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内,令狐飞叹了一口气,他又取出了刚刚获得的那封信,信中里里外外都没有一个字,只是在空白信纸上盖了一个鲜红的大印:赵王印。
    尽管无字,但令狐飞却心知肚明,其实不但令狐飞会明白,在官场打滚多年的老政客们城市明白,这封无字信就像李庆安的一个眼sè,怎样去揣度高位者的心思,这即是官场的密码。
    要想悟懂上位者的所思所想,关键是要知道上位者最近在关注什么事?他对此事的态度是什么?他会从哪个角度去解决这件事?
    把这三个前提了解透彻,那就不难揣度高位者的心思了,好比康熙的宠臣高士奇,他就终年准备一袋金瓜子,每次上朝,xiǎo太监们便蜂拥而至,告诉他皇上最近在看什么书?为什么事情懊恼,高士奇就用金瓜子奖励报料太监,然后他再回去仔细研,等康熙召见他对策时,他便能对答如流,解开康熙的困惑,时间一长,他不想受宠都难。
    对此时的令狐飞也是这样,尽管李庆安不写一个字,但令狐飞却心知肚明,李庆安是为高仙芝之事找他,固然不是求他,而是给他一个机会,他令狐飞愿不肯意抓住这个机会,就看他自己了。
    李庆安这封信可谓击中了令狐飞的要害,他看透了令狐飞务实的本xìng,但他的做法又很高明,如果李庆安真写一封实信明确要求令狐飞配合他救高仙芝,令狐飞倒未必肯了,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杨国忠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那里呢!
    所以无字之信最为隐晦,令狐飞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就算他做了,李庆安也不克不及拿这件事要挟他,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其实就是一锤子买卖,卖家是李庆安,他所获得的价款是高仙芝获释,而买家是令狐飞,他买将来有一天李庆安会饶他一命,而令狐飞非买不成的理由就是: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马车在南明宫前停下,令狐飞取出一面金牌一晃,这是可以随时入宫的金牌,羽林军不敢拦他,让令狐飞进去了。
    尽管夜sè已深,李亨却还在御书房中,他忧心忡忡,背着手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在御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十二只金sè的鸽信筒,这就是李璘所发来的十二道求援信,这十二只金sè信筒就像十二枚重重的铁bāng,压在李亨的心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李庆安的军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扬州,让他既感到愤怒,又布满了担忧,扬州是天下第二大商业茂盛之地,也是李亨重要的财路之一,三个月前,李璘从扬州解来了两百万贯钱和一百万石粮食,极大的缓解了南唐的财务困境,并且李璘许诺,每年如此,可话音落下还不到三个月,扬州便失守了,如果扬州是血战失守倒也罢了,李璘竟然率领五万军队望风逃过长江,而对方只有一万人,令李亨怒火万丈,这真是奇耻大辱了。
    李亨也知道,李庆安进攻江淮的目的是bī他释放高仙芝,可如果真放了高仙芝,他又下不来台,他怎么向天下人jiāo代,当初抓高仙芝时他言辞凿凿,要严办高仙芝,可现在一转眼,他便惧于李庆安的压力放了高仙芝,他可是堂堂的皇帝陛下,事情传出去,他的脸往哪里搁?
    可这一次李庆安又像是真的进攻江淮,还有李瑁的联合夹攻,如果他再不当协,东南的残山剩水可就丢了。
    ‘怎么办?’李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
    这时,外面的传来了侍卫的禀报:“陛下,令狐尚书紧急求见!”
    “啊!快快让他进来。”
    李亨大喜,他就像快要溺死之人忽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片刻,令狐飞仓促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臣令狐飞拜见陛下!”
    “令狐爱卿不要客气了,来!来!来!快请坐下。
    李亨拉着他坐下,这时,令狐飞眼一瞥,看见了御案上的十二只金黄信筒,他心中也不由暗暗吃一惊,东南的局势这么严峻了吗?
    李亨注意到了令狐飞的目光指向,他长叹了一口气道:“现在不可是李庆安的军队威胁东南,连李瑁那混蛋也浑水摸鱼,占领了寿、庐、舒三州,吴王腹背受敌,向朕求救,而夷陵又被高仙芝的手下据守,朕的军队难以东进,现在局势危急啊!”
    “陛下,李庆安的用意难道陛下不懂吗?”
    “朕知道,他无非就是要朕释放高仙芝,哼!用bī迫东南来胁迫朕,朕就是那么容易被胁迫吗?”
    李亨声音很高,愤怒地挥舞着手臂,令狐飞心中一叹,这个sè厉胆薄的君王啊!竟然把话说绝了,让他怎么劝?
