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队的调动,将领的配置,他都是深谋远虑,早就放置好了,连李嗣业都没有能来加入,怎么可能随意承诺自己参战。
    荔非元礼不敢再多嘴了,这场战役,自己铁定没有机会,他心中却暗暗骂道:“他娘的,不给老子机会,老子自己也来开一场战役。”
    这个念头一起,他竟变得很是渴望像李庆安一样安插一场战役,他渴望自己能插翅飞去信德。
    荔非元礼在那里胡思乱想,李庆安却继续道:“这场战役我想大家都已经看过我的指令了,名称不变,还是叫做渤海战役。
    渤海战役,是李庆安早已有的计划,早在杨花花率领渤海郡王大武艺前来造访他时,李庆安便萌生了这个想法,登岸渤海国,灭亡安禄山的两大后台契丹和奚。
    但那时条件还没有成熟,随着潞州战役的胜利,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完全被堵河北境内,而河北道内的民众大部分已经逃亡殆尽,剩下的一点点人口根本就无力负担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数十万大军,还有田秉嗣的六万军队。
    从李庆安现在获得的情报来看,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之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解体,关键是他们有外援,史思明获得回纥的外援,而安禄山获得了奚和契丹的外援。
    半个月前,安禄山和史思明在易县爆发了一场三十万人加入的战役,史思明出兵十六万,安禄山出兵十四万,双方都是倾兵而出,经过三天三夜的大战,安禄山因骑兵战马的草料耗尽而惨败,这场战役,安禄山连都输失落了,幽州被史思明占领,安禄山率不到七万残军退守平州和营州,和契丹连成一片。
    策动渤海战役的时机成熟了。
    李庆安用木杆指着幽州道:“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安禄山被史思明击败,他的老巢幽州已经丢了,幽州现在是史思明的新家。”
    这个消息令船舱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嚣张的燕军,竟然连老巢都保不住了,荔非元礼接口问道:“请问上将军,燕军灭亡了吗?”
    “没有,他大约还有七万军队左右。”
    李庆安将木杆再指向营州道:“安禄山已经退守营州,和契丹及奚人连为一片,现在安禄山初败,他需要时间整顿败兵,如果安禄山的军队整顿完毕,他必定会和契丹以及奚人连为一体,联合向渤海国进攻,以获得他们所急需的人口及粮食,一旦渤海被灭亡,那新罗也在劫难逃,如果渤海国和新罗被灭亡,安禄山就会获得源源不竭的兵源及粮食,再加上契丹的战马,他将重获生机,假如他再将史思明击败,那安禄山的叛乱就有条件向中原扩展,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众人都缄默了,片刻,李抱真问道:“大将军,那为什么之前契丹没有进攻渤海国,而现在他才要攻打呢?”
    “李抱真将军这个问题问得很是好,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上次渤海王大武艺来长安造访我,我才明白其中的缘故。”
    李庆安用木杆指着契丹,“其实契丹其实不是不想吞失落渤海,而是他没有这个实力,他和渤海多年来一直有交战,互有胜负,甚至契丹的实力还要略弱于渤海,契丹曾经想和奚联合进攻渤海,但他们之间其实不互信,所以他们之间难以实现联合,而同样,渤海也想灭失落契丹,但渤海又和新罗是世仇,他担忧和契丹产生大战时,新罗会趁机进攻渤海,使他腹背受敌,就这样,他们之间连结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而现在,当安禄山的退守营州后,就打破这个平衡,他就像一颗扣子,把契丹和奚人联合起来,再加上安禄山自己的实力,渤海就不是他们的敌手了,灭国在即,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出兵救助渤海,同时灭失落契丹和奚人。”
    李抱真听得恍然大悟,他一抱拳,“卑职明白了!”
    这时,李庆安的目光又扫了一圈众人,缓缓道:“其实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成了两个棋子,下棋者一方是契丹,一方是回纥,这两个北方强敌都想进占河北,然后以河北为跳板掠夺中原,否则,契丹和回纥出人出粮,倾其所有支持安禄山和史思明恶斗,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他们一定有所图谋,图谋就是河北道,现在史思明占据了上风,也就意味着回纥人占据了河北道,种种乱象,我们不克不及袖手旁观,这就是我考虑策动这场渤海战役的根来源根基因,以渤海为切入口,开始着手解决北方的问题。”
    在李庆安炯炯目光的注视下,众人一起躬身,“请大将军下令!”
    弄得荔非元礼连忙闪开,心中暗暗埋怨,“他奶奶的,就没老子的份!”
