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斯林的长木杆又指向碎叶道:“这里是唐军在河中地区的根基,若不铲掉它。唐军对河中的侵犯就会无休无止,如果我们兵压碎叶。唐军主将此时已无法分兵,他只能仓惶北撤去保护他们的根基,而我们的机会便来了。”
    说完,穆斯林对巴里黑总督伊布拉欣道:“你可率一万骑兵奔袭安西,不用和他们力争,只要造出声势便可,打完此仗,你的军队就驻扎在法拉巴德,防止唐军再次侵犯我们呼罗珊以东。”
    伊布拉欣弯腰行一礼,“我这就出发!”
    这时,穆斯林又对大将齐雅德道:“第二步进攻唐朝的根基就由你来实施,什叶派也愿意出兵和我们共同作战。我给你一万精锐,加上什叶派的五千军队,一共一万五千军队。我希望你你能一举扫掉唐军在河中的基地。”
    齐雅德点点头,沉声道:“我一定能击败唐军!”
    最后,穆斯林的目光落在了月氏国王那波罗身上,他笑了笑道:”我已经倾力帮助你们了,你们也应该出一份力吧!”
    那波里激动得跪在地上泣道:“我铭记恩德。这就立刻回去,联络诸国,共同抗击暴唐。”穆斯林最后扫了一眼众人道:“军队我已经部署完毕,能否最后战胜唐军,就要靠大家的勇敢来完成,各位准备吧!”
    大食的呼罗珊军队开始浩浩荡荡出发了,从木鹿到阿姆河只有三百里。都是沙漠地形,大食军极为适应这种沙漠地形,仅三天时间,穆斯林的三万主力便抵达元”占边。他并不着急渡河,而是驻扎在西岸,等待各杰而此时,高仙芝对此依然一无所知。
    八月下旬,高仙芝在征服解苏国后,忽然得到报告。奇沙国再次发生叛乱,叛乱波及到月氏国、大秦国、大汗国、迟散国,罗全节的军队无法控制,只得向高仙芝求救。高仙芝再次调头南下,血腥镇压吐火罗诸国的叛乱。
    但情况的严重性却出乎高仙芝的意料。吐火罗诸国的叛乱并非是各自为阵,而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联合作战,这些小国居然纠集了近四万军队。而他高仙芝却只有八千军队,虽然没有把这些军队放在眼中,但高仙芝还是凭他多年征战的直觉。隐隐意识到了情况不妙。
    果然。就在高仙芝大军抵达大汗国时,他得到了一个令他担忧的消息,葱岭守捉使赵慎发来急报。一支约一万人的大食军队袭击葱岭守捉城堡。葱岭守捉失守,唐军撤回疏勒。
    这个消息令高仙芝大吃一惊,他率一万五千人出征蝎师国,安西全境已不足一万军队,大多分布在各个戍堡和守捉内,各个城池十分空虚,假如被这一万大食攻入安西,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当即命赵崇砒率三千军火速增援疏勒,又命驻防护蜜道东段的三千唐军回防疏勒,无论如何不准大食军入侵安西腹地。
    安排好了回援军队,高仙芝的忧虑越来越重,大食军出兵安西,表明大食人已经插手吐火罗了,这就是吐火罗诸国突然发生叛乱的原因,他们一定是得到了大食人的支持。这样一来,高仙芝开始怀疑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陷阱。
    最让他忧虑的是大食人对他了如指掌,而他却时大食军一无所知。
    这天下午,唐军在月氏河南岸驻扎,数百顶营帐延绵三里,唐军们都疲惫不堪地倒地大睡,近一个月的东征西讨将他们的锐气磨尽了,吐火罗的酷热和高原地形折磨着士兵们,很多人都病倒了,许多人开始思念家乡,他们已经整整在外面征战了近一年,父母的白发、娇妻的辛劳”比的期盼在每一个唐军的梦中出现。而主帅这些天表现出来的忧虑又让每一个唐军心中都忐忑不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前途会怎么样?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唐军中蔓延。
    当天傍晚,十几名在四处巡哨的斥候有两人没有回来,逃兵出现了。
    大帐内,高仙芝背着手来回踱步,理智告诉他。现在的上策是撤回安西。但一战未打,被大食人出几支疑兵就吓回安西,他高仙芝的名声可就毁了,而且西征吐火罗无功而返,他又如何向圣上交代?
    可如果不退回安西,他身边只有五千唐军,就算加上罗全节的军队,也不过两万人,而大食人用以奔袭安西的军队就有一万人,那大食人究竟投入多少军队?还是四万吐火罗联军,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
    这时,李嗣业走进帐道:“大帅,我有一事担忧
    高仙芝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说吧!什么事担忧?”
