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如何出手打击呢?
很简单,挤兑。
以善友教现在的势力触角,只要在一家钱庄分号造成挤兑风潮,再适当的散布点谣言,引发连锁恐慌,根本不成问题。
至于何时、何地、何人来引爆的问题,现在还远远谈不上,而这最后一击,所耗费的精力又非常之小,只要保证一家小钱庄到时候提不出现银,就一切搞定。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前期皇商的“兑换”、“联票”工作,规模争取做到最大就是了。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手腕,之前张彝宪、费文德的走私渠道,表面上看,似乎是挖国家墙角,还给了旧党皇商一个开脱罪名的机会,但现在反向运作后,又成为一条不归之路,走上来的人越多,到时候死的就越彻底。
这个计划,就叫做苍耳计划。总策划是杨嗣昌、总设计是熊文灿、总监制是吴三桂。具体实施人:彝宪钱庄大掌柜张彝宪(明);参谋总部情报局正使玄青子(暗)。
不过话说回来,何必这么费劲呢?大通君子营在孙传庭到位之下,连战连捷,已经彻底将河南、山东的局势给稳定下来,军神孙传庭的新军事理论,日趋成熟;定王慈炯的社会影响力,声名日隆;炮兵之父申甫的火炮,越打越准;帐前:曹平安、柳国镇、冀乐华、阎应元个个都是当世猛将;定陶军工作坊已经养民无数。
并且郑家归建已经走上日程;一旦郑家公开宣布反正,则南洋立场会更加稳固;西路军在马祥麟、陈奇瑜、沐天波的带领下,早就已经兵近广西了;而广西当地,不仅是郑鸿逵治下,而且还有个袁崇焕,老袁现在可是铅矿总襄理,所谓铅矿,其实就是军工原料。无论如何,有了郑鸿逵、袁崇焕的接应,广西根本不在话下。
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两省,本就是郑家后院;再把广西拿下来,则东南、西南合围成功;河南、山东大军南下。打赢一场平叛战斗,难度系数
但就在万事俱备,只差最后一击的时候,国家忽然下达了停兵命令。理由有两个:西南助兵拉达克王庭的战斗,遭受挫折,国家需要抽调内地兵马去援助,而抽调兵马,就需要一系列的连环布置,因此在目前状况下,三路大军要原地固守,非令不可出战。
第二个就是要等到与郑家签约后,再依情形而定。
两个理由,前一个冒进、后一个保守。表面上看起来国家有点疯了,为了西南那么一嘎哒破地方,居然连国内平叛都敢耽误,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而且紧急叫停大通君子营,从习惯上看,也有顾忌慈炯的考虑,万一慈炯的战功真得盖世,就算他不想当皇帝,他们全家都不想当,可谁能保证将来太子即位后,出手不留情?皇上还春秋鼎盛呢,就想着后事,这也有点小疯狂的感觉。
但疯狂的背后,却有着伟大的目标:那就是国家不希望战火燃烧在百姓身上。
这场内乱,根本原因在于上层精英集团的意见不统一。那么由精英挑起的内乱,当然要在精英身上终结。控制战斗规模,尽可能的避免平民损失,这也是国家政策的根本前提。
因此到目前为止,平叛战斗,已经开始由军事,转为金融战了。
第十二卷:第二十八章:心中大义
我也可以选择沉默;但如果我要说,一定不说那些连我自己也不相信的东东,不管是正说、反说还是歪着说。山窝中那片翠绿色的竹林。远处有岚风吹来,叶子发出细碎声响,还有不知名的虫子,正在振翅。半高的空气里,仍然凝着淡淡薄雾;而世界却反而静谧无比。朦胧中似有无限天机。
浓密的竹间,被枯黄的枝叶填满,踩在上面,噗哧噗哧的声音沉闷而又单调。但两个正在走来的人,却欢声笑语,一边走一边谈,透着就是一股子潇洒,一直到进入竹林深处,仿佛才融入宁静之中。
当前一人,穿了一件蓝底团寿纹大襟袍,行走在竹林中,显然很是不方便,更另类的是,可能为了行动方便,居然在腰间用一条麻绳勒住,这在讲究士林清风的江南,可不多见。
绕过两排竹之后,这位儒生想起什么来,回头扶着竹子笑:
“梦云兄,你这发笋之法,如若写入应试答卷,想来定会高中状元的。”
“呵呵,耀芳兄说笑了,我平生只希望以所学惠民,至于状元之名,一无所求!更何况如此雕虫小技,何登大雅!”
回话的人,说得淡定,穿着更随意,与其说是儒生,不如说是农夫。全身被粗布包裹,唯一的正式装备,就是脚上有双官靴。
“这怎么是雕虫小技?”前一位儒生表情丰富,性子活泛,声音也愈加清亮,“养民之法,农作良方。本就是治国之本。为了以民养民的孙传庭,国家不惜篡改刑律。为了让白洋淀成为口福居所,皇上不单点了刘理顺为状元,还曾特意出巡封莲。这本就是晋身之阶!吾等儒生,以实法而动天听,用不着推辞嘛!”
