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让谷正卿气恼的是,没军权倒也罢了,反正他也不想去管那些丘八的事,可连地方事务,都被汝宁军侵占了许多,而且现在很多衙门里的官吏,都与汝宁军有着或明或暗的勾结。
  于是谷正卿就感到自己被架空了,可他又没有什么好对策。因为地方上紧紧地被汝宁军控制;地方官绅也与汝宁军有着很紧密的经济、政治联系;再加上象衙役这样的吏员很多都被吸收到了汝宁军的山川司和内务司中,单枪匹马,让谷正卿怎么与吴世恭相斗呢?
  而且汝宁军的表面功夫也很到位,常例一文不缺,吴世恭的七哥吴世礼也隔三岔五地宴请汝宁府的大小官员。就是一切被汝宁军把持,使得谷正卿少了很多贪污、受贿的机会。
  不过时间一长,谷正卿也发现了一些好处。这琐事不需要做,境内也是一片安宁,就是在大灾之年。汝宁府的农田收成也在汝宁军的强力组织下差强人意。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吏部的考评总不会很差的。谷正卿也有些明白前任——关可颂是怎么样升官的了。
  更让谷正卿满意的是,根本与他来之前了解的不同,虽然农民军在河南到处肆虐,可汝宁府却是一片风平浪静。尤其是商业和娱乐活动相当得繁荣。更有一些新颖的商业形式。让谷正卿是闻所未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发现了证交所和期货所的投机,于是他们立刻大肆炒作,用现代的话来说:泡沫已经起来了。
  当然,因为知道现代的泡沫经济,吴世恭在设立证交所和期货所的时候。规定的交易条件远远要严格于现代,而且不怎么允许透支交易,可是照样造就了一批一夜暴富的商人。
  于是谷正卿也心动了,他也想下海冲浪。他先通过吴世礼的关系从四海钱庄借贷了一笔银子,再加上吴世礼总是熟悉汝宁军的产业,有内幕消息。所以谷正卿在这大半年时间内也赚取了六千多两银子。
  当然作为一名文官。谷正卿不可能直接出面,所以他把交易的事务交给了家中的一名管家。当然,那管家是推在明面上的傀儡,实际操作的就是他的夫人。
  也因为商业的繁荣,所以在证交所、期货所所在的区域就形成了一片金融区。顺理成章,那里也新建了一座财神庙。而那座财神庙也肯定是香火鼎沸,而谷正卿的夫人正是与吴世恭的夫人们在烧香时发生了摩擦。
  而按照明朝的规矩。官眷烧香确实是要清场。可知府夫人遇上了副将夫人,在一般情况下,大家客气些,应该遵循个先来后到。
  可是谷正卿因为被剥夺了权力,在家中也没少说牢骚话,于是他的夫人就趁机发飙了。不过这老娘们也是占着道理,再怎么说,知府夫人总比副将夫人大,武官的品级在文官面前就是一个渣。而吴世恭的那些夫人们又不是原配,所以硬比身份。当然谷正卿的夫人为大。
  之后就是唇枪舌剑、乱七八糟的一些话了。反正是老娘们之间的骂架。而李馨她们凭着身边护卫的身强力壮最终占得了上风,硬是把谷正卿夫人堵在庙门外,自己先烧完了香。
  而谷正卿夫人一回到家,当然先把谷正卿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因为谷正卿也是贫寒出身,他的夫人本来就没什么教养。再加上俩人的感情也不错,所以谷正卿夫人向来在家中的地位很高。
  至于骂的话,无非是:“你怎么那么没用!”“我瞎了眼嫁给你!”之类的,那谷正卿怎么忍受得了,所以他只能够躲为上策了。
  男人心情不好,当然会去喝酒。而一人喝酒也没滋味,于是谷正卿就与自己的师爷和知府衙门的一名投靠他的文吏一起,借酒浇愁了。
  “大人!您可别喝得太猛了,小心身子啊!”那名姓黄的文吏劝说道。
  可是谷正卿依然把酒一饮而尽,之后说道:“本官来此已经几月,可还是诸事不成,现也只有杜康也!”谷正卿也是喝多了,所以说话也没了忌讳。
  “那吴副将确实手长,其实大人该向朝廷参上一本。”谷正卿的师爷也是与谷正卿是同一战壕的,所以对于谷正卿的架空,他的怨念比谷正卿还要大。起码谷正卿还有常例,可他的师爷却少了许多欺上瞒下的机会了。
  “难啊!”虽然喝了不少酒,可谷正卿的本性还没有丧失。他的本质就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与吴世恭撕破脸皮。
  “其实现在倒有一个机会!”黄文吏看着谷正卿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
  “哦?那你说说!”谷正卿也顺口问道。
  “是这样的。大人……”那黄文吏就开始详细地叙述了起来。
  原来在长时间的稳定以后,有些汝宁官绅的心思就活了。当时吴世恭的《禁荒令》、《禁流令》剥夺了汝宁官绅大量的抛荒地。可随着汝宁军组织人手,水利沟渠的完善,再加上屯田庄子和强制农奴的实行,汝宁府的农业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规。
  于是那些官绅就想把那些抛荒地给要回来,最好再分得一些农奴和庄子,那他们的收益将会更多。其实这种巧取豪夺也是有先例的,当时西安周围的屯田,就是被以秦王为首的陕西官绅给霸占的。
  为此,汝宁的那些官绅就愿意支付给谷正卿一大笔银子,让他废除汝宁军的三项法令,以此来名正言顺地收回自己的抛荒地。于是,他们就托到了黄文吏这儿来了。
  由此可见,虽然吴世恭给予汝宁官绅很大的利益,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又捆绑得十分紧密,但只要有了利益,那些官绅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汝宁军的。这真的证明了一句名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啊!
