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队,我不仅希望能拿下龟兹,更希望能占领吐火罗和信德,给吐蕃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资源,尚息东赞将军,但愿你比达扎路恭更给我带来好消息。”
    尚息东赞躬身施了一礼,道:“请赞普放心,臣一定会让吐蕃成为雄霸西方的大国,也一定会将李庆安的首级献给赞普,给老赞普祭魂*……”
    “好吧!你可以出发了*……”
    雄浑的号角声再次吹响,十余万吐蕃大军出发了,身披锁子甲,手握长矛和战剑,骑着战马,战马后面驮着粮食和毡毯,还有数万人的后勤队伍,也一起跟着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进发。
    赤松德赞站在高岗上,望着大军西去,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东方,他那精明的小眼睛里闪着一种明亮之色,不知道达扎路恭会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
    '  '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原烽烟
    黄河源孕育而出后,东行百里,便流入了一片大湖。这片高原湖水便是柏海,柏海由两片湖泊组成,形状如葫芦,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它们就像两颗纯净无暇的蓝宝石,镶嵌在黄河源头的莽莽高原之上。
    吐蕃人也是逐水而居,有湖泊和河流的地方,草原就会茂盛,土地就会肥沃,因此柏海也一度成为吐蕃军的后勤大本营所在。
    天宝十一年八月的战役中,哥舒翰便是在柏海久攻吐蕃军不下,被吐蕃援军击败,损失惨重,但吐蕃军也元气大伤,它们最终放弃了柏海,撤回逻些腹地,柏海便被唐军安置了上万名吐谷浑人在这里定居,同时也驻扎了一支五百人的高原哨兵。
    时间渐渐过去了整整三年,当吐谷浑人在这里生儿育女,放牧取水,已经适应了柏海的生活时,一场将改变他们生活的兵灾正悄悄袭来。
    又是一年的八月,数万吐蕃大军翻越过了紫山,紫山就是今天的巴颜喀拉山脉,因阳光照在雪峰之上呈现出瑰丽的紫色而得名,山势高绝,终年白雪皑皑。
    和汉军相比,吐蕃军具有绝对的高原作战优势,他们能适应长时间的长途跋涉,经常在高原上行军数千里去袭击一个遥远的目标。
    这一次,吐蕃军分为东西两支远征军,东路军进攻陇右,而西路军则进攻安西,按照吐蕃人的谋略,它们要先进攻陇右,安西军必然会赶来支援陇右,这样安西腹地就会出现军力空虚,然后它们的主力再大举进攻安西”同时回纥人也从北方进攻北庭,两军配合,将唐人的势力彻底赶出安西。
    应该说这是历史的真*实,在安西之乱爆发后”吐蕃军就趁是陇右河西空虚,占领河陇,掠夺大唐的资源壮大吐蕃实力,同时截断了唐军对安西的支援,使安西成为一片飞地,最终被吐蕃所吞并,时间很巧”就是在这个时节点上。
    历史上,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率军十万东侵,最终攻陷了长安,在长安大肆掠夺后撤兵,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多少唐人妇女青壮被吐蕃人掠走”但从吐蕃人重视对人口掠夺来看,长安这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应该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在李庆安这个异人改变了唐朝历史后,长安或许不会再被吐蕃人攻陷,但吐蕃依然按照历史轨迹出兵了,仍然是这三个人,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不同的是,达扎路恭进攻佯攻陇右,而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主攻安西。
    在阳光的映照下,五万吐蕃大军出现在柏海的上游,他们从逻些出发,向正北方向行军,经过纳木错湖”抵达野马驿,又继续向北穿过了唐古拉山口,再抵达悉诺罗驿站,在这里稍作休整后,又继续北上,不久便抵达了长江的源头牦牛河,也就是现在的沱沱河,他们沿着牦牛河东进,抵达众龙驿,在一处地势稍微低凹的山口越过了紫山”抵达了柏海的南面,他们将从这里进攻柏海。
    主将达扎路恭今年约五十余岁,长年对唐朝作战,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马重英,在他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对唐战役,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到今天的李庆安,胜多负少,但在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战役便发生天宝六年末的石堡城之战,李庆安以三千弱旅拦截住了吐蕃军近十万援军,吐蕃军损失惨重,甚至连赞普也死在那一役中。
    那一战令达扎路恭刻骨铭心,今天他再战陇右,将以百倍的杀戮来复仇他所遭遇的失败和耻辱。
    “都督,你看那里!”
    一名吐蕃士兵手指前方,只见在数里外的一座高坡上修建了一座石堡,这和他们当初在星宿川修建的星宿堡不同,地势较低矮,应该说它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处唐军的哨卡,同时也是他们的烽火台。
    在他们发现这座哨所的同时,唐军似乎也发现了他们,三道浓烟从哨堡中腾空而起,向远方报信,这是是大队敌军来袭的警报。
    达扎路恭大怒,他立刻下令道:“第一军杀入摧毁这座堡垒!”