    “陛下,其实李庆安要集中jīng力对安禄山,他其实不是真正地想取江南,关键是荆王李瑁,他才是野心勃勃之辈,很明显,他想趁机吞并了吴王,这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威胁,陛下,向李庆安让步其实不是示弱,而是一种策略,只要释放了高仙芝,这次危机即可以暂时解决,臣相信,李庆安其实不想打破眼下的平衡,他必定禁绝李瑁吞并江南,陛下,只要李庆安不干涉江南局势,我们就可以一举吃失落李瑁,将江南、荆襄、巴蜀连为一片,我们的实力将大大加强,将来未必不克不及和李庆安抗衡,陛下,放失落高仙芝吧!我们将赢得时间和机会。”
    其实李亨已经想释放高仙芝了,可是他拉不下这个面子,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坐下来,叹息道:“我很担忧若放了他,他人会怎么看我啊!”
    原来是这样,令狐飞眼珠一转,现在说服李亨释放高仙芝已经不难了,关键是要李庆安知道,他在中间出了力,所以必须要用一种他令狐飞的风格来释放高仙芝。
    “陛下,臣倒一个暗度陈仓之策。”
    “你快说!什么暗度陈仓之策?”
    令狐飞微微一笑道:“无妨判处高仙芝流放。”
    “流放?”李亨有些没听明白,“你具体说说,什么流放?”
    “陛下,流放只是借口,陛下无妨让大三司判处高仙芝流放文州流放,然后陛下偷偷派人将高仙芝送进汉中,随即免除文州太守张宝灵之职,说他管束不严,被高仙芝逃失落了,让他来背这口黑锅,然后几个月后,高仙芝事情淡忘,再把他的家眷悄悄送走,这件事就圆满解决了。”
    “好!”
    李亨一竖大拇指笑道:“不愧是朕的军师,果然出手不凡,朕就采取你的建议了。”
    .........
    两天后,大三司会审做出审查结论,高仙芝的另外两千亩土地是北唐私下赠送,虽然不是强占民田,但通敌之罪却证据确凿,念其曾对社稷有功,免去死罪,剥夺一切官爵,发配文州参军,但没过多久,便传出高仙芝逃出文州去长安的消息,李亨大怒,以看管不严之罪免职去文州太守张宝灵之职,又令严查此事,一定要给民众一个jiāo代。
    半个月后,长安传出消息,高仙芝被李庆安任命为吐蕃都督,去接替已经离任的大将封常清。
    '  '
第五百八十五章 视察战备
    时间渐渐到了十月底,随着一场寒cháo席卷中原,气温骤降,庆平元年的冬季终于来临,长安城内人人换上了厚夹袄,更令长安民众欣喜的是,今年的寒衣比往年廉价一半,由工具方贸易扩大带来的大量máo皮涌入长安市场,畴前一双皮靴,一件皮袄动则数千钱甚至万钱,现在一双普通皮靴只要一贯钱即可以买到了。****
    并且今年还呈现了一种新款寒衣:棉衣,面料是普通绸缎,而里子是上好的白叠布或者麻布,关键是内芯,全部是用西域进来的棉huā填充,穿在身上既透气又暖和,由于棉huā是大食商人从遥远的埃及运来,价格很贵,一件棉衣要卖到十贯钱,跨越了一件皮袄的价格,还只能是大户人家的奢侈品,据说还有大户人家用这种棉huā做被子和枕头,一g被子就要百贯钱,奢侈得令人瞠目。
    不但仅是寒衣上有了微妙的转变,很多细心的民众都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长安街头很多马匹的个头都明显地变得高大,和矮xiǎo瘦弱的中原马完全不合,这是从安西引入的伊犁马,不过这些只是普通挽马,而不是优秀的战马,安西军对西域优良战马控制得极严,决禁绝像大宛马和阿拉伯马之类的种马流入河北,避免被安禄山用来改良骑戎马。
    唐朝原本就盛行胡风,但畴前只是文化、服饰、音乐、歌舞等软文化的影响,而现在却是大量的西方商品涌入中原,呼罗珊的银器、大马士革的刀具、粟特九国的宝石、埃及的棉布、天竺的yào材、拜占庭的金器和手工艺品等等等等,大量商品云集长安,同时以长安为中心,开始向全国发散。
    同时长安街头也呈现了许多新鲜的胡人面孔,他们有的深眼高鼻,有的金发白肤,这是来自拜占庭的商人,甚至还有更遥远西方的维京人,还有皮肤黝黑的信德商人,拜占庭的金币也在长安市面上呈现。
    而长安的民众也不像过去那样一概称他们为胡人,许多喜欢游历的汉人也深入到了遥远的西方,他们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很多游记,好比长安人萧庭写的埃及、利比亚见闻》等等。
    这些游记被刻成了书籍,开始在长安文人中流传,随即各种逸闻趣事又流入市井,被长安民众津津乐道。
    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唐人对西方的看法,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长安人不再一律统称胡人,而是开始有区另外称号,回纥人、岭东人、粟特人、信德人、大食人、罗马人、法兰克人等等,好比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方商人来到长安酒肆吃饭,热情的店xiǎo二便会用刚刚学会的两句蹩脚的罗马语笑呵呵问道:“罗马人?法兰克人?”
