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有风声传闻裕禄会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有力人选,结果裕禄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现在受了这份闲气也让他有口难言。最后拜访被裁撤职地礼部六堂官府邸受了闭门羹比谁都冤枉,尤其怀塔布的背景亦是让他颇为忌惮,生怕光绪皇帝对自己的任命会让满人误解自己站在皇帝一边,索性干脆就不去礼部任职,整天泡在自己的府邸中看戏。
    礼部王照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沈静给谭延去信主张立刻让天津的“远洋渔业”加紧“捕鱼”以备不测…………真正的“火药库”是光绪皇帝在半月前裁撤的光禄寺和鸿胪寺等衙门,这些衙门养地都是满族权贵。虽然这些人都是吃白食。但是想想这些人地背景,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先祖都是为满清政权立下大功的人,朝廷养着这些人是对满人的示恩,表示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
    满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们不是不知道光禄寺、鸿胪寺这些衙门的无用,但依旧保持着这些衙门并非没有用意…………这些满清功臣乃至他们的后代们如果不给一个好地方,恐怕他们自己的地位都会不稳固。这些无用地衙门来安置这些人,除了固定的俸禄和荣耀之外,并没有多少实权,这些无用的功臣后代。就算想要做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情也无从下手。
    光绪皇帝一纸谕旨将这些衙门来个一锅端,明里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圣旨,可惜却砸了不知多少满人权贵地饭碗还有进身之路…………如果一些满族子弟在这些衙门表现不错地话,他们可以借此通过这条路走上更高的权力角逐场,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不用像汉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质上光绪皇帝撤销这些无用地衙门,和废除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是尤有过之。
    沈静的来信是在提醒谭延,如果抓住机会就立刻起事,因为光绪皇帝莽撞的行为已经将满族权贵差不多都得罪干净了,这是逼着那些原本观风的局外人倒向慈禧太后。就算慈禧太后什么都不做,身边团结了这么一股庞大的力量,作为统治者他能够安心么?两者之间激烈的冲突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爆发出来,而沈静也知道谭延在等待这个时机,若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以应对外国干涉,那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会碰到更好的机会。
    目前潜艇的生产都是在“远洋渔业”的掩护下,处于绝密状态,生产出来的潜艇被安置在胶州湾的潜艇基地中,在那里进行训练,而非选择在两大北洋海军基地。沈静不懂军事,但却对潜艇下了一番功夫,原因就在于目前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克制潜艇,和谭延一样,他认为在北洋海军的实力并不足以和外国列强海军硬碰硬的时候,发展潜艇是唯一平衡双方力量的机会。
    目前远洋渔业生产的潜艇一共才八艘,J型和K型对半开,主要还是因为谭延对局势估计的过为保守,并且现在潜艇的作战能力还并不是让人很放心,所以对潜艇部队的规模还控制在走精品路线上。在沈静看来慈禧太后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对立发展自翁同被罢免之后,比原先他们预计中的要恶劣的多,北洋对内的实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外可就大大不足了…………潜艇的生产和训练必须提高到更高的位置上!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选择
     更新时间:2009…2…25 20:24:14 本章字数:4926
    光绪皇帝一意孤行的做法颇有些歇斯底里的感觉,不过谭延却知道这还不是他最后的表演,更疯狂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得出来,相比之下几十年前的肃顺也是同样将满族权贵得罪了干净,至少他还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在谭延看来光绪皇帝太为激进,而肃顺过于保守,两个人都败在慈禧太后手上也并不是没有理由,至少论对下面的统御之术,谭延还没有见过比慈禧太后手腕更厉害的人物。
    只是满族皇室内部之争如同这中国谋求复兴独立之争一般,都不是你说关起门来兄弟打架胜者为王这么简单…………中国走向复兴要受到外国列强的牵制,而满族皇室的那至高无上的宝座谁要来坐也要看北洋的态度。尽管北洋七镇被萧轩和杨超带到东北三镇,剩下来的还要分别驻守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直隶为京畿重地,有两镇新军坐镇,聂士成和董祥福的武卫军固然驻守在京师郊外,要是真的打起来根本不是北洋军的对手。
