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乘风倒是不指望能将这些良田全部盐碱化,只是尽量能灌溉多少就多少而已。

好在带来的不少军户本就上马能打仗,下马就能充作劳力。所以做起来也很轻松,一道道命令传递出去,很快就能执行。

而这帐下的军将们也都是面面相觑,打仗他们见过,这样打仗的方法却是闻所未闻,让人无言以对,不过柳乘风的毒计也确实够阴毒,这是绝户的策略,只怕不出一年,越人就要发生粮荒,一旦粮荒,势必会烽火四起,而南掌国与越人是世仇,根本不必大明出手,这越人的实力就会一落千丈。

明军的异常举动当然引起了阮梨的注意力,阮梨听到这消息,顿时脸色都变了,原本以为坚壁清野能对付明军,可是明军坚壁清野得比大越更彻底,这是打算让越人坚壁清野十年二十年了。

他连忙派出了几个死士向东京传递消息,东京那边,见明军没有太大的动作,原以为坚壁清野起了效果,越王黎晖的心自然也放了下来,可是当奏报传来,先是目瞪口呆,随即勃然大怒。

上当了从各种迹象表明,明军的人数至多不过两万,应当不是倾国来攻,而越人自己坚壁清野,焚毁了不知多少粮食,导致了多少流民、难民,更是自己杀死了无数的耕牛,而现在却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明军居然倒灌海水,要彻底地荒芜越国的重要产粮地。

黎晖勃然大怒,这股怒火自然发泄在了大将军郑振身上,浑然忘了是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明军倾国来攻,这黑锅自然得有人来背。

坚壁清野的策略是郑振提出的,这个大方向也是郑振来实施,郑振施行得如此彻底才让明军有机可趁,当然要先将郑振收拾了,于是黎晖连夜下达了诏令拿捕郑振,另一方面,则是调动军马准备围剿明军。

只是越国北部的兵马并不多,不得已,黎晖只好决定从南掌国的边境抽调了三万大军,开赴越北。

这样做实在有点儿迫不得已,越北这边自然要严防死守住东京,这事关着越国的江山社稷,当然不可疏忽大意,让东京的越军出击绝无可能。而明军在占城、广宁一带毁坏田地,这也是黎晖绝不容许的,继续这样下去,整个广宁、占城都会变成不毛之地,到时候发生饥荒也不是好玩的。

既然如此,就只有调遣驻扎在南掌国附近的军马回师了。

就在黎晖惴惴不安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坏消息紧随而来,只是一个月功夫,差点没把他气得吐血而亡。

越军边镇的精锐赶至占城的时候,明军已经撤退,回师攻取了文山、合辅以及越北的谅山、高平、北江、下龙、锦浦五县,做出了一副守御的姿态。正在越军打算收复越北的郡县时候,又一个噩耗传出,南掌国似乎早有准备,见越军边镇军马调动起来,立即倾国而起,集结大军四万余人,横扫越南西部各地,越军虽然在那里屯驻了两万军马,不过老弱病残居多,南掌人又是携恨而来,气势汹汹,屡挫越军,占领了十几个县城。

南掌人显然就没有明军那般的军纪森然了,从前越人入侵南掌,四处屠杀掳掠,而南掌人如今自然也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南掌人所过之处,四处屠戮,每占一城都进行了屠杀,从前越人屠杀南掌人口九万,现在南掌人似乎隐隐有超越的势头,整个越国已经是烽火四起。

四处游荡着流民,南掌国的咄咄逼人,更不要提这一支不知从哪里来的明军,不管哪一样对越国都是致命的,哪里有了闪失都有灭国的危险。

而这个时候,越国丞相莫正庸也发现事情再这样下去必然会更加恶化,越人不能两面作战,相较起来,南掌国的威胁更加直接了一些,明军既然已经回防,那就应该立即派出使者前去明军大营求和,腾出手来专门料理南掌国的入侵,与此同时,安置流民也成了当务之急,若是这时候再与大明交恶,大越国可就真的要完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定山蛮

越国的使者第二次抵达了廉州,只是这一次没了底气,这使者乃是越国王子黎阳,黎晖派出自己的儿子作为使者,也足见黎晖对此次议和的决心,越国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了,现在必须全力对付南掌国,否则不只会有亡国之危,便是亡种也不是没有可能。

柳乘风早已回到了廉州城,借着这一次的大捷开始着手对付山蛮了。

侯府已经悬挂出了安蛮告示,告示中允许蛮人下山,廉州官府负责提供土地,给予他们耕种,并且提供牛马等畜力,这一篇告示颁布出来,立即引来山蛮的哗然,这深山深处一下子不太平静起来。

山上的土蛮一下子就分为了两派,其中一些怦然心动,虽然有顾虑,可是显然是愿意下山的。不过另外一些却认为汉人狡诈,不可轻信他们的言辞,更何况他们打了一辈子的猎,岂能说下山就下山?自然是不肯的。

