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另一种可能你想到没有。”
    秦海阳笑了笑道:“或许是有人对政事堂的权力过大不满,所以希望大将军上位,以削弱政事堂的权力,或者政事堂内部有不合,好比某人对张相国权力过大不满。”
    胡沛云一下子有了精神,笑道:“照你这样推断,可能性很多,好比有人觉得国不成一日无君,或者有人不满意这个小皇帝等等,甚至还有另一种可能,这是南唐干的,或者安禄山干的”分离大将军的注意力。”
    这时,秦海阳忽然问道:“这封信是大将军在哪里发出的?”
    胡沛云取过信鸽筒看了看,便道:“奇怪,这封鸽信是从蒲州发出的……”
    他忽然也发现了不对,他的信是发去太原,大将军怎么会从蒲州给他回信?他一转念,忽然明白了”大将军根本就没有接到他的信,而是另有人把消息传给了他,那会是谁传地消息?
    秦海阳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政事堂给大将军送去了信,这件事至少被政事堂隐瞒了四五天,消息才传出来,并且是故意放出来。”
    “他奶奶的,这样说起来,我们情报堂就是废料了,什么都不知道,还叫什么情报堂!”
    胡沛云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便起身道:“大将军命我务必查出此事的幕后主使”眼看大将军最迟三天后就到了,我至少得查出一点线索来,若有可能会请秦兄辅佐”,秦海阳也站起身笑道:“这个没问题,我一定尽力帮忙。”
    半个时辰后,胡沛云带着两名手下来到了大明宫门下省,那只巨龟眼前就养在门下省的大院水池中。
    此时已经散朝了”门下省大门已经关闭,也是运气,胡沛云三人刚走到门下省的侧门前,便见两名官员从里面走了出来,两人一个是左拾遗王郎,另一人是左补阙裴敬明,两人是今晚当值官,正约好一路去吃晚饭,恰好遇见了胡沛云。
    裴敬明认识胡沛云,连忙拱手笑道:“原来是胡将军”来门下省有事吗?”
    胡沛云欠身笑了笑,“我想看一看那只巨龟,不知是否便利。”
    王郎和裴敬明对望一眼,虽然侍郎对那巨龟没有交代,但就这么贸然让胡沛云进去看,他们也总觉得有些不当,但一口回绝也不当,两人有些为难,王郎便道:“那巨龟养在池子里,恐怕也看不清楚什么?”
    “无妨,我远远看看即可。”
    胡沛云执意要看,两人也没有体例,只得将胡沛云和他的随从领进大院,来到一座水池前,这是门下省的观赏鱼池,颇为宽大,远远地便看见一只巨龟在水池慢悠悠游着。
    “胡将军请看,那就是巨龟!”
    胡沛云呵呵笑道:“如此之远,我哪里能看到?”
    他给一名手下使个眼色,手下飞身便跃了下去,王郎和裴敬明大吃一惊,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眼巴巴地看着随从将巨龟从池中捞了上来。
    胡沛云一摆手,另一名随从抖出一个袋子,将巨龟装进袋子,两名官员大惊失色,裴敬明慌忙道:“胡将军,这是做什么?”
    “没什么?巨龟暂借两天,改日一定奉还。”
    他仰头哈哈一笑,转身便走,两名随从抬着巨龟,跟着他扬长而去,只留下两个目瞪口呆的官员。
    回到情报堂,胡井云立刻命人去找来两名刻碑高手,他已经看出来,龟壳上的字不是天生龟纹,而是人为所刻。
    片刻,两名刻碑匠人被带进来,都是两名老者,他们一起跪下施礼,“小民拜见胡将军!”
    “两位匠人请起!”
    胡沛云将两名匠人扶起,又带他们来到放置巨龟的水缸前,指了指龟壳笑道:“两位都是刻碑高手,见多识广,能否替我看一看这龟壳,能否看出一点名堂来?”
    “不敢当,胡将军过奖了。”
    两名碑匠谦虚两句,便走到了巨龟前,两人仔细观察了片刻,一名老者道:“这是字体笔锋刚劲,但又内含圆柔,如此刚柔相济,显然不是普通人所以刻,若我没猜错,这也是一名碑匠所刻。”
    胡沛云大喜,连忙问道:“那老匠人能看出这是谁的字迹吗?”
    这名碑匠摇摇头,暗示自己看不出来。
    胡沛云见另一个瘦高个碑匠沉吟不语,便问他道:“丁匠人有收获吗?”
    “嗯!”
    瘦高个碑匠轻轻颔首”“这个字迹我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胡沛云精神大振,“再想想,是在哪里见过?”
    瘦高个碑匠又仔细看了一会儿”皱眉道:“可能是以前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得回去翻一翻碑本,胡将军能否让我上面的字拓走?”
    “可井!”
    胡沛云立刻命随从,“把龟取出来,准备纸墨拓字!”