    谭延相信无论是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都已经看到近在咫尺的北洋军对权力更易的关键作用,谭氏父子一向都是站在慈禧太后一边,只是最近在对待翁同的态度上让这种局面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翁同被罢免官职,非常不光彩的回到了家乡,这一路上虽然有众多人相迎,可是当地的官员却视之为虎狼避之不及,唯一摆出阵仗大胆迎送翁同的便是谭延。
    翁谭两家乃是政敌,这是不容分说的,谭延奇怪的举动也让人惊异不已,旁人只是联想到十年前翁谭俩人交好,不过是一个顺水人情罢了。但有心人联系到现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微妙的关系,觉得谭延此举绝非空穴来风,肆意胡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谭延一反常态对罢官的翁同如此礼遇?这个问题开始出现在很多人地心中。
    而谭延也知道最近董祥福和聂士成的兵力部署又有了新的变化…………董祥福率十营兵力进驻长辛店,而聂士成驻扎在京郊的大营也向天津方向靠拢。谭延虽然不将这俩人看在眼中。不过这种细微地兵力变化还是引起了他的重视…………北洋陆军参谋部已经向他发出了警告,希望驻守在小站的直隶督标新军能够立刻进驻天津,以平衡聂士成部向天津靠拢所带来地压力。同时也是向聂士成示威。
    董祥福和聂士成的兵力部署变化是发生在翁同罢官在天津受谭延礼遇之后,这种变化的意图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明显,就是针对谭延而来的。尽管聂士成和董祥福在甲午年的时候和日本军队隔江对峙,也打了几个胜仗让日本不能渡江进入盛京,但却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打得过北洋陆军,这支军队是近十年来唯一敢和西方列强军队摆明车马对着干的军队,日本虽然获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德国平起平坐。
    在谭延的指示下,五月二十日天津警察大批出动。将在天津郊区地一栋民房团团包围,还没有等警察破门而入,就听“轰”的一声,整栋民房发生剧烈爆炸,顷刻间化为一堆瓦砾,数名警察被飞溅的砖头砸伤。第二天天津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一则新闻,说明天津警察接到线报,说去年礼贤庄铁路桥刺杀八大臣爆炸案的匪首被天津警察包围在郊区民房中,正要实施抓捕。没想到匪徒顽抗引爆炸弹自尽。幸好天津警察发现及时未造成伤亡……
    这场爆炸案自然是谭延一手导演的,不过是为自己增兵天津找个更加理直气壮的借口而已。在爆炸案发生的当天晚上,驻扎在小站的直隶督标新军便全副武装地出现在天津街头,开始了军事管制。事实上将军队驻守在天津城区对谭延并不困难,他也不需要任何借口,但是要想将所有地驻军提高到一级战备水平,这就需要一个特别的借口。尤其是朝廷不能拒绝的借口才行。
    爆炸案让所有人看到了谭延的北洋军出色的组织能力。此时的北洋军已经并非北洋七镇军和三省督标、抚标…………在爆炸案的第二天,经过数月改编地绿营和警察部队立刻行动。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主要城市都开展了大搜查,而正规北洋军则整装待发伺机而动。两天来小小地爆炸案居然牵动了整个北洋陆军摆出如临大敌的姿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非常惊奇。正在向天津靠拢地聂士成部看到天津如此局面之后,立刻又退回到京郊原先的驻地,甚至有向长辛店转移的姿态。
    五月二十五日,京师方家园附近的一栋民宅发生爆炸,爆炸所引起的火灾甚至还烧毁了方家园的数栋房屋,这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方家园是慈禧太后的故居,慈禧太后的弟弟一家人还住在那里。更让人心悸的是前庆亲王奕的轿子在爆炸发生之时正好路过那里,奕当场被炸死!
    庆亲王奕自从被免职之后,一直就在谋求复出的机会,眼下光绪皇帝正在施行变法,自荣禄死后慈禧太后深感身边缺乏有用的人,奕看准的就是这点,也加快走动的步伐,频繁出入方家园。奕被炸死的事件一时间超过了光绪皇帝罢免礼部六堂官事件,所有人都在关注朝局变化,同时京师大员们出入也更加小心,生怕被人暗中扔炸弹炸死。两起爆炸案都是谭延指使曹锟去办的,下手的就是那十名曾经执行礼贤庄铁路桥爆炸刺杀荣禄等八大臣的工兵。本来谭延是不想在京师下手的,可是最近奕太过活跃了一些,大公主发电给谭延,说奕很可能会被重新册封为庆亲王,要他小心…………当年将奕搞下台就是谭氏父子所为。
    奕这个老家伙太过贪财,谭延也怕他重新复出来找自己的麻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京师也策划一次爆炸案,除了顺手除掉奕之外,还可以让京师人心惶惶,以此来转移光绪皇帝罢免礼部六堂官所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让维新派稍微喘喘气。在这个时候为维新派争取时间就是谭延自己争取时间,在他看来发动政变的时间还比较宽裕,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现在他正在抓紧时间从美国转移自己地资产为北洋输血,海军方面开展的比较早,而陆军才刚刚开始不久,再说他也不敢肯定他造反后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万一美国人将输入中国的资产给冻结地话,那他岂不是要抱着个金饭碗来要饭?!