愿意下山的蛮子往往是在山中受其他山寨压迫的小寨,他们力量不强,经常受其他山寨欺负,没有固定的狩猎场所,有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特别困苦,甚至有的山寨都还在用石器狩猎,用毛草来遮掩身体。

几曰之后,终于有个山寨的头目带着族人们下山,这山寨只有九百余人,在茫茫大山之中,实力是最弱小的,他们倒不是当真信什么官府的‘甜言蜜语’,什么送稻种,给予足够的土地,甚至每百人送耕牛一头云云,他们只是希望能寻一条生路,山里实在太苦了,再这样下去,早晚有灭族的危机,山中的猎物已经越来越少,人不能没有食物果腹,也不能没有毛草遮蔽风雨。

这几百人下了山,当地的知县立即前去迎接,一面通报廉州,柳乘风得到消息,精神一振,千金买骨的时候到了,于是将安南的使节晾到了一边,飞快地赶往五河县,亲自迎接这些山蛮。

山蛮们下山,一个个面黄肌瘦,而且显得有些紧张,他们当然知道一旦下山,自己的命运就将改变,可是到底会改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却是一概不知,谁知道汉人会不会出尔反尔,不过很快,他们就打消了这个顾虑。

这些人先是被安置到了县城外,这里已经有官府为他们搭建好了帐篷,并且送来了食物,伙食标准也很充足,每天除了管够的米饭,还特意杀一头猪、十只鸡招待,其实九百多人,一人最多也就分几两肉而已,可是这样的款待,却让大家都安心下来。

随后,据说是廉州最大的官儿来了,来人显得很年轻,进了山蛮的营地,先不是和山寨的族长寒暄,而是直接向族长道:“听说你们有族人下山时病了,人现在在哪里?”

直白的话很暖人心,老族长听了,连忙引柳乘风去了一处营帐,柳乘风钻进去,这营帐已经围满了山蛮的族人。

进去之后,柳乘风的随从里出来了几个大夫,这些大夫都是特意从外地请来的,据说柳乘风一口气重金请来了两百多个,除了大夫,还有不少读书人,只是这些读书人没有功名而已,柳乘风自己也是大夫,不过没有亲自去为病人看病,只是朝随行的大夫点点头,大夫们立即上前,检视了生病的蛮人的病情之后,写出了药方,随后有人送了药来,给病人煎服。

柳乘风这样的举动或许糊弄不了那些早已熟知千金买骨的汉人,可是却让这些山蛮感激涕零,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什么廉州侯是很了不得的人,可是再了不得也是外人,人家刚刚来,就为自己的族人寻医问药,如此细心,比自己的族人更体贴几分。

紧接着,柳乘风与族中的一些长者们去另一个帐中说话,自然免不了告诉他们,安蛮告示中的内容绝不会食言,每个人分地十亩,土地就在合辅县,除了土地之外,还会分发一些粮食,毕竟大家刚刚下山,就算想要收成,那至少也是明年的事,今年总要度过去才成,总不能让大家挨饿。此外还有种粮、牲口之类,也都分发供应。

这族长听了,再不疑心柳乘风了,心知眼前这位贵人言出必践,连忙跪下行礼。

柳乘风朝左右微微一笑,才起身将这位老族长扶起来,勉励道:“本侯不过做个顺手人情,这些土地是从安南人手里抢来的,一并送给你们,该帮的也只能帮到这里,你们好自为之吧。”

这句话背后很有深意,是告诉这族长,地不是我的,是越人的,这个顺手人情是我做的,可是如何保卫这些土地,并且让他们产出粮食却是你们的事,该帮的都帮了,剩下的,全看你们自己了。

族长就算现在没有听懂柳乘风的话,将来迟早也会听懂,毕竟在柳乘风占据的那些州县里,仍然有不少的越人,到时候肯定会有因为土地而产生的冲突。

紧接着,柳乘风又道:“贵族的人生了病,是如何医治的?”

山蛮的医疗条件可谓十分落后,这族长一脸惭愧,道:“大多是先看了巫医,只是生死有命,大多数人只能在家中看老天的安排了。”

柳乘风微微一笑,其实这个情况,他早已知道,抿了口茶,笑道:“这样下去可不成,虽说人都有生老病死,可是有了病岂能不医?这样下去可不好,贵族的人丁本就少,若是因为一些小病拖成了大病,岂不可惜?山蛮也是我大明的子民嘛,不如这样,本侯派遣一个大夫到你们寨子里去,放心,这大夫是从侯府里支取钱粮的,所以不必你们花钱来请,到时就驻留在你们的寨子里给人看看病。”

这老族长听了,不由惊喜,更加感激涕零,这人一下山,不但给土地,还给耕种的工具,送粮食,居然连看病也包了下来,这柳乘风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菩萨啊!大恩大德,真的是不知该如何报答了。

柳乘风又笑道:“读书也很紧要,读了书才能明事理,所以本侯还决定委派一些坐馆的先生到贵寨中去,虽说不是让你们的族人考状元中进士,可是能识字,明了事理,是有许多好处的,你们寨中有人丁一千,就配一个大夫,一个先生,如何?”

