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要做足。光会讨好还是不够地,刺杀八大臣何等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件事如果谭延不能将其办妥当了,这同样也会影响到他在慈禧太后心目中地形象。十余日之前在天津报界记者面前,谭延就已经隐晦的指出八大臣刺杀案的背后主谋还在京师,在天津的不过是其外围的爪牙而已,现在他已经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权掌控京师防务,这第一件事自然是尽快的将这件事圆满的处理掉,该掉脑袋的必须掉脑袋,否则夜长梦多。
    本来谭延是打算将这盆脏水引到翁同身上的。不过考虑到这件事地敏感程度,谁沾上就必须掉脑袋,而且污蔑翁同可不像收拾顺昌号的老板那么容易,弄不好会引火烧身。况且这一次刺杀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翁同和光绪皇帝,死的大臣都是所谓的铁杆“后党”,不用谭延多嘴,慈禧太后自然会对他们产生某种联想,双方必须保持某种平衡。后世花中色鬼曾有名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种“朦胧”的效果才是谭延最需要的。让慈禧太后心中有个暗自怀疑的对象远比揪出一个冒牌凶手要强得多。因为双方保持平衡才会凸现出他的重要性,从中谋得更多的政治筹码来将这场江山游戏继续下去。
    “文渊兄,看样子以后我也是很少回山东了,那边地事情恐怕就需要多多帮忙,尤其是新军的训练问题,这才是咱们立足官场的根本,不容有失……朝廷虽然还以我为训练新军,不过三镇又一混成协总人数四万多人。我不可能将所有的新军都带在身边,加上朝廷这边还要训练一镇的满人新军,是以我只会将一镇新兵安置在京师周边,留下一个混成协的老兵协助完成最后的训练,剩下来的担子就要交给你来挑了……”谭延微微笑着对沈静交代着。林雷
    谭钟麟保荐沈静为山东巡抚。以接替谭延地空缺。而在恭王奕和荣禄死后,朝廷军务处实际上就是由谭延一人说了算。长麟因为得罪慈禧太后虽然被委任为满族镇军的镇统,但是军务处却已经没有他的位子了。此时军务处中上至谭延的督办,下边的总办、协办都是从小站兵营中走出来地文职官员来担任,其中就有徐世昌。谭延上调朝廷中枢成为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这新军地训练依旧还是由军务处来协调军饷、军械,而他本人又是直接的执行者,这荣禄死后整个军务处已经改姓“谭”了。上下皆为谭延地亲信,新军从筹备、指挥、训练等一些列环节真正的都落到了谭氏父子的手中。而谭延也希望能够继续负责新军的具体训练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他在新军中的地位,并且对新军的战斗力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保证新军质量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降低。
    沈静点点头表示明白说道:“你把杨超和刘禹留在了山东帮助训练新军,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不过我不可能将新军全放在威海卫,正好你带走的军队空出济南府附近的营房,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将大部分新兵训练安排在济南府,这样也好利于我随时督促他们加紧训练……”
    “你留在山东,第一要练好军队,第二便是加紧时间修筑铁路,京济铁路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工,另外威海卫至济南的铁路也要加紧督促,一旦京济铁路完工就立刻开始修筑胶州湾至济南的铁路,这样将北洋的海陆防全部用铁路连接起来,一旦有事我们的新建陆军可以乘坐铁路快速转移……当然民生方面就不用我多说了,我个人还是要拜托你帮助我收购土地,购进的土地尽可能连成一片,用以出租给无田之人耕种,也趁此压低山东境内的地租……”谭延嘱咐道。
    “这个我晓得了,这土地和农民之间关系重大,在被我们驱除出去的义和拳在陕甘一带又有所萌发。上次新军越境追截匪徒,就发现山西、甘肃、陕西的农村义和拳比之当年山东不遑多让。其实这些义和拳大多都是失去土地地农民。我们当年事急从权做的是有些过了,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想要推动农村减租减息。彻底消弭这个隐患……”
    谭延拨弄了一下茶杯盖说道:“义和拳地事情我也知道,他们被我们赶出了直隶三省之后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在周边的省份开始落地生根,时间长了声势也就壮大起来。不过义和拳和历史上出现地五斗米、黄巾军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仗着一些骗人的把戏来聚拢流民,待到时机成熟便是其一展身手的之时。这里面固然有教民冲突的原因在里面,不过把老百姓折腾到连日子都过不下去非要参加义和拳的地步,这也是那些官吏劣绅造孽。文渊兄,你的想法非常好,至少比我的办法要强多了。我是治标不治本啊,除非全天下的土地都在我的手上……”
