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文渊,还记得当年我要练兵的时候。你曾说过的那套养狗理论么?”谭延微微笑道。
    沈静苦笑的说道:“当年我劝你像养狗一样来练兵,中间说不上什么好坏,你对北洋陆军没有完全使用,但效果却更好……”
    “海军是不能用那套理论来练兵的,这是一个技术化非常强的兵种,一艘战舰上就算你是管带也不能一个人来控制战舰来打仗吧?!我之所以这么放纵对海军的控制,也还是因为其特点而决定的,我也不像学李鸿章派个外行来统领北洋海军,因小失大……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于海军和陆军不同,一艘战舰、一支舰队,它的态度绝对不是一名司令官所能够决定的,再加上北洋海军的军队指挥官大多都是和留德士官系有着差不多的留学背景,他们对于皇权政治并没有什么好感……”谭延说道。
    沈静点点头,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他和谭延的师傅王运还有张之洞的首席幕僚桑治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不同的便是他接受了外国地议会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熏陶,再加上他对中国政治游戏规则的了解,他更倾向于一个类似于强人政治的生态环境。谭延看重沈静也是因为他们对未来中国的政权形式有着差不多的理解…………皇权政治肯定是不行的。满人不能当皇帝,而汉人皇帝也做不安稳,最好采用美国地议会政治加上高度集权的强人政治来统治中国,而他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也正符合了这一趋势。
    珍妃的那张“新潮”照片最终还是被谭延选择了搁置,虽然在谭延眼中这张照片算不得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毕竟对女性还没有这么宽容,这种照片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没有什么。但是放在珍妃身上,那绝对会引起一阵轩然大波…………照相馆和女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时代照相馆除了男性顾客之外,女性进入照相馆地十个里面有九个是妓女。可想而知这张珍妃的照片若是被人捅出去,后果会试怎样。
    方榕卿也照过照片…………谭延认为自己的每个脚步都已经和中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总督府中就有专门的照相师和照相设备,来访总督府的官员、名流都会选择和幕僚甚至是谭延本人照相留念。不过方榕卿还没有大胆到身穿男士西装照相的地步,她大部分着装都是中式地,而总督府来访地外国人也不少,方榕卿也是抛头露面比较多。在会见外国宾客的时候。她都是身穿洋装的,即便如此,凡是有方榕卿的照片都是很严格的被保管起来,绝对不可能流到外面去。
    事实也证明了谭延的推测,没过几天便传来了消息………珍妃在宫中遭到了严厉的斥责,并且还被查出了很多不法的事情。在甲午年的时候,珍妃卖官鲁伯阳四川总督地丑闻已经够恶劣的,结果珍妃并没有对此有任何觉悟,这几年来反倒是变本加厉。通过光绪皇帝慢慢获得的实权继续卖官鬻爵,这“买卖”也是越做越大,好在还没有像当年鲁伯阳一案中敢公然“拍卖”总督衔官职。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慈禧做榜样,这个珍妃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珍妃卖官光绪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皇帝看上去还有点作为。其实骨子里面也是一团垃圾……”谭延将自己得到宫中线报直接仍在桌子上。
    这些内容沈静早就过眼的,所以只是微微笑了笑平静的喝了口茶…………光绪皇帝若真是翁同和康有为等人在文章中和口头上吹嘘地那样是“千古圣君”地话。那珍妃的事情就是在抽他们地嘴巴子。这些人虽然都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但满肚子里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还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在谭延的前生记忆中,历史对于光绪皇帝和珍妃的评价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而珍妃被慈禧弄死也确实搏得了不少人的同情,但是他一想到这个女人在十来岁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拍卖”四川总督的壮举,他也就对历史书上对那些名人的评价都扔到垃圾堆里面去了…………他们和现在的翁同与康有为有什么区别,也不过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已。
    “大公主在一边求情,才使得珍妃这次免去了杖责的处罚,而光绪皇帝在一边甚至是跪求慈禧太后……嘿嘿,这个珍妃还真不简单……”沈静冷笑的说道。
    “这个女人若是留着,迟早会成为慈禧第二,甚至比慈禧还厉害!文渊,叫京师里面的人多观察着点,那个白脸皇帝最近有没有对掌军权的人有什么特别关注……嗨!不对呀?翁同这次怎么会没有事?按理说他现在应该被收拾了……”谭延有些颇为惊异。
    珍妃在慈禧太后等人的眼中不过是一颗被用来打击翁同的棋子而已,她本人并没有多少政治价值,弄垮珍妃就是打击老翁,怎么会没有翁同被斥责的消息?!
