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点,皇太极的满清不是跟着明廷和扬嗣昌的指挥棒走的,也不是你说要攘外就攘外的。他们通过遍布关内的密探,清楚地知道关内的一举一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挥师入关、火中取栗,是不会让明廷安稳地剿灭农民军的。这也将在后文详细叙述。
  再说以战促抚。其实从本质来看,扬嗣昌并不象后世所谓的历史学者描述的一样,是个主抚派,他是一位真真实实的主战派,而且是一位激进的主战派。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误解,只是后世被主抚总理熊文灿的盲目招抚和扬嗣昌无奈之下的权宜安抚给误导了。
  这也可以从扬嗣昌的道德品质上看出。再怎么否认扬嗣昌的能力,但没有人可以否认扬嗣昌是位忠臣孝子。而他的父亲杨鹤就是间接死在农民军的手上的,所以扬嗣昌和农民军之间有着杀父之仇,他又怎么会对农民军心慈手软呢?
  因此,当见到降书以后,杨嗣昌深刻地明白农民军在不利的时候,往往会以受降为名以屈为伸,很少有真心实意。但扬嗣昌又不能抗拒圣意,他只好提出要张献忠先去剿杀其他各股农民军,然后才可以招安,否则还应乘机砺兵严剿。而刘国能,因为他投降的是吴世恭,所以扬嗣昌在这里就先不提了。
  可是崇祯皇帝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再说,不用增兵增饷就能大获全胜,这诱惑简直是太大了。因此,崇祯皇帝当面批驳杨嗣昌说:“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
  于是抚局已定,张献忠受封为副总兵,屯师于襄阳西面的谷城,解散所部一万八千余人归农,仍留精兵一万一千名,听候熊文灿调遣。但张献忠却并没有听候调遣,只是在谷城造房种地,训练部队,让他出征就以粮饷不足进行拖延,而熊文灿也毫无办法。
  此外,刘国能也受封为参将,并把其划归为左良玉的部下。至于刘国能到底会不会去,朝廷也暂时管不着了。
  而就在此时,崇祯十年十月,李自成、过天星的农民军南下攻入四川,开始了四川攻略。他们先后攻克了川北和成都平原上的三四十座州县,一度兵临到成都郊外。
  而这突然的军事行动吓得明朝四川地方官府惊惶不知所措。负责西线围剿的陕西总督洪承畴连忙带领固原总兵左光先部和临洮总兵曹变蛟部两大主力进入四川,从东线对农民军进行阻截攻击。新上任的四川巡抚傅宗龙则调集各路川军数万人在成都至阆中一线阻止农民军南下。
  扬嗣昌的“十面张网”大战略终于开始了。
  暂时先把这些战局先放下,让我们先回到汝宁军,看看汝宁军的水师突然呈现出来的一场精彩表演吧!


 第六百二十五章造船不顺利

  “怎么回事?炮怎么停了?”张如豹一个箭步窜到了码头边上,这速度之快,使得他的两位亲兵都害怕张如豹掉到水里,所以连忙上前拽住他。
  张如豹挥挥胳膊甩开了亲兵们的拉扯,嘴里骂骂咧咧道:“又出问题了。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
  河上一艘小帆船慢慢悠悠地向着码头驶来。这小帆船的模样相当奇怪,船身还是如明朝的帆船一样,胖乎乎的,船上也是硬帆,可其的甲板边上围了一圈木板,只是在木板上开了很多射击孔。尤其是船舷上,露出了几个大洞,而洞口的火炮都还没有收缩回去呢。
  好不容易等到小帆船靠岸,还没等船上的人从悬板上跳下,张如豹就大叫着问道:“这次是什么出问题?是船还是炮啊?”
  “大人!”领头的人连忙加快脚步来到张如豹身前,“是船。开炮的时候,发现炮下面的地板有裂纹,所以先停止开炮了。”
  “那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张如豹顿时有些发火了。建造好了这艘小帆船以后,张如豹已经带着一群工匠试航四、五个月了,可是那船一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张如豹一直带着工匠修修补补,直到现在还不能够定型,这让张如豹怎么不恼火呢?
  “我们准备再加厚火炮下面的木板。”工匠头目回答道。
  “还加固?再加固这船全是木板了。”张如豹立刻是压抑不住火气了,“现在这船的速度已经是乌龟爬,再加木板的话,那还开得动船吗?难道让敌人开到我们面前,送给我们打啊?”
