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漠烽烟-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对方施展出精绝的骑术,灭里心中暗自惊叹。一个普通的蒙古兵都有着如此能耐,那么千万个蒙古士兵所聚集起来所释放的能量,还有谁能抵挡呢?
         当他们的身影终于消失在滚滚黄尘之中后,灭里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感到握住箭枝的手心处一片冰凉。他不敢耽搁,继续催马向西奔去。他不敢走大路,只得向那片被称为红砂区的无人荒漠中逃去。
         然而,他却有一点没有料到的是,那名被他射瞎一只眼睛的蒙古兵,日后居然成为了他的夺命煞星⒂。正如波斯史诗《沙赫纳美》中所说的那样:
         那里无处求生,无处逃命。
         苍天哪!你的做法多奇怪,
         破坏的是你,兴复的也是你!
         红砂区,即今天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之中最为荒凉的地区之一。
         这是河中地区诸沙漠之中幅员最大的一片,其范围从乌浒河(锡尔河)岸起向西一直延伸至药杀水(阿姆河)之东,不花剌绿洲的面前。由于其中所含矿物质与太阳射线的交互作用,呈现出异样的殷红之色。吹来干涸的涩风卷起沙尘,飞扬盘旋于半空,远远望去,仿佛是烈火在燃烧,极尽华丽、妖异与绝望的魔幻风致。
         所谓魔幻,并非特指地理风茂而言,更是形容其气候之一日多变,鬼神莫测。故此,往来的行商客旅皆视之为魔鬼地带,宁可迂回千里,也要绕过片块据说会给人带来厄运的魔域。自古以来,只有象帖木儿灭里这样被形势迫而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铤而走险,冒险闯入。然则,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与他相距百余里之处,正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同样在艰难地穿越着这片死亡禁地。
         淡薄的红烟扑入鼻翼,呛得者别连连咳嗽,胸口翻腾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要倾出。他急忙用手掩住了口。
         坐下的大骆驼,似乎是受到乘主的传染,也开始不停地打着响鼻。即使正午尚远,头顶上的烈日已经开始肆虐发威,将炽热毫不留情地向世界倾倒下来。满目皆是迷朦的红,全身浸着滚烫的气流,真有置身于烈火之中的感觉。
         没事吧你?
         夹杂着驼铃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是速不台。
         还好,就是有点喘不上气来。毕竟上了几岁年纪。
         喂,还是少说这样的话吧!和咱们的大汗相比,你还小着呐。
         速不台大声叫着,然哟喝着骆驼向队伍的最前方快步跑去。
         真有活力啊。
         者别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着,同时悄然张开手,将上面的血迹在自己的身上的丝袍衬里上擦拭干净。动作之隐蔽,即使是帖身的亲兵也不曾发现。
         穿越红砂区,是成吉思汗出其不意闪击不花剌策略的重要一环。这样可以避免与沿途城市的纠缠,达到直插敌心脏的目的。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行动,除将近十万的作战部队之外,还有大量的各民族技工与强征的本地苦役。无计其数的骆驼运输着众多被拆成零件的攻城器具,这是针对传说中的千古名城不花剌所准备的。同时,新组成的火炮部队也将在这次战斗中大显身手。
         全军经过三个月的沙漠跋涉,终于在翌年(即纪元1220年)春二月末(1)突入了不花剌绿洲的边缘地带。这也是成吉思汗有生以来一次在沙漠中度过了龙年的新春。
         红砂区地域终结于药杀水(阿姆河,Amou…darya)的主要支流塞拉夫香河(Z…rafchan)谷,这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令这些被枯燥艰辛折磨的身心俱疲的旅人们顿感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大家都在以快活的心情沿河行军。即使是必须为统筹全盘战局而殚精竭虑的成吉思汗,也会不时观赏一下这久违的人间美景。而随行的耶律楚材则诗兴大发,拈着他那部漂亮胡子,朗声诵读着即兴而成的新作:
         寂寞河中府,暇荒僻一隅。
         葡萄垂马乳,杷榄灿牛酥。
         酿酒无输课,耕田不纳租。
         西行数万里,谁谓乃良图。
         这诗的最后两句,将其身为最强烈的反战派的立场表露无疑。然则,一旦不得不投身于战火之中,他还是秉承臣子辅佐之道,积极地为战争的进程而出谋划策。这一点,也是成吉思汗最为欣赏之处。一个敢于说话,又勇于任事的人,才是真正的国之良才。
         他的诗很长,周围的人们虽然听不懂他的汉语,但是他那抑扬顿挫的声调与悦耳的韵律却也引得众人侧耳倾听。
         成吉思汗猜到他是在诵读诗句,觉得很有趣,正要开口询问一下内容,却听到前方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
         阿巴该,你看看发生了什么。
         诺。
         阿巴该应声飞马而去,不久后便将肇事者!一名伊斯兰农夫以及他的耕牛一同带到了成吉思汗的马前。
         不要害怕。
         成吉思汗的安慰使这名农夫的身体终于不再颤抖了。旁观的楚材发现,大汗的突厥语虽然依旧不甚流利,但口气之中却仿佛有着某种镇定心智的药剂,能于瞬间使激动或恐惧的人平静下来。当然,反之亦如是。
         拜见大汗。
         看来,阿巴该或者别的人什么人已经对农民进行了一番教育了。他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行礼时做出弯腰的动作时也相当吃力。
         成吉思汗注意到了这一点,挥手示意他免礼。然后,他通过向导官兼翻译马合木。牙老瓦赤(2)向农民咨询着本地的问题。
         最近的城市距这里有多远?不花剌还有多远?