    毫无疑问,谭延所主持的暗杀计划非常成功,尽管这一招是他根据历史上革命党所为学来的,不过在他手上却有经过严格训练地职业军人来操作。还有良好的军工基础作为支持,这都不是革命党自制土炸弹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一次谭延并没有要求让北洋陆军进驻京师,而是上书要求满族镇军结束训练,即刻担负起禁卫军的责任,施行京师戒严以查办爆炸案的主谋。张之洞也上书支持谭延,位于京郊的禁卫军训练营立刻结束新军训练,第二天在京师街头进行巡逻,不过这一次禁卫军更加丢脸,一枚迫击炮弹落到了正在巡逻的禁卫军队伍中。造成五死六伤的事件…………那十名工兵手里面除了炸弹之外。还有迫击炮!
    京师的两起爆炸案让所有人都炸了窝,由于禁卫军训练时间尚短,谭延也没有让其装备迫击炮这种武器,甚至禁卫军都没有炮兵,所以这些刚刚入伍地菜鸟连自己怎么受到攻击都闹不明白,还以为是被炸弹爆炸所引起的伤亡。
    这一次京师彻底戒严,只准出不准进。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曹锟等人。谭延早就派了接应的人,迫击炮袭击之后。他们便换装连同武器一起带出了京师,坐上火车返回天津了。顺天府办案不利,知府被充军流放宁古塔,张之洞上书希望朝廷能够借调天津警察进驻京师,一方面由禁卫军协同其维持京师治安,另外加紧时间破案,以平息京师骚动。
    张之洞的上书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之后立刻批准了这道奏折。天津警察部队遴选出五百人,另外加上五百人的直隶督标新军士兵,两相结合成为一千警察部队乘坐火车进驻天津,禁卫军则沦为他们的部署。这一次警察部队的指挥官是留德士官系“六巨头”的李韬,他也是在萧轩进入东北后,成为禁卫军地总教习,考虑到这一点派他来指挥京师戒严最为合适。
    李韬临行前谭延给了他一部无线电电台以做秘密联络所用,并且给了他一本专用密码本。李韬看到这些自然心领神会…………一千警察部队可都是经过正规军事训练地军队,所为警察在李韬看来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比禁卫军强出不少,虽然人是少了些,不过一旦有事,这一千人的军队可是在京师心脏,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正当京师的空气一天比一天紧张之时,六月接连传来两个消息…………东北总督刘铭传在盛京病逝,两广总督李鸿章病重已到不省人事的程度。这两个消息更加剧了大清帝国政坛的混乱程度,尤其是李鸿章病重让人感到格外的不安,慈禧太后亲自下旨派御医火速南下前往广东为李鸿章看病,至于东北总督刘铭传这三年来一直就是病重,对于他地去世朝廷已经做了充分地心理准备。六月十五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延上书,推荐吉林巡抚杨超为东北总督,节制东北军政以防倭人异动。六月十八日谭延上书得到恩准,电报传到东北,杨超正式成为东北总督,他也成为北洋出身第一个成为总督级的大臣,相比之下比他更早走了一步地陈飞、沈静等人反倒是落在他的后面。
    时间很快便到了七月底,一个更加震撼的消息传来…………广东发生了革命党起义,因为两广总督李鸿章病重,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是以革命党起义军进展非常顺利,在广州南部据说有数万人之众。谭延看完电报后,也不得感叹革命党起义可算挑了一个好时候,李鸿章一人病倒就等于两广瘫痪一半。不过对于起义军有数万之众,显然他认为这里面是有很大的水分,无非是下面地人无能故意夸大其词而已。
    还没有等这封关于起义军的电报被朝廷讨论。七月二十八日广东水师提督程璧光率旗舰龙威号在广东南部海域截获了两条走私船,这是日本向革命党走私的两船军火。消息传来后谭延心中也是非常矛盾…………虽然电报上的内容有很大地水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革命党在南方确实是非常活跃,李鸿章此时已经无法控制两广的局势,两广各地军队都是各自为战,有地甚至是稍作抵抗便撤退,将重要的战略地点拱手让给军火不足大多还是大刀长矛的革命党军队。
    “到底是遏制还是放纵?!”谭延在心中颇为矛盾的思量权衡着。
    “当然是要遏制!”沈静不假思索的说道:“一旦革命党成了气候占据两广,那势必会将所有矛盾都吸引到南方,到时候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