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本人却因此背上了为阉党翻案的恶名
  东林党人最痛恨企图翻“逆案”的人,一律目为奸邪,从此把杨嗣昌打入另册。而杨嗣昌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宁愿为一件小事同东林党人作对到底,决不屈服。
  而卢象升出自江南士绅之家,又深受理学熏陶,却是东林一派人。他对于杨嗣昌在服丧期任职和建议加派等作法很不以为然,不时有所表露。这样,两个在当时最为杰出的军事人才却不能合舟共济。
  所以说,党争也确实误国啊!
  于是杨嗣昌就选中了两广总督熊文灿。而熊文灿的出名是因为在福建巡抚任上曾经招抚了多年横行海上的著名海盗郑芝龙,后来又在两广平定了大股海盗刘香。所以崇祯皇帝对这个屡建奇功的军事人才一直很注意,特地派亲信太监以到广西采办药材为名,到广东对他进行实地考察。
  关于熊文灿的上任也有一些故事:
  熊文灿并不知道那名太监是来考察自己的,但招待仍然十分殷勤,送了大批礼物,又大摆宴席,痛饮十日日。
  有一天在酒宴上,那太监故意提起了话题,说起了中原流寇总不能平,无人肯为朝廷尽力云云。
  而熊文灿多喝了几杯,就忘乎所以了,他拍着桌子大言道:“都是诸臣误国!若是我熊文灿去了,怎么会让那些鼠辈猖獗至此呢?”
  于是那名太监立即起身说:“我并非去广西采办,而是奉皇上之命特意考察熊公的。熊公真是当世之才,非公不足以办贼。请作好准备,不久以后大概就会有诏旨下来了。”熊文灿这才吓得酒醒,笔者相信,他当时一定是张大便脸。
  当熊文灿离开相对安适的两广,走上危险的五省总理的宦途。在路过庐山的时候,他拜访了熟识的僧人空隐和尚。于是俩人之间有了段很有趣的对话。
  空隐和尚问道:“你可是大失误了。你以为所将的兵士足以制贼于死命吗?”
  熊文灿摇摇头说不能。
  空隐和尚又问道:“手下大将有能委以大任、独当一面,不烦指挥就取得胜利的吗?”
  熊文灿摇摇头说无有。
  于是空隐和尚就说道:“两者都不能对付贼寇,而皇上特以盛名重任阁下,一旦没有成效,不是要杀头吗?”
  熊文灿站立了许久才反问道:“用招抚的办法怎么样?”
  空隐和尚说:“我料到阁下必用抚,但流寇与海寇不同,请慎重其事。”
  因此,熊文灿就是带着以抚为主的宗旨来出任战区总司令的,这至少同“十面张网”计划的原本意图是不相符的。而统帅们各有主张,对于杨嗣昌方案的实施必然会有不利影响。
  还不仅如此,例如性格比较刚硬的孙传庭,他从一开始就对杨嗣昌的“十面网”很不以为然。孙传庭认为:“向来贼势,张则四出,困则归秦,则贼之地利在秦明矣”。如果分散围剿,“贼将踞全秦为窟穴,而四面六隅几为空张之网矣”。
  孙传庭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但出发点却是从自己陕西一省的地方利益考虑。类似的地方主义情绪在各督、抚中也相当普遍,也给杨嗣昌的作战计划带来了相当多的隐患。


 第五百八十七章新编组汝宁军

  杨嗣昌无疑是位很有能力的人,他的首次亮相是相当惊艳的。在与崇祯皇帝的应对中,杨嗣昌的谈话有战略、有计划、有兵饷、有统帅。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相对于当时袁崇焕的平台召见,俩人的表现那真是天壤之别啊!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杨嗣昌所做的策对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最怕的就是象赵括一样,来个纸上谈兵。但不管怎么说,崇祯皇帝还是如获至宝,所以他就立刻放手让杨嗣昌去大干一场了。
  也不提杨嗣昌忙着准备自己的“十面张网”,先提在汝宁的吴世恭吧!