  “这没办法!”那工匠头目也不怵张如豹,汝宁军的工匠地位很高,这工匠头目也是位大匠,官职地位也不比张如豹小上多少,所以他还敢与张如豹据理力争。“总兵大人要求太高,要在这么小的船上装这么多的炮,拆东墙补西墙已经做不了了,只能够不断加固。要火炮,也只能够放弃速度。”
  “你放屁!”张如豹立刻气不打一处来,“你以为我没有开过眼界?我也到福建的船上做过,见过那番子的西洋炮船。他们怎么装上去的呢?他们行,你们倒不行,你们每天那三两肉都喂到狗肚子里去了?”汝宁军的这些工匠待遇也很好,每天能保证三两肉的供应,所以张如豹是用这件事来刺激他们呢。
  听到辱骂,那工匠头目也火冒三丈。他也提高了声调,回敬道:“当时我就说过不行,用福船和广船的模样装西洋火炮?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可是你们怎么说的?说船差不多,那装炮也应该没问题!”
  “没问题什么啊?从船的大小看起来是差不多,可这船型,这帆,船里的结构。所用的木料,都是天差地别。你给我们牵来一头毛驴,却让我们学着黄牛耕地?不出问题才是见鬼了呢。”
  “那你们问过冈军团长他们没有?”张如豹又问道。
  “怎么没问过?”那工匠头目没好气地回答道,“一点有用的都没有。当年他们在船上的时候,就顾着喝酒谈女人了。要他们说炮是门清,要他们说船?跟睁眼瞎也差不多。”
  冈萨雷斯这些葡萄牙军官都是当年孙元化雇佣来的陆军火器军官,他们在船上客窜一下打打火炮倒没有问题,可让他们操作船和设计制造船?他们可就抓瞎了。
  发了一通火以后。张如豹也觉得争吵与事无补,他放缓了口气,皱着眉头问道:“那王大匠,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办呢?”
  见到张如豹开始讨论问题,王大匠也放低了声调,说道:“要么给我一艘西洋炮船,要么减少船上的火炮。我算了一下。只要减少两门,就能够解决眼前的难题,起码船速不比寻常船慢上多少。”
  “减少两门?你说的倒轻巧,原来两艘船就够了。现在就要用三艘。而且船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要多出五成的水手,这银子花得太多了。”张如豹立刻反对道。
  王大匠没有回答,只是做出一个爱莫能助的手势。作为一名大匠,他所要考虑的只是技术问题,至于银子和水手的事,那应该是吴世恭和张如豹去考虑的。
  “这样吧!这事我得与大人禀告一声。你先在这里做着,先把这船加固,首先让打炮不出问题。再做好计划,减少两门炮将如何改装。只要大人一下令,我们这里就立刻改装。”张如豹最后决定道。
  “如果王大匠肯定,那就先减两门吧!”吴世恭看了一眼特意赶来的张如豹,“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减炮。这船跑起来才有用,要不然,都追不到别人身边去打。”
  “这事是有些考虑不周,但主要是本官的问题,你不要顾虑太多。要尊重王大匠他们,这手艺上的事,他们可以一言而决,我们不可以随自己的心意。要不然,造不出合格的船、合格的炮,那我们的兵丁就要付出生命了。”吴世恭又对张如豹叮嘱道。
  “可大人!多出来的银子和水手该怎么办呢?”张如豹又问道。
  “那就少造几艘船嘛!”吴世恭笑道,“我们汝宁军现在主要的财物都放在陆军上,水师的银子只能够花得少一些。但你们要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我们占领沿海边,到了那个时候,起码本官不会让郑游击吃独食的,你们的大船也会源源不断的。”
  “所以水手多一些怕什么呢?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你都感到水手不够了呢。多在那些小孩中招收一些,从小培养,我们河南这里想到水上讨活的人也太少了。不要怕银子不够,如果邓先生那里卡住,你就直接来找我。你看看,我们的工匠不是培养起来的吗?以前最多会修船,现在都能够造小船了,所以万事还需未雨绸缪的好啊!”
  张如豹点点头,努力地把吴世恭的话全部记下,在离开的时候最后说道:“如果能够搞到一艘西洋炮船就好了啊!”
  看到张如豹在发牢骚,吴世恭立刻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六百二十六章台湾风波

  “我还是一句话,这次去是九死一生,咱们就是要给红毛鬼一点颜色瞧瞧。所以不愿意去的吱一声,我们不会小瞧他……”黄得功对着六十位陆战团的兵丁说道。
  “黄教官!你是不是老了?说话怎么这么罗嗦啊?”率领那些兵丁的黄定打断了他的话,立刻引起了那些兵丁一阵轻笑。
  这些兵丁大多数都是童子营出身,身上发散着朝气蓬勃,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好时光。他们也都是黄得功的学生,平日与黄得功开玩笑起来也都是没大没小的。而带队的那位黄定刚进童子营的时候连姓名都没有,所以他就随了黄得功的姓,应该说,黄得功就把他当成儿子看待的。
  “那小心一点。万胜!”黄得功笑着说道。
  “万胜!”那些兵丁都轻喝着举起了紧捏的右拳。
  接着黄得功就目送着这些兵丁跑向了海边,把在沙滩上的小木船推下了海。正是黄昏,太阳已经被海平面吞掉了一个边。橘红色的阳光撒在海面上,照射得星星点点,黄得功的鼻子猛的一酸,眼眶也有些湿润了。黄得功突然感到胸口巨痛,这些都是好孩子啊!