         回禀大汗,这一带的城市是匝儿讷黑(3),我们的村子叫塔剌卜(4);距离不花剌还有七、八天的路程。
         你牵着牛要去哪里呢?
         草民正打算去匝儿讷黑,用牛驮回几天前送去修理的水车轴。
         水车轴?那是做什么的?
         见成吉思汗对这个新鲜名词比较感兴趣,牙瓦赤老便解释了一番,说水车是当地人从水渠取水灌溉农田的一种机械,轴则是保持这种机械正常运转的重要零件。而水车的动力则来自牛。
         若是这么说来,你们如果没有了水车,就会挨饿了吗?你们养牛是为了耕田,而不是宰杀做粮食?
         英明的大汗,我们这里不适合放牧,种田是我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当然,我们也养一点羊,但是不能多养,因为没有多余的牧场。
         成吉思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还是他一次近距离的与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作如此认真的沟通。虽然只是短短的交谈,却对他的思想有着深深的触动。这种触动如同白蚁在堤坝上蛀出的小孔,即使现在还显得微不足道,却是一场伟大变革的开端。
         耶律楚材从大汗的脸色变化上推测出其心情的波动。他与牙瓦赤老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个人虽然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却都有着对于文化的无限热爱与良好的政治思想。因此可以保有高知性层面上的交流与默契。
         谢谢你,我诚实的朋友。当我成为不花剌的主人后,我将下令,在无水的季节和水车失修的时候,免除你们所有的贡赋,并免征劳役。但也希望你先暂时不要去匝儿讷黑,那里要发生一些事情,可以答应我吗?
         当然,小民的一切都属于英明的大汗。小民代全村人感谢大汗的慷慨赐与。
         农民伏地叩首道。
         成吉思汗命令他起身,同时命怯薛歹取过一袋沙金赠给农民。
         我想,这些足以抵偿你失去水车的损失了吧。
         若非沉甸甸的沙金入手,农民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即使全村人今年什么也不做,这些沙金也足够维持他们生活到下一个播种季节。何况,按照成吉思汗的许诺,他们今年根本不必缴纳贡赋了(5)。
         当阿巴该带着欣喜若狂的农民离去后,成吉思汗的目光与楚材相汇,后者的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成吉思汗自己也不由得笑了起来。今天,他才发现,原来使别人欢喜这种事情,对于自己来说,也同样很开心。
         乌托合撒儿啊,你以前所说的那些话,真的很有道理。
         面对大汗所回报的赞赏话语,楚材深深施礼。
         愿大汗的仁德之光,普照四方。
         好啦,乌托合撒儿,说说你刚才念的那些美丽词句的意思吧。
         成吉思汗的兴趣又转向了诗歌。
         翌日黎明时分,做为前锋的者别与速不台假扮商队,一举袭取了匝儿讷黑。
         成吉思汗命令不得随意杀害一人,破坏一处耕地。但是,按照蒙古的习俗,他还是命令将全城的居民都带出城,但是允许他们随身携带必要的衣物与耕具、牲畜。然后是照例的全城洗劫与拆除城墙行动。
         乌托合撒儿,城市是我们的啦,你想要什么就自己去取吧,不必上缴。
         多谢大汗的赏赐。楚材微微躬身,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要整个城市内的全部书籍与档案。请将所有带有字迹的纸请全部赏赐予我吧。
         此言一出,旁听的众人都表现出极端诧异的表情。前面说到过,蒙古人所缴获的战利品都上悉数上缴,然后再根据功勋由大汗恩赏,被特许自留战利品是非常实惠而又体面的大赏。即使放眼整个蒙古国中,得此殊荣者也是屈指可数。现在,这个古怪的大胡子居然要那些在大家看来一钱不值的纸张,真不知他是中了什么邪。
         成吉思汗在一怔之后,已经了解了楚材的心思。
         今后凡所下之城,一切文件书籍都要经乌托合撒儿先过目,不得自行损毁!此命将记入札撒与青册!