    李嗣业慢慢走到地图旁,指着碎叶道:“既然大食人出兵吐火罗,就说明大食的内战极可能结束了“我现在很担心碎叶,那里只有段秀实的三千人,一旦大食军袭击碎叶,恐怕碎叶不保。”
    高仙芝的脸色刷地变得苍白小他几步走到地图边,手中拿着烛台照着地图。目光紧张地盯着碎叶四周,赵崇砒带来了北庭的消息,封常清为了清洗李庆安的嫡系,已经把碎叶北部五城的军队都基本上调回了北庭。现在碎叶就是一座孤城。没有任何援军,一旦大食军队袭击,恐怕碎叶真的不保了,如果碎叶不保,那他高仙芝可就真是一败涂地了。
    就在这时,大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一名士兵在帐门口大声禀报:“禀报大帅,段秀实紧急求援,数万大食军正向碎叶进发!”
    “当耸!”高仙芝手中烛台落地。
    当天晚上,焦急万分的高仙芝下达军令,大军连夜出发火速向碎叶进军,唐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第三天上午,唐军抵达了离乌浒河南岸还有三十里的提谓城。就在这时,斥候探得消息,前方有一支约两万人的大食军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而在他们身后,四万吐火罗联军衔尾追来,断截了他们的退路。
    一个时辰后,两万大食最精锐的呼罗珊本宗军在阿布,穆斯林的率领下,缓缓出现在唐军前方,一万匹骖驼军和一万骑兵整军以待,他们以逸待劳,已经等候多时了,猎猎的黑鹰大旗在空中飘扬,黑旗铺天盖地。
    而在唐军身后,月氏国国王那波罗率领四万吐火罗联军也出现了,每一个吐火罗士兵的眼中都迸射出仇恨的怒火,他们的妻子、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家都毁在唐军的手上。四牙人忽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大吼:“报仇”。
    高仙芝轻轻一摆手,唐军摆下了阵式。一场大战即将拉开,这支远征吐火罗的唐军究竟有几分胜算?
    ,,
    '  '
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十月的长安秋风萧瑟,朔风横扫关中大地。枯叶打着若勺中飞舞,寒意已经十足了,但让长安真正处于寒冬的是两个极为不利的消息,一个是来自西域,高仙芝在吐火罗惨败,四千唐军魂断吐火罗,而碎叶城被大食军攻破,段秀实杀出一条血路,率残军退守月弓城。
    就在西域噩耗让长安满城震惊之时,南诏也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南诏阁罗凤于一个月前再次反叛,血洗姚州。而他在成都府为质的儿子已被人事先救走。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十万将士南征,却遭到南诏军和吐蕃军的夹击。八万大军命丧南诏,南诏正式投靠吐蕃,阁罗凤被封为赞普钟,意思是赞普之弟,尽管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尚年幼,但阁罗凤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封号,承认南诏为吐蕃之弟。两场惨败震惊了大唐朝野,不仅刚刚夺回的碎叶丢失,而且南诏与吐蕃联手,直接威胁到了耸中,朝廷内外无不忧心仲仲。
    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户部尚书张筠、工部尚书杨慎衿等等高官重臣纷纷谴责杨国忠误国,这两场战役的惨败都和他有直接责任,而且他竟隐瞒南诏反叛的消息达一个月之久。
    李隆基在万般无奈之下,罢免了杨国忠除兵部尚书之外其他全部职务。并向天下下诏,哀恸大唐阵亡将士。
    在一次政事堂紧急会议后,李隆基再次做出重大决策,罢免鲜于仲通的剑南节度使,并以隐瞒南诏南诏反叛的罪责下狱问罪。
    升御史中承王烈为兵部尚书,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并在李林甫的提议下,正式将北庭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合并,依然叫做安西节度使。不过李林甫建议任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的意见没有实现,李隆基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调河南观察使李庆安为合并后的安西节度使兼安西副都护,李林甫出任安西大都护。
    淆桥以东,三百名骑士簇拥着李庆安风驰电掣而来,李庆安是回京述职时在潢关接到了他出任安西节度使的任命。尽管高仙芝兵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数千唐军将士的阵亡还是让心情沉重。
    尤其是段秀实镇守碎叶的三千军。只有不到一千人败回月弓城,更是使他喘嘘不已。
    李庆安立马凝望远方巍峨的长安城片刻,时隔大半年,他有一次回到了大唐的权力中枢,李庆安奋然一鞭,战马向长安城疾驶而去。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一声声高亢的宣喝声在大明宫紫定殿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一直传到了宣政殿旁的上阁门,两名宦官带领李庆安在这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使君,请随我们来!”
