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将会在这里完成新军训练。
    亨利亲王也在谈判期间多次在谭延的陪同下巡阅北洋海陆军,谭延看得出亨利亲王的巡阅是非常认真的,他也非常大方的将新军训练等方面没有向亨利亲王保密,只要德国人想要看什么就让他们看什么,加上新军军事主官都是曾经留德的军事生,就算没有留德,在新建陆军中会德语的军官也比比皆是。
    给谭延的感受便是亨利亲王自从来到胶州湾之后,在谈判桌上俩人交锋依旧言辞火爆。但德方却再也没有提出以武力威胁,而谭延也不愿意再激怒德国人。只是双方就俘虏德舰归属问题上,双方还是有很大争议的,而德国人手中握着地底牌就是中国向德国订购的那艘告诉装甲巡洋舰…………由战争威胁转向对等的军火贸易威胁。
    最终谭延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中国将会再出资六十万两向德国订购一艘先前价值一百九十万两的装甲巡洋舰。中国将会归还修复后地德皇号和修复动力系统地威廉王妃号…………修复德皇号和威廉王妃号也作价折算其中,其余阿高纳、依伦娜与鸬鹚号三艘战舰将会为北洋海军所有。
    事实上谭延还是非常希望留下德皇号的。这艘战舰只有五年地舰龄,重要的是在德皇号上应用了众多德国造舰先进工艺,在设计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并且以德皇号的实力可以说是北洋目前仅有的两艘可以正面抗衡日本两艘缩水君权级战列舰的战舰。为了增强实际作战效能,旅顺造船所和上海江南船坞对德皇号和镇远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尤其是在装甲防护能力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亨利亲王之所以答应这笔交易,也是因为他的海军专家在全面考察改装后的德皇号确实提高了作战效能,可以说经过改装后地德皇号延长了其战舰生涯。对此德国代表团对中国目前的造舰技术也有了一个全新地认识。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造世界先进水准巡洋舰的能力。
    “任何战舰还停留在船台建造阶段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谭延心中想到。德皇号固然是性能优异,但当今战舰建造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德皇号就要相形见绌了,而依伦娜号是威廉皇妃号的改进版,想到威廉皇妃号已经是沉过一次的战舰了,连德皇号都可以换回去,手中握着依伦娜号就更不稀罕威廉王妃号。
    在战俘问题上中德双方也达成了协议。在胶州湾事件中中国俘虏地近四千名德国军人将会被德国以象征性地十万两银子赎回。而德国也会赔偿中国在战斗中的各种损失…………炮台、战斗人员、俘虏治疗、安置等,共计七十万两白银。
    对于这份最终地和谈条约。谭延心中还是并不满意,不过却也无可奈何,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这份条约并不能真正的教训德国,但它作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军事冲突中所缔结的条约里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条约。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还并不具备“教训”德国的实力,但德国势力撤出中国却让他心中多少感到有些欣慰。
    最重要的是谭延和亨利亲王在胶州湾的会谈中相互交换了对国际形势的意见,并且就关税问题上得到了亨利亲王的许诺………他会尽可能的游说威廉二世皇帝,使之支持中国收回海关权力。当然德国现在海军问题上正构成对英国日益严峻的挑战,唯一感到庆幸的是维多利亚女皇虽然病重但还是对英国有着深刻的影响,英德两国并没有走向完全分裂,至少在血缘上英德两国皇室还是有着诸多联系。
    谭延对关税问题上并没有抱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但是结交亨利亲王毫无疑问将会对中德两国日后的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能够达成这一目的在现在看来才是最为实际的。双方就胶州湾事件的处理结果的各项条文敲定,谭延也通过电报向直隶总督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通报。最终合约的签订将会放在北京,在回到北京之后谭延还要就此合约对各路神仙进行游说,不过在他看来这份合约基本上就是最后的和平条约,游说和放在北京的最后签约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他最大的政治敌人翁同现在正陷入名誉危机,已经无瑕顾及中德最后的和平条约达成。
    李鸿章、谭钟麟、荣禄等人在接到谭延对中德谈判的最后各项条款的时候,心中也都长舒了一口气,而李鸿章更是心情颇为复杂,不仅仅是因为谭延居然能够摆平强悍的德国从而签订这么优惠的条约,更因为中德两国条约在北京签署,李鸿章将会作为首席总理大臣来代表中国签字…………这也是他作为总理大臣最后一次对外签订条约,至少目前是这么看。在这份条约签署后,他将会乘船南下前往广州成为两广总督。