    李庆安凌厉的目光向他射来,吓得荔非元礼一颤抖,连忙转过身去,这时,李庆安对众人肃然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消再等沧州的运民船回来,从今晚开始,就可以做战备了,我已有令,李抱真将军为主将,赵崇节将军和哥舒曜将军为左右副将,李成式为水师护卫,依照我事先制定的方案,三天后,十万大军乘船北上!”
    四员大将一起躬身接令,“卑职遵令!”
    .......
    几员大将都赶回军营准备去了,李庆安依然站在沙盘前久久寻思,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克不及只考虑安禄山,而忽略了史思明......
    “传我的命令!”李庆安缓缓下令。
    一名传令亲兵躬身听令。
    “命李嗣业立刻集结大军进驻太原,命李光弼率军返回进驻相州,此令为十万火急令,不得有一刻迟误!”
    命令发出去了,李庆安略略放下了心,他目光一瞥,看见了门口犹犹豫豫的荔非元礼,他便笑道:“什么事情?在那里鬼鬼祟祟。”
    荔非元礼慢慢走进来,躬身行礼道:“卑职明天就率部众去江阳县上船,不知上将军对卑职有什么叮咛。”
    “想通了,不去渤海国了?”
    “想通了,李嗣业都没份,我更没戏了。”
    “你这叫什么想通?”
    李庆安又好气又好笑,一指椅子,“先坐下吧!”
    荔非元礼擦着边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显得很紧张,李庆安微微一笑问他:“三娘和孩子们都好吗?”
    “他们娘仨很好,住在长安呢!”荔非元礼翁声翁气道。
    “嗯!你去信德,按规定家属不克不及带去,你就安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他们,你将在信德呆三年,然后你会调回长安为右武卫大将军,三年后再去安西为节度使,这是你将来九年的放置,有意见吗?”
    “卑职没有意见,只是我在信德,不知该怎么做?”
    荔非元礼缄默一下,又道:“上将军应该还记得,我在河中曾纵容祆教徒,冲击穆斯林教徒,结果被上将军严厉惩罚,那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很担忧在信德会犯同样毛病。”
    李庆安笑了,“其实你那时在河中并没有做错。”
    荔非元礼愕然,他不明白李庆安的意思,“上将军,卑职不太懂.....”
    “标的目的没错,手段也没错,只是时间点你没选对,那时我们刚得河中,是需要稳固占领地之时,那个时候大食虎视眈眈,我们需要河中平静,需要两派教徒和解,不克不及再有任何事端,所以你纵容祆教徒,时间选错了,但如果你现在再做,或许我不单不会惩罚你,还会嘉奖你,明白了?”
    荔非元礼似懂非懂,半响才道:“卑职大概明白了。”
    “不明白也没关系,我会命韦青平也跟你同去信德,他出任信德长史,有什么不明白,你可以和他多多商量。”
    “是!卑职遵令。”
    停了一下,荔非元礼又问道:“上将军,卑职想进攻天竺,首先买通一条通往吐蕃高原的道路,不知上将军是否同意?”
    李庆安寻思一下道:“我原则上是同意,但不要急,慢慢来,咱们一步一步吞食天竺。”
    获得了李庆安的肯定回答,荔非元礼大为兴奋,他最担忧的一件事落了地,他站起身,躬身行一礼,“那卑职先告辞了。”
    李庆安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对他道:“老荔,我们可是一起从粟楼烽戍堡打出来的,你是我最信任的心腹,当初你可是天不怕地不怕,我希望你在外面把胆量放大一点,拿出魄力来,不要怕出什么事,出了事我替你兜着,总之一句话,要让天下知道,我大唐不可是仁义之军,同时也是强霸之军,犯我大唐者,以血洗之!”
    荔非元礼重重地址了颔首,“卑职记住了!”
    .........
    (求推荐票,目标四千票!大家支持一票!)R
    '  '
第六百八十四章 胡商造反
    由于军方大规模征集千石以上民船,使得大量的胡商滞流扬州,很多在广州做生意的胡商也赶来了扬州,期待领回自己的船只,大食人、粟特人、波斯人以及南洋诸国的商人”两个月以上的聚集,已经使留在扬州的胡商跨越了万人。
    这些胡商主要是聚集在扬州北市一带,每天他们无所事事,各个酒肆内都挤满了喝酒和探问消息的胡人。
    在北市外一家叫西域骖鸵的酒肆里,近百名胡商聚集在这里,酒肆中人声鼎沸,卖酒的胡姬像蝴蝶一样在客人中来回穿棱,兜售刚刚运到的葡萄美酒。
    胡商们则三五成群聚在桌前,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各个渠道获得的消息。家乡和赚钱永远是他们话题的重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焦急和不满在胡商们心中积压,他们谈话的嗓门开始变大了,平时做生意时遭遇到各种不公平随着酒精的熏蒸被释放出来。
    ,“巴桑老弟,你那点货物怎么会交三百贯的税?我在广州也只交了一百贯税钱,并且我的货要比你值钱很多!”。
    ,“不成能吧”。
    一名大胡子男子惊愕地叫了起来,“你怎么可能只交一百贯,你的货是珠宝啊!”