    两名宦官带着李庆安快步走过长廊,一直走进了紫震偏殿,偏殿内正在举行政事堂会议,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杨慎衿、王棋,六个相国分坐两旁。
    李林甫表情平静,带着他贯有的招牌笑容,从他脸上谁也看不冉他在想什么,但他脸上无法掩饰的气色却暴露了他内心的隐秘。
    几个月的晦暗和病态之色已一扫而空,虽然清瘦依旧,但他两颊却焕发出一种多年未见的光泽,在天宝初年李适之罢相后,这种光彩曾长时间的盘踞在他脸上,现在又一次出现了。
    这也难怪,从崔翘罢相到杨国忠被罢兵部尚书以及鲜于仲通被罢剑南节度使,短短几个月时间,杨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瞥一眼杨国忠。杨国忠神情黯然,垂头丧气地坐在下首,脸上失望和沮丧之色难以掩饰。
    李林甫心中轻轻哼了一声,这个仗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平庸之辈,他也能将大唐最复杂最需要战略眼光的边疆事务处理好?大唐与大食的反复交战已经几十年,他竟视而不见。同意高仙芝出战吐火罗。
    还有南诏新主在去年玩火,眼看大唐可一举解决南诏坐大的百年难题,又是这个杨国忠竟然力主同意南诏的求和,给了南诏喘息之机,现在南诏有备而来,又投靠了吐蕃,南诏局势更加复杂,一向平稳的歹南局势陷入了危局。
    李林甫不由一阵阵冷笑,李隆基用人不当,最后还得靠他李林甫来力挽狂澜,当然大唐天子李隆基是不会认错,但他任命王棋为相,任命高仙芝和剑南节度使,这些任命便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他的让步。
    他不由又瞥了一眼李隆基,憔悴之态在他脸上显露无疑,目光敏锐的李林甫忽然在李隆基的脖子部位发现了一块铜钱大小的老人斑,他心中震惊异常,再仔细看了看李隆基的手,手背上也明显有两块老人斑出现了,可是在一个月前,李林甫还没有看见李隆基有老年斑出现,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隆基竟老态毕露。
    李林甫暗暗警惕起来,李隆基垂老,而东宫之位空虚,大唐极可能处于一种后继无主的动荡之中。
    这时,门口出现一名宦官,禀报道:“陛下,李庆安已带到!”
    李隆基摆摆手,“宣他进殿!”
    正如李林甫的猜测,李隆基确实已经筋疲力尽了,他自从迁回大明宫。立刻陷入了后宫嫔妃的莺莺燕语之中,过去的宠妃,过去的爱人,又陆续在他生活中出现了,或许是知道自己享乐的时光已经不多,他这几个月陷入了一种对肉欲的极度渴求之中,夜夜寻欢至通宵达旦曾经爱得痴狂的杨贵妃也因那次出宫事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裂开了一条细细纹路,表现出来,就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了。
    对体力和精力的无节制挥霍。使李隆基已经没有精力应对大唐突来的两大边疆危机,这也是他陷入被动的原因。相国党和张党联合对杨国忠的绞杀,他被迫同意了。
    李林甫关于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和启用李庆安的建议,他也接受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应对方案。
    此亥李隆基手摁着额头,正半倚在龙座上,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他略略抬起头,又一次看见了李庆安那矫健的英姿,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李庆安年凡一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只作太子的时候,那时是四十哗是二十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臣李庆安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躬身施礼,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爱卿免礼!”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取过一本万言书,这是李庆安被贬黜时给他上的万言书,书中所有的担忧都在万言书中一一验证了。
    将高仙芝调离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为他在吐火罗战役中失败。毕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但丢失碎叶却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大食的事先估计不足使他没有及时调兵防护碎叶,导致碎叶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重新任命谁为新安西北庭节度使,却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林甫建议任命副都护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很显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过高仙芝继续影响封常清。
    而张筠则提议河东节度使张齐丘为安西节度使,但李隆基却想到了李庆安的万言书,他命人从书库中将这本沾满灰尘的万言书找出。
    “合纵连横,共击大食”
    这就是李庆安这本万言书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里面的很多内容他都忽略了。而这次他再重新反复读这本万言书。书中将大食定义为与大唐同样强盛。同样疆域万里的大国。
    “绝不可视同康石等胡国而轻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透了高仙芝失败的根源,正是这本万言书,使李隆基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李庆安。
    “这次爱卿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可谓临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