁和官场是支持的,‘承天府’以镇西北,‘奉天府’以镇东北,‘庆天府’以镇西南。这样的政治架构确实是必须的。但眼下‘庆天府’那边有周定方(皇后侄子)、马祥麟(秦良玉之子)、沐天波(云南沐王)这几位在那边镇守,早两天晚两天不碍事。‘奉天府’连个影子还没有呢,怎样也要打下沈阳再说。只有‘承天府’,青海那边已经可以修建了,修建的银子是19000万两白银。吼吼!
而且这些银子,需要在短短的5~10年之内,就必须全部到位。不仅是修建城池这么简单,还有马场,道路、驿站、兵营、当地居民的安置,以及给藏教上师的功德钱,包括帮助修建寺庙的钱。1亿9千万两白银,按十年算每年才1900万,真的不算多。但问题是,哪有那么多钱?
不过有时候,国家政治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这是一件艰难而又困难的事情,但你又不得不去做!为什么?因为美丽的犹如童话世界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人的香格里拉。无论如何,都要让这份美丽,成为点缀中华的璀璨明珠。
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矛盾’,先是国家死活都不能挪用已经预算列支的款项,现在又出现再困难也要上,这不自相矛盾了嘛!而且这个矛盾,有时候就称之为赤字。管理国家,真的很难的,因为需要随时弥补赤字。
“皇上,臣有一策,可保十年大计,只有一点,希望吾皇能先恩准微臣的《玉牒新制修案》。否则……”
如果加两声‘哼’‘哼’,温体仁这就是在公开的威胁皇上啊!但不论是小朱,还是内阁,都假装没反应过来,为什么?
因为小朱了解温体仁,他的修改法案,绝不会偏离自己的初衷太远。
因为阁臣们了解老温,他的灵动心思,绝对会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温先生,君臣议事,岂有不说先准之理?这样吧,请温先生先说说十年大计,然后朕再听听你的修案如何?”
“呃!”温体仁确实想同意,但温体仁看了看周边的人,还是决定不同意。
“回禀皇上,只有修案成行并被天下人所认,臣这十年大计,方可献出!”
小朱气的一个倒仰,险些就栽倒在御座上。旁边的贤嫔娘娘绯儿,连忙一伸手,把他给扶住。一旁的阁臣,也都急了,大家心说了‘你温体仁可太不像话了啊!卖关子也没你这么卖的,快他妈说啊!’第一个忍不住的,就是周延儒。
“温相,和氏何辜,怀璧其罪!你便说与圣上及吾等同僚就是,何必纠缠先后呢?”
“好叫贺相知晓,修案事关国本,无论怎样,圣上均应批复成行,因此,臣只好犯颜要君,还请吾皇恕罪!”
说完老温就跪下去了。小朱是彻底没办法了,他知道温体仁的意思,无论修案修成什么样,他这个皇帝都必须同意,否则,一切都是虚的。想到此,小朱忽然笑了笑,
“温先生,虽然朕没有听你的修案具体,但朕今日便应了你。”
闻听此言,温体仁大喜抬头,却第一眼就看到小朱脸上的坏笑,吓的又把头低了下去,果然,小朱又接着说道:
“此《玉牒新制》修订案,因为关乎宗人勋戚,那么,是否可作为祖制呢?”
得!大家听到这话,全傻了。‘祖制,祖制,祖制近法而非法’这句话,据传说就是眼前这位皇帝亲口说的。现在好了,因为矛盾剧烈,皇帝肯定会做让步,可将来一旦事态平复,皇帝再改回来的心思,必不可免!这要是传出去,还了得?几位阁臣先偷眼看看皇上,随后便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温体仁了。
要不说还得是温体仁最了解这个皇帝的秉性,估计在家里已经做过推演了。只听温体仁立刻回答道:
“皇上,风行整朝,方可为子孙祖制!”
“先生,十年之期,既为祖制。”
“二十年为期,祖制成矣!”
“朕御极已满十年!”
“臣叩谢吾皇!”
呵呵,小朱和温体仁之间的哑谜,不太好猜吧?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皇上你不是改祖制改上瘾了吗?那好,我来做个限定,必须执行完崇祯朝,等你死后,才能算祖制。
小朱当然不干,提出十年之期。
温体仁自然不敢在皇帝活多长时间的问题上讨论太久,于是退一步,20年。
小朱立刻抓住话头,说他已经当皇上满十年了。意思就是,20年之期可答应你了,但要从崇祯元年算起。可别再逼迫朕了。
温体仁也知道,这事儿能保十年安定,已经算最好的结果了。再这么折腾下去,就属于强按牛头去喝水了,皇帝的牛头被按下,自己的人头就没了。于是答应下来。
温体仁的修订稿是这样的:
第一:1+1+1的爵位继承制度不变,但要给这次改革的受害者,多多补偿。比如吧,原本是郡王的,一下子降成贵子了,那么好,补偿金额按跨越的各级年俸逐笔累加,一次性付给新贵子(原郡王)十五万两白银。像朱廷鄣这样已经更改爵位的,要进行补发。因为这次贵族制度改革,也涉及到很多开国元勋的后人,再有就是历朝册封的贵族后人,所以温体仁这一条法案,等于对所有爵位降级的贵族们,进行了经济补偿。
“大明现在哪有这许多钱?”小朱一听说又要掏钱,立刻暴走。
“臣的那十年大计,尚未奏与圣听!”温体仁很冷静的回答。
“好好好,但请温先生接着说吧。”
小朱心说,不,是所有人心中都是同样的念头,温体仁的‘十年大计’如果不靠谱的话,他能活着走回家跟家人告别,就算他运气。
第二:亩产一定要增加,亲王5000亩,郡王3000亩,镇国2500亩,贵子参照董其昌案例,享2000亩与官员普民同级,这个亩产,属于血亲三代之内的族产。但贵子与官员同列,需要自行出钱购置。因为贵子即便不考虑补偿款,也还拥有六项宗业,所以从理论上,购置田地的钱财是可以积累出来的。名下拥有田产超过2000亩的,超过部分,统一加收一成赋税即可!就是原有税赋的110%,又可以看成是三成三(33%)。
“?!不错!”这是一众大臣的心思。这样一来,官僚地主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之前的超额累进税率,实在太麻烦了。
“好吧,朕准了。”小朱也立刻响应,他最近快被那些哭殿和哭庙的人烦死了。现在他们文华殿侧殿内,还能听到隐约的哭声。疯了算!