“呵呵,”刘梦云不置可否。而是指着一杆绑缚了红绳的竹子,“哦,到了。来帮我一下。”
两个人蹲在竹子下,一起动手,把腐叶拨开,地面竹根处,露出一个刀柄来。刘梦云让孙耀芳帮着把竹子推开。自己探手。将刀子一点一点拔出来。
对着亮处瞄了瞄,随后递过去,
“耀芳兄且看,这露珠凝而不聚,土下刀身,冻而不固,看来还没到时候啊!”
孙耀芳赶紧用身子靠在竹子上,接过短刀仔细观察,刀柄上缠着丝绦,本来是为了吸汗用。现在却凝结着密密的露珠。刀身上粘黏着些许黄土,从拔刀的速度,就可以判断出,土地并没有冻住。
当然了,江西也算江南,这里的冬天,比北方要暖和。但时至年关。气温已经很低了。两个人口鼻中地哈气,已经可以清晰辨认。
看过之后。稍微失望的叹口气,
“唉,你我都是义师,《三字经》《千字文》《初萌百句》,虽说阿爹阿婆们都知道一些,可凝而不聚、冻而不固这等说辞,他们怎么好分辨呦!”
刘梦云愣了一下,确实,虽说他是一名合格的义师,优秀的士子,但毕竟习惯使然,说出的话,确是太写意。文人之间倒也有些默契,可要传授给普通百姓,这八个字,稍微有些书卷气了。
但随即,他却惊喜的对着孙耀芳一鞠躬,
“呵呀,佛家有顿悟之说。耀芳兄这一语棒喝,让梦云明白了。只要小民可以受惠,何需雅言?连《三坛大会讲经辑要》皇上都力主用白话刊印,开始我还很有些腹诽,如今想来,倒真是误会皇上了!哈哈哈!”
“那里,那里…”孙耀芳这时候反倒书呆子气了,嗦一大堆词章典籍,大概的意思,无非就是今日顿悟,都是平时积累结果,等等等等吧。
两个一会儿实际,一会儿又乱掉书袋地年轻士子,彻底打破了竹林中的宁静,甚至,还驱散了雾气,竹林的苍翠,愈加引人沈醉。
这俩大哥在搞什么名堂呢?他们在帮着乡民发笋。就是刘梦云摸索出一个奇怪的方法,可以大量、迅速的培育竹笋。并且还是在数九隆冬季节。
竹笋既是美食,又可以腌制后对外贩卖,已经成为比较优良的经济作物了。江西庐陵一带的乡民,平日里耕种桑梓稻谷,年关农闲时,还可以抽空发笋,确实是惠民之法。
那么,这个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竹子跟熊一样,存在冬眠现象,当年关前后温度降低时,就会将全部精力收缩到地下地根鞭处,而这个时候,如果在地面上铺满厚厚地一层稻壳麦秆,再淋上少量的水,就会在地面附近,形成发酵加热“毯”效果。由于地表温度会渗透进地下,所以竹子就会相应的进行生长,嫩黄色的竹笋,也就在没有青菜的季节里生长出来啦(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整个发笋过程存在两个环节:温度必须连续几天保持低冷,否则竹子不会冬眠;稻壳麦秆的淋水量,一定要适中。过多、过少,发酵效果都不能产生。最佳的水量是50%。
靠,大家想想,现在没有温度计。稻壳含水量的测定,也没有什么仪器,因此,完全凭借经验和感觉。
那么刘梦云探索出来的八字要诀,就是在竹林深处,将一把匕首插进地里,然后连续几天前来观测,以判断竹林是否进入休眠状态。
至于含水量,同样是八字口诀:“潮而不坠,舒卷不滴。”
以这样雅言来应对农业,显然过于书卷气了,但以现在地时代背景来看,又确实不能对刘梦云过于苛求,毕竟人家还确实摸索到了真正地良方嘛。不过刚才孙耀芳随口一语,却惊醒了梦中人。
两个人走出竹林时,山窝前已经等待了好些乡民。大家推过来的独轮车上,满是稻壳麦秆,看见两位老师出来,立刻从地上爬起来,满怀希翼的望着他们。
“阿叔、阿婆,抱歉了,天气不够冷。让你们又白跑了!”
“没事儿,没事儿。”老乡们一边反过来安慰着刘梦云,一边收拾收拾,准备回去。孙耀芳忽然走前一步,
“大家别走,刚才我们两个商量来着,准备把发笋的方法。编成口诀。送给你们传唱出去,大家说好吗?”
老表们腼腆的冲着两位老师笑,他们老早就想要这个口诀了,只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刘梦云、孙耀芳两个人,就拉着老乡们,把那十六字口诀,给改编成了小调。但这个小调,似乎更加不靠谱:
“一日南风三日雪,三日南风不得绝”。这是讲温度。
“小伢崽。青渺渺,扭一扭,水落”,这是判断麦秆稻壳地含水量,让小孩子挤压淋水麦秆,滴不出水珠,就刚好适量。
不论是孙耀芳。还是刘梦云。听到老表们根据自己的解释,而编成地口谚。都有些发傻,要知道,这个口诀比刘梦云之前总结地十六字,更不具备推广性。二人相视苦笑之后,决定保留下那十六字,毕竟全中国都有竹子,全民族都喜欢吃竹笋!