    吐蕃军一万骑兵出动了,俨如雪山上的黑色雪崩,向这座孤零零的唐军哨所席卷而去。
    这座唐军哨所叫做西月堡,距离柏海二十余里,因越过紫山便是西月刚而得名,有驻兵六十名,其中大部分是吐谷浑籍的唐军士兵,由于汉军士兵不适应高原作战,也不适合在高原长期生活,因此哥舒翰便在吐谷浑人和羌胡中招募了近二万唐军,并将少量汉兵混入,命他们驻守高原城堡和要塞,而哥舒*东去长安带走了五万汉军,便将这支吐谷浑籍唐军丢在高原之上。
    由于路途艰难,信息闭塞,高原上的大部分吐谷浑人和羌胡还不知道哥舒翰已经离开陇右的消息,这些军队和牧民一样,过着半牧半军的生活。
    紫山山口平静了已经三年,却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吐蕃大军突然杀来了,堡中的数十名唐军见吐蕃军来势浩大,他们点燃了烽烟便争先奔出石堡,向数百步外的羊马圈狂奔而去,这时,吐蕃军已经铺天盖地掩杀而来,西月堡瞬间被狂飙的骑兵群吞没,四十几名唐军冲出石堡晚了一步,惨死在吐蕃军的战剑之下,只有十几人逃脱一难。
    达扎路恭见居然有唐军逃脱,他心中愤恨异常,挥剑大吼道:“传我的命令,大军血洗柏海,用吐蕃军战剑来染红柏海!”
    屠杀的命令下达了,吐蕃军大声地狂呼乱叫,挥动战剑和长矛,纵马疾奔,向二十里外的柏海杀去。
    柏海的主要牧区都集中在南面,这里生活中两万多名积石山一带迁来的吐谷浑牧民,他们在吐蕃统治时代,已经成为了吐蕃的臣民,而唐军攻占积石山和柏海一带后,便许诺吐谷浑人重新建国,在重新建国的诱惑之下,部分吐谷浑部落便背叛的吐蕃,纷纷南下,来抢占柏海这片吐蕃曾经最肥沃的土地。
    但今天,二十里外的烽火台突然隆烟滚滚,吐谷浑牧民们吓得惊慌失措,大声呼喊妻人和孩子,帐篷内外乱作一团,他们已经顾不得养群和财产,将家人推上马匹便向北而逃,这时,十几名唐军从南面败逃而来,在他们身后数百步外,黑云滚滚,杀气滔天,宽约数里,俨如黑色的浪潮奔袭而来。
    吐蕃人在高原上显露出了他们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在海拔四千余米的高原上狂奔,就仿佛铺天盖地的野狼群,只一刻钟便抵达了柏海湖边,远远地,他们已经看见了帐篷和正要奔逃的吐谷浑妇孺和老人,他们张口狂喊,漆黑的脸庞上露出了白生生的牙齿,挥舞着战剑,向吐谷浑人的营地掩杀而来。
    达扎路恭挥剑怒吼:“赶尽杀绝!”
    骑兵如狂风暴雨袭过,将帐篷卷刮而起,不管男女老幼,被吐蕃骑兵一剑劈掉头颅,横尸湖畔,弱小的孩子被吐蕃骑兵用长矛刺穿胸躺,高高挑向天空。
    五万吐蕃骑兵马不停蹄,在杀绝一个部落后,又向另一个部落杀去,他们要用杀戮来惩罚这些侵犯他们土地的背叛者。
    柏海的屠杀足足持续了五天,从南面一直杀到北面,除了数千余名在北边放牧牧民得以逃脱外,其余一万五千名吐谷浑人和数百名唐军,全部惨死在吐蕃军的铁蹄之下。
    达扎路恭并不满足于重占柏海,他又分兵两路,一路直杀大非川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向乌海和黄河九曲挺进。
    陇右节度使府位于郏州湟水县,也就是青海乐都县,这里是临洮军的驻扎之处,但陇右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县城却不是湟水县,而是湟水县以西约百里外的鄯城县,也就是今天的青海西宁。
    目前,从安西军赶来的六万唐军主力已经抵达了陇右,加上哥舒翰所招募的二万吐谷浑唐军和即将赶来的、由王思礼率领的四万关中军,这样,陇右的唐军数量已经有十二万人。
    但吐谷浑军的实力较弱,而关中军不能适应高原作战,所以陇右军的主力还是从安西赶来的六万夹军,这六万唐军由吐火罗都督李光弼率领,其中一万五千人已由大将李晟率领前往九曲地区,而其余四万五千人则驻扎在大非川和河湟地区。
    李庆安在返回安西的途中,在陇右郏城县进行了短暂停留,他刚刚抵达陇右,便接到从柏海方向传来的烽火急报。
    在部城县的临时军衙内,李庆安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沉思不语,这幅地图便是安抱玉从吐蕃使者那里偷来的吐蕃山川地理图,他在柏海、黄河九曲以及大非川和石堡城四个地方画了红圈,这四个地方是吐蕃军必争的战略重地,柏海估计已经失守了,那么吐蕃军的下一个目标,极可能就是黄河九曲。
    李庆安又用笔在黄河九曲上重重地打了一个圈,他宁可丢掉大非川,也要死保住黄河九曲,黄河九曲是赤岭以西最盛产粮食之地,从来都是吐蕃军的后勤大本营,如果被吐蕃军占领这一带,那么也就意味着吐蕃军在陇右站稳了脚跟。
    '  '
第四百八十章 九曲之战(上)
    第四百八十章九曲之战(上)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李光弼的声音:“大将军在里面吗?”