  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当然使得谷正卿心动。再说,他也认为这三项法令已经是时过境迁,风平浪静的汝宁府已经不需要这种“恶法”了。
  于是这三人立刻兴致勃勃地商议了起来,商议到了最后,他们决定想办法把吴世恭赶出汝宁府,一劳永逸地解决汝宁军这个问题。
  崇祯十年正月初五晚,北京城紫禁城。
  正是新年,空气中还弥漫着鞭炮味,劳累了一天的吏部侍郎齐证,上了等待在紫禁城外的轿子,起轿回府了。
  崇祯皇帝在新年各衙门落衙的时候,紧急召集各位重臣,正是有紧急的国事要商议。而这次商议的就是朝鲜战局。
  崇祯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刚等待到第一次入口的阿济格归来,就迫不及待地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以此来作为称帝仪式上朝鲜使臣不下跪的报复,更是要彻底消除朝鲜这个隐患。
  十二月一日,满清大军会于盛京,皇太极部署了济尔哈朗留守盛京,阿济格驻牛庄,阿巴泰驻噶海城。
  之后在第二天,皇太极亲率征朝鲜的大军出发,代善、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等随征。全军分左右两翼,右翼由往东京(辽阳)大路,至浑河岸排列,左翼由往抚顺大路排列。
  听说了皇太极大驾起行。朝鲜国王李倧是大惊失色,他立刻寄希望于明朝支援,并马上派遣出使者到明廷求援。
  可是清军的出兵速度相当快,他们于十二月十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洲,来势凶猛。于是李倧召大臣问:“寇已深矣,将如之何?”朝鲜的那些大臣有的主张抵抗,有的提出逃走,使得李倧是举棋不定。
  而在这时候,就传来了清军已过松都的消息,朝鲜国王李倧也就不犹豫了,发挥了其一贯擅长逃跑的特长,立刻奔向四十里外的南汉山城。再次当了一个缩头乌龟。不过也怪不得李倧国王,虽说是一个国家,但朝鲜的兵员的战斗力简直就是个渣,他也只能够在南汉山城暗下决心,让后世的朝鲜人去考证一下孙子就是他们朝鲜人啦!
  而崇祯皇帝在正月初五得知朝鲜被清军攻打以后,立刻召集了所有的重臣商议。同样的,也是争论了大半天,重臣们的分歧相当的大。


 第五百八十四章信息不对称

  重臣们的意见无非是分成了两派:一派说要去救;一派说不救。反正各自摆出的理由都是一二三四五,说的也都有道理。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还是决定去救。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泱泱大国的面子,摆在明面上的理由就是救援藩国和牵制满清。反正里外的理由都很充足。最终决定兵部发文给山东总兵丘磊等,等到开春以后海面开冻,从山东坐船去朝鲜救援。
  当然,这是一个折中的结果。朝廷上下也知道拖到了那时候去救援,那黄花菜也变凉了。可是这么一来,明朝的兵力却不会损耗,军费也消耗不多,又做了这么一个姿态,怎么样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所以说,支持派和反对派唯一争论的要点:就是做姿态和连姿态都不做,节省朝廷的每一两银子的区别。
  而齐证作为一名吏部侍郎,在今天的商议中本没有他什么事,可是齐证是首辅温体仁的人,而温体仁一直是和崇祯皇帝保持着一致的,而崇祯皇帝又是很要面子的。所以在今天的商议中,齐证就成为了马前卒跳到了第一线。
  既然是争论,那按照这些重臣的尿性就会引经据典,还要注意文采,要在崇祯皇帝面前留下个好印象。因此,虽然只是说了大半天的话,但齐证也绝对是用脑过度,在精神上也是相当疲惫。所以当起轿没多久,齐证已经在晃晃悠悠的轿子中睡着了。
  “老爷!到了!”轿子外有人在轻声喊着。
  齐证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伸了个懒腰走出了轿子,却隐隐约约地听到内宅里传来的哭声,齐证以为自己还没睡醒出现了幻听,于是皱着眉头问道:“谁在哭啊?”