         诺!
         在众人的应声中,成吉思汗对楚材道:我会让阿海和阿巴该虽你一同办理。
         被点名的二人连忙上前受命。阿海就是耶律阿海。
         大掠三日后,成吉思汗大军开拔。临行前,他接受了牙老瓦赤的建议,任命了一名恭顺的穆斯林为本地的达鲁花赤,在此行使札撒,维护地方安静。至于税收,则依旧保持了原花剌子模的征收率!每年一千五百纳尔。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许诺,特意关照了对塔剌卜村的加恩。
         接下来,蒙古大军终于要面对此次西征路上一个重要城市!不花剌!
         在清晨的时候,当行星之王在东方天际升起旌旗,他突然兵临城下!这是后世波斯史家志费尼在其著作《世界征服者史》中对此次战役序幕的描述。这一时间,正是回历617年(纪元1219…1220)穆哈兰月(三月)。
         作为河中地区与撒麻儿罕齐名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不花剌获得了足以傲世的种种美誉与赞评。与志费尼同代的著名阿剌伯地理学家牙忽惕在他的著作《穆札麻不儿丹》中如是说:在呼罗珊有条叫做乌浒水的河流以东,将有一座城池被征服;该城名叫不花剌。主之慈恩把它抚育,主的天使把它拥抱;其白姓得到天助;谁要在其中安歇,谁就将成为拔刀卫主之道者。志费尼则将不花剌比喻为东方的巴格达,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亚地区的学术之都,融汇了波斯、伊兰以及古印欧文明的精华,历来是各种宗教和学派的汇集之地。
         它由中亚最早的定居者,操粟特语的印欧人所创建,那时的名字叫做不迷只客忒(6),而现在所使用的不花剌一名则来自袄教信徒对此地的称谓不花儿(7)。
         同时,不花剌也是当时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巨型城市之一。全城包括三个部分:城堡(周长一公里半),不花剌本城(狭义上的不花剌,即内城)和郊区(外城)。同其他多数城市相反,这个城市的城堡不是建在内城以内,而是建在内城以外。本城建在城中心的一个台地上,周围有城墙,有集市门,香料商门,铁门等七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联想。
    东征西讨 第五十六章对策与血腥的前进
     更新时间:2010…9…6 16:12:33 本章字数:6670
         一些著名的清真寺吸引着信徒们:大礼拜寺建于公元1121年。星期五清真寺当时也已有约一百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叙利亚人清真寺。外城周围也有城墙,十一个城门。市内主要的街道都是石板铺路,这在伊斯兰教土地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内城和外城渠道四通八达,渠水引自泽拉夫香河。干渠名日输金河,这个渠名在这个干旱的地区是意味深长的。不花刺城拥有的这个水渠网,布局十分巧妙,有水闸,也有蓄水池,足以保证全市用水的分配和供应。郊区有灌溉网,灌溉着无数的公园。公园里亭台楼阁,处处可见,充分显示出这个绿洲的富庶和繁荣的景象。这种富庶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繁荣的工业,特别是应当归功于著名的不花剌地毯业。在城堡和内城之间星期五清真寺附近,有一个巨大的纺织,其产品远销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不花刺的商店集市上,铜制品遐尔闻名,特别是美观精致的灯具更是蜚声世界。
         当成吉思汗的大军还在红砂区时,前线接二连三传来的凶报以及玉龙杰赤方面的冷漠,终于令摩诃末算端的精神线完全崩环,陷入一种全面崩溃状态。他失去了与成吉思汗正面对决的勇气,采纳了阿默德临行前的建议,弃城向西逃入撒麻儿罕。留下了以大总管怯失力汗(8)为首,由哈迷的不儿(9)、舍云治汗(10)、阔克汗(11)等人为副将,统率两万突厥士兵镇守此城。
         连日来,年近六旬的怯失力汗每天都要在外城的城壁上观望许久,他看到象永不枯竭的阿姆河水般源源而至的蒙古军各队逐次扎营,有条不紊的将整个城市从三个方向严密地包围起来,摆出长期困城的态势。对于这支行动如风,军纪森严的部队,他除了赞佩之外,还有着深深的无力之感。对方这种围师必缺的战法故然令人称道,但比之其战略,他又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