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五十九章内宅风波

  吴世恭是等了良久,汝宁军的大队才姗姗来迟。他们没办法行走得快啊!因为汝宁军所携带的大包小包的东西太多了。
  这次和汝宁军同路的陈中之和江澄部,以及燕定山的漕兵部队,凭着吴世恭手中的那张朱大典的手令,在这一路上是吃得满口流油。
  也许是朱大典疏忽了,他并没有收回那张手令。可吴世恭可不会忘记这张含金量极高的神器啊!他在归来的路上是拼命在沿途州县使用,毫无顾忌。反正不用也会过期作废的。
  而这次到了济宁以后,吴世恭准备在济宁最后大捞一票。而且有着燕定山这个已经升任为副将的本地武官带领,吴世恭肯定能够捞到大量的好东西。
  在明朝,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和及时运输,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把凤阳卫和扬州卫合并成为了漕运军队,设总兵一名,副总兵若干率领,归漕运总督指挥管理。
  而明朝的漕运总督其实是个兼职。而主要的官职是地方巡抚。巡抚着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滁、徐、和三州。衙门设在淮安。
  当然,这位身兼两职的巡抚大人是掌管本地相当多的卫所军户和战兵的。不过负责漕运的漕兵,却都是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
  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这个安排很妥当,因为当时明朝的国都就是南京。但当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城以后,漕运的重心就迁移到了大运河上了。
  因此,象燕定山这些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也迁移到大运河各个要道上长期驻扎了下来,几代人繁衍,他们也就在各自的驻扎地落地生根了。就是前文出现的那名漕帮的堂主唐六,他也是这些军户人家的后裔,只是因为他是旁支,没有抽调到他当漕兵罢了。要不然。唐六也根本不可能在大运河上这么吃得开。
  当然,燕定山、唐六他们的祖籍还是在凤阳或者扬州,他们的老家、祖坟和族中亲属许多还遗留在了当地。
  而燕定山的驻扎地就在济宁城附近。作为地头蛇,这里有多少官仓,哪个官仓里有什么值钱货,他都是门清。因此这次就由他领路,大家一同去发此次出征的最后一批横财。
  而看到汝宁军大队的到来。四海商行济宁分号的掌柜,也带着手下十几位伙计出现了。其实他们早就到了,也要迎接吴世恭和汝宁军。
  只是薛雨霏的那种豪门排场,让他们不敢靠近。而吴世恭一出现以后,又钻到了薛雨霏的马车里再也没有露面,所以他们只好耐心等待着。直到看到汝宁军的旗号以后才过来拜见。
  四海商行过来也是为了处理汝宁军带回来的货物的。而处理那些货物的琐事吴世恭也就不再多管了,他只是接见了一下那位掌柜,简单地和他交待了一下:什么货物运到京城发卖;什么货物用船运回汝宁;还要准备多少大车和人手在汝宁的官仓里搬运……
  接着,吴世恭把朱大典的那张手令转交给周巡,与燕定山、陈中之和江澄道别以后,立刻带着杨如松新抽调的近百名护卫,连同薛雨霏这些人。离开大部队先行一步回汝宁去了。
  见到吴世恭动身,杨如松也立刻安排了几名护卫快马回汝宁报信,让汝宁军本部的文武官员和吴世恭的内宅做好迎接的准备。
  杨如松派出去的那个领头的报信护卫,是名办事稳重之人。应该说,这名信使是位很好的报信人选。可是没想到却出了一个问题了,而这个问题正是这位信使办事太稳重了。
  当这位信使到达汝宁以后,只是禀告了吴世恭大约的归期和回来的人员数量,其他的东西他全部闭口不谈。尤其是在向内宅禀告的时候。
  这信使并不是吴世恭从京城里带出来的护卫。而是吴世恭到了河南以后招募和提拔的。所以,他并不知道大户人家的规矩。
  其实这位护卫也是有道理的。按照他小户人家的理解,男主人从外面带回来其他的女人,那又何必去向内宅多嘴去当那个乌鸦嘴呢?
  于是,内宅的李馨她们,也只是从先期归来的兵丁那里得知,吴世恭又收了一名佛郎机女子。并不知道薛雨霏这位主母也一同归来了。
  而吴世恭把卡蕾利带上以后,离开大队人马开始了返乡的最后一旅。薛雨霏看到卡蕾利倒很惊讶,她根本没有想到吴世恭的口味竟然是如此独特。
  想了半天,薛雨霏也只好把这种独特的口味理解成了:吴世恭是不是把卡蕾利当作了自己的替身。为此。薛雨霏在暗地里还得意了好几天。由此可以看出,在明朝当时,外国人在中央大国里真的太遭受歧视啦!