    李鸿章心中非常清楚,这是谭延送给他的一份巨大的人情,三年前他在上海与日本签订《上海合约》地时候。用千夫所指已经不能形容他的悲凉。可以说他李鸿章几乎一夜之间从中兴名臣跌落到了和秦桧一般的地位。
    谭延自然是有这个签字权的,尤其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议事之时就已经定下谭延为主地谈判章程。而胶州湾地仗也是谭延的部下打地,于情于理他都有足够的理由代表中国与德国正式签约,可是他却将这份荣誉转让给了李鸿章,这份人情在饱受非议的李鸿章眼中,显得格外沉重。几乎不用谭延过多言语,李鸿章立刻拿着这份电报与荣禄、谭钟麟一起进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以便将这份条约的内容尽快的定下来。谁都知道因为李鸿章,谭氏父子与翁同反目成仇。最近谭延又借着文廷式偷书一案向翁同发难,翁同感到备受屈辱。无奈之下为堵众人攸攸之口便借生病的借口在家深居简出。
    翁同是现在的军机领袖,同时也身兼总理大臣职务,若是按照官场的一般排序,翁同将毫无疑问地对中德谈判有着中方最终审议权力,如果他不同意。除非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强行通过。否则谭延是斗不过翁同的。而李鸿章这么急着拉上荣禄也是为了尽快地解决此事,趁着翁同借口生病的当口。直接请示慈禧太后,只要懿旨一下,翁同就算再不愿意也是无力回天。
    八月四日,亨利亲王代表德国与李鸿章在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正式签订《中德北京条约》,而这一天可能也是老天无意,深刻影响十九世纪欧洲历史的前德国首相俾斯麦在同一天去世。李鸿章去年还拜访过俾斯麦,在国外李鸿章被称为中国的俾斯麦,对此谭延是不值一提的,两者也不可相提并论,当然这样地想法也只是在他心中而已,自己没有必要和一个七十多岁地老人太多计较这些问题。
    谭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动身前往德国使馆拜访了正在准备起身返回德国的亨利亲王,并且为俾斯麦敬献了花圈以表示他对这位素未谋面地伟人的敬仰…………在他看来俾斯麦一生坚定信念使得德国最终统一并且走向强大,抛开国籍和民族而言,俾斯麦是谭延认为唯一活着的能够让自己仰视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悄然离世,这让谭延多少感到有些遗憾。
    对谭延而言,俾斯麦是一个偶像,而他现在要做事情的困难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俾斯麦,但是谭延却对自己能够有勇气拿出像俾斯麦那样的铁血信念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对此他心中还是非常怀疑的…………不仅仅是能力上,在信心上也是如此,毕竟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情况也太过复杂,百姓的思想僵化的和钢铁有的一拼,这一切都需要他走很长一段的路,有时候就连谭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就是最好的选择?!
    胶州湾事件的完美解决虽然在时间上拖得稍微有些长,但是终究还是得到了一个相对于以前而言不敢想象的结局。虽然还是有很多遗憾,不过在谭延心中确实值得庆幸的,至少在他手上还没有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历史上正是因为德国强占胶州湾得手,随后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湾,英国占威海卫,法国……只有将“先锋”德国打疼了,才会更加有利的震慑其他列强国家,甚至于有些列强国家还没有想到在中国占据重要的军港,而是受到德国和俄国行动牵制为了维持远东势力的某种平衡才做的。
    正文 第二百零一章 散财
     更新时间:2008…12…2 18:24:13 本章字数:5212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将德国的远东舰队彻底击垮确实是极大的震慑了其他对此有贪婪之心的列强国家,尤其是俄国更是如此…………俄国远东舰队在夏天的活动已经完全收缩至日本海以北,大多常驻海参崴,就目前看来俄国对旅顺还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相对于“无害”的胶州湾,旅顺口可以称得上是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让俄国人想要效仿德国武力夺取的想法彻底打消。
    因为相对完美的解决了胶州湾中德危机,是以向外购进先进战舰一事暂时搁置,而谭延对此也说不上有什么遗憾,因为英德海军竞争使得战舰造舰技术极速发展,君权级战列舰在战略上于北洋海军走得高速、高防护、强火力路线有所冲突。