  在这段时间,吴世恭首先就是新编组汝宁军。
  首先就是另编了一个骑兵军团,并把两个骑兵军团合并,组成了一个骑兵镇,取名为飞马镇。李三河一跃成为了飞马镇的统领,两个骑兵军团的军团长则由梁辉和楚格担任。不过在吴世恭的计划中,将来飞马镇将会形成三个骑兵军团,共一万骑兵的机动集团。
  而归德军团则西移至本部,改名为汝宁军团。辎重军团则改编成主战军团,改名为汝北军团。而汝北军团的军团长由俞继担任,袁时中则为副军团长。
  汝宁军又组建了一个直属重炮团,与直属火炮团一起,组建成火炮军团,军团长还是由熊正恩担任。
  此外,又把直属工兵团独立了出来。团长是姚亮,副团长则是傅胜。
  以上的部队,再加上教导军团和轮训军团,则组成了新的虎吼镇。虎吼镇拥有兵员一万七千人,统领则由赫飞担任。
  而钱绮的汝宁军团这次将改名为汝南军团。以后的驻防地在汝南。新在归德组建了一个独立团和一个独立骑兵营,编成了新的归德军团,军团长则由书墨担任。为了加强归德军团的实力,吴世恭还调拨了两个民团至归德,归由书墨指挥。
  至于南阳军团和团练镇。这次变动不大,还是由周巡指挥。不过现在的团练镇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三千多人,其中骑兵也有一千多,实力也是越来越庞大了。
  而在信阳将新组建一个新的水师陆战团。两个水师陆战团将合并成陆战军团。军团长暂时空缺,副军团长兼新水师陆战团的团长将由冈萨雷斯担任。
  特别指出的是,除了骑兵以外。此次的汝北军团和归德军团是由三成的军官和战兵加上七成的义务兵组成。而义务兵只拿相当于一成军饷的生活费,他们的服役期也不是战兵的八年,而只是三年。只是在退役以后,可以每人分到十亩土地或者进入到内务司、工坊等汝宁军机构任职。
  吴世恭组成这样的军队,就是为了将来暴兵做准备的。如果效果可以,吴世恭将把五个民团和团练镇逐渐地改编成这样的军队。
  因为军令司的作战局已经空了。所以吴世恭又调来了三位比较出类拔萃的团长,底下的人员变动也就不细表了,反正相当一批表现良好的军官都获得了升职。
  杨狗蛋的工坊司再次加班加点,不过这次有一些军民两用品,可以由例如卞氏铁器工坊这样的民间工坊生产,所以按时装备的问题不大。
  唯一有些麻烦的是战马。汝宁军自有的马场已经形成了规模,每年可提供八百多匹马。可是河南毕竟不是牧场。所以这些马匹可以用作战马的最多就是百来匹。
  因此这次新编汝宁军,吴世恭将要外购四千匹战马。而现在因为天下战乱不止,关外满清横行,所以战马的售价很高,很普通的就要超过五十两。
  虽然两次大捷缴获了巨量的财物,汝宁军的财政也是再次骤然紧张。而且汝宁军的大笔投资还不仅是这一项,因为李禄成为了南阳总兵,周巡就依照吴世恭的命令,开始清剿叶县至南阳之间的残匪,开始恢复一部分原南阳铁矿的生产。
  而恢复矿区、修建新的铁料、铁器工坊。都需要大笔的银子。还好,由于叶忠的隐瞒,朝廷还不知道这一地区已经恢复了安宁,要不然,南阳铁矿再次收归内廷。那吴世恭的投资都要白费了。
  可就算是有银子,骤然间也买不到这么多的战马,吴世恭只能够先装备上驽马,然后让吴世礼联系大哥吴世勋,通过他太仆寺的关系慢慢购买了。
  而吴世恭关心的另外一件事当然就是去往大别山区的刘国能部了。
  由于汝宁军的纵容和暗中支援,刘国能部的实力扩充得相当迅猛,而且他们也是进入到了一个防御薄弱的地区。所以当到达大别山以后,刘国能的农民军已经扩充到了六万多人。
  这么庞大的一支人马,当然引得躲藏在大别山区的残留农民军纷纷来投,所以刘国能部又膨胀到了近八万人。
  但是吴世恭现在担忧的就是一件事,他不是要刘国能依托大别山为基地,到附近的地区小打小闹的,而是要刘国能部开往南京,并且把南京附近的地区搅成一团粥的。
  可刘国能已经有了这么庞大的实力了,他还会听从吴世恭的指挥吗?说实话,吴世恭自己心中也没底。而且吴世恭还怕刘国能反咬一口,反过来侵犯汝南或者通过凤阳府侵犯归德。
  所以现在汝宁军的主力还是向南倾斜,就是要防备刘国能的反噬。而且刘国能不听指挥的话,吴世恭还将再次出兵把刘国能部彻底剿灭。否则的话,汝宁军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所以说,吴世恭这次暗中招降刘国能,完全是走了一步险棋。搞得最近一段时间,吴世恭自己也有些心神不定。他有时候也自嘲地想道:自己是不是有些自做自受啊?
