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口相关部件的准备,但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中国的工业水平能否满足蒙古级战列舰的建造…………一旦进口相关重要部件,肯定会让蒙古级战列舰提早曝光,不到万不得已,无论是魏成勋还是谭延都不打算这么做。
    谭延本人对“无畏计划”的期待固然很高,但他也要必须正视中国目前工业水平的限制,尽管他不惜工本优先发展造舰相关产业,但是这也是必须要有一定基础的…………汉阳钢铁厂通过引进德国技术来生产克虏伯装甲钢;上海江南制造局在谭延接手之前便有仿造外国大口径舰炮的经验;隆盛机器厂是吸收了福建马尾船政局地蒸汽动力专家,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致力于仿造蒸汽机的研究。加上技术引进其实力上升的很快,至少能够满足中国自造战舰地需要。
    不过“无畏计划”对战列舰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装甲钢一项之外。像新型炮塔和蒸汽动力系统几乎都是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相关项目有很多都是已经提早开始进行了,但是就蒸汽轮机项目而言,至少隆盛机器厂目前根本无法提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蒸汽轮机…………他们生产的蒸汽轮机只能用在发电厂上,而提升功率、缩小尺寸这几乎就成了中国蒸汽动力专家脑袋上的紧箍咒……
    正是有这么多的麻烦,谭延不敢奢望自己能够走在英国人的前面,但标志着战列舰新时代地无畏舰中国肯定是要紧跟世界脚步的,现在不发展等到英国人那边出货了在发展,那中间的距离可就拉开的太大了。作为总工程师的魏成勋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尽管谭延对他地要求并不高。但是看着谭延对天津设计局地任何要求都毫不打折的满足的时候,作为一个关系到中国国防安全的科技人员,他心中的自尊被深深的刺痛了。
    魏成勋在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心中深知北洋级战列舰已经具备了“全装重型火炮”战舰的技术的特征,如果再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对工业基础的要求高了可不是一点半点。下一代地蒙古级战列舰的相关重要系统的研制要求已经下放到各个主要生产厂家,隆盛机器局负责的蒸汽轮机项目和江南制造局的新型炮塔研制项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技术人员除了摇头还是摇头……
    魏成勋他们的目光只是放在了战舰本身上。充其量看得远些了解到战舰对于国家国防和政治外交地重要性。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地新型战舰的问世,知道北洋级战列舰地横空出世让中国掌握了更多的外交主动权…………九月二十日在北京,中国开始与英国就海关问题展开正式谈判,要想解决中国海关的“国际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要解决英国对中国的海关控制。
    不能不说英国人正视中国新政府对中国海关现状的不满多少也是出于中国海军的飞速发展的原因,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对列强国家采取的广泛外交活动为此做了大量努力的铺垫。中国海关现在雇用的洋员近七百余人,这是因为中国迫于过去的种种不平等条约一再扩大通商口岸的数量所致,好在谭延在甲午战争上动了手脚,随后又在胶州湾狠狠的阻击了德国人。更避免了义和团的动乱,才使得中国避免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不然按照谭延的估计,现在的中国海关洋员雇用人数还要至少多出二分之一。
    中国海关的“国际化”完全是赫德一手造成的,这个狡猾的家伙采用利益均沾的模式淡化了其他列强国家对中国海关的垂涎而引致对英国的仇恨,也让中国收回海关权利遇到的问题空前巨大…………中国海关和税务司雇用的洋员涉及十个国家,主要问题也集中在这十个国家。赫德在中国海关中分配外国高级雇员的人数时。基本是按照各国列强在华势力的强弱来分配的。年代不同各国所占人数也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外国雇员中没有俄国人。这也许是英俄两国紧张的国家关系所致,更多的可能是赫德对俄国的警惕。
    不过中国海关和税务司雇用的外国人再多,英国所占的份额永远是在第一位的,近七百位洋员有六成五是英国人,剩下来的份额主要由德国、法国和美国三国所占,其余六个国家诸如瑞典、匈牙利、意大利、丹麦、挪威、奥地利所占份额十分微弱,多则十几个,少则一两个,在海关体系中的地位也非常低微………也就是说要解决中国海关问题,必须要和英法美德四国展开谈判,其中英国是主角,只要搞定了这四个国家尤其是英国,那其他国家也不在话下。
    这还是中国建国以来头一次进行如此复杂的谈判,中间各国牵涉的利益众多,不过好在中国政府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美国和德国都被中国所分化,剩下来顽固的便是谨守自己在华利益的英国和法国。不过不管怎么说,从李鸿章时代中国就开始谋求海关方面的改变,到现在总算是正式进入了实际解决的议程。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契机