  而卡蕾利也感受到了薛雨霏对她的善意,俩人交谈以后,卡蕾利又听闻了明朝贵族妇女的各种轶闻,因此,两女的关系倒也相当的融洽。
  在这一路上,吴世恭除了在归德府城短暂停留,拜访了侯老太爷以外,其他各处都未作停留,直奔汝宁府自己的家。
  当吴世恭的车队进入汝宁军大营自己的内宅时,薛雨霏和裘嬷嬷都相当的惊讶。她们根本没想到吴世恭的内宅不在汝宁府城内守备衙门里,却建造在军营中。但是,此时的她们也并没有机会向吴世恭提出这个疑问,因为内宅已经到了。
  邓启帆带着的汝宁军的文武官员和常猛带着的内宅奴仆已经在内宅门口迎接。行礼以后,吴世恭就对邓启帆他们吩咐道:“等用过晚饭以后,邓先生和永利叔到我书房商议一下。其他人先散去吧。”
  邓启帆他们也是知道吴世恭旅途劳累的。所以今日的迎接也只是出于礼节。因此,他们也就很快散去了。而吴世恭就立刻兴奋地带着薛雨霏走在前面,想早些看到自己的几位夫人和孩子们。
  一转入后宅的照壁,李馨他们已经身着盛装,笑吟吟地带着孩子们过来迎接了。夫人们都是深深一福,而几个已经能够行走的孩子都是向父亲磕头。
  吴世恭笑着虚扶道:“都是一家人,还用这么多的礼数干什么啊?都过来让我好好看看,都出门一年多了,真想你们啊。”
  李馨笑着站了起来,她首先走向了吴世恭,还没说话,就看到了吴世恭身边的薛雨霏。于是李馨做出了大妇的样子,亲热地拉住薛雨霏的手说道:“夫君新纳的就是这位妹妹吧!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几位姐姐,别害怕,她们都是很好相处的。”
  而薛雨霏被李馨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搞得是不知所措。她从小娇生惯养,也根本没有机变的能力,所以这时候的薛雨霏也只能够目瞪口呆了。
  吴世恭一进门的时候,内宅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吴世恭的身上。不过当李馨对薛雨霏说话的时候,那几位夫人才开始打量薛雨霏。
  一发觉进来的是吴世恭的原配夫人、侯府千金薛雨霏,认识薛雨霏的竹韵、梅韵、绣竹和琼娘立刻都是跪下口称:“夫人!”“小姐!”磕头行礼了。
  而且还没等李馨反应过来,跟在后面的裘嬷嬷也绕过了照壁,她一看到听到李馨那无礼的举动,立刻是勃然大怒,呵斥道:“放肆,见到夫人还不跪下行礼?还懂不懂规矩啊?”
  一见到气氛有些紧张,吴世恭立刻脸上堆笑,打圆场道:“都怪我不好!都怪我不好!忘了向你们介绍了,这位就是夫人薛雨霏。”
  这时候的李馨是最尴尬了。她的眼圈已经有些发红,不过她一咬嘴唇,也跪下向薛雨霏磕头了。有了李馨的带头,所有的夫人和孩子也都跪下了。
  没想到在行礼称呼完后,裘嬷嬷依然是不依不饶。因为吴世恭的那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薛雨霏,所以他们只是磕头并没有作声。
  于是裘嬷嬷就对孩子们厉声说道:“你们都要叫母亲大人。”
  虽然明朝当时的规矩就是如此,丈夫所有的孩子都要叫正妻为“母亲”的。而小妾生子,就算是亲生母亲,也只能够称呼为“姨娘”。可是在以前,吴世恭根本没在自己的内宅实行过这个规矩,所有的孩子也都叫自己的生母为“娘”的,所以这时候那些孩子也就傻眼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场面就有些凝重了。孩子都是很敏感的,那几位刚出生的,还被奶妈抱在手中的婴儿,立刻是嚎啕大哭起来,而一听到哭声,吴世恭的这些孩子就演奏起大哭交响乐来了。
  吴世恭立刻是心疼了,他捏了捏薛雨霏的手,用求助的眼光看着她,希望薛雨霏来缓和这个气氛。而薛雨霏本来也有些不知所措,见到吴世恭那哀求的眼光,她就说道:“都起来吧。等会儿等妾身安顿好了,再和夫君一起与众位妹妹和孩子们见面。”
  见到自己的小姐就这么轻轻地放过了,尤其是放过了那名最不知轻重,挑战薛雨霏大妇地位的李馨,裘嬷嬷也只好在薛雨霏的身后轻轻地摇了摇头。
  内宅里的丫鬟,连同薛雨霏从京城里带来的丫鬟一起把薛雨霏的屋子和行李收拾好,也给卡蕾利安排好了自己的屋子和随身丫鬟。所有的人都安顿了下来。
  不过经过了这一场的迎接风波,内宅里迎接吴世恭的喜庆气氛是荡然无存,吴世恭也心想道:“看起来老婆讨多了还真够麻烦的啊!”