  就在这时。齐证的管家红着眼睛跑了过来,他哭丧着跪在齐证面前,说道:“老夫人故去了!黄冈的表少爷故去了!三少爷也故去了!”
  齐证是浑身一震,睡意是全消,他立刻大声问道:“难道黄冈被陕贼打破了吗?我方才与大司马相遇。怎么没听说啊?”
  “不是贼人,他们是被官军杀的。黄冈县派人送来了丧报了。”
  “人在哪里?快带我去!”
  对于吴世恭的命令,汝宁军向来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的,所以在对黄冈那名士绅灭族的时候,他的全家确实做到了鸡犬不留。于是待在那士绅宅子里的,齐侍郎的岳母、小姨子、内外甥、以及齐侍郎派往岳母家探望的齐证第三子都全部被杀。
  所以在汝宁军离开以后。黄冈知县立刻派人把这个消息传给了齐证,并且随同带来了一封对吴世恭的弹劾。当然,对于双方如何发生了矛盾,黄冈知县也是春秋笔法了一番,并且把他自己给摘了出去。
  这都杀子之仇了,顿时让齐证暴跳如雷。没话说。当他了解清楚情况以后,立刻动身去往首辅温体仁官邸,要吴世恭以命抵命,为自己的三子报仇。
  对于心腹的求援温体仁当然是全力支持,这杀子之仇也确实不共戴天。而且吴世恭这次的罪名可不小,殴打知县,滥杀官眷。私夺民财,而且是证据确凿,如果问罪的话,吴世恭不死也得脱层皮。
  可是温体仁确实是一位政治高手,他立刻把吴世恭的行为联系到了打压东林党的大行动去了。在抓捕了钱益谦以后,朝廷中东林党的官员一定会纷纷上书求情,可是这样的上书越多,就越显得东林党是一个结党营私的组织,崇祯皇帝的反感也越大,而钱益谦脱罪的可能性也越小。而看到了这个机会。温体仁就巧夺天工地要为钱益谦的棺材上敲上最后一颗钉子了。
  很简单,因为侯恂的缘故,吴世恭也被归类于东林党。而现在温体仁就是硬把吴世恭扯到钱益谦的事件中,并且给崇祯皇帝造成假象:东林党不仅仅有文官,而且有手握重兵的武官。那崇祯皇帝的反应肯定是显而易见的。钱益谦这些东林党的大佬肯定会丢失性命的。
  当然,作为陪绑的小角色,吴世恭也肯定会掉入黄泉。不过对于温体仁来说,这样也为自己的心腹报了杀子之仇,又可以报上次吴世恭的搞笑奏章之仇,那也是一举两得之事。
  可现在正是新年,万事还需过年以后再说。于是温体仁帮助齐证把弹劾奏章润色一二后,让其过年以后再做行动。
  但齐证府中的动静却根本隐瞒不了外人。薛府、山川司设在京中的密探都分别获得了消息,于是他们立刻把消息传递回了汝宁。
  吴世恭得知消息以后,也只能够苦笑着摇头了。他根本不知道那家人会与吏部侍郎扯上关系。如果知道的话,吴世恭倒可以安排甄别一下,反正少杀几个人也没关系。
  可是事已如此,也没有后悔药了。于是吴世恭就召集幕僚商议善后事宜。这次邓启帆这些幕僚就众口一词了,他们提出了弃卒保车,先行一步找个替罪羊杀了了事,之后向朝廷上呈御下不严的告罪奏章,以此来躲过这一劫。
  可是吴世恭却断然拒绝了,自己犯的错,何需下属去顶罪。再说,吴世恭也没把这件事想得太过严重。因为最多就是罢官免职吧!吴世恭又不是第一次做吴白丁了。
  到这里就可以看出,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吴世恭出现了重大的判断错误。如果光是误杀了官眷,只要吴世恭想办法与齐证扯皮,到最后真是有可能只是一个罢官。因为朝廷现在确实少不了汝宁军这支强军。但温体仁却把此事与东林党结党联系起来,那后果就不可测了。
  还有一点,温体仁、齐证都在京城,而吴世恭却在汝宁,所以吴世恭的话语权是完全失去了。因此,这场相斗一开始,吴世恭就处于了绝对劣势的地步了。
  但谁也没想到,当新年一过,各衙门再次开衙后,通政司首先交递到崇祯皇帝面前的弹劾奏章,竟然是汝宁知府谷正卿所写的。


 第五百八十五章明升暗抓

  “王伴伴!此为何意?”崇祯皇帝疑惑不解地把手中的奏章交给了王承恩。
  那道奏章正是汝宁知府谷正卿所写。确切的来说,这不是一道完全的弹劾奏章,而是一道对朝政的建议奏章。奏章的内容就是想要把吴世恭调离汝宁。
  在奏章的一开始,谷正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