    这是两个在巴格达做生意的粟特商人,家乡都在撤马尔罕,两人是邻居,一个叫巴桑,一个叫拉耶尔,最近巴格达市场上的丝绸价格大涨,两人便想着从大唐购货,万里行程固然不会空手而来,一个便买了大量的埃及棉布,另一人则带了很多珠宝”带珠宝的拉耶尔去了广州,而贩棉布的巴桑则来了扬州”棉布在扬州的价格更高一点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各自回国,将会在巴格达碰头。
    但意外却产生了,他们的座船都被唐朝军方临时征用使他们滞留在了大唐,拉耶尔挥听到他们的船是被征用到扬州一带,他便从广州赶来,今天刚刚赶来,便在扬州遇到了老乡巴桑。
    两名胡商的谈话渐渐吸引了其他胡商的注意,众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拉耶尔,,“你交一百贯钱税。是几多货值?。。
    ,“我带了两千贯钱的货。在市舶司填报税款时我就老老实实填了两千贯钱。。。
    ,“他们没给你重新估值吗?”。一名商人有些嫉妒地问道。
    拉耶尔摇摇头““我有大食的税单,给他们看了,看得懂看不懂就不知道了,归正他们不问了我就按两千贯钱缴税。。。
    ,“你确定只交了一百贯钱税?”。又一人疑惑地问道。
    ,“没错,二十税一,我固然只用交一百贯的税。。。
    ,“真主啊!这是怎么回事?扬州为什么要十税一!”
    有人大喊起来,这一下,酒肆中恍如炸了窝一样,又有人大喊:,“明明朝廷有规矩,按大食的税单填货值扬州为什么要重新估值。而估得很高,我根本没赚那么多钱!”。
    ,“是啊!依照他们的估值。实际上就是七税一了,税赋太高了。”,,“不是税赋高,是他们在乱收税找他们说理去”。
    ,“找他们去”。
    商人们视利润如命,过高的税赋侵食了他们利润,他们最初只能无可奈何接受,暗骂大唐朝廷心黑。居然悄悄提了税可当他们忽然发现,同样是大唐朝廷,广州依然是二十税一时一种被欺骗的愤怒马上油然而生。
    酒肆中乱作一团,一百余名胡商跑出酒肆怒气冲冲向市舶司衙门奔去。
    中唐的关税收入分为陆海两种,陆地一般是由边军代收,往往就直接充入军费,这样就会照成驻军不合而重复收税的漏洞,所以李庆何在安西主政后。便在安西几个大城市内设立了税务司,由安西政事堂来收税。禁止军队代收。
    而海上贸易关税则是由市船使收取,别离在扬州、明州和广州设立了市舶司,吴王李磷占领江南后,海外贸易税便成了他的一块重要的财务来源,为了便于管理,他取消了明州的市舶司,而合并到了扬州。
    扬州市舶司衙门离北市不远。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建筑,门口有一片很大的广场,一般而言,这里只是管理衙门,具体收税在各个港口都有税吏。但最后税钱都要汇缴到这里来。
    一百多名胡商冲到衙门前。立刻被守门的几名衙役拦住了““这里是衙门重地,尔等不得闹事!。。
    一名汉语流利的胡商矢喊:,“叫你们官员出来,我们有话要问。”
    正好扬州市舶司判官虞世安从衙门内走了出来,他见外面有一群胡人在叫嚷,连出来问道:,“出什么事?。。
    衙役连忙道:,“虞判官,这群胡商在闹事。。。
    ,“闹事?”,虞世安的脸立刻沉了下来。,“闹什么事?”,胡商们见这名官员颇有大官样,便喊了起来““朝廷的贸易税究竟是几多?十税一还是二十税一?。。
    虞世安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他固然知道是几多?二十税一,朝廷早已发来牒文,但市舶使杨迅武却不肯更改。依然要依照李磷定的十税一进行收税,并对胡商们谎称朝廷暂时不改税。
    虞世安一直很担忧事情会败露,多收的税钱杨迅武没有登帐入库,而是在别处寄存,虞世安很清楚杨迅武的意思,因为帐上视款和实际库中税钱存着在巨大差别。
    杨迅武便想在朝廷正式清查前把差别补回来,如果朝廷长时间没有发现。能多收一天算一天,这是利用朝廷新旧交替的混乱时期,钻一个时间差的空子。
    没想到今天这群胡商先闹起来了,虞世安不想管这件事,他便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