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末灭楚,全然是被主将李信的勃勃雄心所激发,大觉痛快而壮军威士气之举。一
    吼之下,竟成全军口誓,实在是蒙武没有料到的。以蒙武想法,当此之时,主将
    李信便该倍加冷静。譬如王翦,往往是将士越愤激求战,他便越是冷漠。而李信
    不然,与全军一起火热,又处处急迫下令,未免不太稳妥。老军旅都清楚,数十
    万大军进入广袤战场,统帅对一城一地之攻取,通常都不会下达紧迫明确的限期
    将令,只有飞兵掠地的奇袭战,才有大体明确地时限军令。李信如此军令,莫非
    是将这次灭楚大战当做了奇袭战?……然则,疑虑归疑虑,蒙武身为久欲赴战的
    副将,宁肯相信自己是人老心暮,也不会将疑虑当做依据去与主将争辩。毕竟,
    李信是秦军新锐大将中极其出色的一个,徒乱其心,绝非蒙武所愿。
    蒙武不清楚的是,李信需要证明自己。
    大朝会商,李信谋划的灭楚总方略无疑已经被秦国庙堂明白确认了。所以,
    在主力大军南下之前,两路偏师已经到位:王贲军秘密开进了淮南,截断了寿春
    的江南退路;巴蜀水军则大张旗鼓地顺江东下,进入了彝陵要塞,截断了楚国王
    室立足荆楚故地的逃路。如此,以李信总方略展开的秦军态势一目了然:西南两
    面的兜底包抄已经完成,楚国的逃亡之路已经遮绝,只等主力大军在淮北的正面
    决战一开始,灭楚之期便屈指可待了。然则,李信明白一点,总方略再好,也得
    取决于具体的战场谋划,只有战场谋划,才是一个将军是否具有统帅才具的最好
    例证。毕竟,总方略未必总是由军旅将军提出,即或一个将军提出了一场战事的
    总方略,公议也未必认定你具有真正的统帅才具。其间根由,在于谋划总方略与
    战场运筹是两种才能。方略之谋是洞察才能,战场运筹是实战才能。无论两者关
    联多么紧密,也无论两者如何在诸多大家身上交融生辉,其间依旧有着重大的区
    别。否则,世间便没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没有了擅长实战而短于方略的廉颇
    一类战将了。李信也明白,自己的灭楚总方略被朝会确认之后,对秦王颇具影响
    力的李斯、尉缭与几个王族元老,始终对自己心存疑虑,其根本原因便在屡屡被
    战场证实了的两种才能的差别。灭魏之前,大臣们对王贲也是疑虑重重,而灭魏
    之后,王贲立即成了朝野公认的名将。其根本原因,在于事实已经证实了王贲兼
    具谋划之能与战场之能,堪称名将。而目下的李信,则是尚未被事实证明的奉命
    统帅,而不是天下公认的战功名将。
    李信需要证明自己:王贲固然将才,李信更是将才!
    在秦军新锐大将中,李信与杨端和、辛胜、王贲,并称四大主将。灭赵之战
    ,杨端和首任大军副统帅,没有缺失,也未见光华,可谓好中见平。灭燕之战,
    辛胜再任大军副统帅,也大体与杨端和一般持平。两次灭国大战李信虽没有成为
    副统帅,然却立下了最为人称道的战功——长驱千里追击燕军残部,逼燕王喜献
    出太子丹首级。秦王闻讯,激赏不已。这一战功之后,李信的才具声望事实上已
    经超过了曾经做过副统帅的杨端和与辛胜。然则,在接踵而来的灭魏之后,王贲
    的声望却迅速地淹没了李信,成为公认的新锐将军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名将。对于
    王贲,李信很有些不服,始终以为这是不期然的运气所致,是诸般遇合促成。
    遇合一,其时南下秦军的使命仅仅是平定韩乱,任何一个大将都足以胜任。
    秦王独点了王贲,只是基于王贲始终不被父亲王翦大用,想给这个少将军一个机
    会而已。与其说秦王看准了王贲比其余大将出色,毋宁说是一种检验。遇合二,
    作为灭燕主战场的大将们,当时确实是谁都不愿脱离主战场而去打那种平乱小仗。遇合三,作为上将军的王翦,派出任何一个将军平定韩乱,大约都得说服一番
    ,而接受王命派出王贲,则既不用说服,亦可显示其一如既往的公正。遇合四,
    作为老是不得担全军主力重任的王贲,也恰恰在寻觅摆脱父亲麾下而独当一面的
    机会,所以即或脱离主战场亦欣然力争……凡此等等,皆为遇合也。而若无种种
    遇合,谁能说王贲比李信更具将才?李信确信,假如当时自己“不幸”被派做了
    南下军主将,自己也会力争灭魏,也会一举成名。而且,李信比王贲更通晓兵书