第三:六项宗业,不用改变,但前提是要让宗人自主选择。因为个人的爱好不同,不能大拨轰嘛!如果有六项宗业都不选择的,那么好,可以让他们自谋生路。
“唔,温先生的这个法子,倒是很近人情之虑!”
小朱很欣慰的看了看温体仁,但他的脑筋不是很好使,没搞清楚温体仁的真实含义。
这条表面上是替皇家考虑,实际上却是替全天下的商人考虑,因为宗人自主就业的话,就等于大商家之中,会有宗人的身影出现。宗人虽说属于落架的凤凰,但背后的人脉是宽广的,商人有了宗人的辅助,收益一定会增加的。
第四:公主尚人后,出紫禁城居住的改革动议,应该通过。但前提是国家出钱,给人家置办土地修房子。并且取消‘公主府在公主死后国家收回’的旧制,允许继承下去。
“呵呵,温先生,您倒是谁都不得罪嘛!”
听到皇帝明晰了其中的关键,温体仁老脸一红,赶紧叩头谢罪。
“启奏吾皇,自古婚丧嫁娶,红白双喜,如若锦上添花,不单皇家风光,便是黎民百姓,也可沾惹些乐趣的!”
呵呵,公主嫁人,嫁的是谁啊?多数是官宦子弟啊。如果通过娶妻而发一笔小财,还跟皇家攀上了亲戚,这好事儿谁不愿意干?皇家姑爷,多数都是官僚子弟,温体仁的这条,等于把官僚的利益给保证了。同理,嫁女儿入宫的外戚,自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确实是八面玲珑的好方法。
“准了,准了,朕准了,温先生,您那个十年大计,快快讲来吧!”这几条修改稿,从目前的阁臣表情上看,平息风波绝对没有问题。因此,皇帝陛下,也就同意了。就等着温体仁的‘十年大计’了。
温体仁再次叩首,朗声说道:
“启奏万岁,国家于今四面开战,财源枯竭,因此臣想祈请吾皇,能恩准臣发‘户部十年举债背书’以求贷天下,汇聚天下之财!”
“十年的借债背书?。。。难不成是国债!!!”
呵呵,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窗户纸一层,不捅不破,不破不立。明代官方向私人借贷的事情很多,最近的例子,就是曹德辛开兵工厂,连续六年让皇商免费提供原材料。从本质上讲,就属于国家向皇商借款,归还的方式,是随后几年的独家代理。比如舒烨稷吧,他负责第二年的免费供应,随后的第三年,大明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兵器,就都归舒烨稷代理销售,获取的利润分来分去的,也还是非常可观。但这属于强制性摊派!
而温体仁提出的国债背书,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债。以户部背书的方式,向天下借贷,归还期限是十年。因为这次举债的目的,是为了能尽快建设好‘承天府’,等于提前支取了将来10年的国家税收,那么归还期限,自然应该是10年。如果举债的目的是20年期的辽东移民工程,那举债背书就是20年。这样的专款专还方式,刚好是初级国债的来龙去脉。至于单纯性的国库券,这个时代暂时还不可能出现。
再有要介绍的,就是所谓的‘背书’,马世奇上报‘蟾衣影纸’的时候,就规定了纸币的样式,那既然是纸张,自然就拥有了可以书写的功能。现在的纸币,都是有钱人存银子进钱庄,然后换取一张注明面额的银票。那么在支取兑换时,当然要有证据证明,您是自愿兑换的。这就出现了‘背书’方式。又因为现在能使得起银票的人,全是有名有姓的大东家,所以钱庄之中,有专门的印鉴留存,需要在兑换银两的时候,进行核对。所以‘背书’作为大家认可的契约组成部分而衍生出来。
现在温体仁的国债背书,也与此类似,只不过是国家户部作为背书人进行背书,同时为了表明国家举债的信誉,最前面加俩字‘御命’,就是说户部举债,已经提前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刊印国债的纸张,同样是蟾衣影纸,再加上互相背书的环节,‘纸币债券’确实具有了高度防伪性。
小朱很高兴,在自己和国家信用等级的问题上,小朱是有自信的。虽说君臣在一起常常出岔子,但国家说话算话的特点,国人还是非常清楚的。利用国家信用,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这法子确实可行。
随后温体仁又进一步解释了国债的用度和偿还方式。温体仁对于利息的设定,是青海落日牧场的马匹。也就是说,将来十年,国家只归还本金,不负担利息。但所有认购债书的人,都可以根据份额每年领取免费提供的马匹。
马是分很多种的,战马对于百姓来说,用处不大。但代步的马匹,拉辕的马匹,甚至肉马,就极具诱惑力了。据说生取的马肝,是人间极品的美味,汗!
“妙啊!温先生,昔年盛唐强汉之时,便以民间蓄马而代替官府养马,既维护了民风彪悍,又保证了军马供应。如今这个法子,我大明十年之后,便可以不再依赖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