这些山蛮多少也会知道一点外面的世界,知道汉人们最敬重的是读书人,柳乘风让人去寨中教馆,当然是好事,于是连忙应允下来。

柳乘风又安慰了族长一番,命随行的官员好生地照看,毕竟人家初来乍到,不要有照顾不周之处,官员们应允了,等柳乘风骑着马带着一干随员出了营地,里头的山蛮族人们这才知道万户侯不但遵守了诺言,居然还给了不少的好处,一时之间,这营地里沸腾了,到处都是欢呼声。

骑在马上的柳乘风越走越远,听到脑后传出的欢呼,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笑容,他心里清楚,山蛮们是彻底折服了。

分发土地是解决山蛮的生计,也是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他们的攻击姓。而分发粮食、畜生,则是笼络人心,让大家记得柳乘风的恩德,毕竟汉蛮之间早有仇隙,要冰释前嫌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安抚的手段。

柳乘风最出彩的手段还不是这个,而是给每个山寨派遣大夫和读书人,要知道,至少在这个时代,大夫和读书人都是最受人爱戴的人群,病人治不好,人家不会生怨,至少也不会闹出什么纠纷,而一旦给人医好了病,对这些淳朴的土蛮来说,人家会时刻惦记着大夫的恩情,所谓活命之恩、涌泉相报,现在又不是金钱社会,一切都以金钱来衡量,人们都认为花了钱治了病,大家两不相欠,在这个时代,意义却是不同的。

而教书先生们,等于是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山蛮子弟们的下一代,教导他们读书写字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处事的道理,这些人影响更为深远。

柳乘风几乎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山蛮寨中最受人尊敬的未必会是族长、巫师,那些被柳乘风派去山寨的大夫和教书先生,同样会有极大的号召力,有了大夫和教书先生们做桥梁,而外面又有越人作为威胁,整个山蛮算是彻底地与汉人和平共处了。

马上的柳乘风带着几分轻松,看着天空那斜下的夕阳,勒马进了城门的门洞,当夜便在这县城歇下,又叮嘱本地父母官对将来下山的山蛮不可怠慢,而大量人口的迁徙事务也颇为繁杂,只能交给地方官员们去做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圣裁

有了第一批山蛮下山,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而他们的遭遇很快在这廉州传开,谁都知道,廉州侯言出必践,不但给予了原先承诺的土地,此外还多有照拂,因此这下山的蛮子山寨也是越来越多。

短短半月的时间,下山的人数就超过了十万人,这些人全部安置了谅山、文山等七县,如今廉州实际控制的县不再是从前的三个,足有十个之多,倒也足够容纳这些山蛮,只不过安南国的五个县城,暂时朝廷还未承认,需要朝廷那边拟准才成。

与此同时,蛮子们送来了一个让柳乘风颇感兴趣的人——赵先生。

赵先生奉了靖江王的命令,连夜去寻蛮人,给予他们好处,试图挑拨离间,这些蛮人也不是傻子,疑虑肯定是有的,毕竟作乱起来,朝廷肯定要弹压,死的是自己族人的姓命,所以蛮人内部为了这件事争吵不休,只是后来,安蛮告示放出,又有蛮人下山,受到极好的款待,蛮人们毫不犹豫,将这赵先生绑了,直接送到柳乘风面前。

安置的工作正如火如荼,户籍也要从新开始整理,从前蛮子们是不计入户籍的,一方面是官府嫌麻烦,另一方面蛮子们也不肯配合,现在趁着这一次分田亩的机会,官府自然行动,只是差役人手不够,不得不四处招募,只在短短一个月功夫,整个廉州十县,人口就暴涨到了二十余万,这些有的是外地来的流民,有的是下山的蛮子,若是再算上文山七县的越人,只怕这个数字要增加到四十万。

侯府的兴建,也渐渐有了模样,围绕着侯府,也已有不少的商铺拔地而起,侯府附近,渐渐热闹起来,其实整个廉州,如今早已变了个模样,尤其是在蛮子彻底归服之后,大量的廉州人开始从各地返乡,一些商贾也抓住了时机,开始出现。

之后,柳乘风见过了安南使节,这安南使节黎阳态度甚恭,对柳乘风几乎是千依百顺,为了达成议和,几乎同意了柳乘风所有的条件,柳乘风的条件其实也简单,割让安南五县,名正言顺的划入廉州府的管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