    很快,老匠人小心翼翼从龟壳上拓平了字片”拱手道:“将军,我这就去查,请将军容我几天。”
    “好!我给你两天时间,若能找到,我有重赏。”
    虽然从碑匠这里获得了一线希望”但胡沛云不敢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碑匠身上,第二天一早,他带了二十余人骑马向高陵县奔去,他想试一试能否从巨龟的来源找到一点线索。
    高陵县其实不远,在长安以北百里外,不到半日功夫,一行人便赶到了高陵县”也不迟误,直接找到了县衙。
    高陵县县令姓吴,却是一个体恤民情,清正廉洁的好官,听完胡沛云的要求,他沉吟一下便道:“那拾龟人是专门在中白渠打鱼的渔夫”我只知道姓张,事后赏了他五贯钱,倒没有问他的住址名字,要马上找到他恐怕有点难度。”
    胡沛云却笑道:“中白渠也不是什么大湖,想来打鱼的人不会太多”咱们一路探问过去,我想半天应该就能找到。”
    吴县令暗暗付道:,哪里是那么容易之事,万一张渔夫今天没有出来”又没有找到人问,那岂不是错过了?,心中是这样想”但吴县令又欠好推迟,只得起身道:“那好吧!我就陪胡将军走一趟。”
    吴县令也骑了一匹马,和胡沛云等人沿着中白渠一路探问,中白渠长百余里,虽然是人工河渠,但修建年代久远,和天然河流没什么区别了,中白渠内产一种鲤鱼,肉质鲜美,自古就是宫廷贡品,有了名气自然卖价很高,因此,靠中白渠吃饭的渔夫很多,他们一路问去,却是问到几个姓张的渔夫,但都不是姓张的老渔夫。
    走了一个时辰,这时一名衙役指着河面大声喊道:“快看,那边有个鹤发渔夫,颇像那个老渔夫!”
    胡沛云精神大振,连忙和众手下一起拢口大喊:“老渔夫,请过来说句话!”
    鹤发老渔夫似乎听见了他们的叫喊,长篙一撑,渔船便驶了过来,呵呵笑道:“几位军爷找我有事吗?”
    胡沛云小声问吴县令道:“是他吗?”,吴县令摇摇头,“好像不是!”
    胡沛云心中失望到了极点,但他还是有点不甘心问道:“请问老丈贵姓?”,“回禀军爷,我姓许。”
    果然不是那个张姓渔夫,胡沛云叹了口气,又随口问道:“老丈见过背上刻字的巨龟吗?”,“哦!原来是为此事。”,“老丈知道?”,胡沛云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
    鹤发老渔夫摇摇头道:“我昨天一个从京里来的侄儿告诉我,说献陵附近发现了一只背上刻有字的千年老龟,我不知道是献陵哪里发现的,但肯定不是在中白渠。”,胡沛云和吴县令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为何不是中白渠?”,“很简单啊!我在中白渠打鱼快五十年了,根本就很少看见过乌龟,更不消说千年老龟,如果中白渠真有千年老龟,他那他的龟子龟别”应该很多,可是没有,很难看到一只乌龟。”
    胡沛云暗暗颔首,有事理,虽然有事理,但他还是不甘心抛却,谢过了老渔夫,又继续沿着中白渠向西寻找,问了很多渔夫,渔夫们都暗示从未听说过背上刻字的巨龟,一直找到黄昏时分,眼看要出县了,还是一无所获,胡沛云暗暗思付,“按理,这张姓渔夫捞出这种工具,又得了赏钱,一定会大肆揄扬,但一路问下来,要么就根本没有听说过此事,知道一点的,都是从长安传来消息,这着实有些怪异,难道这个所谓的,张渔夫,根本就是个假渔夫,或者就没有谁来献巨龟?,胡沛云不由向吴县令瞟去,会不会是这个官员一手策划出来的,编一个所谓渔夫送龟的幻术,然后他拿到朝廷去述说。
    可转念一想,这个吴县令名望很高”天宝元年的进士,到现在还是个县令,如果他真懂这一套,他早就该高升为侍郎了。
    胡沛云百思不得其解,眼看天色已到傍晚”他只得返回县衙,准备住一晚明天找一找线索。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他们刚刚回到县衙,忽然有衙役来禀报,在献陵附近,有人发现了三丈高的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安西出圣人,大唐兴万年,的字样。
    胡沛云和吴县令面面相觑,这又是一个瑞兆出来了,胡沛云立刻下令道:“走!看看去。”
    几名衙役领着他和吴县令,以及二十几名从人,风驰电掣般向献陵标的目的奔驰而去。
    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墓,位于高陵县和云阳县之间,也就是今天三原县境内,上一次被抓住的神龟也在献陵附近,两件瑞兆相距不到五里。
    这一次,他们有本地里正领路”很快便找到了那块白玉高碑,白玉、碑是在一座树林里发现,离献陵的不到二十步”被两个樵夫无意中发现。