     更新时间:2009…3…26 23:50:31 本章字数:5421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头……”沈静在参与了第一天的会谈之后,颇为头痛的向谭延讲述了今天的谈判经过。相对于他老婆傅彩云,沈静并不是一个擅长于外交的人,和外国人打交道对于他而言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沈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理,但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敬业的总理,如果不是有他在谭延身边,就连谭延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能够走到今天。
    谭延为沈静端了一杯茶放在他的身前说道:“是的,只要能够开始谈,这对我们便是一个胜利!事实上满清的腐朽和积弱造成了中国今天这个局面,我们自然可以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但我们却无法承担这样严重的后果,说到底还是一个国家贫弱……眼下欧洲列强将本国力量收缩回本土,除了俄国之外,英国和法国都在削减其在远东舰队的规模,至少法国人这个月已经撤离了他们在中国的舰队,英国虽然没有完全撤离,但是其远东舰队的规模也在费舍尔海务大臣的主张下收缩加强本土防御了,眼下的整体世界格局对我们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沈静喝了一口热茶舒服的靠在沙发背上说道:“虽然世界格局我们是有利的,但是我心中对此总是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这场谈判恐怕将会很漫长,这其中麻烦事是绝对少不了的……”
    “我们既然已经开始就不会停下,至少在我们达到目的之前是不会停下来的……海关谈判复杂难明,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会为你们创造更好地机会来争取谈判的优势……谈判不是一天就可以将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解决的。同时我们也要趁这段时间积极的做一些准备,比如海关的相关人才培养问题,这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开始……”
    沈静说道:“海关相关人才的培养已经正在运作当中,当年派往美国学习法律、行政等专业的留学生已经回来两批了,当中有不少都是涉及海关方面地……今后会更加向这方面倾斜,同时在国内的大学也要开办海关的相关专业,甚至是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海关人才的大学……”
    “这就对了,海关谈判即便是再困难。但中国的海关终究是中国的,我们现在还比较弱小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处于弱小的地位,总有一天属于我们的列强都必须要吐出来,而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沈静笑着说道:“还契机呢!你的北洋四舰确实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同时也招来了一定地风险,从外交部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俄国人似乎有意要继续加大太平洋舰队的规模,他们冬天要从海参崴南下租界我们的港口过冬,所以俄国公使喀希尼先与外交部有了一定的沟通……”
    “所谓沟通不过是威胁而已,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地常用语言,俄国人是想要告诉我们虽然在远东中国的海军力量要比俄国强上一点。但也要让我们不要忘记它在欧洲的波罗地海舰队远比其太平洋舰队强大的多……”谭延不屑的说道:“难道他以为老子是吓大么?俄国佬要想增强太平洋舰队的规模,老子求之不得,恨不得它再多派两艘战列舰过来……”
    “寇青已经在向我抱怨对俄关系已经给外交部带来了巨大的外交压力,我也认为眼下在开启海关谈判的时机不适宜再和俄国交恶……虽然英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不对头,在海关洋员的雇用上没有一个俄国人就可以看出这点。但是俄国对我们的压力很可能会被英国所利用……”沈静说道。
    “事实上我的看法正好和你们相反,我反倒是希望通过俄国这块磨刀石让中国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地行列,至少让那些列强国家看到我们的真正实力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拿捏的!”谭延肃然说道:“告诉寇青。让他以逐渐强硬的口吻来处理对俄关系,这个过程要采用渐进的形式,标准便是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实力的增强幅度!”
    沈静叹了口气说道:“事实上我也觉得对俄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俄国人地贪婪真地是不让英国专美于前,蒙古的几个草原王公最近听闻要举行什么大会,要成立什么所谓地蒙古国,而新疆也有不稳的迹象,这些背后都有俄国支持的影子……现在我委实有些犹疑不决,对俄战争若是早了我们的实力不足,也会影响到现在的海关谈判。若是晚了蒙古和新疆那边要真的闹出了独立,以后还真不好收拾!”