 第三百六十章财政紧张

  在晚饭之前,一系列拜见主母,奉茶和主母赠礼等仪式进行得很顺利。起码在表面上是礼数周全、一团和气。见此情形,吴世恭也稍稍有些宽慰。
  可是到用晚饭的时候,裘嬷嬷又出妖蛾子了。她要求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只有家主和主母可以在主桌上用饭,而所有的小妾都要站立在一旁服侍,等到家主和主母用完饭以后,再各自回屋用饭。当然,裘嬷嬷也没把事情给做绝,对于吴世恭的那些孩子们,她还是变通地在主桌旁另开一桌,让他们在那张桌上同时用饭。
  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憋着一肚子火气了。他知道裘嬷嬷说的规矩确实如此,吴世恭也不是个妄图挑战明朝伦理规矩的人,可是他的心中依然堵得慌。吴世恭少年的时候,在恭顺侯府中所受的歧视是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吴世恭压根从心底里反感这种行为。
  可是吴世恭又不能够出言拒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内宅中也是如此。如果吴世恭立刻反驳了裘嬷嬷安排的话,那就是根本不给正妻薛雨霏一点儿面子了。而且,吴世恭的行为也将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他的那些小妾,尤其是李馨,很可能将会倚仗吴世恭的宠爱,去挑战薛雨霏正妻的位置。
  不提薛雨霏的背景能够为吴世恭的事业带来多大的助力,也不提阳武侯全家给于吴世恭的关爱,更不提吴世恭对薛呈麟小朋友从小缺少父爱的内疚。光是吴世恭对薛雨霏的喜爱,他就做不出任何动摇薛雨霏位置的举动来。
  因此,吴世恭就心里很不痛快地默许了裘嬷嬷的安排。不过这饭就吃得别扭了,吴世恭的那些小妾,一长溜地排在吴世恭和薛雨霏的身后,身着青衣(即奴婢穿着的衣服),看着吴世恭和薛雨霏吃饭。
  薛雨霏胃口小,很快就用完了饭。一旁的竹韵、梅韵和绣竹连忙端起小丫鬟们早就准备好的。放在一边的漱口茶水和热毛巾,就要上前来服侍。
  可这时候裘嬷嬷又阻止了她们的动作,她向站在排首的李馨一福道:“李姨娘,现在该您来服侍了。”
  李馨的眼顿时红了,她看了看吴世恭那张铁青的脸,等了一会儿发觉吴世恭没有反应,立刻鼻子一酸。流下一串泪珠,接过毛巾走向了桌子。
  感觉到李馨的靠近,吴世恭再也忍不住了。他把手中的半碗饭往桌子上一顿,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扔,就想拂袖而去了。
  看到吴世恭变了脸色,薛雨霏也慌了神。她的眼也红了,在桌子底下用自己的小手紧紧地拽住了吴世恭的裤腿,不让吴世恭离开。
  吴世恭看了看薛雨霏那张楚楚可怜的脸,又看了看李馨那张委屈求助的脸。身上仿佛是立刻消失了力气一样,长叹了一口气,端起饭碗,也不吃菜了。大口地往嘴里扒着饭。
  这顿接风宴吃得可真憋屈啊!用完晚饭来到书房以后,吴世恭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地反省:“看样子以后在外面多采野花不要紧,再收女人可是要注意啦!”
  邓启帆和薛永利早就在书房等待了,见到吴世恭的到来,他们立刻站起行礼,吴世恭也回礼寒暄了几句,在把服侍的丫鬟都赶出去了以后,三人开始密议。
  结束了客套话以后。吴世恭就开门见山地把自己在登州设想的军事改革计划简单地叙述了一遍。接着就问道:“邓先生和永利叔对这个计划有什么看法吗?”
  薛永利当然没有什么看法,任何扩充军队实力的做法,对于薛永利这个汝宁军的二把手来说,都是有利的。
  而邓启帆就为难地指出了一点:“大人,这么扩充,又拿着汝宁军这样的高饷,学生怕银子不够啊!”
  吴世恭是眉毛一扬。有些奇怪地反问道:“刚才我不是向邓先生说过,这次本官从登莱带回了价值近二十万两银子的财物,其中光现银就有四万多两,加上家里的储蓄。又怎么会不够呢?”
  于是邓启帆开始详细地向吴世恭介绍汝宁军现在的财政状况来。现在吴世恭铺得摊子也太大了。首先就是屯田。当时吴世恭的设想是很美好的,也通过组织抗旱收获了一定的粮食,但是毕竟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已经连续三年大旱了。
  而今年开春以后,又是显示出全年大旱的样子来,所以汝宁军虽然又低价购入田地,甚至许多灾民带田无偿投靠到汝宁军中,使得现在汝宁军中的屯田又扩充了十七、八万亩。新投靠的灾民又增加了四、五万之多。
  但是救济这些新投靠灾民的粮食,以及投放到那些需要开垦抗旱的荒地上的人力物力,甚至使得汝宁军还稍稍有些亏本。要不是汝宁军花费了大量的银子,通过唐六的漕帮去购买湖广的粮食的话,汝宁军自己的粮食供应可能也会遇上问题。
  军队的开销依然庞大。一系列堡垒和寨子的修建;新军械的研制、制造和装备;马匹的购买;新兵变老兵以后军饷的提高,使得崇祯五年的军费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