    谭延定下了对日本海军在战略上避免主力决战,一旦战事不可避免全军出港用高速装甲巡洋舰日本的海军,主动出击袭击任何日本商船甚至是日本港口,逼其和谈…………北洋自造巡洋舰最基础的一个指标便是在航速上要高于日本八岛、富士两舰三节甚至是四节以上。再加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在战斗力上几乎已经向君权级战列舰相看齐,除了主炮口径有所不如之外,其他数据都是巡洋舰高于战列舰。正是因为现代战舰造舰技术的发展,谭延意识到在海军史上划时代的英国无畏级战舰已经快要诞生了,只是具体时间无法估算,就新一代北洋靖海级巡洋舰完全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无畏级战列舰,相信外国的海军同行看到这样的战舰必然会对今后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有所改变。
    不过为了摆平胶州湾事件,也暴露了谭氏父子所掌控下的北洋与直隶总督衙门的豪富,这也是无可奈何地事情,但是既然暴露了谭延也就没有打算继续藏着掖着。在结束胶州湾事件处理事务的同时,谭钟麟以直隶总督的名义下令在直隶、河南、山东兴建十五所大型学堂。所谓大型学堂是从小学一直到完成大学学业。
    除了正规学堂之外,还有便是数以百计的各种识字学堂………这是谭延最为看重地,一个人想要看懂文言文,除了要识字之外。不下三五年苦功是做不到地。更不要说是来写文言文了,这就相当于谭延现在用毛笔比用钢笔还要熟练的道理一般。在谭延或明或暗地支持下。天津很多报刊都出了白话版报纸…………现在的报刊业文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文言文写成,只有几家报纸在文言文版之外还出白话版,不过限于财力的缘故都出不了几期便放弃了。
    现在报刊业看上去是很繁荣,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国民意识觉醒”,作为目前舆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不敢说每天都有新的报纸出现,但是报纸种类和数量上爆发式上涨确实是自从中国有报纸以来最为显著的时期。大多数报纸都是开业出了几期之后便无财力继续办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家报纸能够支撑白话版报纸呢?要知道白话版报纸基本上都算是正版报纸附送。连个成本钱都收不了,长此以往下来虽然白话版报纸依旧发展。但是速度上却非常的不尽人意。
    谭延通过严复、伍氏家族还有几个从直隶总督府幕友堂出身办报地幕僚,暗中资助了十数家报纸,不仅出传统的文言文版报纸,还出白话文报纸。大量地识字学堂是依附于谭氏、伍氏家族的大工厂之下,由直隶总督衙门给予肯办识字学堂的工厂予以补贴。但是会有非常严格的检查标准…………配合白话文报纸和分布广泛的识字学堂。谭延要走一条自下而上地思想启蒙道路,而白话文报纸与分布十分广泛地识字学堂就是这条道路最核心的基础。
    出了办各种正规非正规地学堂之外。北洋也大力资助留学生,以北洋大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为主,遴选优秀毕业生前往英国、德国、美国留学。“北洋”这个词最初是因为通商而设立,随着时间的发展北洋更多的是军事色彩,所以在今年决定大规模扩充留学生队伍的时候,其中军事留学生占据了差不多一半的比例。
    为了对抗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正规的现代教育学堂学习,北洋范围内的各个学堂,尤其是军事学堂只有少数有限制学生招生年龄。进入学堂的学生不仅不用交钱,学堂还会每月补助十块大洋的生活费,如果年中、年末两次考试成绩优异者,还会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奖学金。
    谭氏父子办学的条件已经比李鸿章、曾国藩、沈葆桢、左宗棠他们好的太多,办学的资金十分充足,现在摆在谭延面前的状况不是银子不够,而是生怕花的不够彻底。在曾国藩时代不是光开个学校就算完事的,类似于同文馆、船政学院在当时并不为知识分子所看好,比起科举考试的显达荣耀,这些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们不仅面临办学经费不够,甚至连生员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上学不交钱反而会按照月例发放生活费,这就是中国近代教育在传统科举制度之下艰难生存的写照。洋务运动开展几十年,现在谭延所面临的大环境比曾国藩当年面临的状况要好得多。至少他组建新建陆军的时候,秀才、童生来报名参军并不稀奇,就连翰林院中一些举人甚至是进士身份的知识分子也进入新建陆军,谭延所知道的又一个“重量级历史人物”徐世昌就是以翰林院进士身份进入新建陆军营务处,而徐世昌的弟弟随后也以举人身份进入新建陆军作书记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知识分子和开明的官员都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弊病,包括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已经开始公开宣传废除科举制度,而李鸿章在政治上没有张之洞这么锋芒毕露,废除科举自然是他所想要的,但让他公然开口是不可能的,李鸿章在教育体制问题上更多地是建议在科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