    谭延站起来说道:“所以说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最为通行的语言便是暴力,海军固然很重要,但那是对于其他列强国家而言,不过对于俄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陆军,只有陆军才能够控制住对俄的最终局势发展……蒙古和新疆并不为患。我们有的是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对俄战争总需要有个合理的借口,蒙古和新疆问题便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不过就看我们怎么用了……”
    “相比之下你总是很乐观,而我当这个总理似乎每天都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沈静摇摇头苦笑的说道。
    谭延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所以说总理远比总统难当的多,总统只需要注意大方向上的路线问题,而总理则要帮助总统最终来实现这些设想……文渊兄,你我结识刚好十载,一同走来到今天,是不是还有些做梦的感觉?至少我是这样,这也似乎是老天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而我们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和当仁不让的气势!”
    沈静笑着将谭延的手拨开说道:“说的轻松!等哪天咱们俩人调换一下位置你就知道了!”
    虽然谭延嘴上说地并不是很在乎蒙古和新疆的问题,但是大话都是需要实力来保证的,况且在这新政权刚刚建立没两年。若是蒙古和新疆在这个时候宣布脱离中国自立门户,无疑对中国的新政府而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政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和威信将会荡然无存,并且在对外外交上将会更加被动。
    谭延给予的回应便是加大了练兵的速度和规模,好在与德国在胶州湾冲突之后中德关系很快地便恢复了正常,而新政权建立后德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日趋紧密,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关系上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谭延向德国派出了更多的军事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在德国学习深造一两年之后返回中国正好赶上了这个中国极力扩充陆军的时代。大批年轻的军官充实到中国陆军当中,这也减轻了中国陆军质量因为扩军而导致下滑的趋势。
    与中国政府在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促进外交话语越来越强硬不同,俄国对华的态度是根据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进度而逐渐增强地。继俄国在1903年向中国派遣分舰队充实太平洋舰队之后,190年二月又一支由一艘战列舰两艘重型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驶往中国。相对于陆军,谭延是“欢迎”俄国扩充其在远东太平洋舰队的规模的,俄国海军在远东地力量还在中国海军的控制能力范围之内,而谭延的对付俄国海军地杀手锏并没有选择倚靠传统的大舰巨炮对决,而是侧重于潜艇偷袭…………战争总是要打响的,一旦战争打响那对于中国而言胜利就是一切,明面上的中国海军是为了应付俄国很可能会从欧洲调遣来的大舰队。至于远东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则是潜艇的“猎物”。
    直到现在中国的潜艇部队依然十分隐蔽,外界有传言中国已经试制了潜艇,但是任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现在拥有潜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九艘之多,其中二十八艘是近海攻击潜艇,其余十一艘是为两大海军基地守老窝用的近程全电动潜艇。天津汽车厂地内燃机研究设计院已经彻底剥离出来。他们现在的主攻方向依旧是汽油机,已经可以做到生产合格的汽油内燃机,不过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相对安全的柴油内燃机。只是在国外目前来说柴油机的性能也没法和汽油机相比,国内这里更是没有多大的进展。
    当然天津汽车厂已经与德国地相关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提出了种种设计要求,希望能够借助德国地工业技术力量来完成柴油机的相关技术突破,争取早日生产出以柴油机为动力地潜艇。这样会使得潜艇内部环境大为改观,重要的是潜艇内部人员不用处在充满汽油蒸汽危险的潜艇密闭空间里,潜艇的可靠性会大大增强。
    虽然俄国在新疆和蒙古问题后面搞风搞雨,但是它却从来不站在最前台,俄国人心中也很清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离不开中国人的帮助。先不提俄国有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就是工资支付也会让这条铁路的成本变得难以想象。尽管中国送来的劳工都是义和团、死囚、土匪或是老弱病残,但俄国一方不惜人命代价来修建铁路的做法被中方发现后立刻又终止了输送劳工,并且要求原有劳工回国,还要附带昂贵的民事赔偿。
    俄国自然不会接受赔偿,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人命如同草芥一般,铁路才是最真实的。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在得到了授权之后就不停的在和中国外交部打官司。而中国政府将俄方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虐待中国劳工的事情给捅了出去,矛盾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