    “在屋里,大将军在参详军务。”
    一名亲兵禀报道:“大将军,李都督求见”
    “请他进来。”
    门开了,李光弼从外面快步走进,他正好屈膝跪下,李庆安却扶住了他,笑道:“不用这么多礼了,都是自己人,来坐下说话。”
    李庆安请他坐下,又命亲兵上了一杯茶,李光弼是从大非川赶来,在路上马不停蹄地奔了三天,也着实有些疲惫了,他端起茶杯,将凉茶一饮而尽,这才道:“这次吐蕃来者不善啊”
    “先不谈吐蕃,说说吐火罗的情况。”
    李庆安笑道:“大食人有没有趁我不在,进军吐火罗来挑衅?”
    李光弼摇了摇头,道:“还好,听说大食人在遥远的利比亚和前朝军队激战,暂时还顾不上东方,今年吐火罗一直很平静,倒是信德那边,听说封将军两次镇压了旁遮普的起义。”
    旁遮普的起义李庆安是知道一点,起因是唐军强征当地人修建港口,再加上税赋较重,阿点婆翅罗城爆发了要求独立的起义,他相信封常清能处理好此事,李庆安不愿和李庆安多谈信德之事,便话题一转,回到了陇右。
    “李将军,说说你在陇右的布兵情况。”
    说到陇右,李光弼精神一振,笑道:“虽然能战胜吐火罗军,但吐火罗军毕竟是弱旅,总觉胜之不武,而吐蕃军却是货真价实的劲旅,能和吐蕃军好好较量一番,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这时,李光弼忽然看见了那副巨大地图,他一怔,随即眼中流露出惊喜之色,快步走到地图旁,仔细看了看,对李庆安欣喜道:“大将军,你是哪里弄到的这宝贝,我现在最缺的就是高原地图,大将军的这幅地图简直就是及时雨啊”
    虽然李光弼的言外之意没说,但李庆安却知道他的意思,便笑道:“这幅地图是吐蕃使者带进京,我觉得挺好,便把它弄来了,如果你需要,就送给你了。”
    李光弼大喜,连忙躬身施一礼,“多谢大将军”
    他便拾起木棍,指着李庆功画的四个圈笑道:“看来大将军对陇右很了解,所画之地正是陇右的关键之地,我接到的最新情报,吐蕃人的五万大军已并分两路,一路北上大非川,大约有两万人,另一路三万人已经占领乌海,正向黄河九曲进军,但根据我推断,这是吐蕃主帅的一个失误,他或许是军情不畅,还不知道六万安西军已经抵达了陇右,他还以为哥舒翰走后,陇右处于空虚状态,所以才会分兵两路,企图尽快抢占战略要地,但他应该很快就会改变策略,因为他马上就会在黄河九曲遭遇到两万唐军和一万五千吐谷浑军的阻截。”
    “等一等”
    李庆安似乎反应了过来,他急问道:“你是说吐蕃军只有五万人,情报可准确?”
    “应该没有错,我从三支斥候队那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吐蕃军或许是分段进兵,这五万人可能只他们的前军。”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还有另一种可能。”
    李庆安也走到地图前,接过木杆一指安西道:“我怀疑吐蕃进攻陇右只是佯攻,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安西,吐蕃从前衰弱时还有十几万军队,经过这几年的休整,他们手中之军至少有二十几万近三十万了,怎么可能只派五万人进攻陇右,如果他们真的只有五万军攻打陇右,那么这一定是佯攻,他们的主力去攻打安西了。”
    李光弼大惊,他连忙道:“如果真是那样,吐火罗就危险了,现在吐火罗只有银矿驻扎了八千汉军,加上当地的土军,也只有四万余人,如果吐蕃人强攻吐火罗,我们的银矿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仅吐火罗的形势不妙,安西四镇的形势也一样不妙,当初我带了七万军东去关中,几乎将安西四镇的军队都抽光了,我们安西军三十万大军,你我就带走近一半,河西居延海有五万胡兵,河中和石国的六万驻军又不能动,还有信德的一万五千军队,实际上我们能调动的军队,也就是三四万人,可我又不敢让碎叶太过于空虚,最多只能调两万人去防御安西,加上我现在率领的两万骑兵,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