  汝宁军的水师陆战团到达台湾以后,郑芝龙依诺划给了汝宁军一块地,并且迁来了近千户福建移民。后来,吴世恭也想办法送过来了几百户河南难民。
  靠着这些人,汝宁军修水利、开荒地、造寨子、驱原住民。其辛苦状难以与外人道也。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使得这块地方初显规模。
  见到汝宁军的垦荒见了成效,郑芝龙也加强了合作,又迁来一千多户福建移民,要开垦更多的荒地。而这一次,双方约定的就是五五分成了。
  人多力量也大,而且已经有了垦荒的经验,所以汝宁军的垦荒速度就大大加快了。很快的,他们就向台湾南部扩展开去了。
  而在以前,郑芝龙和荷兰殖民者之间有个默契,郑芝龙默认台南是荷兰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双方在台湾岛上也默认有一条分界线。
  但汝宁军对这条默认分界线却有些不以为然,本来荷兰殖民者需要的就是台湾沿海的港口,不需要台湾内陆的耕地,大家各干各的。本来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而且看到分界线那边的土地白白的荒废,那些移民也心疼啊!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于是,移民们就自发地越过分界线,到荷兰殖民者那边去开荒了。
  而汝宁军和屯田庄子的负责人当然是大加鼓励,这无主的横财不去拣,那是要天打雷劈的。就是郑芝龙这方知道以后也是默许。因为他们还能够分一半呢。
  之后的情形大伙儿也可以想象得到,西方殖民者会如何对待这些农民?那也不用笔者多介绍了。反正是闹出了几条人命。
  可是荷兰殖民者没想到,他们遇上的不是非洲、东南亚的殖民地土人,而是遇上了好斗的汝宁军,再加上这些开荒的移民本来就是按照汝宁军屯田庄子的样式建立的,所以立刻引来了汝宁军的报复。
  先是好几位落单的殖民者“神秘”失踪了,接着连大队的殖民者都受到了攻击。到了最后,连和荷兰殖民者做生意,运送民用品的当地人都被汝宁军攻击。要不是汝宁军总要卖给郑芝龙一些面子,而郑芝龙又在荷兰殖民者的要求下,在运送商品过去的同时,还带去了一些民用品,那些西方殖民者简直就要断粮了。
  于是荷兰殖民者驻台湾的总督就纠集了七百多名要塞的士兵、当地的武装平民和西方水手,身穿板甲。手持火器过来扫荡了。他们以为,几百名这样的士兵,打败几万手持原始武器的土人的传奇又要上演了。
  可是荷兰殖民者根本没想到,水师陆战团也立刻集合部队和护庄队共二千多人,照样有火器,照样运用西方方阵,与他们展开了大战。
  虽然荷兰殖民者的火器几乎是人手一把。可是他们的大多数毕竟不是士兵,所以当汝宁军与荷兰殖民者进行“排队枪毙”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崩溃了。
  之后就是一边倒的追杀。要不是有着要塞的火炮掩护逃跑,他们可能就要全军覆没了。可就算是这样。荷兰殖民者最终逃回要塞的才过三百人。
  可在此场战斗中,汝宁军这边也伤亡了二百多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水师陆战团更伤亡了上百人。要知道,汝宁军驻在台湾岛上的才一千人,去除上船“实习”、护卫的,此时在岛上的才五百多人。
  于是汝宁军的最高指挥黄得功立刻是勃然大怒,他下令把包括荷兰总督在内的二百多荷兰殖民者俘虏全部斩首。什么杀俘不杀俘的,在黄得功眼里,荷兰殖民者这样长得怪里怪气的东西,根本就不算是人。
  幸好在这时候,郑芝龙的使者及时赶到,他们向黄得功提出:要用赎金赎回这些俘虏。
  那使者当然是受荷兰殖民者委托的,并且他还要维护郑芝龙的利益。郑芝龙的台湾政策就是:郑家的一家独大、而荷兰殖民者和汝宁军要两家平衡。而且他也不希望两家大打出手,破坏贸易的环境。
  于是那使者就向黄得功施压,而汝宁军的后勤和海上通道又在郑芝龙的手中,所以到最后,黄得功也只能退让了。不过就算是这样,黄得功还是趁机开出了巨额赎金。
  荷兰殖民者当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于是他们只能够先赎回了台湾总督等二十几名军官,其余的人只能够以后考虑了。黄得功也很干脆,等到那些人一走,就把剩下的俘虏都撕票了。不是不给他们机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