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裴曼心如死灰,他万万没有想到李庆安的回击手段是如此强硬,是如此狠辣,令他痛彻由心,他脸色惨白,嘴唇微微颤抖,他刚要说话”忽然眼前一黑,竟一头栽倒在地上。
    “欠好!裴相国晕倒了。”,下午的政事堂会议虽然时间不长,只有半个时辰,却一连做出了两个重大的决策,出兵河东道和河南道,修改政事堂权力架构,这两件事马上轰动了朝野,尤其右相国裴曼在政事堂上就地昏倒,这个消息更是传遍长平安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充满着各种小道消息。
    裴显府内,一名宫中来的御医从病室里走出来,对守候在门口的裴曼家人道:,“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持久辛劳积累,又一时怒极攻心所致,好好休息几天即可以恢复”但要注意了”不成再过于劳累。”,御医开了一个方剂便告辞而去了,房间里裴曼静静地躺在床榻上,他的妻子坐在一旁,小心用热毛巾给他擦拭额头”这时,裴曼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其实他早就醒来了”心中巨大的伤痛依然使他难以面对现实中他直到个天才真正体会到了李庆安狠毒的一面,虽然李庆安从头到尾都没有提他裴曼的名字,也没有对他进行攻击,可是李庆安却将他和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归于一类了。
    李庆安给所有人都灌输了一个偏见,执政事笔的轮流制,是因为他裴显的阻碍才没有实他裴菩也是一个专制者,这让裴晏不由感到深深的哀思,他此次主张政事堂接纳朔方军,是为了限制李庆安的权力,就是不想让李庆安专制,可最后的结局是李庆安主张相权分享,而他裴曼却是专制者。
    直到此时,裴曼才慢慢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残暴,才发现自己是何等幼稚”是书生的理想化,他竟然想用军权来匹敌李庆安,愚蠢啊!
    裴显暗暗叹了一口气,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家人惊惶的禀报声,,“老爷夫人,赵王殿下来了,来探望老爷!”
    “不见!”裴曼夫人立刻怒道:“告诉他,老爷到现在还没有醒来,我们家不欢迎他。”
    “夫人!”裴曼低声制止住了妻子的无礼”对家人道:,“去请他进来吧!就说我病卧在床,无法亲自出迎他二”
    “老爷,你”,裴曼夫人惊愕道。
    裴显轻轻摆摆手”道:,“夫人,你先退下吧!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裴显夫人无奈”只得退下去了,片刻”裴曼的儿子裴知礼领着李庆安走进了病房。
    李庆安一进病房便关切道:“裴相国,现在病情好一点了吗?”,裴显苦笑一声道:“多谢大将军关心”我好一点了。”
    李庆安走到他床榻前坐下,也叹了口气道:“这次执政事笔由众相轮流掌握一事,其实是我很久以来的想法,我事先没有和政事堂协商便推出来了,这件事我要向裴相国报歉。”
    尽管裴曼也知道这是李庆安先打后拉的手段,但究竟结果从李庆安口中说出了,报歉,两个字,这让他心中也好受了一点,他便笑道:,“只是我没想到大将军这么快就要策动对河东道和河南道的战争了,我还以为大将军还要进行一些内政变草,恍如效仿安西废奴,拔除土地兼并等等,难道大将军没有这种筹算吗?”
    李庆安摇了摇头道:“拔除土地兼并却是可以沿用敬宗皇帝的旨意,但废奴还不是时候,安西的废奴是因为汉人奇缺,我们急需要在葱岭以西增加汉人民户,所以才用军事手段强制废奴,但在中原就不克不及太过于激进,那样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把天下的大户人家都逼向南唐,所以只能慢慢来,比及扫平南唐后,再逐步推出废奴制度,同时大力鼓励工商,让更多的人都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差事”只要大唐强盛到一按时刻,奴隶自然而然会在我们生活中消失。”
    裴显笑了笑,感慨道:,“大将军能这样说,我就安心了,我就害怕大将军太激进,用军事手段推行安西的做法”殊不知安西和中原的情况完全不合,那边能行,而这边可能就不可。”
    李庆安拍了拍裴曼的手背”示意他安心,两人又坐了一会儿”这时,李庆安又笑道:“我今天前来,一是探望裴相国的病情,另外”我想和裴相国商量一件事。”
    “你说吧!什么事?”
    李庆安犹豫了一下,才缓缓说出了令裴显几乎再次晕厥过去的话。
    “我希望你能主动辞去政事堂的相位。”,裴显的脑海里一阵眩晕,片刻”他凝住心神,用愤怒的目光注视着李庆安那淡得像水一样的眼神”“我要知道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告退,”
    裴显有些出离愤怒了,他知道李庆安这是在继续报复他,就因为自己触犯到了他的底线,他不把自己置于死地”他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不吝跑到自己家里来强逼,这太过份了!