    “那你不就成了皇帝?!土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影响王朝兴衰地大事,古代一直到几十年前洋务运动之前,中国都是重农轻商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却没有多大的效果……以现在我们在直隶三省的做为来看,一方面还是传统的老办法减租减息;另外便是多办工厂,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弄进工厂变成工人,以此来解决土地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沈静笑着打趣的说道。
    “现在不比以前,这个皇帝的位子是越来越烫手,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做老大了。放眼西方各国列强和我们的恶邻日本,可以预见皇权走向消亡是必然的,像美国那样地民主政体将会取而代之,这是主流……随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皇权在中国也就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多的人也就不卖皇帝的帐。看看我们现在做的,再对比历史上各朝历代的政治,无不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衰落甚至灭亡。除非满人中能够出现一个俾斯麦那样的人物或可延续王朝数年气数,否则就等着一场轩然大波彻底颠覆吧……”谭延有些苦笑地回应道。
    “以百万满人来统治数万万汉人的中国,这本来就会出问题……就算中国有俾斯麦那样人物也无法挽救这个王朝!组安,你心中不想当皇帝这是上策,否则弄倒一个大清王朝再立起一个什么王朝。你是英雄了得。但也不能保证你的子孙和你一样英雄。美国人的那套政体固然是比较好,不过要是放在现在的中国还不行。依我看最合适地还是莫过于君主立宪制政体……我想皇帝是不能再要了,不过以美国之总统来行皇帝之事,慢慢地来改变,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放权,这才是正途……”
    沈静身为谭延身边第一谋士,最让谭延看重的是沈静对权力没有太多地追求,也没有其他老式谋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当初跟着他的三个重要助手,陈飞成了河南巡抚,寇青则坐镇上海帮助他来打理商业上的事情,而沈静则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规避政坛上的明枪暗箭。
    也许俩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当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静能够和谭延坐而论道,朋友相待,陈飞和寇青则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多过友情。也唯有沈静明白谭延心中是如何看清这个时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俩人分手之际能够做此畅谈。沈静对大势洞若观火,明白随着谭延手中的实力越强,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次北洋军接手京师防卫,谭延更当了京师步军统领连禁卫军都收归麾下,这一步走得险,跨得大,不过这也是被荣禄咄咄逼人的姿态给逼出来的,幸好有惊无险。
    对于沈静谭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眼下连荣禄都被收拾了,谭延就像当初荣禄乘坐的火车一样,就算刹车也要冲进河里,这条路一旦上路,那就没有什么回头的机会。谭延明白这些,沈静也同样明白,剩下来的路虽说随着实力的增长,北洋集团也就越来越有发言权。但同样也会面临越来越大地风险。
    尽管后面的路凶险难测,不过这都没有放在谭延和沈静地眼中。倒是以后推翻了大清王朝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北洋该怎么做。该带领中国走向何方?!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地问题,而他们首先抛弃的便是目前康有为那一派的君主立宪制,原因再简单不过…………满人以如此数量统治中国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二百年前的仇恨,和官场上的考量,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奴才。
    “十二年预备立宪”计划不过是糊弄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权贵集团中的顽固派而已,事实上这是为公开宣传民主开了个口子,将公开宣扬民主宣传定为合法,随即谭延在军队中开始民主启蒙宣传。这一切都是有事前的预谋,从礼贤庄出洋考察宪政八大臣遇刺看。在短期内是对刚刚开启的民主启蒙运动一次沉重地打击,不过刨除政坛上的腥风血雨,这种损失也不过是现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心中的损失,对于谭延和他背后的北洋集团而言这对民主启蒙并没有多少妨碍。