    这些都是由于李庆安入主安西十年所带来的影响,商品的大流通开始渐渐改变唐人对商人的轻视,许多实力雄厚的汉人大户人家也被国际贸易的厚利吸引,开始组团前往西方进行贸易。****
    岐州雍县,太守崔宁率领州县官员在唐直道上翘首期待着李庆安的到来,这是李庆何在两个月内第二次拜候雍县,上一次是为了了解河北移民安设,而这一次是为了唐直道。
    唐直道历时两年半,东段已经基本修筑好了,从咸阳到伊吾县,历程万里,其中又在雍县、会州、凉州等三地修建了中转站,也就是仓库群,贮存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唐直道平均宽约十丈,平整夯实,寸草不生,它仿造秦直道而修,但它又和秦直道不合,首先它就不是新修一条道路,新修道路没有十年的时间是不成能竣工,并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要倾举国之力才可能办到,而唐直道其实就是将原有的官道拓宽并平整,时间便大大缩短,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尽管是这样,还是动用了三十万的民夫,包含十五万信德和吐火罗民夫,十万吐蕃降卒,五万陇右、河西等地的居民,还有数十万头骆驼、马匹以及上千头大象,修这条唐直道耗费了百万安西银元和三百万石信德运来的粮食,可谓工程浩大。
    但正是这条唐直道的修成,使得安西和中原的联系大大加强,从北庭到长安,畴前一般需要五十五天,而现在只要三十天,缩短了近一半,尤其每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每个驿站有三名驿卒和五匹驿马,可以接力传递官方文书,用最好的马进行接力冲刺,最快只要十二天便能将北庭的官文送至长安,这和信鸽所耗费的时间相当了,但它带来的信息量却不是信鸽所能对比。
    唐直道是军民两用,正是它的建成,使西域和唐朝的陆路贸易开始走向兴盛,和平的环境、良好的路况,马匪消失,一路上有驿站可以食宿歇脚,这些大大减轻了旅途上的辛劳和危险,jī发了商人对利润的追求,一队又一队的商队开始呈现在漫长的唐直道上。
    太守崔宁已经等了半个时辰了,自从上次他和李庆安深谈后,他对前途开始感觉到光明起来,更加竭尽全力安设移民,在半个月前户部和吏部对各地安设移民的评选中,岐州位列第一名,崔宁也由此获得了上上考的全年评价,这是他连续四年的上上考,就意味着他明年将升职一级。
    “崔太守,来了!”一名官员指着远方大喊道。****
    只见远处黄尘滚滚,一支军队正疾速向这边飞奔而来,崔宁jīng神大振,对众人叮咛道:“赵王殿下到了,大家要注意礼节。”
    众官员都颔首承诺,很快,骑兵队越来越近,黄尘上方呈现了一杆黑底金边的大旗,上面用白sè写了一个斗大的‘李’字,这正是李庆安的帅旗。
    李庆安这次前来其实其实不完全是为了唐直道的完工,他这次前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视察雍县的干草库,雍县是唐军骑兵干草库的贮存重地,有三百座大型仓库,可以容纳上千万担干草。
    可以说干草是唐军骑兵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人可以吃粮食,但马必须吃草,并且食量很大,中唐以后,汉人的骑兵便日渐衰落,一方面是马种的退化,自西汉开始,优良的战马便被大量阉割,而由劣马繁衍子孙,一代又一代,百年又千年,最后中原马匹跑不快、载不动,体格瘦xiǎo,远远不是游牧骑兵的敌手。
    其次即是养马之地的消失,安史之luàn后,西域唐军全部调往中原,吐蕃趁机占领陇右、河西和安西,使汉人完全失去了养马之地,军队无马可用便成了不争的事实。
    第三即是骑兵的本钱高昂,骑兵的训练和装备固然是要耗费大量财力,更重要是养马困难,养一匹马需要用四亩地来种牧草,如此高昂的本钱使农耕的汉文明难以承受。
    李庆安的安西军拥有百万匹战马,而进中原的战马便有三十万匹之多,可想而知,这需要几多草料,所以草料囤积也就成了李庆安备战安禄山的重中之重。
    在此之前,关中一共有两处草料场,一处位于皇城内的司农寺大草场,它是lù天堆放,已囤积了四百万担草料,另一处是华州草料场,有草料三百万担,这些是供应原本就有的马匹,现在又增加了安西军的三十万匹战马,显然是不敷唐军骑兵一个冬季的耗用,这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