“梦云兄,看来你推崇的行以当知,果然不错啊。不能做到以实务映真知,吾等士子,读书何用?”
“嗬嗬,耀芳兄所言,总是发人深省。受教受教!”
两个传统书生,送走老乡之后,面对眼前山水,都有了新地领悟,随后,两个人就要开始另一项工作了。
要说起来,这个孙耀芳同孙承宗还有点血缘关系,只是很多年前,全家就搬迁到江西居住了。考中举人后,一直科举不利,所以,也就一直在江西一带担当义师,因为他喜欢边教书边游玩,加上老孙家在政坛的影响力,所以这小子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地方,今年他来到庐陵教学之后,遇到了刘梦云,立刻引为知己。
而刘梦云,则是北京太医刘惟敬地弟弟,梦云是他的字,刘氏兄弟可算是这个时代的另类,考中秀才后,基本就放弃高考了,好容易在家族亲人的苦劝下,考了乙榜。中举人之后,兄弟二人就更加彻底的,放弃了科举这条路。哥哥是通过高明的中、西医术,成为正六品医官。弟弟则在江西庐陵担任义师,一干就是七年,误了三次考试(两次科举、一次特用)。
刘梦云除了帮助乡民读书习字之外,也没什么开销,一年十多两银子的薪水,足够他搞科研了。研究竹笋生长,只是其一。他还对米酒发曲进行了改良。惠民,不是说说就搞掂地,没有脚踏实地地深入探索,怎么可能有实效?
正因为这种“行以当知”的觉悟,让刘梦云还具备一个身份,善友教徒。
江西龙虎山的天师教,不仅是天下道士之首,还代表天庭,选拔任命全中国的城隍土地,教尊老张家,几千年来被人们称作张天师,只是这个称号到了太祖朱元璋这里,改“真人”了。不过没关系,在现在对忌讳不是太讲究的时代里,张天师这个称呼,已经悄悄在百姓中,重新叫起来了。
既然同样是道教背景,那么“善友教”要想搭建情报网,就必须借势,而张真人一家,对明廷是比较尊重的,他们对善友教的行踪,采取了消极态度,不支持,不折腾。因此善友教(情报局)在江西发展的态势最好。
而今天,孙耀芳和刘梦云要接待一位神秘的大人物,善友教的玄青子。
“嘿嘿,”刘梦云苦笑着,伸出两根手指,“我前前后后,已经见过两个玄青子了,第一个让我将天师玉印送到龙虎山,以求天师教多发几张道童度牒,好行走方便;第二个,是希望我能想办法鼓动江南皇商,能够成行联号银票。今天你又带来一个玄青子。唉,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地呦!”
“呵呵,玄青子不过三字名尔,只要印信无他,吾等便把他当做真正地玄青子,又如何?”
“不过,说起来嘛。…”刘梦云负手神往,“听闻情报局的薄珏先生,也是一位以实务助国的天才,文武科技,样样精通,要是此生有幸一见,便可了却心愿喽!”
“哈哈哈。”孙耀芳仰天大笑。“我倒更想见识见识善友教尊李国梁,原本一个无他神异,不过阅世既久之神棍,却为国家贡献了这许多人才,可真真有趣!”
两个好朋友说笑着,坐在了竹林前的独轮车上,反正发笋就在这两天,老表们懒得推来推去,都留在竹林前了。使得他们随时可以坐下来休息休息。
现在善友教谍报组织,完全是一种雏形。仍然没有脱离那种偶像崇拜的模式。原本通过腰牌、白铜镜、暗号这多种方式。就可以分出级别地高低。但玄青子却只懂得以“托名”形式,向下面传达讯息。没得法子,道教人士嘛,最讲究的就是附体。
独轮车地声音,再次响起。远处地山坳,是个半拐弯,只听到独轮车响。还没有见到人。两个书生就立正站好,要知道。现在是农闲时节,乡民赶早“发笋”不果之后,通常去看社戏,甚至还会结伴去赌博。这时候能过来的,一定是“玄青子”。
一个标准老表,推着独轮车缓慢行来,车上堆积着麦秆稻穗,一切都显得很正常。刘梦云以秘法发笋,已经是远近闻名了,虽然只在去年大获成功,但“梦云笋”地大名,早已经远博,甚至连当今第五十一代天师真人张显祖,还特意请示天庭,提前任命刘梦云为庐陵城隍呢。单等他去世之后,就可以上任了。
所以,利用发笋来掩护接头,非常安全。
“云头苍耳!”
“如鬼畏之!”
暗号没错,来人立刻又掏出一面小小的白铜镜子,对着光照了照,一只环眼老虎地形状,落在地上。孙、刘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