    “可能是翁叔平的生日快要到了,朝廷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让这位两朝帝师的面子上太过下不来……”沈静说道。
    这个月的二十七日是翁同的七十大寿,在朝中所有有名有姓的官员中,能够迈进七十这道门槛的,也唯有谭钟麟和李鸿章,现在翁同也七十了,如果不出意外,看到这些大臣的年龄,谭延估计会在未来三四年内会因为大臣们年龄而空出很多位子来。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力
     更新时间:2009…1…21 12:22:52 本章字数:5199
    自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死后,朝廷大员日益老龄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凸出。朝廷重要大臣年龄老化并不是多难的问题,毕竟这个年头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梦想升官发财的人,不过像刘坤一、李鸿章这样从太平天国时代走来的重刑重臣却是凋落殆尽…………谭延心中最为顾忌的就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大臣,这些人不仅有翁同那样纵横官场的油滑,手中也掌握了庞大的权势,甚至有割地为王的本钱。
    谭延对于老臣去世后空出来位子并不眼馋,在他的眼中没有比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更好的了,虽然官位不是天下第一,但实权却是名列中国榜首,在自己和众多幕僚的经营下,不说北洋海陆两军的发展,整个三省的经济民生也是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方面,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并不比天津差,但是这些城市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先走了一步而已,如果照目前谭延这样极具倾向性的操作还这么做的话,天津超越广州、上海不过是时间问题。
    北洋的势力开始进入东北三省,在那里根本没有能够抵挡北洋势力的强力人物,东北三省变成北洋的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同样陕甘、湖广也没有像张之洞、李鸿章那样的强势人物在主持大局;按照谭延的计算,张之洞离任之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职位有很大可能会落到人气渐渐恢复的李鸿章头上,是以未来的两江将会成为北洋拓展势力的最大绊脚石。
    谭延也在为北洋未来的出路而反复盘算打量,虽说朝廷到现在也没有下达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地人事任命,而李鸿章也未必能够稳坐钓鱼台就可以得到这个位子…………李鸿章一直是满清权贵们打击的对象,好不容易将其拉下北洋宝座。现在让他出任南洋大臣,这未免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又能保证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不能在南洋的位子上东山再起尾大不掉?!
    不管怎么样,在谭延心中制约北洋势力发展地无非是两条…………一个是北洋海陆两军的扩军,尤其是北洋陆军扩军尤为困难;另外便是交通!谭延相信现在中国军事现代化已经过了甲午年那阵延续到去年的高速发展期。无论是北洋还是其他地方,新建陆军的规模也就差不多维持在现在这个基础上了,没有明显外敌的刺激,也就没有朝廷舍本发展军事的动力,甚至还会对此甚为忌惮…………从太平天国时代到现在,发展国力尤其是军事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汉人占据绝对上风,每曾发展军事时期。就很有可能会诞生出一个左右全国政权稳固的地方实力派。朝廷不会积极发展军事,要是海军的话还好说些,但也绝对绕不开北洋,不过要想发展陆军是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地…………以张之洞屠财之名和两江之富庶,建立一支自强军都如此费劲,而北洋陆军编练可是举全国之力而办,直隶总督衙门纵然也有付出但也是一点补充不会伤筋动骨。
    如果一直维持这个局面的话。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六七年间,北洋陆军将会一直独领风骚成为中国最有力量和实力的军队。北洋扩张重心还是落到了交通问题上,只要铁路修到哪里,北洋陆军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那里,当地的陆军又不是北洋军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铁路对于北洋地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而谭延在潜意识中就将铁路和军队绑在一起的。留德士官系在留学德国的时候,谭延曾经资助他们到法国、英国、美国等地去考察,他们考察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军事和交通之间的关系。不说列车炮这样的强力武器,士兵、辎重的转运都离不开发达的交通体系。但是中国不要说是像欧洲那样发达的铁路网,就是公路网都没有,“等级”高一些的都是城市中地石板路或是煤渣路,出了城市就是黄土路了,这样的交通状况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好,一旦碰上阴天下雨,像北洋陆军这样战斗力和火炮挂钩很严重的军队麻烦就大了。
    现在北洋好不容易有了插手东北的机会,谭延自然重开李鸿章当年为了对抗张之洞的芦汉铁路而提出的关东铁路计划,将李鸿章时代已经修到山海关的铁路继续向盛京方向延长,以盛京为中转点再用铁路将旅顺连接进来。这条铁路也是采取了多段同时开工建造。由于其作用基本上完全是从军事角度出发,所以这条铁路也是直隶总督衙门来筹措款项修建的。
    “如果你是慈禧太后,你认为什么时机才是最佳打击翁叔平的时候?!”谭延笑着反问道。
    沈静听后一愣有些愕然地说道:“慈禧太后该不会是想等翁叔平生日那天再给他好看吧?!”