    胡沛云等人赶到树林时,天已经黑了,众人点起火把走进树林,守献陵的几名墓官已经先到一步了,他们正围着白玉碑窃窃私语。
    听说内卫情报堂总管来了,几名官员都连忙上前见礼,“下官等四人都是献陵陵官,拜见胡将军!”,“嗯!不消客气。”
    胡沛云说着客气话,他的目光却落在了这块巨大的白玉碑上,碑体确实巨大,高三丈,宽六尺,原本是半截插入土中,但已经被村民们放平了,在猎猎火光中,只见碑体上有一行字“安西出圣人,大唐兴万年”和巨龟壳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果然是同一伙人所为!”,胡沛云心中却忽然警惕起来,一连出了两起歌颂李庆安的瑞兆,看似好事,但其实否则,如果只有一起,或许做这件事的是好意,但如果这种瑞兆接连不竭地出来,那就不是好事了,物极必反,这就让人很明显地感到是李庆安自己在作假,是他登皇位心切了,这就反而会让天下人反感。
    那就是一种变相的抹黑了,做这件事的人很可能心怀歹意。
    几名陵官不知深浅,却一个劲地拍马屁道:“我看这个白玉石碑很可能是从陵墓中自己出来的,这是天意啊!就叫,苍天有意,鬼神灵验,。”,“一派胡言!”,胡沛云狠狠一努目,几名陵官便吓得不敢吭声了。
    胡沛云上前摸了摸白玉碑,上面没有的石粉,很丰净,说明这块碑已经做成了很久了。
    他又问陵官道:“这些天有马车或者船靠近献陵吗?”
    几名陵官都要要头,这时领路的里正却道:“我听说前几天确实是有艘大船停在前面的小河中,停了一夜,鬼鬼祟祟的。”,胡沛云连忙追同,“前几天具体是哪一天?”
    里正挠挠头想了想道:“好像是七天前,对!肯定是七天前,我记得很清楚,就是那天晚上,我叔父去世了。”
    “那有没有看清船上是什么人?”,“那船停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凌晨左右走了,白日没有人呈现,估计他们是晚上脱手。”,胡沛云点颔首,他必须得赶回长安摆设了,这件事有点愈演愈烈的迹象了。
    他立刻叮咛吴县令道:“吴县令,这座白玉碑就暂时放在你们县衙,千万不要上报,更要封锁消息,此事恐怕有阴谋在里面。”,吴县令点颔首,他也有点感觉到不对了,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
    胡沛云连夜赶回长安,他路上他得了两个消息,那个丁匠人找到了字迹的主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同时还有另一个令人心情紧张的消息传来,在蓝田县和新丰县也各呈现了瑞兆,蓝田县是发现出土一方刻字宝玉,而新丰县却走出土一匹刻字石马,所刻的字都是一样“唐再兴,庆平安,。
    格外的诡异!!~!
    '  '
第六百五十五章 顺藤摸瓜
    第六百五十五章顺藤摸瓜
    胡沛云一行抵达长安时,城门已经关闭了,但胡沛云凭借他的特殊身份,依然进了长安城,直接返回位于皇城的情报堂总部。
    刚进大门,一名当值的内勤军官便上前禀报:“胡将军,下午王妃派人来找过将军。”
    胡沛云一怔,连忙道:“王妃有何事?”
    “来人没说,只是请将军明天抽个空去一趟王府。”
    胡沛云心里有数,他暗暗叹息一声,便道:“我知道了!”
    军官刚要离开,胡沛云又道:“你立刻找人去把那个姓丁的老碑匠找来。”
    停一下,他又令道:“再顺便去一趟内卫,如果秦将军在内卫,请他给请来。”
    虽然现在已是一更时分,但事件重大,把王妃都惊动了,胡沛云没有半点困意,他要连夜查询拜访此案。
    大堂内,胡沛云端着一壶凉茶,一边慢慢喝茶,一边打量着水缸里的巨龟,脑海里却在思忖着这些天产生的诡异之事。
    巨龟似乎睡着了,趴在水缸里一动不动,龟壳上的古篆字在灯光下闪动着异样的光芒,胡沛云首先想到的是幕后主谋者的用意,重新丰县和蓝田县同时发现瑞兆来看,已经很明显了,幕后人就是要造一种势,一种大将军急于登基的势。
    古人说登基须谦让再三,不得已而登之,这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想法,谦虚、低调,顺势而为,这对大将军尤其重要,如果大将军急不成耐地要即位,那现在的小皇帝怎么办?无论是杀还是废,城市给人一种篡位的感觉,所以这个幕后者在这个时候大量制造瑞兆,很明显是一种陷害的手段,其用心之险恶,安插之周密,皆可看出这是一个极大的阴谋。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一名士兵禀报导:“启禀将军,丁碑匠已经带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