    熟悉典籍,水战灭魏之谋划实施定会更为出色。
    四大主将之中,李信是最后以统帅身份出场的一个,却也是秦国朝野乃至整
    个天下最为关注的一个。原因之一,李信第一个做了真正的秦国主力大军的统帅。杨端和、辛胜皆为副统帅自不待言。王贲的平韩灭魏只统领了本部五万人马,
    在秦国朝野眼中尚不能算真正的大军决战。李信不然,是二十万主力大军的统帅
    ,其广袤战场的纵横驰骋,足以承载任何一个天才统帅的才华挥洒。其二,此战
    是攻灭楚国。楚国之大,使灭楚成为唯一能与灭赵抗衡的统一华夏的大战,其统
    帅之功业将千古垂于史册。其三,李信的灭楚统帅,不是在与新锐大将们的较量
    中争来的,而是在与赫赫盛名的上将军王翦的胆识比照中被秦王认可的。李信取
    代王翦上将军而为统帅,堪称未曾开战已经先声夺人。
    如此者三,李信的荣耀在大战之先已经光华闪烁了。
    唯其如此,李信要重重地抹上最后一笔。
    飞骑一日一夜,李信铁骑大军激扬着遮天蔽日的烟尘,于次日午后隆隆卷进
    了平舆地界。秋日夕阳之下,遥遥望见平舆城头飘动的旌旗与蠕动的兵士,秦军
    骑士们立即遍野欢呼起来:“噢嗬——有人了!开战了——”遍野呼啸夹着战马
    嘶鸣,在震撼大地的隆隆马蹄的沉雷中如同长风激荡。此时,中央幕府马队堪堪
    勒定,云车顶端的军令大纛旗刚刚升起,旗面一个前掠尚未完成,云车下第一通
    战鼓尚未落点,前军冯去疾部的一万铁骑便骤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吼杀声,狂飙
    巨浪般卷向了城下。所有这一切,都在广阔的原野极为流畅地爆发着,仿佛上天
    制作的一架完美无比的器械在自动运行。这便是战国之世的秦军锐士,闻战则喜
    ,对战场充满着强烈的冲动,对搏杀斩首战胜敌国充满强烈的期盼,将严酷的大
    争视作壮美的人生,以建功立业追求着不朽的生命,若不能强悍地生存,毋宁做
    了天地间的牺牲。
    及至李信登上云车令台,第一波铁骑已经卷到了城下,后阵大军也已经万箭
    齐发了。倏忽之间,李信绽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攻克平舆,楚军主力就很难
    遁形了。
    “禀报将军:蒙武军业已占据寝城——”
    云车下迭次传来飞骑斥候的高声军报,未等中军司马在身旁再度转述,李信
    已经不假思索地开始发布军令:“蒙武军在寝城整休一日,立即构筑壁垒,以为
    城父会军之屏障!中军司马答应一声,快步走下了云车。几乎与中军司马在云车
    梯口交错,军务司马匆匆到了李信面前,捧出一只泥封带有黑羽毛的铜管道:“
    禀报将军,蒙武将军密件!”李信一点头,军务司马利落地打开了铜管,抽出一
    卷羊皮纸递了过来。李信哗啦展开,目光扫过眉头便是微微一皱。
    “禀报将军:平舆守军不战而降!冯去疾将军请命入城!”
    “好!”李信大手一挥连续下令,“冯去疾部入城,留守平舆!其余各部驻
    扎城外,起炊战饭,整休一夜,明晨直下城父!”军令司马匆匆去了,未及片刻
    ,平舆城内外炊烟大起欢呼声大作。盖秦军有着久远的苦战传统,更兼军法严明
    崇尚实效,是故行军多为冷食战饭。能够在战场间隙明火起炊,实在是破天荒也
    ,在秦军将士无异于一场社火狂欢。而李信之所以下如此军令,也是基于实战情
    形:大张旗鼓进兵,大张旗鼓攻城,本无秘密可言,何须教将士们冷食匿形。
    下达完军令,李信匆匆下了云车,飞马进入平舆城。李信叮嘱冯去疾,平舆
    楚军与寝城楚军一样,都是不战而降,显然不是楚军主力。为防万一,冯去疾部
    留守平舆,一则搜集城内粮草辎重以为根基,一则接应后来步军;一俟步军赶到
    ,立即在城外郊野构筑壁垒,城内城外相呼应,可确保平舆无事。末了,李信重
    重一句道:“项燕主力未显踪迹,两军决战定然在平舆、寝城之间铺开,不可大
    意!”冯去疾呵呵一笑道:“李将军放心也,只要你勾出项燕主力,我第一个喊
    你万岁!”李信笑应一句你等着好了,大步而去。出得城外,只见连绵军营火把
    大亮,遍野可闻狼吞虎咽的呼噜咂咂声和战马喷鼻声。李信匆匆找到了大将辛胜
    ,叮嘱了明晨进军城父的路径,遂带着幕府马队连夜赶赴蒙武军去了。
    蒙武的密件说了两件事:一是寝城守军不战而降,城内却没有囤积粮草辎重
    ,似乎原本便没打算抵御,令人可疑;二是蒙武派斥候营乔装楚人散开探察,得