    谭延点点头冷笑的说道:“这就八九不离十了!别忘了,太后手里可掌握了二品以上大员的任免权,这个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太后真像她嘴边上常说的那样去安享晚年,那中国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沈静听后悚然一惊:“可是这么做。那光绪皇帝能够袖手旁观么?!他可是翁同一手带大的!”
    “官场无父子!自古以来为了权力骨肉相残地事情还少么?!小皇帝终究还是长大了,他也希望能够获得与自己名份相称地权力,而眼下的变法正是一个这样地好机会……翁同不过是这张棋盘上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而已,小皇帝为了下赢这盘棋,就算把他当作弃子也是清理当中……”谭延不屑的说道。
    “你说的我也曾想到过,不过让翁同在七十大寿那天遭殃,这实在是未免有些过分了些……”
    谭延冷冷的笑道:“正因为过分才能够让慈禧太后发泄心底对翁同的不满,这些人做事大多数时候都是考虑自己的想法,甚至全然不计政治后果……呵呵。这就是家天下,这也难怪历史上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做皇帝!”
    “至少组安你是不愿意做皇帝地!”沈静微微笑着说道。
    “我?!”谭延摇摇头说道:“非是不愿,而是不能!现在的世界变了,再也不是兄弟关起门来当皇帝的时代了,像欧洲的皇权统治虽然还很有力量。但已经昭示出皇权统治的没落和落伍……与其为着一个皇帝宝座你争我夺加剧内耗,还不如谁都别来当皇帝,彻底断了某些人家天下地念头…………凭什么你一家的幸福却让万千黎民跟着飞灰湮灭?!我能够保证我的儿子是个好皇帝,但孙子、曾孙子,我的子子孙孙都能够是一个好皇帝么?我能够保证我的子孙在某一代不出现今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个局面……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我们的国家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今后的世界是真正地弱肉强食,一旦落后。想要再追上来必然会付出千百倍的代价,我谭某人当不起这个罪人……”
    谭延熟读经史,加上前生记忆的经验判断,左右衡量之下认定这个皇帝宝座不是一般人能够坐的,就算坐稳一时一世,自己的子孙该怎么办?法国大革命和未来的苏俄革命,对于皇族处置的下场就是他谭延子孙地下场。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远比这些西方国家要残酷的多,说不得整个家族被连根铲除都有可能。
    谭延不是热血青年,他在更多的时候和平常百姓一样,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努力挣钱养家,努力为孩子存老婆本。为了自己的家族,更为了这个国家,这个皇帝宝座还是让它彻底消失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朝一日若是命运垂青谭某人能够让他如愿以偿的得到这个老大中国的权柄,他可以保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让中国人忘记“皇帝”,就算不能忘记,至少也必须制定出一个强力的规则,避免“皇帝”再次在中国出现!
    谭延地话很直白,以往任何一个人只看到“皇帝”光鲜的一面,却很少能够想到子孙的安危。沈静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很容易便可以看到谭延所给出解释背后的内容………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这辈子该怎么做就已经是非常逆天的了,哪里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孙行为?说白了这就像翁同做官一样,前三四十年荣耀非常。也许在未来的十几天之后,老翁就要享受一次罕见的“自由落体运动”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直接摔倒在地成为一个平头老百姓。
    翁同的人事变动对于谭延而言已经是无所谓地事情,老翁现在在户部的权力说不上是丧失殆尽,但有谭钟麟坐镇户部。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军费问题上卡着北洋的脖子了。况且谭延已经决定动用自己在美国的资本来为北洋输血,更何况他已经做了“真北洋大臣”。这遮遮掩掩的事情做起来更加方便。
    沈静在第二天便在天津上火车前往山东济南府…………京济铁路已经全线贯通,早先济南府至威海卫海军基地地铁路已经完工,只是济南府至胶州湾一线工程进展因为胶州湾在海防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