  幸运的是,到现在为止,刘国能还没有出现不听指挥的情况。不过吴世恭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他还是时刻关注着刘国能部的情况。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崇祯十年的二月,传旨的钦差来到了汝宁府,他向吴世恭宣读:吴世恭升任汝宁总兵的圣旨,并让吴世恭择日赶往京城面圣述职。


 第五百八十八章迟迟不动身

  总兵官,正二品,已经达到明朝武职的巅峰。要知道,横贯整个大明朝,总兵总人数也只不过一千出头。
  虽然吴世恭是个地方总兵,与河南总兵这样的一省最高武官不能相比,而且崇祯朝的总兵也有些泛滥,但毕竟成为了掌管一军的总兵了。
  当然,上面还有加将军号和封爵,将军号又有杂号将军和正号将军,爵位也有公、侯、伯三等,而且还有世袭和不世袭两种,但那是提品级用的,荣誉意义大于了实际意义。
  所以到了现在,在一些非官方的场合,可以称呼吴世恭为“大帅”了。很奇怪的是,在明朝人们的俗称中,元帅是低于将军的,最高的当然是大将军。不过“大将军”这个称号已经被喜欢给自己封官的正德皇帝霸占了,所以没有人敢于再获得这个官位了。
  所以当吴世恭获得了汝宁总兵的官职后,整个汝宁军立刻沸腾了。一方面这是朝廷对汝宁军战绩的肯定,另一方面就是众位军官的官衔又可以提升了。
  虽然汝宁军系统有着自己独立的军官体系,但有了朝廷正式的官衔,到外面去抖抖威风也是相当的爽啊!
  首先当然是设宴,吴世恭在钦差宣读完圣旨以后,设豪宴款待了钦差与汝宁府的文武官员。之后又让张学斌相陪,让钦差一行人在汝宁吃好、玩好、睡好、拿好!
  接着就是汝宁、归德的官绅上门来道贺了。只要是这两地有头脸的官绅,都带着重礼奔赴吴府,而吴世恭也都殷勤款待,再次紧密双方的关系。
  就是小一些的士绅也都有去处。汝宁军的那些军官也大摆筵席,庆贺自己的升官。那些小士绅见不到吴世恭的面。那能够拍到那些军官的马屁,也算是达到了目的了。
  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次吴世恭的升官有些不同寻常。
  按照道理来讲,总兵在地方上是了不得了,可是在朝堂上却是个芝麻绿豆官。所以一般总兵的任命,只要兵部发文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专门派钦差来宣旨。
  还有,这次钦差的随从队伍有些庞大,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护卫的锦衣卫竟然超过了百人。要知道。朝廷的钦差可是有着一路地方官员护卫的,一般有着三、五十人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庞大的护卫。
  但是汝宁军上下根本没有发现这些异常。也没办法,吴世恭这里还是首次接到圣旨呢,根本没有经验,而且在高兴之余也失去了基本的警惕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也不会想到一名屡战屡胜的武官,在朝廷还需要他打仗的时候,会被朝廷抓捕的。所以说,吴世恭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也只有岳飞的十三道金牌可以媲美啦!
  “大人!咱们来汝宁已经一个多月了。那吴汝宁还是不走,现在竟然告病不出了。大人!您可要拿个章程啊!”锦衣卫副千户胡勘对钦差——翰林许梦起说道。
  锦衣卫副千户胡勘在锦衣卫系统内可是赫赫有名,他是一位锁拿官员和抄家的行家。因此。锦衣卫内疑难杂症的锁拿官员和抄家基本上都是落在他的身上。
  此人心黑手辣自不必提,关键的是他比较分得清朝廷的形势和官员间的纷争,也就是说比较有政治头脑。要不然,胡勘根本活不到现在。
  要知道,锁拿官员和抄家虽然是一门利润很高的行业,但同样是一门风险很高的行业。虽然锁拿官员和抄家都是出自圣旨,可谁搞得清楚现在走背运的官员会不会咸鱼翻身呢?
  万一那官员官复原职甚至升迁以后,他确实不敢埋怨圣上,但是他的怒火总要找个发泄处,因此。主持锁拿和抄家的那名锦衣卫可就倒霉了,生死全在那名官员的话语间。锦衣卫指挥使是不愿意为了一个小喽啰去得罪一名朝廷的重臣的。
  所以,哪名官员可以下狠手?哪名官员需要中规中矩?哪名官员要象爷爷一样供着?那可是一门技术活。胡勘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活得也是相当滋润,那他的眼皮子肯定是相当活络的。
  被问到的翰林许梦起一捋长须。皱着眉头说道:“师相已来信,让我等早日赴京。事到如今,已毋需等待,早日催促吴汝宁上京,否则的话,恐夜长梦多也!”
  许梦起是温体仁主持科考那一届点中的翰林。因为那一届的考生大多与温体仁保持距离,只有许梦起醉心于名利常在相府走动,所以温体仁就把他引为了心腹。所以这次传旨,温体仁就任命许梦起为钦差。
  在外人看来,这可是一个美差,是去宣读升官的圣旨的,既没有风险,又是一趟吸金之旅,事后还有资历可以早日转为实官,怎么样也是一件打破了头也要争着去的大好事。
  可许梦起却是知道此趟宣旨的秘密使命的,而且在整个宣旨的队伍中,也只有许梦起和胡勘知道他们此趟的来意。
  可是他们到达汝宁府以后,虽然得到了殷勤款待,可吴世恭却迟迟不肯动身。甚至到了现在,竟然再次告病谢客,连面都不再露一下了,这让许梦起和胡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