    李庆安恍如知道他的愤怒”却微微一笑道:“裴相国请冷静,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裴显究竟结果是堂堂的右相、尽管他也出离了愤怒,但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字一句问道:“那你说吧!为什么要我告退?”
    “很简单,因为我也支持你的君相制衡原则!”
    望着裴曼猛然瞪大的眼睛,李庆安又淡淡笑道:“你会成为一位流芳后世的大唐名相,但不是现在!”
    裴显只觉鼻腔内一阵辛辣,泪水几乎要涌出来,他完全明白了李庆安的意思,他轻轻点了颔首”“我明白了,明天一早我就上书辞去政事堂的相位。”
    “那你不想问一问,会由谁来接替你的相位吗?”
    “大将军请说!”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笑道:“我不会损害裴家的利薹,所以继任你相位者还是裴家之人。”
    “裴瑜?”,“不!是裴遵庆……”,第二天一早,裴曼以需静修养病为由,正式向政事堂递交了辞呈,政事堂很快便接受了他的辞呈,改任他为太子少师兼东宫詹事。
    政事堂同时通过了张筠提出的人选,任命门下侍郎裴遵庆接任中书令一职”同时政事堂通过正式决议,由河西司马崔平则接任裴遵庆所空出的门下侍郎一职。
    而万众瞩目的七相轮流执政事笔的权力变草,也从同一天开始正式施行”由张筠第一个接过了政事笔,为期十天。
    在裴曼告退后,李庆安所提出的另一个重大事项,东征河东道和河南道的战争准备也同时拉开了序幕,户部批准八十万石粮食为东征军粮,同时拨款一百二十万贯,盔甲十五万套”同时各种兵器近二十万件,帐篷等各种物资不成胜数”另外李庆安又从河西调战马三十万匹,为东征所用。
    在军队方面,由天下戎马大元帅李庆安出任东征主帅,同时任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右副帅,任命刚刚率两万精锐之军赶到长安的陇右节度副使李光弼为左副帅,共出大军十六万,其中朔方军八万,安西军八万,由朔方军渡黄河出兵河东道,而安西军走潼关出兵河南道。
    庆平元年七月初二,政事堂率百官在长安灞桥送别了东征的军队,八万安西军浩浩荡荡向潼关驶去,而在七月初四,郭子仪命程千里为前锋”他也亲率八万大军向延州的黄河边进发。
    两支军队一南一北,正式拉开了北唐军东征的序幕。!~!
    '  '
第五百三十八章 明皇之死
    成都,李亨的军队抵达益州已经快一个月了,这期间,李亨一直表示得相当低调,他似乎吸取了多年前做太子的教训,一直便住在城外的军营内,没有造访任何成都的官员,也没有私见掌握军权的高仙芝,每天傍晚,他城市准时前往南明宫,也不进宫,就在宫门前深深一跪,哽咽着说一声,”祝父皇身体康健!”
    他每天一跪,风雨无阻,确实也赢得了许多民众的交口奖饰,今天又是黄昏,李亨和往常一样,驰车来到了南明宫前,他走下马车,快步来到了宫门前,数百名侍卫守护在他左右,警惕地望着周围的情况,这时,李亨缓缓跪下,对着南明宫父亲的寝殿标的目的,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流着泪水道:“祝父皇永保龙体,千秋万载!”
    南明宫前即是一条宽阔的大街,是成都最主要的干道,人来人往,热闹很是,李亨在宫门前一跪,立刻引来了无数人的远远围观,人群中窃窃私语,大多是褒赞之词。
    “难道他一片孝心,已经一个月了,天天都来拜见父亲,昨天下那么大的雨,他居然也来了,不错!不错!百善孝为先。”
    “我也听说他在长安名声欠好,今天看来,长安流言也未必是真,就是这种恳切,想装也装不来。”
    .......
    就在众人议论纷繁之时,一辆马车从旁边经过,马车内坐的是刚刚接替了杨国忠南唐右相之位的崔圆,他也是刚下朝准备回府,路过这里,正好看见了李亨在大街上跪拜李隆基,崔圆不由冷冷一笑,李亨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他不齿,为什么不进去跪,非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下跪,这是在做给谁看呢?