    因为谭延要带两镇北洋新军驻扎在京师周边,至少在满族新军没有结束训练之前不能离开,是以这两镇新军内部的政治启蒙活动只能缩减。而谭延却对沈静下达了加强山东新军民主启蒙的命令,在这个时代只有扛枪的军队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中流砥柱,军队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在谭延不能肯定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到新军思想走向,莫要成了历史上的袁世凯北洋军阀。这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在京师不比在天津和济南这么自在,京师的达官贵人们从谭氏父子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和谭延的职位上,不难猜测谭延说不好就是第二个荣禄,是以纷纷进行政治投资,向谭延示好。谭延对此也不过是一笑而过,最让他难受的是每隔两三天必去一次颐和园拜见慈禧太后,拍马屁的频率比以往要高得多。再者说来就是向李莲英、刚毅等人行贿,而皇族中地端王政治地位急剧上升。也是谭延必须要交好的人选,各种新奇的西洋珍玩和白花花的银子自然如流水一般进入了他们的钱包。
    这段时间唯一让谭延感到欣慰地是旅顺海军基地传来地消息…………龙威号巡洋舰做为演习战舰在旅顺口外演习海域,被潜伏在那里的两艘潜艇发射地四枚鱼雷击中了三枚,其中一枚击中战舰尾部,另外两枚则命中舰体中部。根据十八寸鱼雷的爆炸威力和龙威号巡洋舰的装甲厚度。经过测算判定龙威号被两个型号的潜艇击沉。
    潜艇演习一共进行了三次。分别为潜艇防守海军基地,潜艇突入海军基地。潜艇在预设航线埋伏袭击途径战舰。因为小型潜艇没有远航能力,所以只参与了前两次演习,而大型潜艇则完全是独立行动,只是在远航的时候有一艘携带无线电装置的小型补给船来保驾护航。而这三次演习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海军顾问英格纳和其他北洋海军的洋员放假的放假,借故调开的调开,就连参与演习的战舰成员也被限制其在甲板四处活动。
    三次演习中除了在预设航线埋伏袭击途径战舰效果不好之外,其余两次都获得了非常完美的成功,幸好潜艇参与演习可以将鱼雷的引信取下,演习中只看鱼雷是否击中战舰,和击中战舰的位置,不用真刀实枪的干,否则北洋海军非要在这两艘潜艇下损失惨重不可。在预定航线伏击战舰的演习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还是因为战舰的航速太快,并且潜艇预先埋伏的位置偏离太多,等战舰路过的时候,潜艇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航速又无法和战舰相比,所以根本没有伏击战舰的机会。
    即便如此,两艘不同型号的潜艇还是引起了林泰曾和邓世昌的极大兴趣,毕竟和世界海军强国相比,北洋海军还尚属弱小。从三次潜艇演习的成果看来,潜艇这个海军中的刺客尽显隐蔽的特性,装备十八寸鱼雷之后更给它添加了对大型战舰一击必杀的能力,从海军基地防卫的角度看,装备大量潜艇可以大大增强军港防卫力量,使之对敌人产生更大的威慑力。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五章 线路
     更新时间:2008…12…31 2:07:09 本章字数:5213
    “什么样的敌人最可怕?毫无疑问是看不到的敌人!”谭延在旅顺口的电报后面写下了自己对于潜艇的批示。想到后世军队,无论陆海空无不做到隐蔽,为了达到隐蔽的效果不惜重金来打造隐性武器,而在这个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潜艇用不着什么销声瓦、用不着高精密加工的螺旋桨尾叶,在海底发出巨大的噪声也不用害怕…………因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根本没有针对潜艇的侦测设备和对付它有效的武器。
    也许北洋的四百吨高速鱼雷猎舰或许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威胁,但是那也要先找的着潜艇再说。同样是装备十八寸的鱼雷,四百吨鱼雷猎舰是靠速度来突破大型战舰的火力封锁,近距离使用鱼雷击沉战舰;而潜艇则是坐等战舰上门来让它攻击。这两种武器各有各的优点,不过相对于中国贫弱的国力,在进攻之前先保证自己的老窝不被别人给占领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在现在的世界海军界,尤其是头号海军强国英国非常鄙视潜艇的前提下,北洋海军决定装备潜艇这一作战利器来担负海军基地安全问题。用潜艇来对付海军作战理论中正在风行的军港闭塞作战模式,可以取得出其不意以小博大的效果。
    当然因为北洋海军中还有很多洋员,而旅顺口、威海卫等海军军港都是日本间谍重点关注的对象,潜艇暂时不能服役于北洋海军。只能在威海卫海军学院和天津海军学院选调优秀毕业生。他们将会进驻天津的“远洋航运”工厂,谭延这家旗下地工厂将会少量生产潜艇,并且根据海军作战要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的完善潜艇建造。
    这两艘第一代潜艇的代号也被命名为“J…1”和“K…1”,两个潜艇的英文字母合并起来便是“荆轲”的首写字母。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K”型潜艇虽然是全电动驱动,噪音小。但因为作战方式已经不符合中国海军地需要而被淘汰,剩下来的“J”型潜艇经过不断地发展终于成为世界顶尖级潜艇。这倒是后话了。
    这段时间谭延讨好慈禧太后的唯一成果便是追加海军造舰款,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