    知楚军主力似在汝阴河谷地带秘密隐藏,当速定对策。第一桩事,李信与蒙武同
    感,否则不会有对冯去疾的着意叮嘱。第二桩消息李信不能确信,须得立即探察
    确实。李信知道,直到三日前南下之际,楚国的淮南军与江东军尚在半道磨蹭,
    粮草辎重也未见大规模输送迹象。项燕能够聚集的军马事实上只有从陈城南撤的
    七八万与汝阴、城父的数万兵马,而今城父尚有守军,则项燕麾下至多只能有十
    万上下的军力,与李信预料的二十余万人马尚有很大距离。
    李信的原本的谋划很清醒,估算楚国的可调兵力,满打满算三十万,加上楚
    国分治藏兵的实际情形,能真正抵达战场者至多二十万上下。为此,李信才信心
    十足地提出了二十万秦军灭楚的方略。如今,楚国的情形并未超出李信的任何预
    料,则所谓项燕主力隐藏不显,便成为一个很可疑的事实。接到蒙武密件后,李
    信一直在思忖揣摩,末了判定:项燕聚兵不成。遂以其十万兵力据守汝阴、城父
    两地,抵御秦军,以给楚国都城留出尽可能多的南撤时日。因为同时有斥候密报
    ,楚国的舟师已经进入江水,郢寿王室事实上已经在准备南逃。当此之时,项燕
    军只能固守,绝不会主动寻求与秦军决战。
    晨雾弥漫之中,李信马队进入了寝城幕府。
    匆匆用罢一顿热和战饭,两人立即走进军令室秘密计议。蒙武判断,平舆寝
    城两地以同样方式降秦,说明楚军已经有了统一部署,而能统一驾驭楚军者,目
    下只有项燕。两地守军不撤,似是诱惑秦军继续在此地作战,两地守军不战而降
    ,似乎又是在保存人力,毕竟,楚军做了秦军战俘,还是有可能再度成为楚军。
    果真如此,项燕军匿伏汝阴。很可能有蓄谋已久之计,秦军远离本土,当谨慎行
    事。蒙武将该说的都说了,然每一件都不肯定不明确,犹疑之辞显然多了一些。
    “果真如此,项燕神乎其神也!”李信颇见揶揄地笑了。
    “总归是谨慎为上。”蒙武皱着眉头重复了一句。
    “老将军是说,项燕怕失却与我决战机会?或者,项燕寻求与我决战?”
    “大体……然,楚国力弱,项燕似乎又不可能如此……”
    “对也!”李信大笑了一阵,“一泻千里倒能寻求决战,岂非滑稽哉!”
    “种种迹象,委实可疑……”蒙武终究默然了。
    “老将军狐疑也!”李信在立板地图前转悠着,口吻全然是在对帐下将士讲
    说兵法,“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依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楚国分治已久
    ,庙堂浮华世族败落,项氏自保尚且艰难,寻求决战岂非痴人说梦!项燕也算宿
    将,会做螳臂当车之蠢举?据实评判,项燕所谋只有一途:据守汝阴迟滞我军,
    以给郢寿南逃云梦泽断后!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有理……老夫谨受教。”
    蒙武终于心悦诚服了。李信的评判有一种坚实的依据,是环环相扣的合理推
    演。蒙武所疑,却仅仅是一丝基于直觉的闪光,既没有坚实的大势依据,又显然
    是自相矛盾的。蒙武敦厚坦诚,全然没在意李信的语势,反倒真心地认可了李信。
    “当此之时,我军唯有一法。”
    “但听将军谋划!”
    “城父合军之后,立即南下攻占汝阴,全歼项燕军!”
    “好!”
    “汝阴打通,立即连攻郢寿,俘获楚王负刍!”
    “将军壮勇,老夫佩服!”
    “老将军能与李信同心,灭楚何难也!”
    “汝阴之战,是全军皆出?或留平舆冯去疾一军断后?”
    “平舆、寝城、城父,三处皆留守军,老将军统辖以为后援。”
    “将军独攻汝阴?”
    “李信率主力大军会战项燕,再进兵楚都!老将军只护住后援便是!”
    “……”蒙武张口结舌,想说什么却又终未说出来。
    此时,汝阴城外的楚军幕府中,正在部署一个秘密进兵的方略。
    远在秦军屯驻安陵的时日,项燕派出了百余名通晓秦人习俗又会说秦语的精
    干斥候,乔装成秦人进入韩魏旧地刺探军情,对秦军情势了如指掌。李信大军汹
    汹南来,一路声威远远大过灭赵灭燕之战。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燕的总体方略是
    :弃淮北之北,保淮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