    崔圆对李亨其实不是很感冒,尤其他不是李亨的明日系,这次李亨来蜀,带来了九十多名北唐重臣,包含王珙、李麟、令狐飞等重要人物,这些人都曾是北唐的政事堂相国,那么一旦李亨即位,他会重用自己吗?即使短暂重用,他一旦稳住局面,还是会抛弃自己。
    崔圆心中既对李亨的不屑,同时又布满了忧心,他知道王珙和令狐飞等人都在成都暗自活动,结交了许多大臣,他还为此向李隆基密报,但李隆基已经昏庸之极,竟然告诉自己,李亨早晚即位,他结交大臣也是正常,警告崔圆不要挑拨他们父子间的关系,这让崔圆无话可说。
    崔圆望着李亨闹剧般的表演,他摇了摇头,便命马车加快速度,离开了南明宫。
    崔圆的府邸离南明宫不远,走几条街便到了,马车缓缓停在府门前,这时,一名心腹家人飞奔上前禀报导:“崔相国,长安有信送来了。”
    崔圆微微一怔,问道:“是谁送来的信?”
    家人低声道:“是长安崔二老爷!”
    崔二老爷即是崔涣,是崔圆的族兄,崔圆心中一惊,连忙道:“信在哪里?”
    “信已经送到老爷的内书房。”
    崔圆点颔首,便快步走进府去了,他来到内书房里,书房的桌上放着一封信,他拾起信,信皮上写得很简单:弟崔圆亲启,一看即是崔涣的字迹,这还是崔涣今年以来第一次给他写信。
    崔圆心中似乎有所感觉,他拆开了信,信的内容不多,就是和他商量明年正月家族十年祭拜之事,崔涣希望崔圆届时也能回长安一趟。
    ‘回一趟长安?’崔圆寻思起来,这句话,话有话,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他慢慢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片片浓绿,眼中若有所思。
    .....
    李亨拜完父亲后,便又回到了大营,这时天已经黑了,李亨换了一身衣服,坐在小桌边慢慢喝茶,他知道很快就会有一个人来拜见他,他中午接到消息,他兄弟李璘的秘使已经抵告竣都,马上就要到军营了,他其实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喝茶,心中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李亨固然不会真的祝福父皇长命百岁,他来成都是做什么的?可不是当什么太子,他是堂堂的北唐皇帝,却跑来南唐当太子,这不让人笑话吗?他之所以不肯进城,其实就是想直接进城称帝。
    李亨来南唐已经近一个月了,虽然他不进城居住,也很少出军营,可是他的心腹王珙和令狐飞等人却在秘密活动,不但很多大臣都愿意支持他,甚至连手握重军的高仙芝也表了态,他支持南唐皇帝,非论是谁即位他都支持,也就是说,高仙芝不会介入皇位的交替斗争。
    有了高仙芝这句话,李亨便完全放下心来,随着时间过去了一个月,时机也渐渐地成熟了,现在他还在等最后的一个条件,一旦条件实现,即是脱手的时机到了。
    这时,帐外传来了侍卫的奔驰声,李亨腾地站了起来,紧张地望着帐外,侍卫快步跑来禀报导:“殿下,他来了!”
    “好!快快请他进来。”
    来人是吴王李璘的特使,十六子李璘是郭顺仪所生,自幼母亡,便由李亨抚养他长大,怀抱他而眠,他们虽名为兄弟,但情同父子,李亨早在长安即位后,便获得了李璘的密信,支持兄长为北唐皇帝,这次李亨辗转前来南唐,他更希望兄弟能支持他即位,亲笔信已经写去了,他一直便在等待兄弟的正式回答。
    片刻,李璘的特使被领进了大帐,只见来使凤目长鼻,气宇不凡,李亨马上愣住了,他见过这人,并且很熟悉,来使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太白。
    来使确实是李白,李白自离开长安后便四处游历,从齐鲁回来后,便又再去杭州怀念贺知章,他喜欢江南景色,便在江南一带长住下来,李璘听说李白住在江南,他便派人前去请李白出生避世为官,却被李白婉拒,李璘其实不抛却,第二次又派人前去,还是被婉拒,当第三次李璘亲自前往余杭相请,终于感动了多年来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李白感其诚意,便承诺为他幕僚,出生避世辅佐李璘。
    由于李亨这件事事关重大,再加之李白便在巴蜀长大,李璘便派李白出使成都,替他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
    李白上前躬身施礼道:“吴王帐下幕僚李白拜见太子殿下!”
    李亨连忙还礼笑道:“原来是太白先生,我们已经多年未见了吧!”
    李白也笑道:“最后一次见面是天宝四年,我们在大明宫的新年宴会上相见,这一晃就过去了十年,殿下风采依旧啊!”
    “哪里!我是一年年变老喽!”
    李亨哈哈大笑,连忙摆手道:“太白先生,请坐下吧!”
    李白也不客气,坐了下来,不等李亨开口,他便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李亨,“这是吴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李亨急忙拆开信,仔细看了起来,信中李璘不但明确暗示支持他为帝,还愿意出兵西进,配合他共同剿灭荆王李瑁。
    李亨心中大喜,捋须长笑道:“我就知道我的兄弟不会让我失望。”
    李白也微微笑道:“吴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